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工业经济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10-11-27 03:10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湖州市湖州功能区

邓 安 能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教研部,浙江 湖州 313000)

近年来,湖州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分析现阶段湖州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明确促进湖州工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具体措施,既是湖州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湖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对于湖州深入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向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迈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湖州工业经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湖州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湖州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加快湖州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才能解决当前湖州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突破瓶颈,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1.湖州正处在以重工业为特征的工业化中期,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提升工业化水平 考察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工业化阶段,重要的参考依据就是人均收入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同时也可参考三产增加值和就业的构成(参见表1)。

表1 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标准[注]注:表中人均GDP按汇率法计算。

资料来源:王梦奎等著的《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984年,湖州第二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一产业,实现了经济结构的第一次转型。1993年,湖州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越第一产业,湖州的经济结构实现了第二次转型。2004年起,湖州的重工业稳定,超过了轻工业。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市第一、二、三产业比率是7.8∶57.4∶34.8,重轻工业比率是55.9∶44.1。2008年,湖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 034.89亿元,人均GDP为36 764元,折合5 294美元。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 111.50亿元。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7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17.76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554.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04亿元。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标准,湖州工业已完成由工业化初级阶段向工业化中期阶段的过渡,湖州现阶段处于以重工业为特征的工业化中期。湖州前面30年的工业化进程,为工业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湖州当前工业经济发展遇到的压力是湖州工业存在的结构性、素质性、资源性矛盾的体现。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提升工业化水平将是湖州面临的主要任务,而转型升级则是提升工业化水平的关键举措。

2.产业结构渐趋优化,但传统产业的比重仍然偏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 2003年以来,通过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实施“二三三”产业结构调整,湖州的工业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主要表现在:(1)传统产业纺织、建材总量比重逐年下降,前十位行业递减梯度趋缓,支持工业经济稳定发展的行业增多;(2)产业层次有所提升,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超过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成为湖州居纺织业之后的第二大行业,装备制造业中的各行业增长速度加快,产业向高度化方向发展。2008年,湖州“二三三”产业完成总产值1 894.76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两大传统优势产业纺织与建材双超400亿,分别完成产值424.42亿元、412.68亿元,分别增长11.1%、12.3%。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中,2009年金属材料、机电制造均超300亿元,现代轻工超200亿元,分别完成产值327.33亿元、386.8亿元、213.56亿元,增幅为6.9%、10.9%、11.3%。但是,与长三角工业化进程走在前列的城市相比,湖州传统的纺织业和建材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2007年两大产业的比重为40.12%,而体现现代工业竞争实力的高附加值、低污染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比较缓慢,占比偏低。2007年,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环保节能为主的三大高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产值所占比重仅为6.54%,比2006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1](P20)

3.服务业贡献加大,但规模占比偏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2009年,湖州市服务业的增加值是4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高于GDP增幅4.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各市第1位。全年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6.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服务业对湖州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1.9%,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54.4%,提高了1.6个百分点,对地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5%。服务业属于低能耗、低排放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标志。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现代服务业的协同发展。但是,湖州服务业总量偏小、比重偏低,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对两者的促进作用不强。2007年,湖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34.8%,落后于全省5.54个百分点。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成为影响和制约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瓶颈之一。2007年,三大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完成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为12.5%、8.9%、5.8%,比2006年分别下降了0.7、0.4、0.6个百分点。[2](P88)

4.企业实力增强,但规模偏小,缺乏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大企业 2003年以来,通过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先进装备投入和技术创新,企业做大做强步伐明显加快。2007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0家,比2003年增加10家;营业收入超亿元的重点骨干企业达到196家,比2003年增加123家。但是,与浙江省内其他地市相比,湖州市的大企业大集团规模偏小,数量偏少,缺乏国际和国内竞争力。2007年,全省超百亿的大企业有46家,而湖州一家没有;超50亿的大企业有97家,湖州升华集团到2007年才首次进入。[3]

5.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增长较快,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仍十分有限,缺少高技术大项目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湖州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湖州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有161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6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26.4%。2009年,湖州市在建1 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55项,固定资产投资415.0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87.11亿元,同比增长14.85%。工业亿元以上项目有43项。但是,与杭州、宁波、上海等周边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真正代表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无论是产业规模、产业占比,还是发展速度都有很大的差距。2007年,湖州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产值108.8亿元,占全市的6.1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近2个百分点;全省11个地市2007年规模以上产值高技术产业平均规模约为264亿元,是湖州市高技术产业产值的2.4倍。2005年至2007年,湖州投资超亿元的高技术产业项目仅9项,投资3亿元以上的高技术产业项目为空白。

