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角下的语篇连贯分析

2010-12-04 07:31
关键词:缺省指代连贯

王 强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认知视角下的语篇连贯分析

王 强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语言研究者已从语言功能和语用角度对语篇连贯进行了深入分析,然而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研究者越来越重视用认知世界的分析法来解读语篇,强调激活语篇接受者头脑中理想化认知模型和背景知识的重要性,为理解语篇连贯提供了崭新视角。

语篇连贯;认知世界分析法;理想认知模型

随着语篇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作为语篇研究之核心的语篇连贯越来越引起语言研究者的关注。传统上,语言研究者主要从语言功能和语用角度对语篇连贯进行分析,如语言形式方面的衔接理论、语用角度的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都为语篇连贯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切入点。然而,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们注意到语篇连贯是一种心理现象,与语篇接受者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因素有关,因此激活语篇接受者头脑中的理想认知模型与背景知识对于语篇连贯的分析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为分析语篇连贯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一、语篇连贯的相关研究

从形式上说,语篇常为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即由一个以上句子构成,如段落、会话和采访等。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一个词或一句话也可以构成一个语篇。语篇连贯是语篇生成和理解的基础,是语篇分析的关键。不同的语言学家都对语篇的连贯进行了定义。有的语言学家认为,连贯是语篇的一种语义特征,它依赖的是每个单句的解释与其他句子的解释之间所存在的联系;有的语言学家认为,连贯指的是语篇中所表达的各种概念和关系必须彼此相关,从而能使人们对语篇的深层意义进行合理的推理;还有的语言学家强调把连贯看做一种心理现象,是听话者心理活动的结果,即听话者通过和自己的已备知识和语境进行推测的结果,不是自然产生的。当谈到衔接与连贯的关系时,胡壮麟[1]认为一个有意义的语篇在语言的各层次的成分都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衔接,从而使说话人在交际过程中所欲表达的意图贯通整个语篇,达到交际目的。胡壮麟教授把衔接看做是实现语言的表层形式和陈述之间的关系,而连贯是交际行为之间的统一关系,并且认为语篇在交际功能上的连贯有赖于语篇产生时的语境知识和语篇使用者的语用知识。

自从语篇研究兴起以来,很多语言学家都对语篇连贯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分析。Halliday等[2]提出了通过语篇形式上的衔接以达到语篇意义上的连贯的理念,深入分析了指称、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等衔接手段,并提出了“衔接+语域一致性=连贯”的模式。这一模式强调了语篇在形式上衔接对于实现语篇意义上连贯的重要性。随着语篇研究的深入发展,一些语言研究者发现,语篇形式上的衔接并不是语篇意义上连贯的必要条件,有很多语篇在形式上并不衔接,但是在意义上是可以达到连贯的。根据言语行为理论,人们讲话时,往往不仅是描述一种状态或发表意见,而且是在履行某种行为。每句话同时完成3种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指叙述或说出话语这一行为,说出由一定语音组合的词语组成、符合词汇搭配和语法规则、具有一定意义、包括一定命题的话语。言外行为指行事行为,即在说出句子、完成叙事行为的同时,体现出说话人的意图,用句子实施一种功能,如可用来命令或建议等。言后行为指发话人说出话语后,在受话人身上产生某种效果或影响,如说服、鼓舞、欺骗或留下印象等。语篇缺乏明显的衔接手段和语义连贯时,语篇接受者可以从言外行为去分析语篇产出者的意图,探讨语篇的连贯性。

美国哲学家Grice[3]从语用角度运用会话合作原则来分析语篇的连贯。他认为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为一组具体的会话准则。(1)相关准则:所说的话必须与话题相关;(2)方式准则:说话要明了,避免晦涩和歧义,要井井有条;(3)数量准则:提供尽可能多的必要信息;(4)质量准则:说话要真实。一般来说,以这样的合作原则为基础的语篇是连贯的。但在实际交际中,在特定情境下,人们会有意违背一些原则而产生特定的会话含义,而这种会话含义是有助于人们理解语篇的连贯性的。

