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展的新趋势

2011-01-01 00:00:00刘志
理论观察 2011年2期


  [摘要]生态引导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选择方式,具有教育目标的人本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教育主体的互动性、教育过程的动态性和教育评价的绩效性等特征。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引导;概念;特征
  [中图分类号]G6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2 — 0092 — 02
  
  一、生态引导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的时代背景
  生态引导是贴近生态社会时代背景的学术词语,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引导的理解就是带领或指导主体朝向一定目标和方向思考和实践的过程,这也是传统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下的概念内涵,即一个主体或者组织基于发展实际要求而对其他成员提供理论、观念、价值、政策、目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指引,其典型特征就是指引过程的动态复杂,以及指引结果的双向性。随着自然生态危机和社会生态危机的相继发生,人类的生态意识不断觉醒,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态运动开始兴起,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强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协调。面对人类科学技术使用不当所产生的各种妨害自然与社会关系有序稳定的问题,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意识、政治理念和价值认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提醒大学生去认识生态危机的影响,引导大学生去树立生态保护的意识,实践生态保护的行为,培养生态保护的情怀。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范围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活、生产和交往方式,使得网络环境成为继现实环境之外的一种新的环境空间。现实环境与网络环境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急剧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观念、方法、机制和策略已经很难适应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要求。对此,许多学者开始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题转向理论视野、维度的创新方面,生态学、系统学、生态系统等理论方法成为新的分析工具,催生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生态方法、生态理念等专有名词,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生态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得很多人更加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1〕。
  生态是物种、种群或群落经过长期生存发展形成的时空格局,强调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共同关系,突出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功能机制的有机统一,它既是物种、种群或者群落与其外部环境互动协调的过程表征,也是物种、种群或者群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外部环境影响物种、种群或群落生存发展的结果体现。在社会系统中,生态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各构成要素交互作用形成的关系状态,社会个体、组织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处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动态性和协调性。社会个体、组织成长需求的差异性,发展取向的多样性和价值追求的复杂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充分考虑社会个体、组织的差异性需求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形成一个由教育主体、对象、内容、手段和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的生态过程。生态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目标指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外环境实现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的深刻反映,生态的思维方式可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现代转换。
  二、生态引导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本质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是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机整体,每一个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无论其性质、类型、范围或者具体内容是什么,都需要构建一定的运作机制来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的合理流向,规整思想政治教育内外环境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保持的策略途径。也就是说,只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境遇,就会有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存在,就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引导,即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引导。从系统论角度看,生态引导是以一定的原则和理论为基础,围绕系统确定的目标任务,优化系统内外环境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促进系统有序化、合理化和最优化的发展,防止系统失衡、低效和退化等问题。生态引导过程的目标、任务、方法、机制和管理制度等要素之间稳固化的结合方式就形成了生态引导模式。
  相应的,生态引导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可以理解为:以教育生态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为指导,通过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要素及相互间关系,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外生态环境,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正常有效运转,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全面、协调、高效、可持续发展运作模式的发展。从对象上看,生态引导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对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构成要素和内外环境。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物能、信息流转具有特殊性,即通过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而进行内容设置和方法选择,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具备良好思想品德、政治素质和道德观念的大学生,进而对社会产生影响实现物能、信息的流转,这并非是简单、线性的运作过程,而是更高级、复杂、非线性的依靠大学生来实现各种教育活动的模式。因此,生态引导型模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新型模式。
  生态引导型模式主要从尊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系统性和生态性出发,以整体关联、协调互动的观念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构成要素进行审视和分析,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生态本质规律来主动设置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构建教育策略,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最优化。生态引导型模式是社会层面的引导、学校层面的引导、教师层面的引导和学生层面的引导的有机结合。社会层面的引导就是充分考虑社会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社会环境变化要求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积极引导和推动社会转型,促使社会环境朝向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方向演变。学校层面的引导就是以创新高校发展模式、增强高校竞争优势、丰富高校校园文化为主要切入点,从生态引导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确立、计划制定、组织设置、评价实施和优化开展等方面创设条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教师层面的引导就是培养教师的教育理念,特别是教育生态理念,改变过去形式化、抽象化的教育模式,让多数教师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既不是单纯的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也不是简单的教育模式构建和教育机制确立,而是基于大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本教育。学生层面的引导就是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以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为基础,以制约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点问题为核心,构建一个包括学生心理引导、思想引导和行为引导的能动机制,增强生态引导型模式的发展力。
  三、生态引导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采取实践调研、社会考察、英雄事迹学习、爱国主义基地参观、法制宣传等教育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尽管这些方式较为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情感和心理的实际,也能够满足大学生追求思想上进的要求,但这些模式缺乏传递的持久性,不能够通过理论总结的形式加以凝练提升,不能够通过具体操作的方式加以实践深化。生态引导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如下几方面特征。
  1.教育目标的人本性。任何形式的教育都要关切人的价值形态和生命形态,为人的主体活动提供信念动机、意义标示、操作方法和实践路径。除了从精神世界、价值境遇和意义范畴关注受教育者之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该从思维能力、操作方式和实践技能等方面引导受教育者。生态引导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影响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外环境及相互之间关系为主要内容,来设置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在生动活泼、鲜活玲珑的教育情境中得到成长和发展,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本观,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切入,通过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来实现对大学生的人本关怀。
  
  2.教育内容的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教育内容构建的过程,是一个教育内容认同的过程,代表着教育内容核心价值的保持与提升、交流与互动。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具体化的体现,教育内容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水平。对于生态引导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来说,它是一种能够整合多重、丰富和复杂的教育内容并使之以合理的方式和途径,获得大学生普遍认同与有效内化的模式。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任务规定的丰富性,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状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快速性和持续性,因此,生态引导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2〕
  3.教育主体的互动性。生态引导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典型特征就是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外环境条件、要素、因子之间的生态关系,构建实现内外环境互动沟通的生态机制——社会层面引导、学校层面引导、教师层面引导和学生层面引导,强调这四个层面引导之间的融通协调。从本质层面来看,生态引导型模式就是通过内外环境力量的协调整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外环境主体要素之间的交流互动中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体系和过程开展,实现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协同发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绩效性、辐射性和影响力。生态引导型模式既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外环境力量的综合利用,也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外环境力量的协调统一,它实现了内外环境中不同主体之间的通力协作和互动发展,有助于明确和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牵引力、推动力、拉动力、自动力以及相互之间关系。
  4.教育过程的动态性。社会环境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其内含的各种资源因子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条件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完全受制于社会环境,它会在不断发展、创新过程中突破或超越社会环境的某种给定性,赋予新的价值目标和内容,这个过程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与传统模式相比,生态引导型模式更加突出教育过程的动态性,这种动态性深刻体现社会环境、大学生成长的要求。通过保持教育过程的动态性,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自觉的高度,进而深化为大学生适应环境的行为自觉,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不断走向社会价值、人本价值和教育价值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戴锐.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J〕.理论与改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