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林,龚新蜀,李翠锦
边疆地区农村贫困程度的测度与模拟分析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
刘 林,龚新蜀,李翠锦
(石河子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832000)
利用2000—2009年新疆农村收入分组数据,首先计算历年新疆农村FGT贫困指数,分析新疆农村贫困程度的变化情况;其次对新疆农村FGT贫困指数进行分解,探讨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线变动对新疆农村贫困程度的影响;最后模拟分析各个贫困指标对贫困线变动的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新千年开始后新疆农村贫困程度变化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点,大体经历了大幅下降、平缓变动、小幅上扬三个阶段;FGT贫困指数分解后发现,各期影响因素作用不一,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最为明显,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或者恶化产生了不一样的减贫作用,贫困线上调最明显的效应是新疆农村贫困面扩大;模拟贫困线上调后发现各贫困指标对贫困线较小幅度的变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新疆农村的贫困问题比较复杂,最近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尤其是最贫困人口的境况需要获得更多的关注,基于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边疆地区;农村贫困;FGT贫困指数;Lorenz曲线
中国边疆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自然资源等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区域。就农村贫困问题而言,边疆地区也有其特殊性。首先,边疆地区多为生态脆弱区,生态脆弱与贫困之间相关性较强,生态贫困问题突出;其次,边疆地区中少数民族人口比重高,农村贫困人口与少数民族人口在分布上有相当大的重合性,少数民族人口与贫困问题相互交织,增加了消除贫困的复杂性;再次,边疆地区的贫困地区多集中连片,贫困人口大量集中,扶贫成本高、难度大;最后,边境地区贫困人口分布密集,贫困人口防范意识不强,易被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利用,成为中国边疆地区重要不安定因素。所以,研究边疆地区农村贫困问题,不单是一个地区的发展问题,还关乎祖国边疆的安全与稳定。新疆作为边疆省份之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通过对新疆农村贫困程度的测度和模拟分析,探寻适合边疆地区农村贫困程度测度和分析的方法,为了解边疆地区农村真实的贫困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打下了基础,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扎实应对和稳步解决新疆贫困问题,事关“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大局,事关各民族人民共同繁荣进步的大局。目前,新疆自治区有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7个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个,此外还包括276个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乡和3 606个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村。从扶贫开发重点县地理位置来看,南疆重点县21个(均为国家级重点县),占总数的70%;北疆重点县9个(自治区级3个),占总数的30%。从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南疆贫困人口大约占自治区贫困人口总数的95%、北疆地区为5%,仅和田、喀什、克孜勒苏州三地州特困人口就占全区的85.15%。从贫困人口的民族构成来看,全区30个扶贫重点县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1.06%,北疆地区扶贫重点县为63.83%,南疆地区扶贫重点县为96.85%,其中和田地区扶贫重点县为98.62%、喀什地区扶贫重点县为95.33%、克孜勒苏州扶贫重点县为94.50%,且农村贫困人口以乡村人口为主体,南疆乡村人口中少数民族比重高达99%以上[1]104-105。根据贫困统计资料显示,新疆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高达96%,且贫困发生率达12.66%,贫困强度大,贫困人口分布呈现极强的民族性特征。1994年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新疆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新疆农村贫困问题依然很严峻,北疆高寒山区和南疆干旱荒漠地区农村贫困问题尤为严重,表现为贫困集中连片、经济发展滞后、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公共基础设施落后、扶贫开发成本高、难度大等特点[2]。
贫困的测度有很多种方法,比较常见的有贫困发生率、收入缺口率、森贫困指数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福斯特、格林尔和索贝克提出的FGT指数[3]。FGT贫困指数不仅可以全方面反映贫困状况,而且通过对该指数的分解可度量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等因素对贫困变动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FGT指数作为度量新疆农村贫困程度的测度方法。
FGT贫困指数的连续形式为:
其中x代表居民收入或者消费水平;f(x)为居民收入或者消费水平的密度函数;z为贫困线,α为非负参数。α的取值越大,贫困指标对贫困人口不平等程度越敏感。特殊地,当α=0时,p0为贫困发生率,用H表示,是贫困广度指标,反映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当α=1时,p1为贫困距指数,用PG表示,是贫困深度指标,反映贫困人口的收入与贫困线之间的相对距离;当α=2时,p2为平方贫困距指数,用SPG表示,是贫困强度指标,该指标在加权平均时赋予了更贫困人口更大的权数,揭示了贫困人口内部的收入差距。
