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分析

2011-01-22 08:07张宗新牛喜霞邓尚民张晓连房士江宋佳
关键词:信教宗教信仰问卷

张宗新,牛喜霞,邓尚民,张晓连,房士江,宋佳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49)

山东省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分析

张宗新,牛喜霞,邓尚民,张晓连,房士江,宋佳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49)

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不仅是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也是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该研究对山东省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信教大学生的绝对数量不多,其信仰呈多元化趋势,仍以信仰佛教为主;大部分学生对宗教的本质、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宗教与迷信的关系能给出合理的选择;大部分学生对我国的宗教政策和高校宗教教育有正确的认识。但在不信教的学生中有不少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信运气”、“信金钱”,这些现象应该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大学生;宗教;宗教信仰

为了了解山东省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我们课题组从2010年7月10日开始,采用网络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山东省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了调查,随即对调查资料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了统计处理,并做了初步的分析研究。

一、调查方法

网络调查的开展,是在2010年暑假期间进行的。考虑到大多数同学已回家,为了保证问卷的填答率,我们利用知己知彼网(http://www.zhijizhibi.com/)制作了网络问卷。首先用立意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理工大学选取了文科、工科和理科的任课教师,把问卷发到各任课教师的邮箱,然后由任课教师随机选取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将网络问卷的填答网址(questionnaire/208352066/preview?scroll=2)发到各位同学的邮箱,请同学们填答问卷。在此基础上,通过滚雪球的方法再请这些已选准的同学将此问卷网址发给自己在山东省读大学的同学。截止到8月底我们共收到有效填答问卷151份。之所以运用网络问卷的形式来收集资料,主要是考虑到了网络的便捷性、即时性、低成本和不受时空的限制等优势。

问卷调查从2010年9月份开始实施,调查开始前,为了保证样本在山东省各个区域分布上的代表性,我们在鲁东、鲁中、鲁南、鲁西和鲁北各选取了一所高校,它们分别是鲁东大学、青岛大学、济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和德州学院,本调查的重点是通过邮寄的方式将问卷送达被选中的学校,请这些学校的学生处在保证样本的专业、年级和性别等特征分布的基础上随机抽取200个样本。载至2010年11月份我们共收到问卷926份,其中有效问卷898份。

采用两种调查方法最终我们获得问卷1077份,其中有效问卷1049份,有效回收率为97.4%。

二、山东省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山东省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总体现状是:信教学生的绝对数量不多,在1049份有效问卷中,信教的学生有148人,占总人数的14.11%;不信教的学生有797人,占总人数的75.98%,是绝大多数;说不清的学生有176人,占总人数的16.78%。

相对照而言,李志英(2010)在2003年、2005年和2008年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世界进行了调查研究。其调查显示,2003年的信教大学生约占样本总数的9.2%,2005年的信教大学生占样本总数的13.58%,2008年的信教大学生占调查总样本的16.3%,为此,李志英指出高校大学生信教人员的比例在10%左右是可信的。[1]另据华桦(2009)通过对1982~2007年间发表在中国期刊网上的以“大学生宗教”、“青年宗教”为题名的95篇文章的综述,发现1998年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九五”项目“北京青年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显示,北京市大学生中明确表示有宗教信仰的占13.4%;2000年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大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研究”显示,上海市大学生中因各种原因而信教的合计为11.8%。[2]

由此可见,我们对山东省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中,明确表示信教的学生占调查样本的14.11%,这个数字和全国的情况基本一致,具有代表性。

(一)信教学生的情况

从信教的类型来看(见表1),山东省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呈多元化趋势,依次为:佛教占信教大学生总数的43.2%,基督教占28.4%,伊斯兰教占13.5%,天主教占8.1%,道教占2.7%。另外,有4.1%的同学信仰其他宗教,以东正教和民间信仰为主。从山东省大学生的信教情况来看,信奉佛教的人员接近调查总数的一半,这和学者们对内地其他地区大学生信教情况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另外,我们也看到这个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一方面说明了儒家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融合性;另一方面,这与佛教本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适应有很大的关系,如佛教将儒家文化中宣讲的“孝”、“义”引申为佛教自身的要求,这样就使其更受山东人的喜欢和认可,也就有了生命力。

表1 信仰何种宗教

从学生信教的原因来看(见表2),比较复杂,其中受社会和家庭影响的最多,占35.81%;其次为内心需求和精神寄托,占32.43%;再次为消灾免祸,保平安,占10.81%。

