文/陆立军
“义乌试点”的理论思考
文/陆立军
“义乌试点”,是“点、线、面”相结合的国家级改革,是中国国情与经济全球化相统一的联动改革,是以国际贸易为中心的综合性改革
国务院批准开展“义乌试点”,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开展“义乌试点”,旨在充分发挥“全球最大”的义乌市场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探索建立新型贸易体制机制,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高级化,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强化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联动机制,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开展“义乌试点”的目标,就近期而言,要基本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型贸易体制框架,在国际贸易管理和促进体制等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与国际接轨;基本形成先进的展示交易平台和便捷的国际贸易通道,贸易便利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义乌市场集聚、辐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区域合作和产业联动加速推进;进口、转口贸易和服务贸易比重以及具有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比重均大幅提升。
就中远期而言,通过“义乌试点”要率先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贸易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和便利化的国际贸易体制;国际贸易的主体结构、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等显著优化;区域合作和产业联动发展新机制基本建立;义乌市场带动效应凸显,进一步提升义乌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地位,使其成为全国广大中小企业和专业市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培育竞争优势的试验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先行区、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纵观《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所提出的9项主要任务,可将“义乌试点”的特色概括为三个方面:
它是“点、线、面”相结合的国家级改革。笔者认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之所以称之为“试点”而不是“试验区”,这蕴含着正确处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发挥“以点带面”功能的涵义。“点”即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所在地和“义乌商圈”的核心区——义乌;“线”即海关、金融、民航等我国垂直管理体制所形成的一条条行政体系;“面”即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开展“义乌试点”,就是要发挥义乌这个“点”的独特作用,推动各种垂直管理体系开展“线”上的改革创新,辐射带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面”上的整体发展。
它是中国国情与经济全球化相统一的联动改革。随着国际贸易的开放度、自由度不断提高,我国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中小企业和经营者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国际竞争压力。专业市场联系着供应链的始点和终端,能够通过需求集聚和信息集散效应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具有设计需求链、调整供应链、拓展信息链、重塑产业链的特殊功能,从而实现批零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和高度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开展“义乌试点”就是要充分挖掘、发挥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上述独特功能,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它是以国际贸易为中心的综合性改革。我国人口众多、内需不足、人均资源贫乏而产业配套较为完善、生产加工能力较强、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获取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外贸出口的“乘数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等。由于行政级别、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现行的管理格局难以满足义乌小商品市场作为“世界市场”对国际贸易环境和服务所提出的要求。而“义乌试点”将着力于在国际贸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先行先试,聚焦于构建国际贸易新体制、新机制。然而,它又不是专项改革,而是涉及市场发展、政府管理、国际交往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改革。下一步,在中央和省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协调、帮助下,义乌市将根据国务院批复精神和《方案》研究制定各相关领域的专项改革方案,推进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口岸等方面的配套改革,经过5到10年左右的努力,最终在义乌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框架和政策体系,并逐步在全国推开。
“义乌试点”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流程复杂,因而对试点工作的全面性、科学性、系统性、联动性要求甚高,这就需要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的前沿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搞好整个试点工作的“顶层设计”,以保证试点方案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
重新认识专业市场的战略地位和前途命运。必须首先在以下两个关键问题上取得共识:(1)专业市场必将在我国长期存在。欧美国家的专业市场大都衰退乃至消亡,一些学者据此提出了“专业市场消亡论”。笔者认为,此论建立在报酬不变这一假定的基础之上,未能看到专业市场规模扩大后所建立的内生报酬递增机制,以及由此产生的投资协同和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效应,因而不足为据。尤其应当看到,我国与欧美国家不同,占全国企业总数99%的是中小企业,它们依托专业市场这一低成本公共交易平台销售产品,而且大量国内外中小零售商包括一些跨国公司也需要通过充分竞争的专业市场采购商品;加之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区域差异明显,生产组织方式多样以及消费层次、结构和习惯多元化,这一切都决定了专业市场作为一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并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商品流通形式必将在我国长期存在。(2)必须全力推进专业市场“二次创业”。近年来,我国专业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分化整合与转型提升的新趋势,一批大型专业市场进入了以提升品质、创建品牌为特征的集约型发展阶段,少数专业市场则出现了萎缩之势。当前,专业市场面临着国际贸易壁垒复杂化,国内同质化竞争加剧,会展经济、直销和连锁等新兴经营模式快速兴起的各种挑战。对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等大型专业市场而言,必须借助电子商务、会展等新型交易方式和平台,依托现代物流配送网络,实施品牌化和国际化战略,构建现代新型流通网络,全力推进“二次创业”,使之成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带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基地、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
