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张 琼
课题中的园本教研
■广东省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张 琼
众所周知,幼儿园进行科研课题研究时,研究团队主体是幼儿园教师,这个教师团体由于自身的学术背景所限,无法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国内外教育评价研究成果的综合学习和研究。相比于规范的理论研究而言,更需要一些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研究课题,并通过课题的研究来达到提升理论水平、提高实践技能的目的。考察目前幼儿园课题研究的状况,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幼儿园对科研基本方法的掌握是有欠缺的,如一些研究方法的实施规范、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结果的统计等,常常存在很多缺陷,导致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受到影响。
广州市开发区第一幼儿园的“幼儿自主性活动课程”研究是“方案教学”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并获广州市教育规划“十五”课题立项及顺利结题。然而,鉴于时间的限制,我们对于幼儿自主性活动的评价体系仍未作深入的研究。但是,作为园本课程的研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操作性强的课程评价体系又是幼儿自主性活动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对进一步完善该课程必不可少。为此,我们提出了进行“幼儿自主性活动课程评价体系”的课题研究,并获得广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
在该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采取把课题的研究与园本教研结合起来的方法,大量使用文献研究活动、经验总结活动等幼儿园教师可以掌握的研究方法,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并突出实用性、有效性。这种结合园本教研进行课题研究的做法,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课题内容来自园本,是为了解决园内的具体问题而进行的。
第二,课题的研究过程紧贴教育教学实际,围绕教师日常进行的教学工作来展开研究,边研究边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认识。
第三,课题研究方法讲求实用性,研究主体为教师团队,课题研究与园本教研活动的组织相互融合,课题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园本培训的过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
为了使课题研究的过程更加贴近幼儿园教学实践,更加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我们把研究的第一个阶段定位于理论学习和提高认识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研究与园本教研活动结合起来,让教师的文献学习和研究工作围绕着一定的教研专题展开,使之更加细化和具体化。主要做法是分专题让教师组成团队进行文献研究,并采取报告会的方式,报告每一个小组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课题研究方案的讨论。在这个阶段的研究中,教师小组先后进行了“什么是评价,评价的基本作用是什么”、“评价工作组成系统的研究”、“幼儿发展评价工具研究”、“表现性评价方法研究”、“档案袋评价法研究”等一系列的专题研究工作,通过教师自身的角度,对评价的相关理论、常用方法、意义和作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进一步明晰了教师的认识。这种“做中学”的研究方式,有效避免了教师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只学习不思考、只认识不理解的状态,有效性初步体现。
通过文献学习,结合幼儿园的具体实际,我们发现,原有的研究方案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原有的研究方案中,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发展评价工具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通过文献研究学习,我们发现,现有的已经成形的幼儿发展评价工具都侧重于对一个阶段内幼儿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或者对某一特定年龄段的幼儿做横向评价,主要都体现终结性的评价取向。终结性评价虽然有利于对一个阶段的教育结果和幼儿发展现状进行描述,但幼儿园自主性活动的组织通常采取的是生成性、随机性的基本模式,要使评价工作切合自主性活动课程的特点、真正起到针对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就需要一种更为灵活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应该更针对过程、针对具体儿童,与幼儿园自主性活动课程所依据的理念系统、即包括“终生发展观”、“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后现代教育观”等理论在内的更注重儿童个人、体现个体差异的教育观相一致。
通过对标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优质幼儿园的内涵和要求,并对其中大力倡导和推广的、具有可行性和推广使用价值的、新的评价模式与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包括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与动态评价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习和探讨。结合上述的学习提高和观念转变,我们对原有的研究方案进行了调整,确立了结合“表现性发展评价”的教学活动评价、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环境评价、以幼儿发展档案评价为主要方式的幼儿发展评价三大内容在内的自主性课程评价系统。
