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平,张安民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与旅游分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湖州乡村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较猛。据湖州市旅游局初步统计,2009年湖州市接待国内旅游2 299.15万人次,同比增长18%;入境旅游28.39万人次,同比增长16.5%;门票收入1.64亿元,同比增长20%;旅游总收入162.02亿元,同比增长23%。[1](P8)在2009中国·湖州国际生态(乡村)旅游节论坛期间,“湖州模式”生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了不少专家的肯定。毋庸置疑,湖州市乡村旅游的崛起,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各省市生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乡村旅游已形成与“三农”相对应的“三农”旅游内容,形成“三农”旅游概念,即农业旅游、农村旅游、农民农事旅游。因此,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龙头带动的作用。
几千年的小农经济封闭保守,自给自足,小富即安,通过乡村旅游的开发使大家看到了新的天地,认识到市场经济带来的经济发展,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这种观念的转变带来了新思维和新思路,决定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出路。比如,湖州各地围绕乡村旅游资源性产品开发,形成了一系列的服务设施。农民住房被改造为旅馆,石头、果园、竹笋、茶叶、鱼塘、民俗文化成为旅游产品并为农民带来滚滚财源等。由此,湖州市出现了积极投入乡村旅游业的热潮,形成了诸如安吉中南百草原、大竹海、黄浦江源头、德清雷甸杨墩休闲农庄、吴兴白鹭谷生态旅游区、安吉报福镇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品牌,也培育了农村的市场机制,形成了旅游商品交换体系,锻炼了一代又一代新型的经营者,培养了一大批新的旅游企业家。
乡村旅游项目是在农业基础上的拓展,发掘了农业、农村和农民现有资源的潜力,并使其增加了观光度假的功能,大大提高了原有产业的附加值,同时也减少了风险。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办乡村旅游的村庄甚至自然地把农业功能下降为次要功能,而旅游休闲度假功能则变为村庄的主要功能。原来的农民、渔民、山民变成了旅游产品生产者和服务者,村庄就地形成了旅游市场,实现了村庄价值的大幅度提升。由于农家乐旅游适应了市场需求,投资小、见效快,所以从一推出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节假日,特别是黄金周时间,乡村旅游在分流游客,减轻热点旅游景点景区压力和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很明显的调节作用。
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发展对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从市场角度看,城乡之间形成了互为市场的格局。乡里人进城,城里人下乡,乡村旅游成了都市与乡村的一个过渡带、衔接带、综合带。从经济角度看,城乡经济的互补互哺,有力地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文化角度看,城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文化生活品位影响了农村。乡村旅游业实际上也成了城乡经济、文化、社会的过渡和衔接,从而优化了区域经济结构,带动了农村的社会进步和文化建设,推动了城乡统筹和城市化建设的进程。这对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
此外,乡村旅游还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就业极不充分,长期处于'隐性失业'状态,造成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有总量剩余,也有季节剩余。旅游业的乘数效应可以让农民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实现就业。”[2](第11版)湖州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这一说法。
2009年6月至11月,我们在湖州地区的吴兴区、南浔区、德清县、长兴县和安吉县进行了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调查工作。课题组成员深入三县两区调查研究,把调查问卷发到65个乡村。调查工作得到了各地旅游局、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还邀请了电大开放教育农村经济管理专业的农民大学生参于调查工作。这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50份,有效问卷247份,效率达61.8%。问卷采用李克特的五分制量表。该问卷由“旅游发展对农村的总体影响”、 “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环境影响”、 “旅游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旅游发展对农村社会文化的影响”四大部分50个问题组成。其中,湖州地区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问题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当地财政税收”、“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个人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经济结构,吸引更多投资”等14项。本研究运用SPSS12.0软件包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游客期望和感知实绩题项进行KMO统计量和巴特勒球形检验(KMO and Bartlett’s Test)。KMO=0.875,说明作为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值=1807.373,df=91,Sig =0.000,说明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各题项的相关矩阵间存在公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时,运用主成分萃取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Method)提取公因子,运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正交旋转,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共提取4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就业因子、收入因子、改善因子、物价因子。
从样本的分布状况来看,接受调查的游客主要是男性,占调查总人数的62.2%;年龄18~44岁的青年占调查总人数的79.2%;文化程度高中/中专及大学学历的占调查总人数的86.1%(参见表1)。与湖州市旅游局2009年所作的统计结果相比,本量表的情况与其基本一致,说明本调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表1实测样本基本情况统计表(N=247)