FGT指数主要是基于两种参数化的洛伦兹曲线计算求得的,一种是Villasenor和Arnold提出的广义二次(GQ)模型[4];一种是 Kakwani提出的Beta模型[5]。本文将在计算过程中通过比较两种模型参数的t值和调整的可决系数等,选取最佳模型更准确地反映新疆农村的贫困状况。
GQ模型表示为:
利用GQ模型计算FGT贫困指数的具体公式为:
其中L表示累计收入比例,P表示累计人口比例,z为贫困线,μ为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e=-(a+b+c+1);m=b2-4a;n=2be-4c;r= (n2-4me2)1/2;s1= (r-n)/(2m);s2=- (r+n)/(2m)。
Beta模型表达式为:
利用Beta模型计算FGT贫困指数的具体公式为:
本文采用Shorrocks提出了夏普里值分解法,这种方法不仅克服了其他分解法分解不完全和贫困线选择有一定随意性等缺点,而且具有一般性,适用于多个因素同时变动的情况[6]。具体分解方式如下:
首先,可将某年度的贫困指数表示为P=P(μ,L,z),其中μ表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L表示为该年度农村居民收入的分配情况,z为该年的贫困线。
其次,设报告期的贫困水平为P1=P(μ1,L1,z1),基期为P0=P(μ0,L0,z0),基期至报告期贫困水平的变动为:ΔP=P(μ1,L1,z1)-P(μ0,L0,z0)。
再次,贫困水平的变动又可以从经济增长(μ)、收入分配(L)、贫困线调整(z)三个方面单独研究。根据夏普里值分解法,每一种因素变动所产生的影响可按照6种不同的顺序进行,分别是:
最后,贫困水平的总体变化分解为:ΔP=ΔP(μ)+ΔP(L)+ΔP(z),即总体变化分解为经济增长、收入分配、贫困线调整三部分的影响。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于2001—2010年《新疆统计年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组数据。数据是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对新疆农户抽样调查得来,并按照农民收入情况划分为十五个不同的收入分组。贫困线标准采用国务院扶贫办每年公布的国家农村绝对贫困线标准,如2000年为人均年纯收入625元,2009年起国家将原来的“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两线合并,年末贫困线标准提高到人均年纯收入1 196元。具体分组情况和数据见表1。
1.新疆农村贫困程度的变化趋势
结合新疆农村2000—2009年的相关数据,分别采用GQ模型和Beta模型测算新疆农村的FGT指数,根据各年数据与洛伦兹曲线的拟合情况,发现2000—2004年更适合采用GQ模型进行测算,而2005—2009年更适合采用Beta模型测算。具体的测算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2000—2009新疆农村贫困程度的变化趋势图
由图1可知,新疆农村贫困发生率、贫困距指数和平方贫困距指数的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0—2004年、2005—2007年和2008—2009年。
第一阶段:2000—2004年。这个时期新疆农村贫困发生率、贫困距指数和平方贫困距指数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意味着在这个阶段新疆农村的贫困程度得到了全方位的改善。贫困发生率由2000年的17.19%下降到2004年的9.57%,下降了近八个百分点;贫困距指数下降幅度也非常明显,由2000年的4.62%下降到2004年的1.96%;平方贫困距指数则由2000年的1.68%下降到2004年的0.54%。
第二阶段:2005—2007年。在这个阶段新疆农村贫困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并没有改变,但是下降速度明显减缓,从2005年的8.65%下降到2007年的7.57%,三年仅下降了1.08%;而贫困距指数和平方贫困距指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贫困距指数由2005年的2.29%上升到2007年的3.08%,平方贫困距指数由2005年的0.95%上升到2007年的2.23%。
第三阶段:2008—2009年。新疆农村贫困发生率上升,贫困面扩大,由8.17%上升到10.05%;新疆农村贫困距指数2008年为4.43%、2009年为3.95%,平方贫困距指数2008年为5.26%、2009年为2.87%。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均高于上一个时期的水平。所以,新疆农村的贫困状况仍然不容乐观,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表1 新疆农民收入分组情况和历年贫困线标准表
2.FGT贫困指数的分解
结合以往研究的规范性,分别对2000—2004年、2005—2007年、2008—2009年三个时间段以及2000—2009年整个研究区间进行贫困指数的分解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对新疆农村贫困程度的影响与以往研究结论大致相同。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中国贫困线变动对新疆农村贫困程度的影响。
从2000—2009年整个时间段来看,贫困广度和贫困深度都有所下降,尤其是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比较明显,但是贫困强度加强了,意味着新疆农村贫困人口内部的收入差距扩大,最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恶化。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来看,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非常明显,对降低三个贫困指标都非常有效;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变略微缩小了新疆农村的贫困面,但由于分配均等状况的恶化加重了新疆农村的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此外,贫困线的上调不同程度加重了贫困的三个层面。但是贫困线的上调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了应对物价上涨而采取的一种主动行为。虽然造成了贫困程度的加强,却使更多的贫困脆弱人口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以及相关政策的保护。从长远来看其实是避免了这一部分人真正落入贫困的深渊。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内相关学者一再呼吁上调国家贫困线的原因之一。
