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晓宏
霍晓宏 天津市第一中学
我于1983 年从天津师专物理系毕业分配到静海一中工作,十余年高中物理教学的磨砺,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承蒙中学物理教学前辈的厚爱和悉心指导,我于1994 年代表天津市参加首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得高中组第一名,授课教案刊登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上。文章的公开发表,带给我写作的冲动。我总结了自己十余年高中物理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写成文章投给《天津教育》杂志,当时的物理学科编辑老师和我取得联系,对文章提出了修改意见。于是我的第一篇综合性文章《把握教学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发表在《天津教育》1995 年第11 期上,由此我与《天津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天津教育》挖掘和宣传天津市基础教育的先进事迹,使许多新人脱颖而出,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推广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鲜经验,为天津市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0 年第11 期,《天津教育》以“青春于事业中绚丽多彩——记天津市静海一中青年教师霍晓宏”为题报道了我的事迹,详细地介绍了我当教师以来的点点滴滴的小事,这一报道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促使我站在高起点上自我约束、自励自省。从此,我与《天津教育》之缘进一步加深,也可以说《天津教育》促我成长和进步。
2002 年我调入天津市教研室后,有幸参加了《天津教育》许多栏目或话题的撰稿工作,如“三人行”、“专家论坛”等栏目及“好课标准”、“教师读书”等话题。《天津教育》以普及现代教育理论为己任,努力传播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热忱地为天津基础教育输送新鲜的血液,同时也为我的许多想法提供了发表的空间。特别是编辑、记者的超前意识,使许多有创意的做法和文章有了发表的园地,引领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向未知挑战。《天津教育》2006 年第9 期刊登了我撰写的《对我国高中教育的几点思考》一文,文中提出的“注重特色校建设,切实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校教育应使学生健康成长,课堂教学应使学生学会学习”等观点,与我市目前倡导的特色高中建设思路相吻合。特色首先是对所拥有的教育理想的坚持和所秉承的教育思想的坚守,不轻易改变,不随波逐流。特色需要长期培育和发展,一纸规定解决不了的问题,必须从体制机制上破解,从源头上标本兼治。改变办学模式,培养杰出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中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天津教育》杂志立足天津,展望全国,洞观世界,借助“专家论坛”不断提升杂志的影响力。通过对时下教育热点问题的探讨,报道教育改革中的新鲜案例,增强了刊物的可读性,提高了刊物的质量和效益。也通过不断的交流,碰撞,激发出新的思维火花,使作者从中受益。如在“好课标准”大讨论中,我更加明确了“好课无止境”的观点。评价一节课,首先应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要看学生是否学有所得、学有创造、学有后劲。其次应从教学过程的细节来考察,教师上好一节课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如语言、板书、教态等,再进一步如专业功底、教学手段、教育智慧等。好课的追求虽无止境,但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由上好一节课到坚持上好每节课,不断地实践和总结,博采众长,日复一日,就会逐渐接近理想目标。
《天津教育》传播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信息,对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我调入天津一中后,针对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教师带来的人们对师德问题的普遍议论,在《天津教育》2009 年第1 期上发表了《从细微处入手——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体会》一文,文中提出“师爱要真诚,不能带有功利色彩……一个眼神、一句耳语、一个微笑、一个抚摸都能让学生体会出真爱……书呆子成不了最好的教师,油滑虚伪的人不适合做教师,教师的成就是一点一滴积累后的反映。”我想通过这一话题抛砖引玉,希望通过由粗略到细微、由经师到人师的不断修炼,实现师德建设由他律向自律、自觉的发展,由个体向集体的发展。
《天津教育》始终以理论性、指导性、可读性为特色,致力于普及现代教育理论,报道教育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传播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信息。拥有这样良好的声誉和基础,我坚信《天津教育》会越办越好,会为天津基础教育的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天津教育》,伴我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