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金融服务业集群特征、效应与策略研究

2011-01-03 05:12冯国强
财务与金融 2011年1期
关键词:集群深圳金融机构

冯国强

广深金融服务业集群特征、效应与策略研究

冯国强

金融服务业集群作为新兴的经济现象,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竞争动力。广州、深圳作为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吸引了大批金融企业到此集聚,形成规模庞大的金融服务业集群。本文基于两地金融服务业集群的现状与特点,利用波特的集群理论,从竞争效应、成本效应等五方面来探讨两地金融服务业的集群效应,分析两地金融服务业在集群过程中各自的优势与呈现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除集群障碍与问题,进一步提升两地集群效应的策略建议。

产业集群集群效应金融服务业

一、引言

加入WTO以来,中国金融产业对外资开放步伐加快,金融体系逐步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各地对于金融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措施和环境也渐趋齐全。在国内众多城市中,广州、深圳拥有完善程度仅次于上海、北京的金融市场体系。深圳依托其开放的经济政策、毗邻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区位优势,迅速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金融服务业集聚地。而广州作为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贸易、物流中心,对珠三角的辐射带动能力强,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到广州聚集发展,形成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服务业集群之一。2008年年底,国务院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支持广州市、深圳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广深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两市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然而,就目前为止,广深两地金融服务业集群是否真正发挥到了极致,是否真正体现波特集群理论中的各方面效应,是否在集群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各种问题与障碍,如何进一步加快该地区金融服务业集群规模与速度,升华集群效应,这构成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二、广深金融服务业集群现状及特点研究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策的支持,广州和深圳的金融服务业集群均迅速发展,成长为国内最重要、发达程度最高的金融集群之一。

(一)广州金融服务业集群现状

(1)金融聚集与辐射效应初显。截至2008年年末,广州市共有各类商业性金融机构及代表处134家。其中银行类机构66家,保险类机构54家,证券、期货、基金类机构14家。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整个2009年度共计有28家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纷纷选址落户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这种状态的一直持续,更多的金融机构将逐渐进驻广州,使得广州日益成为金融服务业的集聚地,通过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这类集聚地的辐射效应初步显现。

(2)金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整个2009年度广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944亿元,同比增长23.69%,贷款余额13852亿元,同比增长25.88%。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7110.21亿元,现金支出17515.79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405.58亿元。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新增上市公司11家。

(3)金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广州陆续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广州金融业的意见》、《广州市支持金融业发展意见的若干实施细则》和《广州金融业发展创新及突出贡献奖励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奖励和补贴金融机构进驻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和补贴金融人才住房支出等,这样一些文件的陆续颁布,更加有利于金融发展换环境的优化,进一步促进了集群效应的产生。

(二)深圳金融服务业集群现状

(1)福田区是深圳的金融机构主要集聚地。除中国平安、招商证券、国信证券、第一创业证券等深圳本土机构外,太平保险、中国保险、太平人寿保险、民安保险、鼎和财产保险等外来机构,也纷纷在福田摆兵布阵。截止到2009年,福田区目前共有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期货等金融机构总部110家,占全市193家的57%。同时,福田区也是本土创投机构的“总部基地”,全国1/3的创投机构集中在深圳,其中80%在福田,包括全国最大的创投机构——深圳创投集团。

(2)金融市场交易活跃。2009年深圳货币市场总成交27.22万亿元,同比增长31.39%;现金净投放1160.15亿元,同比下降14.94%;深圳证券市场总成交19.87万亿元,同比增长80.9%;银行结售汇总额1177.71亿美元,同比下降16.99%,结售汇顺差349.89亿美元,同比下降17.66%;深圳黄金夜市总成交9884.21吨,同比增长1.5倍,占上金所47%;黄金成交总金额3723.3亿元,同比增长26.2%,占上金所34%。

(3)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福田金融中心区、罗湖蔡屋围金融中心区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南山科技园金融创新服务基地、龙岗平湖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完成一期工作,开始进行招商引资,南山后海金融商务区开始进行规划建设。

(三)广深金融服务业集群的特点

(1)总体来说,金融服务业集群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形成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扩散效应显示阶段。广深金融服务业集群有个共同的特点,即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和政策鼓励的条件下,该集群区域对周边城市甚至省份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资金和金融机构迅速流向两地形成集聚,集群规模快速扩张。这样一些特征都足以说明当前的广深金融服务业集群尚处于集群发展的成长阶段。

