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0-12-08 12:42汪学连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背越式过杆弧线

汪学连

(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四川 乐山 614004)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汪学连

(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四川 乐山 614004)

根据多年的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经验,对目前背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依据背越式跳高需要弧线助跑的要求和原理,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目前在背越式跳高技术中教科书对起跳技术的解释和说明不够详细和深入,导致师生对起跳技术的理解不够,造成教学水平低,错误动作多等情况。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问题

背越式跳高技术代表着当今世界跳高技术的潮流,并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推广,所以在目前我国体育院校的田径普修教学中,跳高是学生的必学技术内容之一。但是,在我国的背越式跳高的技术教学实践中,要真正掌握和理解背越式跳高技术,特别是掌握好起跳技术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原因是目前多数教师对背越式跳高技术的认识还存在许多的理解差异,导致不规范的技术教学普遍存在,使学生掌握的背越式跳高技术各不相同,影响了背越式跳高技术所具有的优美性和合理性。

由于背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是整体技术的关键,在起跳过程有“旋转式”垂直起跳和起跳后的放脚与身体转动特点,但在目前的教科书中对起跳时和起跳后的身体转动特点的动力来源没有进行说明,所以多数教师只有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教学,导致在背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教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以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为依据,对起跳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达到合理指导教学实践。

1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背越式跳高技术的教学,主要依据体育院校出版的教材指导教学实践。原统编教材对起跳后身体转体的动力来源论述为“摆动腿向异侧肩摆动”[1];现体育学院统编教材对起跳后身体转体的动力来源论述为“在背越式跳高中,通过弧线助跑和起跳产生的旋转力,先使身体围绕纵轴旋转而转向背对横杆,然后身体围绕额状轴旋转,顺势做仰头倒肩和挺髋收腿收腹向上甩腿”[2]。这些论述成为多年来指导我国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产生的实际教学效果有如下方面:

1.1 “撇脚式”起跳

“撇脚式”的起跳主要体现在完成起跳动作时,起跳腿的脚的纵轴已完成了较大角度的转向,形成了“有利于”起跳时和起跳后的身体必然转体姿势。这一起跳动作的特点是身体在起跳时必然形成“倒体式的转体起跳”,其缺点在于身体的腾空飞行角度缩小,导致人体的上升空间有限。

1.2 “旋风摆腿式”起跳

“旋风摆腿式”起跳主要体现在完成起跳动作时,摆动腿做“内旋式”的向上摆腿,用起跳时摆动腿的旋转力矩完成身体背向横杆的转动。这一起跳动作的特点是摆动腿必然形成“甩小腿的摆动”,使起跳时间的相对增长和摆动的阻力负荷相对增大,降低了人体获得的起跳功率和有效垂直力,限制了人体获得的垂直高度。

1.3 “仰头倒肩式”起跳

“仰头倒肩式”的起跳主要体现在完成起跳动作时,身体就开始进行仰头倒肩的动作。实际上完成这一动作的前提条件是需要首先的“旋风摆腿”起跳,然后通过“仰头倒肩”的动作完成“桥式”过杆。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没有“首先”与“然后”的先后顺序,而是在起跳时就进行仰头倒肩的动作,达到完成能过杆的最终目标愿望。这一起跳动作的特点是起跳时的身体动作幅度空间较大,在低高度能获得过杆的效果,但过杆的高度是停滞不前。原因是起跳动作还没有做充分,就又做“仰头倒肩”的动作,限制了起跳时人体做垂直向上动作的成分性。

另外,也有少部分教师根据上世纪 80年代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的动作,也就是在最后 4步时采用两步弧线与两步直线的助跑方式,而进行起跳技术教学。这种“最后 2步的直线快速助跑”与起跳技术,必然需要起跳时摆动腿的屈腿“内扣”摆动,不然身体就不可能在开始过杆时形成背对横杆姿势。而摆动腿的曲腿“内扣”摆动起跳技术,不但相对增长了起跳时间,使有限力量的做功时间相对延长,而且还对过杆时的身体“桥式”动作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人体重心高度的相对增高。所以,这一起跳技术也是限制人体获得有效过杆高度的技术。