分阶段来看:2000—2004年,贫困各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经济增长是这个阶段贫困程度下降最重要的原因,收入分配和贫困线变动的影响都不是十分明显;2005—2007年,除贫困发生率略有下降外,贫困距指数和平方贫困距指数都有所回升,同时贫困人口内部收入差距也在拉大:一方面,经济增长主要还是起到了抑制贫困的作用,但是并没有给最贫困人口带来足够的关注,另一方面收入分配恶化和贫困线的上调进一步加重了新疆农村的贫困程度;2008—2009年,贫困面有所扩大,而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减小,尤其是平方贫困距指数下降比较明显,归因于增强了对最贫困人口的关注,收入分配虽然小幅度提高了新疆农村的贫困发生率,但是降低了贫困距指数和平方贫困距指数,说明在贫困人口内部收入分配状况有所改善。总之,从各阶段的分解结果来看,经济增长效应是新疆农村贫困程度下降的最重要因素,收入分配在各阶段作用不一,对新疆而言积极作用往往表现为贫困人口内部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而贫困线的变动则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新疆农村的贫困水平,最明显的是对新疆农村贫困面的扩大效应。各阶段新疆农村贫困指标分解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新疆农村贫困指标的分解表 单位:%
3.新疆农村主要年份贫困的敏感性分析
之前的研究虽然讨论了变动的贫困线标准对新疆农村贫困的影响,但是都比较笼统,下面单独研究一下贫困线变动的具体影响,也就是说,贫困指标对贫困线变动的敏感程度。这里选取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年份将其各年的贫困线分别提升10%、40%、60%、80%,在此基础上讨论各个贫困指标对贫困线变动的敏感程度(见表3)。
表3 新疆农村贫困指标的敏感度表 单位:%
以2009年为例进行分析,如果新疆农村贫困线标准提高10%,贫困发生率会增加22%,贫困距指数会增加17%,平方贫困距指数会增加9%;如果贫困线提升40%,贫困广度指标会增加98%,贫困深度指标会增加78%,贫困强度指标会增加45%;如果贫困标准提高60%,贫困发生率会增加154%,贫困深度指标会增加128%,贫困强度指标会增加76%;如果贫困线上调80%,贫困广度指标会增加211%,贫困深度指标会增加182%,贫困强度指标会增加113%。分析结果表明:各贫困指标对贫困线变动的敏感程度不一,贫困广度指标最为敏感,其次贫困深度指标也具有比较高的敏感性,而贫困强度指标的敏感性较差。可见,采用不同的贫困线度量新疆农村的贫困程度,对贫困程度的三个层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来看,新疆农村各贫困指标对贫困线变动的敏感性还是比较强的。
纵观这四年的变动情况,总体上贫困指标对贫困线变动的反应都是一致的,贫困线较小的变动都会引起各贫困指标不同程度的增加。只是对不同贫困指标的具体影响在各年略有不同,比如,2000年和2004年贫困强度指标对贫困线变动的敏感性最高,而在2007年以及2009年这种敏感程度明显下降,这主要归因于新疆农村贫困人口内部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最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此外,各年贫困线从110%提高到140%时,曲线的斜率最高,也就是说,位于次区间的人口相对比较多。这部分人属于低收入组中的贫困脆弱人口,换句话说,他们虽然不是贫困人口,但是一旦贫困线发生较小幅度的变动,这部分人就很有可能沦为贫困人口,贫困深度和强度也将随之恶化,所以这个群体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通过对各年贫困线变动的模拟分析再次表明:各贫困指标对贫困线较小幅度的变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1.2000年以来,新疆农村贫困程度大体经历了大幅下降、平缓变动、小幅上扬三个阶段,3个贫困指标的变化在不同阶段并不都是完全一致,特别是近几年代表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的指标上升比较明显,意味着贫困人口距离贫困线的相对距离在拉大,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贫困人口收入增加的速度相对缓慢,同时贫困人口内部收入差距在加大,最贫困人口的境况堪忧,而且这部分人往往表现为“边境性、贫困性、民族性”的综合性特征,增加了扶贫的难度和复杂性。
2.从FGT贫困指数分解结果来看,新疆自治区2000—2009年农村贫困的减少主要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新疆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收入分配对三个贫困指标的影响在不同的时间段表现不一,但是收入分配的减贫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近一个时间段内收入分配恶化,部分抵消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直接导致新疆农村贫困强度的加大,为此我们更应该在以后的扶贫工作中注重改善收入分配,减少其对降低贫困的不利影响。
3.本文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的是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贫困标准,然而中国贫困线偏低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测算只有当扶贫标准提高到1 500元以上时,才能真实反映新疆贫困人口情况。从研究结果来看,随着贫困线的提高,三个贫困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特别是对反映贫困面的指标影响最大。模拟分析的结果也表明各贫困指标对贫困线较小的变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是,过低的贫困线,一方面掩盖了真实的贫困程度,无法准确反映贫困人口的真实生活状态,低估了收入分配的恶化程度,尤其是对当权者而言,容易对贫困程度过分乐观,无法制定与当前贫困情况相匹配的政策措施,为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贫困线过低使一些本该属于贫困人口的无法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相关政策的保护,这部分贫困脆弱人口一旦遇到疾病或者天灾等突发事件,会立刻陷入贫困,同时又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反而会加重贫困程度。因此,无论国家还是地方应该适度地提高扶贫标准,将更多符合条件的人口纳入到国家扶贫政策的保护之下。