(2)深圳金融服务业集群中由于存在较多金融机构总部,决策能力强,金融机构间的垂直联系和水平联系都较为密切。而广州金融服务业集群的金融机构总部较少,在经营决策、人员配置等方面的能力受限,使该地同行企业之间的水平联系较少,企业自主创新的空间较小。

(3)金融科技水平全国领先。如广州银行电子结算中心业务处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居全国大城市首位,日均处理业务约50万笔,日均清算人民币资金2500多亿元,业务量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业务量的1/6。深圳金融电子结算中心包括多个支付结算系统,支付结算网络逐步从区域向全国延伸,实现了深圳与香港、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支付结算一体化。

(4)金融组织体系比较完善。广深金融服务业集群除了涵盖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主要金融机构,会计、律师、投资咨询、资产评估、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保险公估、信用评级、融资担保等金融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也在不断增多,为广州和深圳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广深金融服务业集群效应研究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州和深圳的金融服务业集群已达到一定高度,集群效应逐步显现,本文利用波特的集群理论,分别从竞争效应、成本效应、增长效应、市场效应和创新效应五方面对两地金融服务业集群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一)竞争效应

广深金融服务业集群的竞争效应主要体现在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以及增强区域综合金融竞争力上。2009年6月,国内最大咨询机构综合开发研究院(CDI)发布了首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CFCI),对内地24个GDP在14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综合金融竞争力进行评价比较,最终排名深圳第三,广州第四。

首期CDICFCI一级指标体系有四类: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深圳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三,金融产业绩效和金融机构实力也都排名第三,深圳的金融产业增加值的绝对值要小于北京和上海,但在增长率方面却要快于北京和上海,并排名所有城市的第一位。在金融市场规模方面深圳有一定的优势,排名第二,但在金融生态环境方面,深圳要相对落后,仅排名第四,主要因为在金融人才环境方面落后较多,排名仅第13位。

广州的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机构实力具有相对优势,分别排名第三位和第四位,金融机构实力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保险类金融机构和机构国际化程度两方面。金融生态环境中的城市交通、经济基础、专业服务、经济外向度、教育环境、医疗卫生等方面均有着突出的优势。而金融产业绩效却表现平平,尽管金融产业增加值数额较高,但其增长率较低。

(二)成本效应

跟一般产业集群相似,广深金融服务业集群同样具有成本效应,主要体现为交易成本的降低。首先,广州和深圳作为金融中心,能第一时间获取国内金融市场的最新动态,两地金融集群所在地就是金融业的信息中心,加上金融信息系统的建设,集群内部能够很容易获取最新的金融信息,搜寻成本大为降低;其次,由于地理位置的临近,群内企业互相有机会较长时间的密切、反复的接触,更容易建立互信关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机会主义和未来不确定性,减少了风险并节约谈判成本;最后还能降低交通费用、营销费用等多方面的成本。

(三)增长效应

广深金融服务业集群的增长效应尤为明显,两地金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金融业的经济绩效不断增长,为社会经济贡献能力持续增强。

表1 广深金融服务业全年增加值(2004-2009年)单位:亿元

广州、深圳两地金融服务业集群迅速发展,2009年,广州金融业发展逆势上扬,全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553亿元,增长29%,创历史新高,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6.07%,这个比重还将逐渐提高,广州市已经提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12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左右,到2020年比重达到12%左右。而深圳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148.14亿元,增长率也超过20%,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并创历史新高的占全市GDP比重14%左右。

表2 广深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05年末-2009年末)单位:亿元

表3 广深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005年末-2009年末)单位:亿元

从表2、表3可以看出,由于广深金融服务业集群产生的增长效应,近几年广州和深圳的金融资产规模一直稳步增长,截至2009年末,广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944.01亿元,同比增长23.69%,贷款余额13852.00亿元,同比增长25.88%,资金实力稳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深圳市本外币存款余额达1.84万亿元,同比增长28.7%,本外币贷款余额1.48万亿,同比增长31.6%,去年新增存贷款规模为历年来最高。

增长效应还表现为金融服务业的利润提升。以深圳市为例,2006年金融业的税前利润为248亿元,2007年成为深圳金融效益最好的一年,共实现税前利润700亿元,增幅高达182.26%。即便是受金融海啸影响的08、09年,深圳市金融业仍然实现565亿元和669.69亿元的税前利润。