近几年,湖州工业经济规模明显扩大,企业实力显著增强,但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仍然任重道远。节能降耗减排任务仍非常艰巨,环境承载能力跟经济发展的矛盾还非常尖锐,工业持续较快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工业项目尤其是带动力强的大项目不多,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几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土地、资金、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制约作用将进一步加大,湖州工业发展将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因此,明确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是实现湖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加快湖州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

湖州要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加强工业平台建设,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品牌经济,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1.转变发展理念 目前,湖州工业经济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重工业发展加速,但湖州工业的发展受到本地战略资源的各种制约。湖州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由低成本竞争向体制与技术创新竞争转变,由追求发展速度向质量速度并举转变,由“快”字优先向“好”字优先转变。湖州市的工业产品必须由简单仿制向自主开发转变,产业集聚由特色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湖州工业的发展必须创新考核体系,注重体现工业发展质量和贡献类的指标,走出一条具有湖州特色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经济的新跨越。

2.加强工业平台建设 加强对开发区、工业园区、乡镇工业功能区的指导和服务,整合管理部门,转变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乡镇工业功能区的建设思路。由追求园区、功能区规模向追求发展质量转变,由注重招商数量向注重产业集群发展转变,由抓产值提升向抓价值链提升转变,推动新的优势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加快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为主体的工业产业平台规划的调整步伐,有条件的乡镇工业功能区应由综合性功能区调整为产业专业工业功能区。大力推广外地建设专业园区的经验,在有条件的乡镇工业功能区,试点建立机电制造业等专业工业功能区。以县区为单位,整合各工业功能区的资源,对不符合当地工业功能区规划的项目逐步调整迁出,以营造优势产业聚集的环境。

3.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全面落实创新强省战略,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培养形成自主创新型企业群体,引导和调动企业和社会科技资源配置方向,形成高效多元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体系。支持企业加快各级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建设,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与大专院校合作建立研究院所,鼓励大企业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区域行业技术中心和公共创新平台,大力推动企业加大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引导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获得大企业的技术扩散和转移,形成企业间创新利益共享机制。进一步加大工业创新领军人才和高层次技术研发人才团队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以“南太湖精英计划”为抓手,引进海内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鼓励企业探索各种有利于调动和激发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分配机制。支持企业建立高学历学生研习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鼓励本市大专院校培养工业专业人才,积极推进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扩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规模,为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

4.着力打造品牌经济 品牌经济提升要倡导产品终端化、民用化、消费品化和区域品牌共享化,要避免一品多牌形不成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不利因素,要对统一品牌、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实施分类指导。加快建设湖州市区域品牌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切实加强区域品牌培育创建的组织领导与政策扶持。在特色明显的、基础较好的块状经济中,落实区域品牌培育与创建主体,形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引导有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创立自己的品牌,广大中小企业则从借牌起步,通过品牌使用许可等方式,做大规模、积累资本,进而创立自己的品牌。倡导南浔地板、织里童装、长兴蓄电池、安吉竹业、安吉椅业、电磁线等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业品牌统一化经营,大力提升湖州市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和占有率,促使湖州市工业从产品制造向品牌经济升级转型。[3]

5.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要大力通过选商选资、外引内联等手段,大力培育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的新兴产业。当前尤其要突出生物医药产业的培育和壮大,要把生物医药产业当作未来湖州市的支柱产业加以重点培育,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要大力支持和开发湖州市有比较优势的环保节能水处理产业和各种新材料产业,集聚湖州市的后发优势;鼓励和引导湖州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利用、风能发电装备、光伏电源、LED照明节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制造业基地的新亮点,为打造现代工业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福明,韩 刚.湖州:危机下的新布局[J].今日浙江,2009,(15).

[2]-姜义平,沈晓艳.湖州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策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3]-佚 名.湖州市工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现状[EB/OL].http://www.zsyzw.cn,2007-01-31.

猜你喜欢
湖州市湖州功能区
湖州市庚村阳桃规范化栽培技术
湖州市吴兴区:构建消费帮扶机制 支援工作走深走实
湖州市吴兴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烧结混合机各功能区的研究与优化
My family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及污染物总量控制
湖州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湖州练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