2 合理的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

2.1 背越式跳高需要弧线助跑的原因

人体在跑步运动中,除了两条腿的相互交替的蹬摆动作外,还有骨盆以支撑腿的髋关节为轴随摆动腿的摆动而做向前转动。

如果以骨盆的局部转动状况为参照,骨盆向一侧的转动必然使人体沿着支撑身体的纵轴做自转运动,形成人体沿着支撑身体纵轴的自转与向前位移的运动形式。可是,人体在跑步时,由于两臂是做前后幅度的平衡摆动,这种摆动通过脊柱传递到支撑腿为轴的转动力矩,使人体以支撑身体的纵轴为轴做与骨盆转动效果相反的转动,形成身体躯干的上位部分向一侧扭动与下位部分向另一侧扭动状况,达到人体在直线运动时整体没有自转运动的效果。而人体在弧线运动时,因人体要沿着弧线运动,需要身体做内倾式的沿着弧线运动,这种运动状况的必然性是内侧腿单步形成的骨盆转动幅度,大于外侧腿单步形成的骨盆转动幅度,达到完成弧线运动所需的合理运动方向及运动效果。所以,人体在弧线运动时,虽然两臂的摆动具有平衡骨盆转动所引起的身体自转,但内侧支撑的骨盆转动幅度要大于外侧支撑的骨盆转动幅度。

在跳高的起跳过程中,两臂的摆动是同步做向上的摆动与迅速的制动,达到平衡下肢的动作幅度而同步产生向下的作用力。所以,跳高起跳时,两臂的摆动是不会产生使人体沿着支撑纵轴转动的力矩。但是,在跳高起跳时,骨盆随摆动腿的摆动而做的主动转动,必然对人体沿着身体纵轴转动产生影响。

人体做直线助跑完成起跳动作时,起跳腿与摆动腿所形成的起跳动作形态,使人体的躯干和下肢呈侧向后仰式内倾的准备起跳动作,为起跳时骨盆随摆动腿做向前向上的扇形转动创造了形态发力条件。在起跳时,骨盆是随摆动腿的自然曲腿与定型的快速摆动与制动,而做向前向上的扇形转动与制动。其中的骨盆做向前转动的力矩,是保证人体以起跳腿为轴,完成身体由侧向动作形态转为正向动作形态的转动动力矩。在完成向前上方的垂直起跳后,原有的转动动力矩必然要形成转动惯量,具有使人体沿着身体纵轴做继续转动趋势[3]。这种继续转动趋势表现在两方面的腾空动作转动特点:一是,腾空起跳后的摆动腿不放腿,而是继续做定型的制动摆动腾空;二是,腾空起跳后的摆动腿的自然放腿,完成缩小转动半径的腾空动作。在第一种的腾空状态时,因人体做自转的转动半径相对长,虽然人体有做自转的效果,但被观察到的视觉转动效果不明显;在第二的腾空状态时,因腾空起跳后有摆动腿的自然放腿,缩短了转动半径,能观察到的视觉转动效果相对明显,只是多数人在教学实践中没有注意到这一问题。