表4 广深保险业全年保费收入(2005-2009年)单位:亿元

广州和深圳的保险市场也是快速发展,保费收入逐年攀升。截至2009年年末,广州保险主体数量为56家,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27.38亿元,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达到3.60%和3177.48元/人,另外,广州将大力推进保险业综合改革试验,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各类保险主体力争超过65家,全市年保费收入超过450亿元,保险深度不低于3.75%、保险密度不低于3800元/人。

深圳市09年保费收入为271.6亿元,同比增长12.78%,超出同期GDP增幅2.28个百分点。其中,产险保费收入100.29亿元,同比增长13.81%;人身保费收入171.31亿元,同比增长12.18%。

(四)市场效应分析

广深金融服务业集群的市场效应着重表现为地区吸引力的不断增强,吸引更多的金融企业到此集聚,集群规模快速扩张。截至2009年末,有来自欧、美、亚等各大洲的75家外资金融机构进驻广州。随着广州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穗港金融合作也越来越频繁。汇丰银行、东亚银行等5家港资银行在广州设立了分行,其中4家港资银行广州分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汇丰银行和东亚银行在广州设立了电子资讯处理机构,永隆银行等4家港资银行、香港盈科保险等4家港资保险公司及香港工商东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广州设立了代表处,香港联合交易所北京代表处在广州派驻了特派员。此外,会计、律师、投资咨询、资产评估、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保险公估、信用评级、融资担保等金融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增多,为广州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圳市目前共有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期货等金融机构总部110家,全国1/3的创投机构也集中在深圳。在人行总结的30家中国知名金融机构分布状况中,深圳拥有13家,仅次于北京;除此之外,深圳市拥有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也居全国前列。其中管理基金总规模占全国比重为35%以上;在保险业中,作为我国保险的试验区,深圳市拥有数量众多的保险机构。还有大量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同时各类私募基金发展势头迅猛,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居于首位。

广州、深圳这样一种金融市场发展的势头,势将进一步加深金融服务业集群的市场效应,并反过来促进两地金融企业集群的发展。

(五)创新效应分析

在创新效应方面,深圳比较突出,广州正在大力推动金融创新的发展。2008年7月,广州市出台《金融创新服务区建设发展规划》,计划用5年时间初步建设成前、中、后台金融业务配套的综合性现代金融功能区。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的建设将立足创新,勇于创新,包括制度创新、业务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协助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并依托服务区的经济支持降低金融创新中的风险。

反观深圳金融业的发展历程,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其范围几乎涉及到了金融业的所有方面,包括机构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监管创新等等。深圳经济特区自建立以来,为建设以创新为主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而不懈努力,创造了一系列金融创新模式,在国内金融业取得了100多项第一,如第一家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第一张可转换证券等。深圳是目前国内少有的专门为金融创新活动而设立政府级大奖的城市,该奖项在深圳乃至国内金融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一实质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深圳市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形成良好的金融创新氛围,金融创新亮点纷呈,09年深圳市共有53个金融机构申报161个金融创新奖项目,申报机构及数量均创历史记录,成为国内金融创新主要集中地。

四、广深金融服务业集群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

(一)存在的问题

(1)金融文化水平不高

广州和深圳都重视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但是如何培育金融文化,提高消费者对于金融产品的认识,目前还强调得不够。事实上,外资金融机构到内地来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是需要找到市场需求的。由于中国金融市场还欠缺发达,人们对于金融产品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金融风险的承受能力还不强,从而影响人们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欲望。

(2)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的外流

北京、上海的金融业已经形成了一种很强的行业聚集效应。这种聚集效应,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一些宏观经济政策、金融产品设计、资金投资管理等方面具有的优势,这种优势,进而吸纳了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进入。深圳曾一度传出招商银行要迁走,平安集团已经将一些功能部门搬到了上海;广州方面,中意人寿和中英人寿的总部,也在2005年相继迁到了北京。目前,人才的流动已经完全市场化,大部分高端金融人才都受聚集效应影响而流向北京或上海。

(3)广州和深圳之间的相互竞争

一个地区只能有一个金融中心。事实上,在华南地区区域金融中心的选择上,广州市和深圳市同样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两地经济逐渐形成齐头并进的趋势,它们对金融资源的争夺也不利于两地金融服务业集群的发展。

