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黑龙江省信用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2011-01-01 00:00:00关秋萍
理论观察 2011年2期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2 — 0134 — 01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诚信成为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六大提出:“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我省在“十一五”期间围绕“诚信龙江”这一目标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目前已初步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信用体系。
  一、我省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
  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我省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诚信建设推进机制基本形成,社会征信体系逐步完善,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初见成效,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诚信建设取得突破,社会诚信创建活动广泛开展。
  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领导机构,扎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2005年3月,黑龙江省委明确了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和发展规划,确定成立由省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省长任执行副组长,包括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在内的4位副省级领导分管的“诚信龙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又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对我省的信用体系建设进行工作部署。
  二是政策法规环境逐步完善,信用体系的保障监督体系逐步完善。我省在信用体系建设的初期就非常注重法律法规的建设工作,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多个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规划及法规。主要有:制定《“诚信龙江”建设工作方案》,编制了《信用体系发展规划》,出台了《黑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发布使用办法》等,这些相关政策、规划和法规的出台,对我省的信用体系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保障作用。
  三是信用体系建设基础环境初步建成。我省信用信息平台于2007年11月初开始试运行。这是我省诚信建设重要支撑体系,为我省建立惩治失信长效机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目前,这个平台建设已经初步完成,成功录入了数万家企业的信用信息。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全社会对信用建设的认识。我省在信用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注重提高政府、企业、个人和社会其他方面对信用体系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首先,通过网站宣传的方式对信用体系建设的意义、必要性等进行理论介绍。同时,开设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查询功能,并暴光失信的典型案例。其次,通过开展“诚信示范企业”评选工作,确立全省有84家企业为“诚信建设示范企业”,这些企业还郑重签署诚信承诺,向社会发出诚信的号召。通过这些宣传和激励方式,大幅度的提高了全社会对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
  二、我省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省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解决将制约我省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是政府诚信、公务员诚信依然亟待提高。公务员是政府形象的代表,是一个相对高素质的群体,其示范作用效果非常明显,失信将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而个人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形象。但是,目前仍有个别政府部门及公务员存在承诺不兑现的失信行为。
  二是企业失信行为依然存在。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或制度不健全,造成有的企业违约毁诺。另一方面,受历史和客观原因的影响,也会造成企业的失信行为。
  三是社会各阶层群众的信用意识依然淡薄。全社会各阶层群众的信用意识淡薄也导致在经济社会交往过程中的信任缺失,从而影响到经济生活的良好有序进行。特别是在小商户交易的过程中,由于交货方式、付款方式、定金等合同条款的选择中,由于彼此的不信任导致交易难以顺利完成的情况依然时有发生。
  四是信用体系的政策法规环境还不够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有法律法规的规范性引导作用才能更加扎实稳步的推进。目前我省政策法规环境建设初步形成,但是具体化的操作规范、评价指标体系及法规仍未出台。
  五是信用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信用评价体系难以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以个人信息的公开与隐私保护为例,目前涉及到信用评价的个人信息通过公安、银行、档案部门可以调取,但是个人信息的保护仍无法实现,导致经常有个人信息被他人盗取、盗用的现象发生,直接影响到信息提供者提供信息的积极性、主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导致信用体系建设对个人信用评价的准确性,这种不对称性严重阻碍和制约了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
  三、我省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
  按照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以服务“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和产业项目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不断将诚信建设引向基层、引向深入,努力把诚信龙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的目标,我省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还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我省信用体系建设的领导。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各级、各部门领导都应把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目标和考核指标之中。同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在本地区、本行业设立试点,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方面起到带头和标杆作用。特别是国家将我省确定为全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试点省,我省应抓住此次契机,快速推进我省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通过试点带动我省在食品安全领域实现全国的诚信省的地位。
  二是完善信用建设政策法规体系。从我省实际出发,在建立我省信用体系本身所需的法律法规情况下,从投融资、财政税收、工商登记、土地使用和招标投标等方面完善我省信用法规政策。行政管理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在登记注册、行政审批、日常监督、资质管理、评级评优等方面逐步引进和推广使用信用产品,为信用发展提供政策和法治保障。
  三是完善推进我省信用信息化建设。社会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及信息保护,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在信用体系建设的统一框架下,完成联合征信与管理,加强信用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为日后建设信用评价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建立我省信用体系建设标准化管理。我省信用体系建设应尽快建立起在信用信息采集方面的统一标准、统一口径。同时,规范征信行业管理和服务,制定统一的信用报告标准文本,逐步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公共信用信息披露系统、以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同业信用自律系统和以信用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市场信用服务系统。
  五是实现信用行为的监管,建立奖励与惩戒的双向体系。依法建立严格的信用奖励惩戒机制,是保障社会信用主体权益,促进信用市场繁荣有序发展的必要前提。我省应通过授权或委托等形式对我省的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情况予以监督和管理,对诚信度好的企业给予奖励,对各级政府在工作中的诚信行为予以嘉奖。同时,对政府的失信行为通过监察部门实行问责制度,对企业失信行为予以惩处,对个人的失信行为予以暴光。
  六是强化诚信宣传教育,建设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诚信教育要作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长抓不放。广泛普及信用知识,开展培训活动。我省可以通过编写信用知识的普及性教材和读本,对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业负责人、试点单位的人员和社会各阶层的群众进行培训。特别是可以编写一些义务教育阶段的读本,使信用意识从小抓起。推动全社会成员牢固树立诚信守法意识,重视社会对自身的信用评价,增强对各类失信行为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
  诚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我省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各级、各部门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合力推进。不断完善的信用体系建设将对改善我省投资环境,推进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实现省委、省政府的工作目标起到夯实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更会成为我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有价值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