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彭谦俊 张 莉
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基本现状调查
—— 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彭谦俊 张 莉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武汉市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武汉市幼儿园数学教育在教师的整体学历结构、教师队伍稳定性、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良好,但在教师参与培训、教师数学知识准备、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以及园本教材建设上还有所欠缺。
数学教育现状调查 幼儿教师
数学教育是儿童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儿童的认知和抽象思维发展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儿童在进入小学以前已经发展了相当丰富的感性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些感性的经验为早期数学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研究结果提高了人们对学前儿童数学能力的认识,也引起了人们对早期儿童数学教育的重视,许多国家纷纷颁布了关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标准和规定。2000年,美国颁布了包括2~5岁儿童数学教育的《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主张教育要为发展所有儿童的数学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培养合格公民提供机会。2006年,英国所属各自治州出台了本州的早教政策,其中对早期数学教育的要求中,强调幼儿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数学运算能力。日本的新《幼儿园教育要领》中对数学课程目标的描述是:在观察、思考、处理身边的事务中,丰富对事物的性质、数量、文字等的感觉。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使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的目标,规定了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内容与要求。
仅有要求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将要求变成教育行动,最终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新《纲要》试行后,许多幼儿教育机构纷纷进行教学改革,相关学者也进行了许多关于学前数学教育的研究。如,林嘉绥教授的《幼儿数学入学准备调查报告》,指出了我国幼儿数学教育存在的不足;赵一仑则对幼儿园教师数学素质问题进行了探讨;林培淼和袁爱玲则探讨了幼儿园数学课程内容的相关问题等。但是,研究大多是针对幼儿数学教育中某一特定内容进行,很少有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进行整体研究。鉴于此,为了了解新《纲要》试行以来幼儿园数学教育领域发生的变化,笔者选择了武汉市部分幼儿园进行了相关调查,以期了解当前数学教育的现状,发现问题,改进提高,促进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发展。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问卷法,辅以观察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武汉市8所不同类型幼儿园的140名任教老师,幼儿园以就近原则选取,其中省级示范园、市级示范园、一级园和私立园各2所。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问卷是在专家指导下多次讨论和试测后完善形成。问卷内容分为教师基本情况、教师教学情况以及教材的选取使用情况三部分。
教师基本情况包括教师学历、教龄、编制及培训四方面。
教师教学情况包括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方式及方法、教学过程、家长教育资源利用四部分。教学目标和内容主要考查教师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认知情况;教学方式和方法方面,主要针对分科与综合教学、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操作法和游戏法等进行了调查;教学过程方面主要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困难进行了调查;家长教育资源利用方面主要涉及家庭作业的布置以及家长参与教学的方式。
教材的选取和使用情况部分包括幼儿园所选教材以及对教材的评价。
从2010年4月至2010年5月对所选取的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60份,收回147份,其中有效问卷140份,有效率为95.89%。为了使得到的结果更加客观准确,我们用观察法对幼儿数学教学过程进行了辅助调查,每一幼儿园观察三节课(小、中、大班各一节),并将观察过程摄像保存,以便进行反复查看,确保观察记录的真实性。
利用SPSS 11.5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对幼儿教师的学历、编制、培训以及教龄情况进行的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教师学历、编制、培训、教龄情况统计表
从表1可以看出,武汉市幼儿园教师,90%以上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其中有大专学历的教师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为51.4%,拥有本科学历的达到39.3%。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生开始进入幼儿园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这些数据表明,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学历要求有很大提高,并有向高学历化发展的趋势。这一结果与社会对幼儿教育整体关注的提高紧密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显著提高,社会普遍重视幼儿教育,对幼教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表1的数据还显示,在教龄方面,2/3以上的教师都有四年以上的教龄,说明武汉市幼儿教师队伍稳定程度较好。但是,在培训方面,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这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利,进而也影响幼儿数学教育质量。在教师的编制情况方面,以正式在编教师和聘任教师为主,其中一半以上是聘任教师。另外,笔者还对学历与编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编教师中一半以上的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而聘任教师中大部分则为大专学历。这表明,学历和编制是有一定关系的,学历越高,获得正式编制的可能性越大。
