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俊
(沈阳工业大学体育部,辽宁沈阳110032)
我国体育场馆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王宏俊
(沈阳工业大学体育部,辽宁沈阳110032)
2004年,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各系统、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各类体育场地850 080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547 178个,非标准体育场地302 902个;占地面积22.5亿平方米;建筑面积7 527.2万平方米,场地面积13.3亿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1914.5亿元人民币(财政拨款667.7亿元,占34.9%;单位自筹资金1 032.6亿元,占53.9%);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平方米;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148.15元。
此后,我国又成功举办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共投资420亿美元,其中用130亿人民币建鸟巢、水立方等比赛场馆37座,训练场馆52座;2010年广州的亚洲运动会共投资1 226亿人民币,其中用73亿人民币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等场馆82个;2005年的第10届南京全运会,投资30亿人民币,新建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金陵红等体育场馆22座;2009年的第11届济南全运会,投资105亿人民币,建设济南奥体中心体育场东荷西柳等体育场馆129个,其中新建、改造比赛场馆64个、训练场馆65个;以及2013年举办的第12届沈阳全运会,投资兴建奥体中心五里河体育场水晶皇冠等87个场馆,尽管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投资金额统计,但估计也在百亿以上。
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颁布之后,31个省区市里已经有29个省区市把全民健身事业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23个省区市纳入了当地的财政预算。在全国的行政村一级建立诸如一个篮球场加两个兵乓球台这些最基本的设施的“农民健身工程”,全国的80万个行政村,2009年年底已经建成了17万个。2008年年底江苏省就率先实现了在全省所有的行政村启动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城市的学校、社区体育场馆建设更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仅就沈阳市来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学都有塑胶操场和不同规模的体育馆。沈阳体育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等高校的体育场馆建设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各社区、街道、公园等绿地覆盖、健身器材齐全,为群众随时锻炼身体提供了方便条件。
一是本着节约的方针,科学设计,合理安排,节约人力财力。二是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社会赞助”的筹资思路,面向国内外市场,大力开发品牌资源,提高体育场馆建设市场化程度。
2.2.1 体育场馆建设设计经验 体育场馆建设坚持节俭、精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是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和社会资源,能改建的不新建,能搞临建的就不搞永久的,严格控制投资和建设规模;二是确保工程功能齐全、节能环保,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注重科技含量(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成为各城市标志性建筑)三是既满足比赛需要,又注重赛后利用(在施工设计、功能布局方面,注重比赛场馆与全民健身及其他公共文化设施的结合利用,使其赛后在群众休闲健身、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展演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2.2.2 廉洁体育场馆建设,全过程、全覆盖、全方位的监督经验 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体育场馆工程建设未发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和重大损失浪费问题。例如,奥运场馆项目验收合格率达到100%,获得国家各类奖项118项;根据国家审计署的财务审计公告,北京奥运会资金结余超过10亿元,赛后物资回收率达到95%以上。
一是体育场馆建设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场馆鸟巢、水立方,南京第十届全运会主场馆金陵红,济南第11届全运会主场馆东荷西柳,即将召开的沈阳第12届全运会主场馆水晶皇冠等,是本土文化和不同文化之间,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中华文化和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种族、民族文化之间物质和精神的融合,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二是营造了良好的赛事环境,得民心:北京对奥运总投入达2 800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 800亿元,体育设施建设170亿元,环境改善713亿元,运营预算支出130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两项合计2 513亿元,占总投资的89.75%。北京市先后对所有行政村、170多个城中村、600多条胡同、400多个老旧小区以及城八区100多条大街进行了整治改造,林木绿化率达到51.6%,山区林木绿化率达到70.49%,城市隔离地区建成1.26万公顷林木绿地,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城市中心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三是创造了财富:北京奥运会资金结余超过10亿元。第十一届济南全运会投入大约为1 000亿元,创造1 722亿元GDP,创造62.7万个就业岗位,第三产业增速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左右,使第三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4%左右。四是政绩:体育场馆建设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向全国人民和海外宾朋展示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提高公民素质,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推进经济文化建设,举世瞩目,举国关注,成为各级领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展示平台。