人体做弧线助跑完成起跳动作时,因人体在助跑时是自然的内倾动作,起跳腿与摆动腿形所成的起跳动作形态,使人体的整体呈移动式的内倾和微后倾与身体侧向起跳姿势,这种动作姿态为起跳时骨盆随摆动腿做向前向上的扇形转动,创造了最佳的身体姿态与形态发力条件;在起跳时,骨盆是随摆动腿的自然快速摆动与制动,而做相对大幅度的向前向上的扇形转动与制动;在完成向前上方的垂直起跳过程中,骨盆做向前大幅度转动使人体获得的转动动力矩,具有明显的身体由内倾转为垂直与身体旋转起跳的视觉效果。在完成垂直起跳后的腾空运动时,如果摆动腿是以臀中肌的主动收缩而形成自然的下放动作,必然缩短人体的转动半径,人体将利用腾空后的转动惯量,完成身体明显的惯量转动;如果摆动腿还是继续做稳定的定型制动动作,因人体的自转半径相对长,虽然人体将利用腾空后的转动惯量,使身体完成一定的转动,但转动效果不明显。所以,弧线助跑完成起跳动作时所形成的骨盆扇形转动形态与转动效果,是决定身体侧向面对横竿转为身体的横轴与横竿垂直的第一原始动因;在腾空后的摆腿的放腿动作,是保证身体继续完成背对横杆转动的后续条件。

2.2 弧线助跑起跳时的动作要求与力学特点

在弧线助跑的起跳时,身体是由内倾转为垂直的“旋转式”起跳,摆动腿是以身体内倾的自然形态和有利于自然快速摆腿的动作为依托,以弧线助跑的结束所形成切线运动方向为“攻杆意识”,而完成摆动腿由曲腿摆动转为定型的自然性快速摆动与制动。在起跳过程中,身体由内倾转为垂直起跳与离地,使人体获得向横杆翻转的动力矩,并在切向加速度和起跳后的惯性速度的作用下,使人体在腾空后获得向横杆方向运动的翻转惯量;身体由内倾转为垂直起跳与离地,也使人体获得向垂直方向运动的支持反作用力和腾空初速度;骨盆随摆动腿的自然快速曲腿定型摆动与制动,而做的向前上方大幅度转动与制动,使人体获得沿着支撑腿的纵轴转动的动力矩,在起跳后获得沿着人体纵轴转动的转动惯量。所以,人体在起跳时有三个主要受力特点,而这三个主要受力特点是决定起跳后身体自然背对过杆的力学条件。

由于人体通过弧线助跑起跳时,骨盆随摆动腿的自然快速的曲腿和定型摆动与制动,而做向前上方的大幅度转动。因而摆动腿的摆动,是以自然的快速曲腿和定型摆动与制动为前提,达到缩短摆动时间为目的。原理是,人体在快速弧线助跑起跳中,摆动时间与起跳等同,而起跳时间的缩短,是保证人体在特定的工作距离内,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最大力量 (起跳功率增大),使人体获得的垂直腾空初速度的相对增快。如果采用弧线助跑的“旋风摆腿”方式起跳,必然是这种摆腿时间的相对延长,使起跳的时间也相对延长,出现在特定的工作距离内,以相对长的时间发挥出最大力量,结果是相对减慢了人体获得的垂直腾空初速度。当然,如果采用直线助跑,形成“旋风摆腿”方式的起跳技术也是合理的。原因是在起跳动作形成时,因人体没有向心的内倾姿势,骨盆就没有获得足够的扇形转动形态发力条件,如果摆动腿采用自然快速的曲腿转为定型摆动与制动,必然是起跳时和起跳后人体分别获得动力矩和转动惯量,不能满足人体由起跳时的侧向面对横杆,转为腾空后的背对横杆所需的力学条件,因而只有依靠“旋风摆腿”方式产生相对更大的转动力矩,来弥补骨盆没有获得足够的扇形转动形态发力的不足。所以,采用直线助跑的“旋风摆腿”方式起跳技术为直线助跑的合理技术,如果这种助跑方式采用弧线助跑方式的摆腿起跳技术,必然是不合理的起跳技术。

2.3 腾空过杆的生物学特点及动作顺序

根据人体腾空的轨迹运动原理可知,人体腾空后,没有外力的作用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是不会改变的。所以,人体要非常经济地完成身体背越式越过横杆,就必须利用身体重心运动轨迹不变的规律,首先在腾空的最高点完成“桥式”过杆动作,然后快速完成收腿动作,使身体环节依次过杆。但是,在背越式的过杆教学实践中,最难解决的教学问题是在腾空最高点完成“桥式”过杆动作。原因是多数人对腾空最高点完成“桥式”动作顺序的理解有误。