1.教学目标和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目标制定和内容选择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
调查数据显示,幼儿教师对数学教育的目标是比较明确的。幼儿数学兴趣的培养和逻辑思维的发展成为教师主要关注的目标,并且有69.3%的教师认为幼儿数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数学兴趣的培养,52.1%的教师认为它也是最易达到的目标。但是,不清楚最易达的目标是指仅仅引起幼儿对数学的短时兴趣,还是幼儿对数学的长期兴趣。
另外,笔者对不同性质幼儿园教师在教学目标上的选择结果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见表2。数据显示,在置信水平为0.05的情况下,不同性质幼儿园之间教师在最重要的目标以及目标达成的选择上没有差异(Sig.>0.05),而在最易达目标上的选择具有显著差异(Sig.<0.05)。
表2 教学目标卡方检验结果(=0.05)
表2 教学目标卡方检验结果(=0.05)
最易达目标Value df Sig. Value df Sig. Value df Sig.皮尔逊卡方 13.029 9 0.161 18.976 9 0.025 8.532 9 0.482似然比 15.472 9 0.079 20.373 9 0.016 8.778 9 0.458最重要目标目标达成
差异的具体情况从图1看得更清楚。图1的数据说明了在最易达目标上不同性质幼儿园教师选择的分布差异。笔者认为,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与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认识有很大关系。
图1 不同性质幼儿园的教师最易达目标上的选择分布情况
在教学内容方面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幼儿教师除了讲授教材里涵盖的内容外,还会增加教材外的数学知识,但是他们对于幼儿数学应包含的内容却并不是全都明确和清楚:幼儿数学教学内容应该包括数、量、形、时间、空间五个部分。而从表3中看到,有 40%的幼儿教师对此并不清楚;在各部分选择的情况方面,数知识的选择率最高,为94.3%,其次是时间,量的选择也不是很高,有将近20%的人没有选,而空间方面的选择率则是最低的,只有72.1%。这说明幼儿教师在数学知识方面的准备是不足的。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高校扩招,幼师的生源质量进一步滑坡,考大学无望,升高中无门的学生才会选择读幼师,而这部分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2)我国至今没有一套专门、可行的幼儿教师教育标准,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例如美国幼儿教师教育同我国相比就具有更为广泛的普通知识教育要求,以 NAEYC公布的初级许可证计划(2001年)为例,幼儿职业从业候选人应具备六大领域的普通知识准备,其中就有关于数学知识准备的详细规定。
表3 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统计表
为了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具体的调查,问卷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扩大数的内容范围的问题。结果显示,教师认为数学内容中数的守恒教学最难。这与实际相符。因为这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儿童在4岁以后才开始具有初步的“守恒”意识,而量的守恒观念的形成一般在5~6岁,所以学前阶段的儿童学习数的守恒知识是相对较难的。另外,在对于是否进行20以内数的进退位加减的教学,教师的态度不统一:有31.4%的教师认为有必要教,而40.5%的教师认为没必要教,剩下26.4%的教师不确定。研究者认为,出现这种不一致认识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理解还不够深入,对知识的传递是目标还是手段的理解有差异;二是教师在发展幼儿的能力上,对是走量的增加的道路还是走质的提高的道路的问题也有分歧;三是教师仅仅是从教学的难度来思考这一问题,有的感觉困难,有的觉得不困难。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发现,教龄越长的教师越认为没有必要在幼儿园阶段学习进退位加减。可能教龄越长的教师通过对原有大纲的学习,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有更深的认识,更明白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点不是教知识和延伸知识,而是通过学习知识达到促进儿童发展的目标;而教龄短的教师缺乏相应的认识。
2.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正确选择能促进幼儿的学习,提高教学的效率。那么,到底什么方式和方法最适合幼儿园数学教育呢?笔者对幼儿教师进行了相关调查。
调查发现,在教学方式方面,幼儿教师似乎更偏爱综合式教学,但有44.3%的教师选择分科教学形式。2/3以上的教师一般都采用启发式教学,而对《纲要》中强调的探究式教学则采用较少,见图2。原因可能在于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新,而且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教师还没能很好地掌握;也可能是数学知识的特点不利于进行探究式教学。另外,数据显示,在数学探究式教学中,58.6%的教师选择小组探究的方式,他们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幼儿的学习。这与很多实验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
在教学方法方面的调查发现,游戏法被认为是最能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方法,而操作法则是最有利于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非参与式观察也表明,幼儿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大多采用这两种方法。另外,笔者对最能调动幼儿积极性与最有利于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的选择结果进行卡方检验,从表4的统计结果发现在置信水平为0.05的情况下,不同性质幼儿园教师在这两方面的选择情况具有显著差异,具体情况见图3和图4。
图2 教学方式选择比率
表4 教学方法卡方检验结果(=0.05)
表4 教学方法卡方检验结果(=0.05)
注:Value=值 df=自由度 Sig.=显著度
最能调动积极性的方法 最有利于幼儿学习的方法Value df Sig. Value df Sig.皮尔逊卡方 14.511 6 0.024 25.956 9 0.002似然比 14.625 6 0.023 21.764 9 0.010
图3 最有利于幼儿学习教学的方法选择分布
图4 最能调动幼儿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方法选择分布
另外,对教师在数学活动中的教学干预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进行数学区域活动时,教师主要对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进行引导,其次是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行为。另外,在幼儿向教师寻求帮助时,大部分教师都选择给予暗示或鼓励幼儿进行再次尝试,或者引导幼儿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帮助来解决问题。这表明,对于教学干预,幼儿教师的态度是积极的,干预方式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提高和社会性发展。