创建“市场采购”等新型外贸方式。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一个经济体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力,专业市场是商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其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跨国流通渠道优势不断提升,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义乌市场作为国际贸易的主渠道。开展“义乌试点”,就要进一步发挥义乌市场联通全球的渠道、商脉、网络优势,打造国家级小商品国际贸易区,使之成为我国广大中小企业接轨国际市场、融入国际经济、参与国际分工,以及国际商品和服务进入国内市场、开展转口贸易的重要平台。鉴此,需要针对小商品交易单笔规模较小、交易主体众多、交易次数频繁等特点,探索创建“市场采购”这一新型贸易方式,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海关、检验检疫、税务、互联网等一系列监管措施和方法,形成在全球组织进口、出口、转口贸易的新渠道和新方式,使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为类似于国内外大型零售企业集团的“超级大卖场”,吸引全球采购商和供货商进场,推动国内企业的出口行为演变为外商的直接采购进口活动,促进出口与进口、转口以及内外贸协同发展。
以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尽管目前义乌的工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但具有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有机互动、围绕小商品市场集聚式发展的特点和优势,能够获得充分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具备较强的产业链竞争力。今后,应以“义乌试点”为契机,推动义乌市场与关联产业集群形成更为紧密的联动发展机制,从而充分发挥市场的需求集聚效应,带动国内外关联产业集群规模化成长和产业链延伸,深层次地对接和嵌入国际价值链条;借助产业集群的供给积聚效应所带来的多品种和低价格的商品优势,促进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效率不断提高。为此,一要重点扶持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等方面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甚至成为全球的“创业标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采取外包分包、战略联盟、组建虚拟企业等形式,带动一批配套型的中小企业转型发展;与此同时,培育更多“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品牌企业,从而形成以行业领军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共生共荣的产业组织结构。二要加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以小商品贸易和小商品制造业为重点实施信息化战略,完善技术开发、工业设计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和发展小商品制造的上下游行业,提升主导产业的上下游关联度。三要根据义乌的现实基础和行业前景,大力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此外,要着力发展以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创意产业等为代表的城市经济,尤其要针对跨国企业和采购商的特殊需要,完善相应的创业、经营和生活配套服务环境,全力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公司总部、财务总部、营销总部等,培育和壮大总部经济,同时推动一般性加工环节向国内外土地、电力等资源富集、市场广阔的地区转移,逐步形成“义乌设计+义乌品牌+全球制造+全球营销网络”的格局。
“义乌试点”必将为义乌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注入新动力、开辟新天地,为全球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顺畅往来创造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升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国际开放度和竞争力,从而实现建设创新氛围浓烈、创新特色鲜明、创新资源富集、创新功能凸显的国际经贸往来的重要内陆商港——“义乌港”和创新型国际商贸名城的宏伟目标。这方面,香港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香港除了拥有世界最优良的深水港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天然资源。它之所以能从荒芜之地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商贸中心,跻身世界大都会之列,关键在于拥有一大批适应能力强、受教育程度高、极富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在于整个城市凝聚了浓厚的创新创意氛围,并且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和完善的法治体制。香港的对外贸易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货物进口大于货物出口,服务出口大于服务进口);二是本地出口比重较低且呈逐年下降之势;三是转口贸易高速增长,这反映了香港作为国际航运、贸易、金融中心的特色和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义乌虽然没有深水良港,不依海、不沿边,资源要素相对贫乏,但完全可以以“义乌试点”为契机,依靠体制、机制、科技、文化、知识、人力、金融等的创新,驱动整个城市的发展。
要将“义乌试点”的实施与促进发展方式根本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统一,通过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贸易环境、和谐的生活环境,为全球生产和贸易企业、广大客商提供一个更加开放透明、便捷高效、连通全球的贸易网络。通过设立适应义乌小商品贸易特点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放义乌航空口岸,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将传统的海港港务、海关、航运代理等内移至义乌的陆路运输中转、集散场站;采取“海、陆、空”多式联运的国际物流模式,使内陆物流中心、陆路运输与港口、航空口岸等统一相连,形成具有“直通式口岸”和“保税物流”两大核心功能的内陆“虚拟海港”,使义乌成为与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相匹配的国际物流的“目的港”和“始发港”,将义乌打造成真正的“小香港”。
(作者为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义乌市政府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