表2 信教的原因

表3 信教的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信教的途径日益多元化,但从我们的调查来看(见表3),仍以家庭和亲朋好友的介绍为传播主渠道,占到了40.5%;宗教类书籍、杂志次之,占到了21.6%。

从参与宗教活动的频率来看(见表4),信教学生的宗教生活随意性很强。经常参加的只占7.4%(11人),偶尔参加的占42.6%(63人),从不参加的占50%(74人)。

表4 参加宗教活动的频率

表5 参加宗教活动的场所

在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上(见表5),也显示出了一种非正规化。有21.6%(32人)的人选择去教堂、寺院等正式宗教场所,22.3%(33人)的人选择在家里,12.2%(18人)的人选择与教友聚会,12.2%(65人)的人无固定场所。

由表4和表5我们可以看出,山东省大学生的宗教生活呈现出非正规化、非正式化的特征,这就足以使得我们能够将信教学生的宗教活动与严格的宗教徒的宗教生活得以区分并区别对待。这从我们的另一项调查中也可以得到证实,我们对所有学生追加了:“您读过《圣经》、《古兰经》、《约翰福音》、《马太福音》、《般若经》、《波斯古经》、《心经》、《黄庭经》等宗教经典文献吗?”结果只有12.1%(127人)的同学说“读过”,其余同学都说“没读过”。

(二)不信教学生的情况

在1049份有效问卷中,不信教的大学生为79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5.98%。调查发现(见表6),不信教同学中大部分表示信仰马列主义、科学、共产主义,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示“信自己”、“信运气”和“信金钱”。他们不信教的原因主要是对宗教没有太多的了解,占55.3%;其次为感觉宗教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与自己的实际没有太多联系,占31.4%。

表6 您不信仰宗教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进一步了解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信仰状况的变化,我们设计了“是否有皈依某种宗教的想法”这一问题,结果发现(见表7),仅有14.9%(119人)的学生回答可能会皈依某种宗教(其中46.2%的学生回答会皈依佛教,30.3%的学生回答会皈依基督教),85.1%的学生回答没有皈依某种宗教的想法。

表7 您是否有皈依某种宗教的想法

三、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识和态度

(一)对宗教本质的认识

目前关于宗教本质的认识有六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精神鸦片论(虚幻反映论),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人对外部世界力量的虚幻反映,是虚幻和主观的,即认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和形式”。二是道德本质论,认为宗教的本质是道德规范,或者说宗教是为道德的实行而设立的。在这里宗教是工具,而道德规范才是内在实质。三是终极关怀论,认为宗教的本质就是寻求终极意义和价值,它为人提供生活的终极依据。四是人神关系论,认为宗教是建立人与超自然世界关系的一种手段。五是自我中心论,这是巴特和潘霍华的观点,他们从基督教启示的立场出发,认为宗教都是人为的表现形式,是人为了满足靠自己称义和寻求上帝的愿望而发明出来的。六是两个世界论,这是涂尔干的观点,他认为宗教是一种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与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他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对于以上关于宗教本质的六种认识,可以看出都多少带有历史的烙印,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局限性。为此,我们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围绕关于宗教本质的六种认识,我们设置了四个选项,分别是:人类发展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精神寄托、心灵的庇护;解释世界现象的真理;愚昧迷信。经过统计(见表8),有63.0%的学生(661人)认为“宗教是人类发展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这表明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是清醒的。15.4%的学生(160人)认为“宗教是精神的寄托、心灵的庇护”,这表明目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过于追求物质,精神活动日益贫乏,与工具目的性行动相比,宗教作为一种价值追求成为一部分人的精神需求。可见,对于宗教的本质,大部分学生能够给出正确而理性的选择。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识不正确,认为“宗教是解释世界现象的真理”(占3.1%),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采取简单排斥的做法,将“宗教等同于愚昧迷信”(占18.5%)。

表8 您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二)对宗教和科学的认识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历来是哲学家、科学家、宗教学家所关心的问题之一。概括起来,二者的关系有三种类型:[3]第一,对立说。这是西方近代的传统见解,这种见解往往把科学当作批判宗教最有力的武器。罗素曾经说过,宗教和科学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科学最终会战胜宗教。持这种观点的还有尼采、杜威、弗洛伊德和萨特。第二,分立说。从18世纪以来,科学以强大震撼力在认识领域迫使宗教逐步退让的现象发生了。特别是进入19世纪以来,罗马教会在为受过教会迫害的科学家平反的同时,主张用新的科学成果对神学的教义“推陈出新”,以便更好地顺应和利用科学成果来解释神学。第三,关联说。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在宗教与科学这两个不同领域内寻找共同点。他们虽然认为科学具有批判宗教的权利,但反对把宗教和科学对立和隔离开来,认为更为重要的是二者在最普遍的方法论问题上具有共性。这种观点以当代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宗教学家、社会文化学家巴伯教授为代表,也是西方学术界较为普遍的观点。可见,从本质上说,宗教和科学是两种不同的认识系统,有着不同的问题领域。“在独立存在的关系层面,每一个都有它自己的问题领域,在该问题领域的范围内,它们各自实施着一种自足的各自独立的自主权和自治权”。[4]574

