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及超声能量图对乳腺癌化疗疗效的评价

2011-01-10 08:21:31孙智芳付志勇吴建国管湘霞杨丽萍万淑华
实用癌症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原发灶肿块辅助

孙智芳 付志勇 吴建国 管湘霞 杨丽萍 万淑华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好发于绝经期前后的妇女,主要临床表现有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乳头溢液、乳头改变、皮肤改变、乳腺癌细胞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等[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乳腺癌的诊断技术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如钼靶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能量图等的出现,不仅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率、还可参与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等疗效的评估,为制定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依据[2,3]。我院2006年1月到2010年12月对120例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原发灶的二维超声图像、血流分布、血流动力学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住院的乳腺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超声、钼靶X摄线中发现乳腺有占位性病变,在超声引导下行肿块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120例均为女性,年龄33~71岁,平均(46.3±9.4)岁。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进口GE PRO V730、ACUSON ASPEN双功能彩色超声仪器设备、线阵宽频探头,频率为7~10 MHz。采用经体表直接检查方式检查乳腺,观察120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原发灶、二维超声图像、血流分布情况、血流动力学参数等各项指标进行观测分析。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检查均应在每一个化疗周期结束后48 h内进行。患者行CDFI及PDI检查时取仰卧位,对乳腺4个象限及乳晕区进行十字交叉检查,并观察腋下、锁骨上有无肿大淋巴结。

1.3 评判标准

参照RECIST指南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评判标准:完全缓解为原发病灶完全消失,无新病灶出现;部分缓解为病灶最长经线总和减小≥30%;稳定为病灶最长经线总和减小<30%或增大<20%;进展为病灶最长经线总和增大≥20%或出现新病灶。血流分级判定参照Adler提出的4个等级[4]:0级为肿块内未发现血流信号;1级为肿块内见少许血流信号,可见1~2个点状或棒状血管;2级为肿块内见中等量血流信号,可见3~4个点状或1条长度超过肿块半径的血管;3级为肿块内见大量的血流信号,可见5个以上点状或2条以上超过肿块半经的血管。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由SPSS13.0软件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计数资料或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病灶大小变化

120例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灶平均长、宽、厚、面积、体积较化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2 原发灶形态、边界、周边强回声带、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改变

120例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有11例达到完全缓解,86例达到部分缓解,21例稳定,2例进展,进展2例均发现新的病灶。除达到完全缓解的11例外,109例患者化疗后形态、边界周边强回声、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较化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原发灶大小改变在新辅助化疗前后比较

表2 原发灶二维超声图像在新辅助化疗前后比较(例)

2.3 病灶内彩色血流信号及PW(最高血流速Vmax和阻力指数RI)改变

化疗前120例乳腺癌中原发灶最高血流速Vmax平均值为(33.34±13.63)cm/s、阻力指数平均值为(0.84±0.11);化疗后有11例达到完全缓解,无血流信号,其余109例的平均Vmax为(20.12±8.27)cm/s、RI平均值为(0.68±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部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血流分级见表3。

表3 新辅助化疗前后原发灶血流分级情况(例)

2.4 腋窝淋巴结大小、形态、结构回声、血流情况改变

120例中诊断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者87例。这87例腋窝淋巴结化疗后消失的有16例,缩小的有69例;边界模糊者由31例变为38例,结构回声不均匀由44例变为3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中87例中可测得的血流信号的平均Vmax和RI分别由新辅助化疗前的(27.84±13.31)cm/s和(0.76±0.06),变为化疗后(16.26±4.64)cm/s和(0.57±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目前,由于乳腺癌疾病的预防、筛查力度不够等导致乳腺癌确诊时已是晚期的患者仍然很多,这一类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术前的辅助治疗,如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新辅助化疗等。新辅助化疗又称为术前化疗或诱导化疗,为患者争取手术治疗甚至是保乳手术的机会[5]。有国外研究学者报道,在使用新辅助化疗后有50%~70%的肿瘤体积可缩小至原来的50%,甚至更小[6]。Sapunar等[7]对肿瘤直径>3 cm及Ⅲ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后,肿块完全消失率为 57%和 50%,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98%,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78%和79%。Honkoop等[8]也得出一致的结果。近年对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许多学者在寻求新辅助化疗疗效佳、安全性好的方法。张晓清等[9]发现TAC与FAC方案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在安全性上TAC方案优于FAC方案。

表4 腋窝淋巴结化疗前后比较(n=87,例)

乳腺癌超声检查可以通过肿块二维声像图改变情况、肿块的血流分布等情况有效地提高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检出率,对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10,11]。彩色多普勒超声已经是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次研究发现原发灶的长、宽、厚、面积、体积在化疗前后有显著差异,而且原发灶的形态、周边强回声等的改变也有显著差异。其中以体积改变明显,说明超声通过检测化疗前后原发灶的体积改变来判定化疗缓解率更客观有效。肿瘤中的血管与正常的乳腺组织有较大的差别,常表现为血管迂曲、畸形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肿瘤的血管分布、血流参数进行分析,能有效地判定新辅助化疗后血流改变情况,本项研究中发现120例原发灶的血流分级化疗前处于3级的有103例,而化疗后3级的只有12例。说明大部分血流分级为3级的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转变成了2级或1级甚至消失,为下一步手术时机的把握提供了1个理论依据,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切除率。本次研究还发现原发灶的最高血流速Vmax及阻力指数RI在化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这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即Vmax及RI是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非常有效的检测指标,对乳腺癌的下一步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与通过腋窝淋巴结的比较,淋巴结的边界及结构回声改变对化疗效果的评价无明显特异性。而淋巴结的血流情况(Vmax及RI)也可作为在新辅助化疗过程中检测的指标之一。

综上所述,应用彩色多普勒及超声能量图对乳腺癌患者在进行新辅助化疗过程中监测原发灶大小等二维声像图、原发灶血流信号及转移淋巴结血流信号可以有效、准确地判断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为临床医生准确地选择手术切除的时机和方式,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帮助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彩色多普勒及超声能量图可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提供简便、安全的疗效观察手段。

[1]李树玲.乳腺肿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92~397.

[2]Cranenbroek S,van der Sangen MJ,Kuijt GP,et al.Diagnosis,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 recurrence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5,89(3):271.

[3]Anderson BO,Cazap E,El Saghir NS,et al.Optimisation of breast cancer management in low-resource and middle-resource countries: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Breast Health Global Initiative consensus,2010〔J〕.Lancet Oncol,2011,12(4):387.

[4]Adler DD,Carson PL,Rubin JM,et al.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preliminary findings〔J〕.Ultrasound Med Biol,1990,16(6):553.

[5]袁 芃,徐兵河,王佳玉,等.69 例年轻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1,17(2):136.

[6]Smith IE.Continuous infusional chemotherapy for early br-east cancer:the royal marsden hospital experience〔J〕.Recent Results Cancer Res,1998,15(2):323.

[7]Sapunar F,Smith IE.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J〕.Ann Med,2000,32(1):43.

[8]Honkoop AH,Bakker SAL,Hoekman K,et al.Prolonged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GM-CSF in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J〕.Oneologist,1999,4(1):106.

[9]张晓清,刘鹏熙,任黎萍,等.TAC与FA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38.

[10]贾云杰,吴晓影,王绍明.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诊断〔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6):833.

[11]佟凌霞,陈丽萍,王 辉.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4(1):128.

猜你喜欢
原发灶肿块辅助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内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水平变化分析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减压辅助法制备PPDO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汽车文摘(2015年11期)2015-12-02 03:02:53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
56例颈部转移癌治疗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