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2 — 0171 — 01
随着网络媒体进入和新闻改革不断深化,新的报道形式不断创新,“热点新闻”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近年来已被广泛采用并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是一种被业界承认的新闻报道样式。那么,什么是“热点新闻”呢?为什么要抓热点新闻、如何在新闻宣传中把握“热点新闻”,笔者仅就个人体会作一简述。
热点新闻是个新概念,应该说尚无确切论述和定义,本人认为它是得到群众关心的并能够引起社会关注的,引起大众共鸣的新闻。它包含社会事件、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国际国内时事政治等。“热点新闻”的特点是新闻性强,弘扬正气,干预生活,扬善惩恶、引导读者,在社会形成强大的新闻舆论,起到新闻的宣传价值,具有很强的典型性、时效性。所以“热点新闻”这种报道形式一直被媒体广泛采用,并且在应用中不断发展完善。
为什么要抓“热点新闻”?因为热点新闻不同于一般新闻,其必要性有三:一是“热点新闻”涉及重大社会问题,或是某一方面的典型事件,社会公众的热门话题,它反映揭示出来的事件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热点新闻的主题立意高、内容新,能够深入揭示和准确体现新闻事实所具有的价值,能够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新闻的深刻的教育意义。二是“热点新闻”内容新颖,它不同于现场新闻和短新闻,热点新闻以较长篇幅,把新闻事实说深讲透,具有新闻新鲜性和时宜性。例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就是专论热点新闻的栏目,每天一次,天天有新意,百姓看不厌。再如齐齐哈尔电视台的“关注”节目,也是专门涉及鹤城的热点新闻,反映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热度”越来越高。三是热点新闻社会性强,影响面广,题材广泛,群众关心的很多问题,如升学、就业、医改、物价等敏感话题,都是热点新闻要触及的。
怎样把握热点新闻,首先是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如果搞不好,会给社会添乱,弄巧成拙。其次是把热点问题升华为有价值的热点新闻,给受众者以启迪、教育和感染力。使报道的“热点新闻”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和可读性。下面,就如何把握热点新闻谈以下五个要点。
一、时效性。时效性是热点新闻内容必须具有的普遍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尽快地在社会上发挥作用。在采编过程中,文章要观点鲜明,态度明朗,宏扬先进,鞭鞑丑恶。使读者、观众从中受到启迪。热点新闻站在舆论的高度,应把事情写得合情合理,让人民群众从中受益。时效性一般也指新闻的“新”,即及时又新颖,不能把旧闻写成热点,那失去了新闻宣传的导向作用。所以内容必须是已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并持续发生的诸多事件,热点新闻不可能超前预测,只能遵循新闻实事求是的原则。热点新闻的素材很多也不必有事必报,而应在坚持时效性的原则下,有目的有重点地选取具有典型性的事件、有指导意义的事件进行深入报道。
二、群众性。把人民群众作为新闻的主体,反映群众关心的问题,以群众的视角写他们关心的热点新闻,这就是新闻的群众性。报纸、电视、网络平台要想得到受众人群的关注、信赖、就必须贴近群众,反映群众关心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公众呼声和愿望,在热点新闻中给予反映,用政治导向、思想导向、生活导向、消费导向等解决大众关心的问题。热点新闻的群众性是首位的,群众不关心,新闻价值就失去了。所以,热点新闻也必须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实事求是,讲真话、真事、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有无群众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坚持新闻辩证法,把握好新闻“热度”的一个重要原则。
三、新鲜性。新闻的生命在于“新”,求新一直体现在采编新闻过程及形成的稿件中。新闻新鲜性不仅是缩短报道事件发生时间,更主要是追求新闻内容新活、新颖。对于司空见贯的、重复的、够不成热点问题的、不要多花笔墨去渲染。新闻新鲜性,必须做到时间快和内容新,两者缺一不可。如果热点新闻选取角度、立意都很有新意,但时间都已逝去很久,是迟到的报道,就不是热点新闻了。所以,热点新闻一定要在内容、形式、时间等方面给人以全新的感觉。例如: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发生后,许多媒体抢第一时间到达灾区现场,第一时间采访,又以最快方式向外界报道热点新闻,所以,内容是最新鲜的,事迹是最感动人的,因此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四、说理性。热点新闻长期以来深受读者的青睐,就是因为热点新闻报道事件有深度,揭示出事物、事件的实质,给读者从感情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不但认识事物的现象,还可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把要反映的新闻事件寓事于理,把要说的道理寓于所陈述的新闻事件中。这是记者在采访中、采访后都要完成的一个过程,使主题不断深化,使新闻有说服力,最终通过作者的具有特色的新闻报道,给读者以公正的客观的理性说明。这里还要强调两点:一是新闻中涉及说理,也要通过讲出事物道理,要有实事,实话实说,要以理服人。二是热点新闻写作中要注意运用以法示理的手法,如应用一点法律条文,行政法规等,道理就更鲜明清晰,令人信服,让读者得到更多的益处。
五、适度性。新闻宣传是属精神文化范畴,是在一定的法律范围内进行的。所以,新闻宣传也要遵循适度的原则。什么叫适度,适度就是恰到好处,在法律上,作者和受众人们接受程度均符合约束要求,不越格,不踩红线,也不回避矛盾,而追求正合适宜。把握好这个度,因为这个“度”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要掌握好火候。就意味掌握好办事“分寸”。在报道一些热点问题时,需要认真加以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热点问题,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方式。是热点问题,就适当加温,提升事件的关注度,反之,不该炒热的则要给予降温。推出热点新闻,并要掌握适度,目的是通过对热点问题的报道,告诉人们,提倡什么,应当怎样去做,从中有那些收益。同时也告诉人们,应抵制或反对什么,不应该做危害社会及道德的事,这就是把握适度性的根本目的。
总之,在采编热点新闻过程中,涉及面很广,本文难以面面具到,但如何把握,需要靠长期在实践中探索,学习。创新是提高写出好热点新闻的最好办法,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因为,每当热点新闻推向社会,就是作者的思想意识和责任的一种体现。一个热点新闻被发现了,推出了,就是把握热点新闻的诸环节过程完成了。所以,在探索热点新闻的实践中,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