表9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为此,在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上,我们设置了以下选项,分别是:相互对立,不可调和;相互补充,没有矛盾;既冲突又互补促进;说不清或没有想过。调查发现(见表9),有47.6%的学生选择了“宗教和科学既冲突又互补促进”;25.7%的学生认为“宗教与科学之间相互补充,没有矛盾”;15.7%的学生选择了“宗教与科学之间相互对立,不可调和”;11.0%的学生选择“说不清或没有想过”。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接近一半的学生在宗教与科学关系的认识上是正确的,这与我们长期的无神论教育、宣传有着很大的关系;但仍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认识模糊不清,这可能与我们长期对宗教教育的忽视有很大关系。

(三)对宗教和迷信的认识

宗教和迷信都是以有神论观念作为它们的思想基础,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力量,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宗教与迷信又有着本质的区别。迷信泛指对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或崇拜,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卜筮、相术、风水、算命、拆字、召魂、圆梦等大多产生或流行于封建社会,习惯上称为封建迷信,它不仅在理论上是荒谬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而宗教是一种特定形式的思想信仰,是一种世界观,只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同时宗教还是一种一定形态的文化现象,不论在哲学、文学、艺术、伦理等社会科学领域,还是在医学、化学、天文学、生命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中,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因此,对于正常的宗教信仰活动,只要引导的好就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

对于宗教与迷信的关系,我们设置了以下几个选项:都有信仰的成分,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力量;迷信是欺骗人的,宗教是可以帮助人的;有时,宗教与迷信相连在一起;不太清楚;其他。调查发现(见表10),在对宗教的本质、宗教与科学关系认识的基础上,近一半学生都明确指出宗教与迷信有着本质的不同,47.3%的学生认为“迷信是欺骗人的,宗教是可以帮助人的”。但长期以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难将宗教信仰与迷信区别开来,因此仍有23.0%的学生认为“宗教与迷信都有信仰的成分”,17.1%的学生认为“有时,宗教和迷信相连在一起”。

表10 迷信与宗教的关系

以上分析不仅表明,迷信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对人们影响深远,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法将二者加以区分;另一方面也揭示出我们缺乏有效应对迷信活动的措施与办法,致使部分学生难以辨别是非。

(四)对宗教作用的认识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规范着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通过人们对彼岸世界的关注和追求来影响现实社会生活,干预世俗的社会生活。这种干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可以体现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并为这种美好的愿望维护必要的公共道德与公共秩序,平和人们内心的情绪,促进文化的交流;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们的无知、偏狭戴上神圣的桂冠,变得固执、狂热,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壁障。可见,宗教对人类的社会作用既有积极的一方面,又有消极的一方面。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见表11),66.3%的学生能够给出全面的认识,即认为“宗教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17.3%的学生认为“宗教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积极影响”;11.2%的学生认为“宗教对个人没有什么作用”;5.2%的学生认为“宗教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有消极影响”。可见大部分学生能站在唯物辩证法的立场上,对宗教的作用一分为二地给予评价。

表11 您认为宗教对个人的作用是什么

为了进一步证明此观点,我们设置了“您认为人生是否需要宗教信仰”这一问题,48.0%(504人)的学生回答“不需要”,仅有16.1%(168人)的学生回答“需要”。为此,我们进一步问到“您遇到精神和心理问题时如何应对”时,63.5%(666人)的学生选择了“与他人沟通”,17.3%(182人)的学生选择了“看励志书”,仅有2.3%(24人)的学生选择了“信仰宗教”。

四、大学生对我国宗教政策和高校宗教教育的认识

(一)对我国宗教政策和高校宗教教育的认识

我国一直以来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当前我国的宗教政策及高校宗教教育的认识,我们设置了几个相关问题。

第一,大部分学生对身边有宗教信仰者持宽容的态度。

表12 如果您身边有宗教信仰者,您的态度如何

当问到“如果您身边有宗教信仰者,您的态度如何”时,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见表12),28.5%的学生选择“非常理解”,47.1%的学生选择“基本理解”,仅有6.4%的学生选择“不理解”。由此可见,在宗教信仰自由方面,在797名不信教的学生中占75.6%(632人)的学生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表13 您是否愿意与信教的人相处

