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健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影响竞技武术套路 C级跳跃类高难度动作 323C+1落地技术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刘 健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通过对 323C+1动作落地技术的动力学分析,揭示了落地技术的力学原理和影响落地稳定的构成因素。从运动心理学和运动生理学角度,着重分析缺乏自信、过度紧张或过度兴奋等心理因素,视觉、前庭感觉和本体感觉等生理因素对 323C+1落地技术稳定性的影响,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训练对策。
323C+1;落地技术;稳定性;影响因素;对策
323C+1动作是由两个相互连接、相互影响的环节连接而成的一个高难度跳跃组合动作。323C动作分值为 0.4分,+1属于衔接动作分值为 0.15分,难度动作与衔接动作的确认分值为 0.55分,规则中要求323C+1动作落地时马步动作必须成静止状态[1]。现代竞技武术套路比赛的分差越来越小,一个微小的失误、轻微的晃动,即会与金牌失之交臂,竞争的激烈,达到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程度,以较大优势夺取冠军的现象几乎绝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323C+1动作的成与败直接决定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和名次的排定。如何才能够高质量完成难度动作并稳定的落地,已成为当今武术科研中一个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完成 323C+1动作不仅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专项身体素质,而且必须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较好的身体感觉,在腾空旋转两周的同时迅速准确地做好空中一系列复杂动作,最后稳定而优美的落地完成马步动作,稳定的做好马步动作正是这一组动作的难点所在,是动作质量完成情况的最终体现。所以我们通过对 323C+1动作落地技术的动力学及相关稳定性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323C+1落地技术的力学原理和影响该动作落地稳定的构成因素,并提出合理的落地技术和训练中需解决的问题,旨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掌握该技术动作特点,提高成功率,进行科学训练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通过鲁东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收集整理具有权威性的相关资料,全面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对参与 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的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等专家进行面谈咨询。咨询内容主要为:(1)裁判员方面,对全运会决赛中运动员完成 323C+1动作的整体评价以及该动作的评判标准;(2)教练员方面,323C+1动作的训练方法、手段及注意事项等;(3)运动员方面,对自己在全运会决赛中完成 323C+1动作的自我评价。一是动作成功的诀窍及训练的心得体会,二是导致失败的原因。访谈对象的职称、运动级别与裁判等级见表 1。
就 323C+1动作的落地技术,从理论上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找到落地技术关键。
在竞技武术套路比赛规则中罗列出的 C级跳跃类高难度动作有横轴、纵轴、正方向和反方向的空中转体动作,各类难度动作体现着时空的多样性变化。运动员要想高质量完成难度动作,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该动作的技术特点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训练过程中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步骤来提高动作质量,确保在比赛过程中出色的完成该动作。323C+1动作有如下特点:(1)复杂性,323C+1动作是绕纵轴、正方向旋转两周的运动形式,由击步、助跑、起跳、腾空转体 360°、里合腿击响、然后继续转体 360°、最后马步落地 7个步骤组成。(2)精确性,323C+1动作落地时的方法及落点必须精确,否则会造成动作落地后出现晃动、跳动,严重者可能会出现附加支撑或倒地,影响动作质量,并影响全套动作稳定的发挥。(3)艺术性,在竞技武术套路中 C级跳跃类高难度动作 323C+1的表现与其他难美技能类运动项目 (竞技体操、健美操、艺术体操、蹦床等)相类似,其动作的技术性与艺术性融于一体具有形象美、动态美、节奏美、韵律美的特点[2]。(4)规范性,这也是由其精确性和艺术性所决定的,因为在动作的评价中对高难动作质量和形态质量有着相同和相似的基本标准,加之规则的规定使动作的完成趋于规范化。(5)惊险性,323C+1动作是在快速的动态中完成的,腾空的高度较高,空中转体两周且旋转速度快,完成该动作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感知觉能力,稍有不慎容易造成损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323C+1整个技术动作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转体、落地接马步 3个阶段组成。323C+1动作的落地阶段是整个技术动作的结束阶段。根据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的规定,323C+1动作落地时必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凡出现两条腿依次落地、脚移动等情况,则不予加分,如出现附加支撑或倒地,给予相应的扣分。因此,落地的稳定性对整个动作的成功完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3.2.1 腾空转体阶段技术分析