以上三大内容,基本紧贴了自主性活动课程的原有特征:一是生成性教学活动所固有的偶然因素,在教学活动的评价中,按表现性评价方法的要求,加入幼儿表现性评价,使教学活动的评价更加贴近自主性活动的特征。二是配合自主性活动所坚持的教育生态观,侧重环境对幼儿的影响,重视环境与材料的设计与提供的特征,加入环境评价工具的研究。三是配合自主性活动所坚持的多元智能观,采取以分项目幼儿发展测评和幼儿发展档案袋评价法相结合的幼儿发展评价,突出自主性活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特征。
最终,我们把研究的主要内容定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幼儿自主性活动教学评价系统的各个部分项目、内容、原则研究:包括自主性活动评价工具、环境评价工具、各项幼儿发展测评和幼儿发展档案评价方法等的研究。
二是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动态地进行评价的方式、方法探讨。
三是幼儿成长档案建立模式、档案系统管理模式探讨。
明确了自主性活动课程评价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后,我们把教师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从内涵、工具制订、实施以及效果分析等方面,对三大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我们希望在研究中,让教师的评价行为真正地聚焦于如何做、怎么做,更好地以评价来带动行为的改变,让评价真实地引导教师调整教育行为。我们通常是采取文献研究的方法,借助前人研究的工具,根据自主性教学活动的需要,讨论制订出每一个评价内容的具体评价项目,然后进行试行和实施,再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诊断、调整、不断分析,提出改进的方案。
自主性活动是一系列的、围绕某个研究主题展开的教学活动,它形式非常灵活,组织方式也不一样。其中,有预设性的教学活动,有生成性的教学活动,还有大量的幼儿个人探索活动。可见,试图用某种统一的工具进行所有活动的评价,是不现实的。
通过文献搜索和学习,我们借鉴了众多的不同角度的评价工具,制订了预设教学活动评价(单次教学评价)、各领域活动效果分析表。在此基础上,为了体现生成性,我们还要求每一个自主性活动主题结束以后,由教师设计针对该主题的自主性活动评价表、学习效果家长调查表等。其中,预设教学活动评价和领域活动分析表针对预设的、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展开的教学活动,侧重考察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是否按照了应有的教学原则、全面考虑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的系统性,以及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而自主性活动评价表、学习效果家长调查表则由教师在每一个主题结束的时候,针对主题学习的目标进行评价,侧重于考察主题学习中,幼儿知识技能学习的效果和家长对主题活动的评价。
这些做法,借鉴表现性评价的方法,关注评价的情境性和过程性,评价项目都是以考察幼儿行为表现为特征、按照表现性评价方法的实施步骤进行编制和实施。这些评价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知识学习的效果、家长的意见等过去不太重视的部分,提高了评价的效度。
在进行教学评价研究的同时,另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是如何进行评价以及评价如何推动教师进行专业学习。在试行评价工具的同时,评价活动让教师关注到了一些以往我们没有给予关注的问题,并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完善了很多专业认知、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质。比如,教师们进行了“评价策略”、“评价如何促进师幼互动”、“各种媒体在评价中的使用”等问题的思考,并结合教研活动,逐一对她们关注到的这些问题撰写了自己的经验总结和论文,还分别进行了全园的报告。从这个意义上看,课题的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们掌握评价方法、学习如何进行动态评价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还是一个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
自主性活动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教育生态理论,重视环境和材料对于幼儿的影响,并承认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中,环境优劣占有很大的比例。为此,我们把环境的评价作为自主性评价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专门进行环境评价研究的教师小组,对于环境的组成要素、环境对幼儿产生影响的方式、优质幼儿教育标准中的环境部分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的研究,并根据文献研究的结果,选取合适的项目设计了环境评价标准。
标准制定以后,我们又对工具进行了试行、修订等,形成了学期环境评价标准。
由于环境的作用、环境的评价的研究较为充实,教师的相关知识也更为丰富,因此,在研究中,我们较快达成了共识,根据相关的环境研究成果,把环境评价划分为三个部分:活动区材料、墙面、主题氛围营造。
如前所述,在幼儿发展评价研究部分,我们修订了方案,把分年龄阶段进行的幼儿发展测评改为形成性特征更为明显、更重视个体发展历程记录的评价方法。具体内容包括两项:一是幼儿单项发展评价,包括心理健康类,如自信心、性格特征等的观察评价标准。二是幼儿发展档案袋评价。其中,幼儿发展档案袋评价可以动态地记录幼儿的发展状况,很适合自主性活动的特征,是我们采取的主要的幼儿发展评价法。