(二)存在的障碍

对广州市而言,最大的障碍是缺少一个证券交易所,这让广州留住上市公司资源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在广州附近就有两个经济特区,在金融政策税收上广州并没有什么吸引的优势,特区的金融所得税是按照15%征收的,而广州市按照33%征收。从表5可以看出,广州目前还没有培育出在业内排名较前的本土金融机构,而且金融机构总部也不多,金融企业的决策能力弱,与同行企业的联系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整个金融服务业集群的发展。

而对深圳来说,金融人才环境严重阻碍深圳金融服务业集群的发展。由于受房价、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多种因素影响,深圳地区对人才、尤其是骨干人才的吸引力在逐步下降,失去比较优势,难以形成人才聚集高地。深圳现有金融高端、紧缺人才向北京上海等城市流动增多,造成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在高校资源方面,与北京和上海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北京拥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一流名牌高校,数量达到70多所;上海拥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国内一流名牌高校60多所。而深圳到目前为止只有深圳大学,再加上三个研究生院,称得上属于本科以上教育的实际上是四所。

表5 中国金融机构前三强汇总(截至2009年6月30日)

五、提升广深金融服务业集群效应的发展对策

北京和上海的金融竞争力之所以能稳居国内一二,关键在于促进金融服务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能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有效的对策,广州和深圳可以借鉴其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对策来促进金融服务业集群的发展。

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无论自发形成的,还是政府主导的金融服务业集聚,政府的支持至关重要。政府要通过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服务业形成价值链,一个完整的价值链能产生极大的吸附作用,吸引新的金融企业不断加入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寻求更大的商业空间,降低生存成本,形成区域内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应与金融机构联手,加强社会金融知识教育,在社会上培育一种新型的金融文化。只有消费者对于金融创新产品或服务有了足够的认识,才能对新型金融产品有需求,才能促进金融服务业的业务增长。

其次,要积极优化金融服务业集群的结构。提升集群层次,优化集群结构,需要重新整合金融组织体系,积极推动“互补型”的金融聚集,促使金融机构形成符合区域经济与资源配置特色的金融组织网络,使金融资源在广深区域内的使用变得更加富有效率,从而提高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另外,广州还可出台一系列奖励政策,吸引金融机构总部进驻。

再次,要大力加强金融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吸引外来金融人才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如解决户籍方面提供便利渠道,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等各方面都应有健全的保障体系。而培养方面要加强国际化交流,学习国外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人才素质建设,培养一批高端金融人才,特别是精通国际惯例,熟悉WTO游戏规则的国际性人才。

最后,要加大广深金融服务业间的广泛合作力度。广州和深圳要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规划为原则,分工合作,形成门类齐全、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的区域金融发展格局。广州可重点发展成区域性的银团贷款中心,票据、债券、外币、期货交易中心,金融支付结算中心,保险市场中心,产权交易中心,商品期货中心和金融科教研发中心。而深圳则可以重点巩固和提高作为全国证券交易中心、基金管理中心和风险投资中心的地位,争取国家支持建立金融期货交易中心,并成为金融创新中心和粤港合作示范区。

[1]滕春强.金融企业集群:一种新的集聚现象的兴起[J].上海金融.2006(5)

[2]谢鑫等.加强穗深金融业合作实现错位发展的思路和建议[R].广州.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09

[3]江振华,王聪.金融企业集群效应和广州金融CBD发展思路[J].南方金融.2008(6)

[4]丁艺,李林等.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6)

[5]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等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6]丘海雄等.珠江三角洲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竞争力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7]刘世锦.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2007-2008)[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Research on Characters,Effect and Strategies of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Cluster in Guangzhou and Shenzhen

FENG Guo-qiang
Songtian College,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1370

As a new emerging phenomena,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cluster can provide the lasting competence for the regional economy.Guangzhou and Shenzhen,as the central cities of southern China,attract great quantities of financial departments to form cluster.Based on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s of this financial cluster,this article aims t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by means of the cluster theory of Potter.

Industry Cluster;Effect of Cluster;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F83

A

冯国强,男,贵州遵义人,经济学硕士,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产权与制度经济学;广东广州,511370。

猜你喜欢
集群深圳金融机构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