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娥
【摘要】 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历史教学,应该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课堂教学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特别是经济成份的多样化,使得人们的价值取向也趋向于多元化,这样,一方面冲击了许多旧的观念,人们增强了自主、竞争、务实等新观念,另一方面社会的主导价值观也受到了负面影响,一些人自私、虚伪、享乐等思想膨胀,消极的思想对青少年不同程度地产生不良导向作用。因此,新时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但要具有较高的技能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而且需要具有更强的创新精神、健全的人格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么,历史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构建宽容的教学氛围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作用。”确实如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无不影响着学生。同样一节课,教师的态度不同,学生的反映就会大相径庭。所以,作为教师,无论何时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用诚恳的态度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启迪学生,于“润物无声”中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掌握历史规律。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的作用。要在历史教学中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任课教师就必须突破自我,自觉地、积极地自我塑造,使自己成为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学识渊博、热爱学生,对学生真诚坦率、公正民主的人,这样对学生才有感召力,才能被学生接纳、支持,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无数次教学实践都反复证实了这一点:只有当教师自己处于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之下,才能唤起学生振奋、积极的学习情绪。
二、课堂教学要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历史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才能,张扬个性的重要场所,学生应是教学的主角,教师只是组织者、参与者与合作者,不能喧宾夺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突破“教师中心”,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首要条件。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生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唤起他们自觉参与的欲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条件。摆脱教材的束缚,拓宽教学空间,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内部动因。冲出“问题的围城”,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为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夯实基础。
三、教学评价全方位、多样化,“激励”机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催化剂
传统教学中,评价的权威是教师,评价的内容是成绩,评价的方式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个性”。在“权威”与“统一”中,学生的个性被扼杀了,有个性的答案遭到否定,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变得动摇不定。因此,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历史堂教学呼唤评价的立体性、多元化。因为有个性、与众不同的评价可以加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速度,甚至使其在瞬间升华,受益终生。教师必须负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时教师要公正,多赞扬,克服随意性。教师一视同仁地评定每一个学生的品行和成绩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受教育者的性格、相貌、天资、个性、学习状况、品行的差异以及与教育者的关系密切程度,对教师评价可能构成一定的影响,可能出现评定差异。大量研究都证明,学生对教师给予的评价都非常敏感,他们最不喜欢那些厚此薄彼,对学生有亲疏、贵贱之分,不能公正地对待他们的教师。教师的赞扬(表扬、微笑、肯定)对学生常常起着积极的强化作用。每当教师的赞许行为减少时, 学生课堂的破坏性就增加;当教师的斥责行为增加时,小动作和吵闹之类的破坏行为就会增加。赞扬 是对行为的肯定,可满足学生自尊的愿望,能激发学习动机。
四、开展历史活动,强化历史“体验”
历史活动是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创造欲,强化学生主体作用的有力手段,同时,历史活动也为学生间接“体验”历史提供了多种渠道。教师可以依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选择相应的活动形式,例如开展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组织辨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进行历史社会调查、参观历史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历史小制作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历史的过程中,来启发内心感受,培养丰富情感和责任感。例如,学习“商鞅变法”时,可组织学生演历史短剧,由学生扮演不同的历史角色,再现当年商鞅舌战群臣,力主变法的场面,使学生从中体验秦孝公的知人善任、商鞅变法的决心和胆识,感悟改革、变法之路自古以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荆棘与艰难,进而增强了对今日改革开放的理解和认识。
建立发展性评价,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自评和他评、主观评议和综合评议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历史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历史学科将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2 《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
3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