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过度上网心态分析和措施

2011-01-01 00:00:00韦丹宁
理论观察 2011年2期


  [摘要]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网络为人类提供了有史以来速度最快、内容最广泛的信息交流方式,面对互联网的大潮,尤其是对时代脉搏跳动特别敏感的大学生们,更是迅速溶入了网络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由此引发的各种网络心理问题日渐突出,成为近年心理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大学生过度上网的心态分析及应采取的措施两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过度上网;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09 — 2234(2011)02 — 0113 — 02
  
  本应精力充沛,斗志昂扬的大学生何以甩开书包,走出课堂,坠入网吧?何以逃避现实的压力与竞争,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何以不计较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在网络的诱引下一发不可收拾?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有义务和责任为青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引导、因材施教式的教育和最强有力的支持。
  一、 大学生过渡上网心态分析
  (一) 周边环境是背景。近些年,围绕在学校周边的网吧如雨后春笋般生机盎然,在每个周末其生意之火爆,网吧经营者人满为患之忧虑,一群群大学生排队等待之焦急与壮观,实在是另人悍然。网吧经营者更是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吸引大学生,如:开业前三天,从早晨八点到下午五点全天免费;免费提供煮面业务,只要上网时自带几包方便面,网吧里就专门有人煮好并热情地端到上网者面前;异或什么都不用带只要在他家上网的次数足够多时间足够长,只要有足够的RMB,网吧里的服务人员自愿跑前跑后,孝犬马之劳,别说吃饭,就是玩累了躺在他家的沙发上小憩一下也无所谓;上网的价位也是因地因时因人而异,离学校稍稍远一点的就比离学校只有一路只遥的要便宜得多,寒暑假就要比学校开学后要优惠得多,常客就要比生面孔要自在得多;还有包天、包宿、包月、包机等优惠服务,平时上网2元/小时,若是享受优惠服务就可以几元钱一天或一宿,几十元钱一个月或几个月,核算起来对于网吧内的“常驻大使”们,真实相当的照顾,相当的有诱惑力,相当的值得体验一下特惠服务。
  网吧的大量涌现、层出不穷,使学校眼睁睁地看着一批批、一群群的学生从宽敞明亮的教室,走入各个室内环境极其恶劣的网吧,又在次日或几日后的清晨瞪着干涩的眼睛,拖着疲惫的身子,迎着冉冉升起的太阳从网吧走回学校而痛心疾首,学校一直在努力,并联合有关部门协助检查,抑止学大生过度上网,可收效甚微,甚至反倒提醒网吧老板要“保护消费者‘安全’”的警觉性。
  (二) 猎奇心理是陷阱。网络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便利,网上广告、购物、查资料、聊天、交友、打游戏、听音乐、读新闻、看电影、收发邮件等等,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其信息传递之快捷、覆盖面之大之广之深之细致入微,令人拍手叫绝。面对着精彩纷呈的网络世界,一些大学生们迷失了自我,强烈的猎奇心理,强烈的“认知”欲望,强烈得难以自制,他们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老师的谆谆教诲与学校的严肃坚决,家长伤心欲绝的眼泪与常跪不起的无奈,换不回他们沉沦的心灵,换不回他们泯灭的良知。
  一位深受网络其害的同学曾忏悔:“我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家长,对不起我自己”,“我不恨网络,我恨网络游戏”。其实,在他们猎奇心理稍稍得到满足的那一刹那,他们也曾良心发现过,但只有那么一刹那而已,他们就象吸毒者,会经常犯瘾,而且瘾头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他们在现实的生活与虚幻的网络中游走,他们发现现实是残酷的,时间就象是一个温柔的杀手,让自己慌乱,让自己不知所措。而神奇的网络世界可以让自己忘掉压力、竞争、责任、义务,还有权利,他们可以忘乎所以的徜徉在网络的世界中,那里有他们理想而又快乐的家园,他们是那里的主宰,迫切的猎奇心理,可耻的虚荣心与自豪感在缤纷的网络中得到莫大的安慰与满足。
  (三) 缺少引导是前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与实施,以及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前进,不但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与改善,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多,娇生惯养现象严重,家长与子女缺少民主知心的交流与引导,老师对学生更是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的指导与教育。这就使得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口号与压力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在经历了黑色六月后,终于迈进了象牙塔,圆了大学梦,梦中的殿堂真是梦一样的自由与神奇。大学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宽泛式的教育理念,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双选式的就业政策,使得一些人忘乎所以,总是觉得“我行”,“大学都考上了,还怕毕不了业?”,“考试之前看两眼就来得及”……总是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但当一学期下来,自己亮了几盏红灯时,也只好自我安慰说“那是一时的失误,只是一不小心,只是偶然”,然后还是我行我素,等到偶然变成了必然,当事者早已放弃了自己,把自己交给了网络。