在进行幼儿发展档案袋评价研究的时候,我们对目前幼儿发展评价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由负责教师进行了专题的报告:一是标准过于统一,千人一面衡量幼儿,忽略幼儿的真实发展和个性特点,评价的结果缺乏真实性。二是重结果轻过程,忽略对幼儿成长与学习的过程的关注,忽略幼儿在情感、社会性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三是简单量化、分析不足。每个人的发展都具有唯一性和复杂性,因此使用简单量化评价容易出现判断失误。四是评价体系的封闭性,即教育评价的体系由课程目标、教师与幼儿构成,教师的工作只是制定课程目标然后通过开展活动考察儿童有没有达到标准,儿童的工作则是参与课程活动然后被动地等待教师的评价。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展开了对于幼儿发展档案袋评价的研究。在对该方法作为评价方法的一些基本概念、原则、方法进行文献学习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两段实施过程,来形成和修正进行幼儿发展档案袋的。第一阶段实施中,我们认为教师是自主决策的主体,由教师根据自己的学习认识,结合主题需要进行档案材料的收集,内容由教师自主决策。实施一个阶段以后,我们发现教师选取的档案内容没有系统性,过于分散和随意,缺乏对幼儿发展的有效评价素材。因此,在第二个阶段的实施中,我们对档案评价的内容进行了集中的讨论,对那些不适合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对发展档案的素材收集进行了规范,同时,也通过设计一些表格,使素材的收集更为方便简洁、使用更加合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建立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幼儿成长档案方面,取得了很多实践上证明是可行的做法,记录和收集资料的形式与模板多种多样,有文件夹、档案袋、光盘等,便于教师和家长的实际操作,也增加了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我们认为,来自园本的问题和基于园本的研究,主要的目标应该放在如何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特别是让他们在研究中了解与他们的日常教育行动息息相关的基本理论观点的真实含义和行动上的要求,在行动的同时进行反思,并由此提高他们应用理论指导其实践的能力。
评价理论及其在幼儿园实践中的运用,一直是困扰幼儿教师的一个很重要的瓶颈问题。而评价理论的复杂性以及目前在学术界众多的学前教育评价观点的冲突,并没能达成一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被幼儿教师广泛使用。因此,在研究初期,我们虽然进行了众多的研究学习,并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请进来,走出去,通过专家讲座、实地参观、问题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理论的学习,但是,对于这些理论如何被运用到评价行为中去的,它们在实践中的要求到底应该是什么,还是不太清楚。
通过学习,教师们展开研讨,把评价的理论问题、具体的评价方法和实施策略等问题,放到自主性活动这个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来进行研讨,把自主性活动的主要评价方法,定在形成性评价的运用上。这是一个行动研究的过程,其特点是把评价放到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考察我们作为教师,什么样的评价结果是可以对我们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信息的。这是一个非常朴实的出发点,我们不希望评价的研究,最终变成教师被迫填写了非常多的表格、增加了非常多的工作量,而评价最终没能真正为儿童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起到应有的作用。
经过近五年的研究,我们先后对十余个有关教学、环境、幼儿发展评价的方法和不同侧面的评价工具进行了探索,有一些经过实践证明可行,被保留下来,有些被证明是不适合的,被放弃使用。目前,我们已经研究出一批包括预设教学评价标准、各主题的调查分析表、环境评价标准、幼儿发展观察工具、幼儿发展评价工具的小型评价工具。这些工具也许还不能说是完善的,但它们已经在教师的评价和家园的联系实践中被广泛使用,幼儿成长档案的建立使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幼儿、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更加频繁,民主、平等、对话、协商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形成,彼此间能通过思维的碰撞和交互作用,产生更多、更好的协调与合作。
更重要的是,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呈现了积极的思考习惯,主动学习的意识也大大增强,在长达四年的研究中,教师们撰写了大量的学习笔记、相关的研究论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们懂得了不必去一味追求在理论上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也明白了不必要也不可能成为评价专家的道理。他们学会了从实践上寻找突破口,去选择、思考和设计自己可用的、想用的工具和方法。这个认识上的突破,直接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他们设计的各种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直接构成了自主性活动的基本评价框架,并在日常教学中指导着实践,也影响着幼儿和家长。
课题研究过程,同时也是由五年来一次次具体的园本教研的活动组成的。教师们对师生关系、评价中教师的作用、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评价、什么样的评价是真正促进教师和幼儿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些问题直接延续了我们在前课题的研究中的一些基本的幼儿观、发展观、学习观的体验,使教师更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促进了教师观念与行为的转变和提升。实践证明,把课题研究和园本教研活动结合起来,是提高课题研究实效性的一个有效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