大量研究证明[3、4],323C+1动作腾空阶段腾空的高度和身体各环节绕纵轴旋转的动量矩大小的调节是否恰到好处,是落地能否站稳的前提条件。一是当运动员躯干转动不充分时,在着地瞬间身体还在扭转,加之运动员为了达到平衡状态,有意识的减小身体重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因此在着地时刻身体通过自身的调节就表现为重心偏向左腿,导致身体重心歪斜出现脚步移动或跳动,严重者会出现附加支撑或倒地;二是运动员腾空高度不足时,为了弥补由于高度不足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而唯恐落地时的转体度数不足,过分加速躯干转动时,导致运动员身体重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增大,使身体重心偏向右腿,前冲力过大而出现的脚步移动、跳动或附加支撑、倒地。从前面对运动员落地时力和动量矩的分析可以知道,运动员完成 323C转体动作落地时,受到 3个倾倒力矩的作用,即水平倾倒力矩作用、绕纵轴旋转力矩作用和绕纵轴的侧向重心运动水平面力矩作用。前两个力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323C助跑起跳时重心的水平速度和身体绕纵轴旋转的角速度的大小,而后者的大小取决于转体度数的多少。下面就前两种情况来进行分析:当落地时绕纵轴倾倒力矩为零时,即在落地前在空中转体动作得到充分完成,若向前的水平倾倒力矩大于绕纵轴旋转的倾倒力矩,身体沿抛物线方向倾倒;若向前的水平倾倒力矩小于绕纵轴旋转的倾倒力矩,身体沿抛物线向反的方向倾倒。不论身体向哪个方向倾倒,都不利于维持身体平衡。
3.2.2 落地缓冲阶段技术分析
323C+1动作落地时会受到地面支撑反作用力对下肢的“压缩负荷”及地面对下肢骨和韧带的“扭转负荷”的增大。合理运用各关节的屈伸,来缓冲因“压缩负荷”和“扭转负荷”对运动员落地的巨大撞击,是保证落地技术稳定的关键。运动员在进行 323C+1动作的落地缓冲过程中,当水平倾倒力矩与绕纵轴旋转的力矩相等时,落地技术能否站稳主要是通过髋、膝、踝三大关节周围肌群做退让性收缩实现缓冲。大幅度髋、膝、踝关节的缓冲大大的降低了人体重心的高度,从而增加了对身体平衡的控制。而且大幅度的缓冲能够更好地发挥肌肉的收缩力量,从而达到充分的对抗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力,同样达到增加对身体平衡能力的控制[5、6]。
3.3.1 技术因素
这里所讲的运动技术主要是指 323C+1动作落地前的动作质量 (规格)和落地动作技术。落地前的动作质量是 323C+1动作落地稳定的前提,323C+1是武术套路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之一,它是在旋风脚转体 360°基础上形成的,其动作技术成分高,具有“高、难、美”的动作特征。随着难度的加大对其落地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提高 323C+1动作落地的稳定性,就必须提高动作质量与动作的熟练性,使身体有较高的腾空高度,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较高的腾空高度能为顺利完成 323C+1创造有利条件,并为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良好的身体姿态及动作熟练的自动化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正确的动力定型可提高人体对空中的空间、时间等感知觉能力,能维持身体在空中的平衡,调整身体各环节的位置,准确的控制里合腿的击响时间和制动强度。使运动员在完成击响腿的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有利于做好落地时的马步动作。正确的落地技术是 323C+1落地稳定性的关键所在,它包括落地时两脚的合适位置,正确的落地姿势及合理的缓冲方法。323C+1落地是沿着抛物线的轨迹进行的,要使落地技术稳而不动,最理想的重心抛物线,是腾空高、落点近,这样落地角较大,重心水平速度相对较小,便于落地缓冲时的动作稳定。
3.3.2 心理因素
最适宜的心理准备是技术水平发挥的保证,也是落地稳定性的重要基础。过度的“兴奋或紧张”即是情绪两极化的具体表现。一般说来,比赛时适度的紧张可起到产生应激活动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情绪所具有的复杂反射性,过度紧张会引起有机体功能的生理变化,影响运动的时间、空间、力量和协调性等。导致运动员过度紧张的主要原因是,赛前做准备活动时难度动作失误引起情绪紧张造成落地不稳;过度兴奋是运动员由于刺激物引起的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减弱,兴奋过程过度升高,致使大脑皮层对皮下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减弱的结果。过度兴奋的特点常表现为情绪强烈紧张、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四肢颤抖、情绪状态不稳定,常常由一种情绪状态迅速被另一种情绪状态所代替,有时甚至转化为相反的情绪状态。运动员处于过度兴奋状态,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行动,注意失调,心不在焉,记忆力显著减退,比赛中遗忘 323C+1动作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细节及注意事项,头脑一片空白,造成落地动作技术变形导致失误[7]。过度的兴奋还容易使力量、速度过大,在落地时身体不易控制,前冲力过大,导致跳动或向前摔出。
赛前缺乏必要的自信心也是导致高难动作失误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手过强、队友失误或在平时的训练中成功率较低,自己对比赛的信心不足,处于这种状态的运动员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奋度过低、对比赛感到索然乏味、意志消沉、萎靡不振,知觉和注意强度减弱、反映迟钝、体力明显下降,全身软弱无力,严重者甚至有弃赛的想法。兴奋度过低,力量、速度过小,造成空中动作技术没有充分完成而影响落地站稳。