特征变量样本数量(%)百分比(%)年龄(岁) 18岁及以下13.05.40 18~25岁92.037.1 26~44岁10442.1 45~64岁25.010.0 65岁以上13.05.40性别男15462.2女93.037.8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25.010.0 高中/中专11948.3 大学93.037.8 研究生及以上10.03.90
调查的信度即调查的可靠性,指调查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信度主要受非系统变异影响。非系统变异是由调查误差和随机误差造成的。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非系统变异来提高信度。效度也称作调查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是指调查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出所要调查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为了提高调查的信度和效度,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调查工作进行科学规划,确定科学的调查目标,并制定了一个系统的调查方案,强化调查工作的完整性和均衡性,注意吴兴区、南浔区、德清县、长兴县和安吉县问卷发放的科学比例。(2)运用两组样本的相关系数来判定评价因子问卷样本的信度(复本信度)。各项因子随机抽样8份,计算两次复本抽样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9以上,这表明调查的信度系数较高。课题组为提高课题的调查效度,对调查问卷作了精心的设计,确保问卷内容的适切性。所以,我们的调查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保证了调查的客观性。
我们把就业因子a、收入因子b、改善因子c、物价因子d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构建了四项指标的重要性排序a-b-c-d。下面,我们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四项指标的权重。
1.重要性判断矩阵(参见表2)
表2 四项指标判断矩阵A
在表2中,数据大于1表示横向指标比纵向指标重要,小于1表示纵向指标比横向指标重要。比如:第一行的数据7表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a”比“改善经济结构,吸引更多投资d” 重要;第一列的数据1/3表示“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个人收入b”次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a”。
2.计算各项指标间的权重向量
(1)用方根法计算权重向量:
W=(W1,W2,W3,W4)T=(0.5805,0.2318,0.1213,0.0663)T
(3)进行一致性检验:
其中RI是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可查表而得。这表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因此,向量W=(W1,W2,W3,W4)T=(0.5805,0.2318,0.1213,0.0663)T可以作为评价指标的权数向量。
通过问卷分析可知,湖州市居民(标准差为0.6左右)对乡村旅游经济影响的感知在就业因子、收入因子、改善因子方面整体上都持认同态度(认同包括非常同意和同意之和),均值达4以上。因此,可以认为,乡村旅游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增加收入、增加就业、改善交通、提高生活等方面都是有利的。但是,在乡村旅游业发展和物价、房地产价格的关系等方面,居民的感知差异较大,标准差为3.27。也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将物价上涨归因于旅游业的发展(均值为2.39)。这说明湖州市乡村旅游业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但还不是太明显。从各个区县来看,农村居民对乡村旅游的经济影响的感知也有所差异,吴兴区乡村旅游业主普遍赞同旅游业促进就业、增加收入两因子(达93.3%和89.3%),南浔区和长兴、德清、安吉三县除赞同该两因子(均达97.8%)外,还普遍认为旅游业在改善交通等公共设施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达82.6%)。
x1i,(j=1,2,3,4)是吴兴区各指标的均值,x2i,(j=1,2,3,4)是南浔区各指标的均值……x5i,(j=1,2,3,4)是安吉县各指标的均值。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乡村旅游对湖州市三县两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吴兴区居民感知到的最为强烈,其次为南浔区、德清县和安吉县,而长兴县相对最小。这与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是相一致的。
表3 湖州市三县两区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综合评估
学者们认为,海滨旅游地、古镇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有五种,即矛盾的支持者、憎恨者、现实主义者、热爱者和顾虑者。[3-4]本文对乡村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的研究显示,乡村旅游地的大部分居民对旅游业的感知并没有分化得如此细致,大多都表现为发展旅游的热烈支持者。他们对旅游业的正面影响基本都持认同态度,认为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活水平和条件,增加了就业机会。而对旅游业的负面影响的感知并不太明显。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所研究的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与海滨旅游、古镇旅游这些成熟的旅游产品相比,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旅游的负面影响还比较小。目前,居民的着眼点还局限在旅游业带来的经济影响方面,这一点与笔者的访谈是一致的。居民作为区域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其对区域旅游业的感知和态度直接关系着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所以,当地的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感知,作好引导、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共同促进乡村旅游业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干永福.以转型升级为着力点,加快旅游强市建设[J].湖州旅游,2009,(4).
[2]-浙中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分析[N].中国旅游报,2006-01-11(11).
[3]-宣国富,章锦河,陆 林,等.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海南省海口市及三亚市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2,(6).
[4]-王 莉,杨 钊,陆 林.经营者/居民参与屯溪老街保护与旅游开发意向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