3.1.1 体育场馆建设差距明显 解放前和解放后前30年,体育场馆建设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底子薄、欠账多。仅就辽宁这个体育大省来说,在建国初期仅有3个体育场、3个体育馆,全省有游泳池26个,灯光球场2个。近年来,尽管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全国人均只有1.03平方米,与发达国家日本等人均19平方米比较差距悬殊,是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过度的瓶颈。
3.1.2 学校体育场馆建设举步为艰 学校体育场馆建设近年来有较大发展,其数量占我国体育场馆总数的65.6%。但是,除少数置换的新建高校外,多数学校体育场馆数量少、质量差,满足不了需要。特别是乡村中小学,体育馆基本或根本就没有。
3.1.3 全民健身场馆建设缺口突出 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体育场地质量普遍不高,体育场地的人均指标比较低,分布也不均衡,违法、违规占用体育场地的现象仍然存在,现有的体育场地还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国家体育总局公布《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显示,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28.2%,其中有55%的人选择离住地或单位在1 000米以内的锻炼场所进行锻炼,选择距离在1 000米至2 000米以内的为25.5%。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以“单位或住宅小区体育场所”为主要锻炼场所的人数比例最高,为22.2%,其他依次为“自家庭院或室内”、“公共体育场馆”、“公路旁”、“广场”、“住宅小区空地”、“公园”、“健身会所”、“自然区域”及“其他”。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影响其参加锻炼的主要障碍是“缺乏时间”占41.2%,其次是“缺乏场地设施”占16.6%。可见,目前体育硬件设施的缺乏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3.1.4 体育场馆建设规划不够 体育场馆建设缺乏长远、科学规划,主要表现在:一是挤占强拆。二是为了扩大城市规模,把位居市内的高等院校迁到人烟稀少的偏远郊区,体育场馆建起来了,但利用率极低,闲置浪费惊人。三是规划不合理。例如,广州在已拥有天河体育场(60 000座)、奥林匹克体育场(80 000座)、越秀山体育场(20 000座)、黄埔区体育场(20 000座)等多个体育场,且均面临沉重运营负担的情况下,2005年又投资5个亿,兴建广州大学城中心体育场。该体育场包括一个大型体育场和一个田径训练场,其中体育场占地9.7万平方米,可容纳5万观众,成为广州第三大体育场。2007年在大学城再次投资兴建为亚运会比赛用的国内第二大规模的自行车比赛馆。而事实上,不足20平方公里的大学城已拥有20多个分布于各校区的体育场、8座体育馆。经过多次建设,广州大学城的体育设施密度非同一般。再以北京为例,奥运会之后,规模达到1.5万以上座席的体育馆有五棵松体育馆、国家体育馆和首都体育馆,其中五棵松体育馆和国家体育馆规模达到1.8万座,观众规模场均不足3 000人。四是重复建设。例如,辽宁第12届全运会,沈阳市在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0多万的浑南新区耗资25亿人民币建设奥体中心一场三馆,可同时容纳观众7~8万人。还在同一地区再建占地面积1100亩、总建筑面积为11.6万平方米的柏叶基地,另外还建立“莫子山”全运村等。高密度的体育场馆建在人口稀少的区域,赛后向社会开放也只能是个主观意愿。而地处同一地区的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高校体育场馆一个也没利用,大连市以及其他12个承担赛事的地级市,一个高校体育场馆也没被利用。
1)抓住机遇,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上,坚持政府投入主渠道的同时,积极探索多种途径,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制定鼓励投资法规,引入“游资”、“热钱”去建设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扩大内需,推动全民健身工程的贯彻落实,减缓通胀压力。
2)推动竞技体育场馆商业化:遵循价值链理论,政府把体育场馆融资、建设、管理、运营、维护交给企业管理。通过经营体育场内的商业设施(构筑包括旅游、会展、体育、艺术、广播电视、商贸、休闲、娱乐、酒店、餐饮、超市、俱乐部以及精品卖场等)、广告、场地出租(跟职业体育紧密结合,国家、省级一、二线运动员训练场地不对外开放)、冠名权(建立基金会)等综合性的产业文化园区,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场养场、以馆养馆,以赢利再建场馆,形成良性循环,发展体育场馆建设。
3)加强群众身边体育场馆建设:①为解决群众身边体育场馆设施不足的矛盾,国家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做为启动资金,地方1∶1配置,在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的居民区、广场、公园、街心花园等地,因地制宜修建简易、公益性体育场馆,吸引低收入国民健身,推动“全民健身工程”落实。②以体育彩票公益金作为引导资金,在群众体育工作扎实,经济基础雄厚,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大、中城市建设标准较高、具有一定市场运作的场馆,供收入较高人群健身利用,吸引中、高收入国民健身,推动“全民健身工程”落实。③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分期、分批在老、少、边、穷地区建设经济实用的小型公共体育设施,推动经济欠发达地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4)拓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①充分利用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②改造现有体育场馆,增加安全通道,设立围网或围墙,使对外开放场馆的外来人员走专用通道进出,与竞技体育后备运动员训练、学生上课时间错开,与校园隔开,互不干扰;③建立体育场馆科学研究所,开发节能、环保、轻便、移动、安装、拆卸自如的新材料,在学校、社区、乡村建设物美、价廉、实用的风雨操场,彻底改变纳税人数千万元的建筑在爆炸声中灰飞烟灭的惨剧。
责任编辑:乔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