3.3.2 生理因素
影响 323C+1动作落地技术的稳定还包括视觉、前庭感觉和本体感觉等生理因素。视觉器官 (visual sense organ)对维持身体平衡、肌肉的协调性、准确性和韵律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身体感觉因素,当眼肌运动时,不断有兴奋传到大脑皮质,这些冲动对肌体判断动作的准确性、空间体位变化、肌体空间定位起到重要作用,运动员在落地缓冲时利用视觉调整各关节的屈伸和两臂协调挥摆等身体姿势,维持身体平衡,确保落地的稳定性;前庭感觉,是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位觉感受器 (sensory receptor)兴奋而产生的感觉,运动员在落地时由于头部位置的改变,如前倾、后仰或向左右两侧倾斜时,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冲动经前庭传到前庭神经核,反射性地引起躯干与四肢有关肌肉的肌紧张变化,调节身体姿势,维持身体平衡;本体感觉,是来自肌肉本体感受器的感觉,通过骨骼肌中的肌腱和关节囊中的身体感受器分别感受肌肉被牵拉的程度以及肌肉收缩和关节伸展的程度,经大脑皮质的分析综合,判断身体的空间位置和身体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运动员在落地时,肌肉被牵拉或主动收缩与放松均会对肌梭 (spindle)和肌腱构成刺激,运动员借助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梭 (tendon organs)产生兴奋,兴奋冲动传到大脑皮质的运动感觉区,经过分析综合,就能感知每一动作环节中肌肉、肌腱、关节和韧带缩短、放松和拉紧的不同状况,通过大脑皮质校正、改建机能、使动作协调准确,从而提高落地技术的稳定性[8]。
(1)323C+1动作具有复杂性、精确性、艺术性、规范性、惊险性的技术特点。在训练过程中应针对 323C+1动作的技术特点,科学的选择训练方法和步骤来提高动作质量。
(2)323C+1动作落地技术的稳定性主要受技术、心理和生理 3种因素的影响。
技术方面,主要是受动作的熟练程度、动作规格、腾空的高度、落地方法和落地位置的影响。
心理方面,运动员主要是赛前过度兴奋、过度紧张或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导致运动员出现心理紊乱,使动作技术变形从而影响动作落地的稳定性。
生理方面,由于视觉、前庭感觉和本体感觉等感觉能力较差影响动作的落地稳定时,训练中应注重强调运动员感觉能力的培养。
[1]中国武术协会审定.2004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S].北京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2004.
[2]刘健,杨艳梅.竞技武术套路的审美因素及其构成法则[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5):122-124.
[3]韩涛.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旋风脚 720度接马步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49-52.
[4]刘健,魏鑫.竞技武术套路 C级高难度动作 323C+4的生物力学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1):48-50.
[5]王进.武术套路中旋风脚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20(1):89-91.
[6]樊艺杰.武术套路新竞赛规则中高难度 353C+4技术动作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1):99-102.
[7]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8]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Analysis of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Landing Technical Stability of
323C+1 Exercise of High Level of D ifficulty in C-Level Routines of Competitive Wushu
L iu Jia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LudongUniversity,Yantai 264025)
A kin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landing for the 323C+1 exercise reveals the kinematical principle for the landing technique and factors affecting the landing stabilit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n the landing stability of 323C+1 Exercise of such psychological factors as lack of confidence,overstrain and overexcitement and such physiological factors as vision,sense of positioning and proprioception.Meanwhil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training of landing stability are given.
323C+1,landing technique,stability,factor,countermeasure
G852
A
1001—9154(2010)04—0069—04
G852
A
1001—9154(2010)04—0069—04
刘健 (1978—),男,山东潍坊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
20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