二、语篇连贯的认知世界分析法

语篇的产生和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它需要交际者双方已掌握的有关的认知知识的参与和辅助。不同语言学家也都关注了认知因素在解读语篇连贯中的重要作用。Minsky[4]提出“框架理论”,指出“框架”是储存在记忆之中的、表征特定情景的信息结构,是含有若干节点和联系的网络系统,人们可以从记忆中随时调出其中的信息作为背景知识来解读语篇。Cook[5]提出“图式”理论,将“图式”定义为“典型事例的心智表征”,并且讨论了语篇与图式之间互动互补的关系。Lakoff[6]提出运用ICM(理想化认知模型)解释语义范畴和概念结构的观点,并且指出该模型的丰富内容,包括命题模型、意象图式模型、隐喻模型和转喻模型。基于此理论,王寅[7]提出语篇连贯的“认知世界”分析法。“认知世界”就是指人们在体验的基础上经过认知加工形成的各种知识,内化储存于人们的心智之中。它既可以是人们早已获得的共享知识,也可以是在当下语言交际中刚刚建立起来的知识。认知世界由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和背景知识组成。ICM就是指说话人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对某领域中的经验和知识所作出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是已储存于人们头脑中,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常规性的认知模式,可用来解释带有普遍性、常规性的现象。而背景知识则指具体的细则性知识,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包括一些特定的内容,会因人、因时、因地等而异,可以是交际双方共知的,也可能仅是在当下交际中刚获知的。它们在具体情况中可能会经常变化,可不断充实、加强、调整乃至改变会话双方的背景知识和当下的交际情况。这可用来解释一些特殊的、多变的具体现象。例如在“去参加会议”这个认知世界中,包括人们已经建立并被普遍接受的固定模式,即ICM,如到达会场、就座、听会议报告、鼓掌、发言等带有普遍性的模式程序。而背景知识变化却很大,还没有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被广泛接受并转化成抽象模式的信息,如会场的位置、规模、音响设备以及着装要求等。此外,ICM与背景知识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明了,而是很模糊,会因人、因地而发生变化,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性,可以在特定情况下相互转化。

三、认知世界分析法对语篇连贯的诠释力

首先,认知世界分析法可以有效补充语篇中所缺省的信息。徐玉臣等[8]指出人们在进行实际交际的过程中,一定会省略很多信息,这是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遵循经济性原则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在信息缺省的情况下,人们要想解读语篇,需要把语篇置于认知世界之中,激活ICM及背景知识,补充语篇中缺省的信息,从而理解语篇的连贯性。如下面这个语篇:

Tom was shopping in a big department store. There was one camera attracting his attention. He looked at the price tag and left disappointed.

这个语篇中“shopping”激活了一个认知世界,构成了一个有关“购物”的心理框架,人们凭借在这个认知世界的ICM和背景知识就可以将几句话构成一个连贯的语篇。按照常规经验,“购物”的场景包含了很多被大家所普遍接受的信息,如购物环境、销售人员、商品种类及价格、商品的布局等。这些信息并不一定要在语篇中一一体现出来,而是作为一种常规模式与背景知识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就这个语篇而言,根据“购物”这一认知世界,可以将缺省的信息补充,从而形成一个连贯的语篇。汤姆在百货商店购物,购物过程中会有一些商品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这样他就会对此感兴趣,有购买的欲望,因此要看看价格,一定是觉得价格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能力,所以才会失望地离开。由此可见,语言表达的信息量总归小于交际中所需的信息量,这是因为人们在理解字面信息时总是将其置于一定的认知世界中处理的,对缺省的信息,人们自然会通过激活认知世界的知识作出适当添加,使语篇得以连贯。当然,各个分句之间缺省的信息多少会影响语篇的连贯性。缺省信息越少,所需要的认知加工努力就越少,语篇连贯性就高;缺省信息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努力就越多,语篇连贯性就越低。因此,在解读有缺省信息的语篇时,激活认知世界,利用ICM以及背景知识补充缺省信息是理解语篇连贯的有效途径。

其次,认知世界分析法可以有效地确定语篇中代词所指代的对象。王强[9]指出代词是实现语篇衔接与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代词在语篇中与指代对象的关系比较模糊,仅仅从语言形式上无法确定代词所指代的对象,只有通过认知世界的知识才能确定代词所指代的对象。如下面这个例子:

After Tom helped Jim with his homework, he rewarded him with a big apple.