当问到“是否愿意与信教的人相处”时,调查显示(见表13),38.1%(304人)的学生选择了“愿意”,53.2%(424人)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仅有8.7%的学生选择了“不愿意”。

第二,大部分学生对国家的宗教政策有着正确认识。

当问到“对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何看法”时,调查显示(见表14),79.3%的学生认为“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对的,有利于团结少数民族和宗教信仰者”;仅有2.9%的学生认为“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不对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神论”;12.5%的学生选择了“没什么看法”。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辨别宗教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差别,同时又能够以宽容和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宗教及身边的宗教信仰者。

表14 您对国家实行宗教自由政策有何看法

第三,对在大学校园中能否公开传教,大部分学生认识正确。

表15 您认为大学校园内能否公开传教

我国的法律保障各种宗教进行合法的传教活动,但同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第43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但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见表15),仍然有10.3%(108人)的学生明确表示“在高校能公开传教”,同时有25.9%(272人)的学生认为“在高校能否公开传教”是无所谓的。让我们可喜的是有63.8%(669人)的学生明确表示“不能在高校公开传教”。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宗教的态度是正确的,也明确宗教的宣传或活动应该有场所的限制。在访谈中,大部分同学也表示“禁止在高校公开传教与我们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并不矛盾”。

(二)高校的宗教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为了了解高校的宗教教育现状,我们设置了这一问题:“您所在的学校无神论教育情况如何?”结果发现(见表16),仅有7.6%(80人)的学生选择了“很好”,23.5%(246人)选择了“好”,两项之和仅为31.1%。与此同时,却有高达58.2%(611人)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另有10.7%(112人)的同学选择了“不好”,两项之和高达68.9%。由此可见,高校的宗教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表16 您所在的学校无神论教育情况

为了进一步验证此结论,我们又设置了问题:“您认为是否应该在高校开设宗教方面的课程?”结果选择“不应该”的和“无所谓,听听也没有什么坏处”的比例几乎相当,分别为29.8%和29.5%,另有40.7%(427人)的学生选择了“应该,但要适度”。可见,学生们对于在高校是否开设宗教教育的相关课程有着不同的看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我们认为高校教育中对宗教教育的忽视才是最重要的原因。目前,很多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为了学生能够就业,对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断地进行调整,即使开有宗教教育方面的课程也被安排在公共选择课之列,而学生选择公选课时随意性很大。

五、对调查结果的初步认识

第一,该项调查从山东省鲁东、鲁南、鲁西、鲁北和鲁中地区各选取了一所高校取样,因而样本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第二,调查的结果是客观而又真实的。这既体现于调查方法的选择,又体现于与全国其他城市和地区的比较论证。

第三,调查还需要进一步采用个别访谈等方法,以鉴别所谓信教学生是真正信教还是“望教者”或“宗教文化追逐者”,并了解学生信教的原因,等等。

第四,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虽然山东高校信教学生比例并不高,但绝对数量也很可观,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也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1] 李志英.关于大学生信教的若干问题[J].科学与无神论,2010,(3).

[2] 华桦.我国青年和大学生信教现象研究综述[J].理论观察,2009,(3).

[3] 刘素民.论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复杂性[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

[4] [美]尼古拉·雷谢尔.科学时代中的宗教[A].世纪之交的宗教与宗教学研究[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A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Religious Belief in Shandong Province

Zhang Zongxin,Niu Xixia,Deng Shangmin,Zhang Xiaolian,Fang Shijiang,Song Jia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255049,China)

College students’religious belief is not only a social problem with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t present,but also the focus of college students’education of ideal and belief.The result of this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religious belief in Shandong province shows that the absolute quantity of religious students is not large,and Buddhism is the main religion in students but their belief tends to be various and multiple.Most students can make reasonable choice on the questions such as the nature of relig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scienc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superstition.Most students have clear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religion policies and religious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But among those non-religious students,some of them definitely claim that they believe“luck”or“money”etc.Great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se phenomena by college teaching staff and related departments.

college student;religion;religious belief

G641

A

1672-0040(2011)05-0084-07

2011-03-19

本文为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山东省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研究”(09CZZJ02)的研究成果之一。

张宗新(1953—),男,山东济南人,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哲学、高等教育理论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李逢超)

猜你喜欢
信教宗教信仰问卷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问卷网
“ 90后”大学生宗教信仰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问卷大调查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问卷你做主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