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云
(高淳县湖滨高级中学 江苏 南京 211316)
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万有引力内容时极易犯错误,有些错误在教师看来是很可笑的.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信息的加工、转化进行自我调节,通过同化和顺应完成知识的建构,而反思是自我建构的高级阶段.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是人心对自身活动的注意和知觉,是知识的来源之一.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个把握绝对精神发展的辩证概念,认为反思是从联系中把握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本质的概念.
为提高教学质量,不妨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和“学”的行为.
【例1】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组成,每个恒星的线度远小于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如图1所示,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各自做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为L,质量之比为ml∶m2=3∶2,则m1,m2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多少?
学生刚接触该问题时,大脑中总在想哪颗是圆心?哪颗是中心天体呢?一时分不清头绪,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来,不清楚它们的线速度、角速度有何关系,它们在如何运动,向心力有什么特点.
反思:教学行为中,万有引力定律的得出是基于以太阳为圆心的背景下总结出来;例题选用中几乎都存在中心天体.
图1
学习行为中,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了万有引力定律的使用存在中心天体,且中心天体的中心就是圆心的概念.
【例2】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线速度为v,周期为T,要使卫星周期变成2T,可能的办法是
B.v不变,使轨道半径变为2R
D.速度、轨道半径都加倍
反思:在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教学中,比较火星、地球与太阳引力的倍数关系,往往给出的是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和质量之比,类似的题目反复出现.反复强化半径变为几倍,引力变为几分之一.
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这样的定势,在使用万有引力定律时,只要运用好比例运算即可.殊不知天体运动隐含的约束条件,即向心力完全由万有引力提供,而万有引力与半径有关,不能做到半径不变而改变线速度.因此,本题所举学生的思路和结果是不正确的.
【例3】如图2所示,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可认为先将卫星发射至距地面高度为hl的圆形近地轨道上,在卫星经过A点时点火(喷气发动机工作)实施变轨进入椭圆轨道,椭圆轨道的近地点为A,远地点为B.在卫星沿椭圆轨道经过远地点B(在同步轨道上)时再次点火变轨进入同步轨道运行.两次点火过程都使卫星沿切线方向加速,并且点火时间很短.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T,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试比较:
(1)圆轨道上A点与椭圆轨道上A点加速度的关系;
(2)椭圆轨道上A点与椭圆轨道上B点加速度的关系.
图2
反思:在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教学中,比较多地反复使用了三个变换,即卫星的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即轨道半径越大,绕行周期越大.
反复强化天体运动的加速度直接指向了向心加速度的三个表达式.
万有引力定律在使用时,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只要涉及加速度,就想到了向心加速度的三个表达式,从而淡化了加速度由合外力决定的这一最直接、最原本的概念.事实上学生若回到加速度由合外力决定,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很容易的.类似的现象还有,在此不一一列举.
新课程要求学生重点学习物理学的核心概念,掌握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物理学的应用等;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等.高中物理课程在实施上应让学生较独立地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性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