此外,加快制度创新,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着力提高人口素质,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发展特色经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应对贫困及相关问题的基本对策[7]。当然,新疆农村贫困成因有很多,对贫困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多,应对贫困的策略也多种多样,本文仅对研究结果展开分析,自然不能穷尽有关贫困的方方面面。但是,本文为以后研究边疆地区农村贫困问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尤其是在贫困程度的测度和模拟分析方面。
[1] 厉声,马大正,秦其名,等.新疆贫困状况及扶贫开发[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2] 李翠锦.新疆农村贫困的测度及其变动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
[3] Foster J,Greer J,Thorbecke Erik.A Class of Decomposable Poverty Measure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84,52(3).
[4] Villasenor J,Arnold B C.Elliptical Lorenz Curve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89,40(2).
[5] Kakwani N.On a Class of Poverty Measures[J].Econometrica,1980,48(2).
[6] Shorrocks Anthony F.Decomposition Procedures for Distributional Analysis:A Unified Framework Based on the Shapley Value[R].Department of Economics,University of Essex,1999.
[7] 李琳,刘一良.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与对策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16(2).
Rural Poverty Measurement and Simulation in Border Areas:A Case Study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LIU Lin,GONG Xin-shu,LI Cui-ji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Trade,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832000,China)
Using rural income grouped data from 2000~2009 the authors calculate the FGT poverty index and analyze the changes of rural poverty in Xinjiang.Then the authors try to decompose the FGT poverty index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conomic growth,income distribution and poverty line changed on rural poverty in Xinjiang.Finally,the authors study the sensitivity of the various poverty indicators to poverty line changes.The results show that Xinjiang rural poverty has three phases:sharp decline,gentle movements and slight rise.After the decomposition of FGT poverty index,economic growth has the most obvious improvement in poverty reduction;the effect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are different;poverty line increased strongly expand the surface of rural poverty in Xinjiang and all poverty indicators has high sensitivity to the poverty line adjusted.The problem in Xinjiang is more complex and the rural poverty tends to worse.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poorest.Based on the results,we propose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border areas;rural poverty;FGT poverty index;Lorenz curve
(责任编辑:崔国平)
F222.34
A
1007-3116(2011)08-0083-07
2011-02-2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边疆民族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贫困和反贫困绩效的调查与评估》(09XMZ047);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研究》(10BTYB13);石河子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新疆产业转型研究》(YJCX2010-Z07)
刘 林,男,山东滨州人,经济与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城镇化、扶贫开发;
龚新蜀,女,四川遂宁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李翠锦,女,山东潍坊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区域经济。
【统计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