  一个生命就这样的沉沦了,这是谁之过?当然痴迷于网络的大学生本身有着他们自身的毛病和弱点,但是作为期待着有更多更优秀的栋梁之才的社会,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机构,作为值得大学生信赖和能提供强有力支持的家庭,又给了青年大学生怎样的成长环境,怎样的引导和诱惑?诚然,科技在腾飞,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总的培养理念基本是统一的,是一致的,但就是有一些个别的现象或做法,在使着反向的作用力。看着一个个青春健康的生命在萎靡,难道能不让人心痛和着急?救救他们,加强教育和引导,防患于未然吧。
  (四) 寻找寄托是动机。思想空虚是导致大学生过度上网的一个诱因。升入大学,学习的负担似乎一下子减轻了许多,大量的课余时间让他们在人生的坐标系上迷失了自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更不能准确的定位。没有了喋喋不休的督促与教悔,没有了课业的繁重与紧张,没有了固定的班级,没有了必须上的早自习与晚自修,有的是大把大把的时间归自己去支配,该去干些什么?该怎么打发无聊的时间?该怎么舒解郁闷的心情?万花筒般的网络世界解决了一切的问题。有了寄托似乎就有了动力,于是乎就有了由一开始的偶尔旷课到后来的经常性逃课,由一开始的考试不及格到后来的旷考,由一开始的好奇到后来的沉迷,由一开始的自然到后来的不自然。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就这样网络痴迷者在歧途上已经越走越远,与其说他们拥有了网络,不如说他们的精神世界早已经被虚缈的网络所主宰。
  年轻的大学生只因一时的无聊或烦闷或好奇或贪玩,只因没有科学有效地利用网络而挥霍了原本应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青春,有的甚至丧失了人格泯灭了人性。当网络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精神依赖、一种心灵寄托的时候,当大学生心甘情愿地为之消耗自己、践踏父母血汗的时候,当老师摇头叹息父母涕泪交流的时候,新时代新新人类的悲剧就在所有人的不情愿中上演了。
  (五)意志脆弱是根本。网络,它象一把“双刃剑”,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一些人,尤其是自制力差意志薄弱的青年大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把朋友的劝说,同学的忠告,老师的教导,学校的纪律,父母的企盼……统统抛到脑后,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无所谓!诗仙有语:“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种逃避现实,逃避自我,逃避责任,对自己放任自流的态度可气可悲。即便如此,他们的内心还十分的“脆弱”,觉得周围的人都不能理解他们,身边也没有什么可以信赖,可以依靠,可以让自己感觉自己的存在与价值的东西,除了网络,他们似乎别无选择。
  当今的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初期,在丰衣足食中长大,在一帆风顺中学习,几乎没有经历过磨难或困苦,这就使得他们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显得比较任性或不成熟。在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的时候,甚至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去克服、去解决,所以,每当他们不愿接受、不想接受或不敢接受的事发生的时候,他们似乎只能选择逃避。他们没有勇气去战胜自己强烈的上网欲望,没有毅力去面对所欠下的累累学习重债,没有信心洗心革面,从头再来。
  二、 大学生过渡上网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大学生过度上网的心态分析,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思想,应结合实际采取一定措施。
  (一)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若想使学生科学有效健康地利用网络,一方面,高校要提供充足的计算机网络储备,使学生能够随时使用网络进行学习或科研。另一方面,学校应与当地政府源头联合治理学校周边网吧,加大监管力度。
  (二)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根据现实情况对各个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神圣的历史使命感。大学生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才会有压力、有动力、有冲力。
  (三) 加强网络生活的引导。网络时代的网络生活,对年轻的大学生们有太多的诱惑,这就需要一方面在对网络世界进行规范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引导。比如:成立健康积极的学生社团网站,有纪律有组织、有目的的组织学生清除网络垃圾,呼吸新鲜网络空气。
  (四)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之所以过度上网,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是因为心理的原因,这就对任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应本着教书育人的理念,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及时解决大学生内心的矛盾和危机。
  〔参考文献〕
  〔1〕刘韧.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和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10,(01):169-171.
  〔2〕 宋秀娥.大学生网络行为初探〔J〕.德育与学生工作,2010,(04):42-43.
  〔3〕 袁能先,刘艺,唐晓红. 网络成瘾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03):11-14.
  〔责任编辑:孙文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