在这一语篇里,代词“he”指代的是Jim,而代词“him”指代的是Tom。有这样的判断并不是因为语言形式上的线索,而是因为这一语篇激活了一个有关“帮助”的认知模型,一般被帮助者都会想办法对帮助者进行一定的回报,可见认知世界在这一语篇中对明确代词的指代作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一个语篇中的代词从上下文中根本没有相对应的指代对象,如果想理解这样的代词到底指代的是什么,必须依赖语篇所构建的认知世界,才能推断出代词所指代的对象。如下面的例子:

The professor is not knowledgeable enough, the students are constantly chatting secretly, and the classroom is very cold. It really disappointed him.

在这个语篇中,无法从上下文中找到代词“it”所指代的对象,但是语篇所构建的认知世界可以提示该代词应该指代的是“lecture”。由此可见,在确定语篇中代词所指代的对象时,不能简单依赖语言形式,而是要激活语篇所反映的认知世界,从而确定代词所指代的对象。

此外,认知世界分析法能够明确“定冠词+名词短语”所构成的结构指代的对象。一般来说,英语中“定冠词+名词短语”所构成的结构应该是上文出现的事物,但有时这种结构在语篇中出现,可是在上文中却没有直接对应的事物。如下面这个例子:

I went to a restaurant yesterday. The food was delicious.

在这个语篇中,“food”首次出现,并不是上文提到过的事物,可是前面却加了一个定冠词“the”。究其原因,“restaurant”一词激活了有关餐馆的认知世界,里面包含了食物、酒水、服务员、价格、装潢、餐具等一系列信息,因此在语篇中,尽管有些信息在上文没有被提及,但是某些词语可以激活某个认知世界,其中的有关信息可以调用出来,这样就可以建立某种联系,从而有助于理解语篇连贯性。

四、结 语

语篇连贯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语言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认知世界分析法强调理想认知模型及背景知识在诠释语篇连贯中的重要性,弥补了仅仅从语篇形式上探究语篇连贯的局限性,对于补充语篇中的省略信息、确定代词等结构在语篇中的指代对象以及“定冠词+名词短语”在语篇中的指代对象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为语篇连贯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有效的新视角。

[1]胡壮麟.语篇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251.

[2]HALLIDAY M A K, HASON R. Cohesion in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1976: 1-23.

[3]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M]. New York: Academic Prsss, 1975: 321-342.

[4]MINSKY M. The psychology of computer vision[M]. New York: McGraw-hill, 1975: 235-246.

[5]COOK G. Discourse and literatur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48-267.

[6]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128-136.

[7]王 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246-265.

[8]徐玉臣,刘 宇.语篇连贯的认知心理实验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界,2009(6):58-60.

[9]王 强.认知原型范畴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6):68-70.

Analysisondiscoursecoherencebycognitiveapproach

WANG Qi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iaoning Normal Univ., Dalian 116029, China)

Language researchers have analyzed discourse coher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unction and pragmatics.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research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cognitive analysis of the discourse by emphasizing the activation of ICM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 and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receptor’s mind and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discourse coherence.

discourse coherence; cognitive analysis; ICM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

1671-7041(2010)05-0106-03

H314.3

A*

2010-04-29

王 强(1976-),男,沈阳人,讲师;E-mailandy-wangqiang@163.com

猜你喜欢
缺省指代连贯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奥卡姆和柏力对简单指代划分的比较*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基于“缺省模式”设计平台的控制系统研发模式重塑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
缺省语义模式下话语交际意义研究
关联期待与缺省推理下缺省语境的生成模式
观点句中评价对象/属性的缺省项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