由于各类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性,教师在教学时会将数学知识渗透到其他知识领域,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笔者对教师教学中数学知识的渗透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认为在科学(除数学外)的领域最容易渗透数学知识,其次是语言领域,而在其他领域特别是艺术领域则比较困难,见表5。
表5 数学知识的渗透、数学与自然常识整合统计表
另外,研究还调查了教师对数学与自然常识合并为科学领域教学的看法。结果:教师的意见非常不一致,见表 4。数据显示:31.4%的教师表示不确定;47.9%的教师认为是合适的,他们认为从自然常识本身的学习特点来说,幼儿在探索学习自然科学的过程中,少不了数学知识的利用与辅助;20.7%的教师则认为不合适,他们认为数学知识的特点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如果将其与自然常识整合在一起学习,就会打乱其固有的系统和逻辑,使得幼儿获取的知识零散、系统,影响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另外,将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相整合,在教学上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授课难度加大,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备课,这也可能是教师认为不合适的原因。
3.教学过程。
主要调查了教学环节的困难。结果见图5。
图5 教学过程中的困难环节
图5显示,幼儿教师在材料准备、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形式选择、过程组织和评价总结等教学环节上都存在困难,而其中教师在合适的教学目标设置环节上困难最大。现场的教学观察也证明了这一点: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置时往往出现目标表述不规范、不准确的问题,这几乎成了幼儿教师的通病。
图6 其他困难
调查还发现了教师数学教学中的其他困难,结果见图6。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环节上存在困难外,简单准确的语言、活动的趣味性和幼儿是否掌握了知识方面,也是教师较难把握的。
4.对家长教育资源的利用。
对家庭支持的调查发现,有19.3%的教师在每次课后都布置家庭作业,47.1%的教师会偶尔布置,23.6%的教师很少布置,10%的教师则从不布置。而在教学参与上,大多数的教师都选择让家长参与教学活动。从图7中我们可以发现,家长参与教学主要通过三种方式:(1)根据需要,准备学具;(2)指导幼儿完成数学延伸活动;(3)帮助幼儿巩固幼儿园所学的知识。在这三种方式中,指导幼儿完成数学延伸活动参与率最高。原因可能是,延伸活动一般都在家中进行,且是教师指定要求做的,所以家长参与率明显高于其他方面。从图3中还可以看到,在与教师共同商定数学教学内容方面,家长参与率最低,只有15.7%。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不少家长认为幼儿的学习是幼儿园应当考虑的问题,该学什么、怎么学都是由教师决定的,甚至有的家长把幼儿放进幼儿园的目的只是为了“看住”他,并不在乎他到底在幼儿园能学会什么。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与家长共同商定数学教学内容是教师与家长进行直接性沟通的重要途径,这种参与方式更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交流信息,对幼儿身心发展进行全方面的了解,从而选择符合幼儿学习的内容,进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图7 家长参与教学的方式及其比率
由于国家没有指定的幼儿园教材,所以幼儿园使用的数学教材版本差异较大,分别有《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天文数学》、《快乐体验数学》、《儿童珠心算》、《幼儿园整体课程》、《快乐成长课程》等。这些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侧重点不同,难度、难点也有差异。表5显示,在可操作性和数学的生活化与游戏化方面,这些教材整体上做得较好,但是在知识的系统性与设计的有趣性上还有待加强。
在园本教材方面,几乎近一半的幼儿园班级中没有自己的园本教材,见表6。原因在于,园本教材的建设不仅需要高水平的幼儿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幼儿与幼儿家长的配合,更需要相关专家和学者的指导,而要做到这些对于本来工作就很繁重的幼儿园来说是困难的。
表6 所采用教材的特点以及园本教材情况统计表
另外,相关性统计分析发现,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幼儿园性质与园本教材建设的肯德尔相关系数r=0.215,说明幼儿园性质与园本教材建设成正相关关系:示范性幼儿园比非示范幼儿园更加重视园本教材建设,也更有能力建设园本教材。
综上所述,目前武汉市幼儿园数学教育总的发展较好,主要表现在:教师学历结构相对合理,并有向高学历化发展的趋势;教师队伍比较稳定,多数教师有4年以上教龄;教师对学前阶段数学教育的目标基本明确;教师教育教学方法较为合理等。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幼儿教师培训进修机会少,缺乏应有的数学教育培训;教师自身数学知识准备不足,不能充分把握教学内容;教师与家长的直接性沟通少,不利于充分了解幼儿;教材选择和建设需要指导。
所以,提高武汉市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质量,必须注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提升其教学技能;从幼师教育入手,提高文化素养,制定幼教从业标准,从源头上解决幼师基础知识准备不足的问题;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开展各种促进教师与家长进行直接沟通的活动,帮助双方全面了解幼儿;加强数学教材的选择指导和建设,使教材内容符合幼儿特点,突出幼儿园特色,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1]吕可红.当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浅议.外国教育研究,2003,7
[2]黄瑾.幼儿园数学教育与活动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主编.中国幼儿教师教育转型.北京:时代出版社,2008
[4]周欣.儿童数概念的早期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王廷琼.农村幼儿园数学教学的现状研究——以四川省泸县三所镇中心幼儿园为例.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9
[6]Gelman,R.(1990).First principles organizeattentiontoand learning about relevant data:Number and the animate-inanimate distinction as examples.Cognitive Science,14:79~106
[7]Strauss,M.S.,&Curtis,L.E.(1998).Development of numerical concepts in infancy.In Origins of congnitive skills.Hillsdale,NJ:Erlba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