人体在腾空的最高点完成“桥式”过杆动作包括两个层面的能力,一是,在起跳后通过完成下放摆动腿与放松膝关节动作,实现身体相对低程度的相向运动,形成初级的“桥式”过杆动作;二是,在起跳后首先完成下放摆动腿,然后在过杆时同步完成放腿松膝和仰头倒肩动作,实现身体最大程度的相向运动,使人体重心移出体外,形成完美的“桥式”过杆动作。理由是,当人体完成摆动腿的曲腿定型的垂直起跳动作后,身体进入腾空运动的必然动作顺序是首先下放摆动腿,下放摆动腿的方式是臀中肌收缩,拉动摆动腿的下放,而摆动腿的其它关节是由定型的紧张转为放松,在腾空的最高点时,臀中肌收缩拉动摆动腿的下放达到最大程度,此时臀中肌收缩使相对应的身体环节做反向的相向运动,并在膝放松和上肢两臂的同步放松或“拉动”作用下,形成初级的“桥式”过杆动作。在臀中肌收缩拉动摆动腿的下放达到最大程度的同时,如果能同步完成仰头倒肩动作,必然是身体完成最大程度的相向运动,使完美的“桥式”过杆动作达到最佳化。所以,从人体进入腾空至达到腾空的最高点,身体必须完成的动作顺序是首先的下放摆动腿和放松膝、踝关节,然后才是仰头倒肩动作。

可是,在目前背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教学中,因教科书只强调了仰头倒肩的动作,而没有对过杆形成“桥式”动作的必然顺序进行说明,误导多数教师只是一味的强调仰头倒肩动作,导致学生在起跳后就即刻完成仰头倒肩动作,使多数学生只能在底高度完成过杆,限制了学生对完美过杆技术的掌握。

3 小结

(1)目前背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教学出现的问题包括:“撇脚式”的起跳、“旋风摆腿式”起跳、“仰头倒肩式”的起跳、最后 4步时采用两步弧线与两步直线的助跑方式起跳。导致问题的原因是目前教科书对起跳技术动作的解释和阐述不够详细和深入。

(2)人体通过弧线助跑起跳时,因身体的侧向后仰式的内倾,为起跳时骨盆随摆动腿做向前向上的扇形转动创造了形态发力条件,因而只需要摆动腿做自然的快速曲腿定型摆动与制动,就能满足起跳后的身体自然转动背对横杆;如果采用直线助跑的起跳,只有采用“旋风摆腿”方式的起跳技术,才能满足起跳后的身体转动背对横杆的条件。

(3)导致目前背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人们对弧线助跑起跳的力学原理和身体形成“桥式”动作顺序的认识有限,片面依赖现有书本知识所致。

[1]全国体院教材委员会审定.田径[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21-25

[2]全国体院教材委员会审定.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29.

[3]骆建.论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性[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0).

Problem s in Fosbury Flop Take-Off Techn ique Teaching

W ang Xue-lia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 tment,Leshan Teachers’College,Leshan 614004)

According to many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in Fosbury flop,the researcher summarizes problems in the Fosbury flop take-off technique teaching.According the requirement of Fosbury flop,the research finds that at present,textbooks fails to provide a detailed and in-depth explanation of the take-off technique,which leads to inadequ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take-off technique and manywrongmoves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sbury flop,take-off technique,teaching,problem

G807.01

A

1001—9154(2010)04—0091—04

G807.01

A

1001—9154(2010)04—0091—04

汪学连 (1957—),主要从事田径技能教学。

2010—03—15

猜你喜欢
背越式过杆弧线
You're my eyes
对中学生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技术分析
体校撑竿跳高教学质量提高探究
冲 浪
不进步就是退步
背越式跳高的简易练习方法
背越式,令选手跳得更高
弧线人生
弧线人生
让体育课“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