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及其基本特点*

2010-11-27 03:10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非公有制上海市

王 浩 斌

(河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上海市是我国发展较早、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际性大都市,在积极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崛起,上海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一个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等在内的新社会阶层。为了积极推进上海市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巩固统一战线,维护和实现政治稳定,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快速且健康地发展,对上海市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及其基本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一、上海市新社会阶层的发展现状与总体分析

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终端,面积6 340平方公里,人口1 415万,其中城市人口约869万,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最大都市之一。从历史上看,上海古为渔村,1292年设上海县,17世纪已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港。1685年,上海设立海关。此后,上海即成为“汇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上海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城市。1949年5月上海解放。解放后,上海全市划为黄浦、老闸、新成、静安、江宁、普陀、邑庙、蓬莱等20个市区和新市、江湾、吴淞、大场10个郊区。1980年,设立吴淞区。1992年,撤销上海县和原闵行区,设立闵行区。1992年9月,在川沙县全境、原上海县三林乡和黄浦、南市、杨浦三个区的浦东部分,设立浦东新区。至2003年底,上海市辖有黄浦、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宝山、闵行、嘉定、浦东新区、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18个区和崇明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摸索出了符合上海实际的发展新路。尤其是90年代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给上海的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是在这样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上海市的新社会阶层在市场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中不断形成、发展和壮大。

上海市新社会阶层的人数到底有多大,相关统计部门无法给出具体而准确的数据。但从民营经济发展、私人企业主以及中介组织机构中的从业状态来看,上海市新社会阶层的人数和实力是相当巨大的。“截至2001年底,上海市私营企业主已有3.68万人。上海市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处在不断壮大之中。据统计,(2003年——引者注)上海有中介组织机构2.1万个,从业人员约20万。”[1](P24)而“截至2005年底,上海市民营企业总数为47.4万户,总注册资本为7 209.3亿元。量的快速膨胀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而随着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力不断增强,上海民营企业越来越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这是民营经济质的提高的重要方面。在2005年评出的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排名中,上海复星高科荣获排名第二,上海华冶钢铁集团列第七,前十强中上海占两家。同时,在百强民营企业中上海企业已达7家,进入500强的数量达31家。目前,上海已有名牌产品422项,其中民营企业88项,占20.9%。”[2](第16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上海民营企业在全国各地的投资项目总计889个,累计投资金额约为 1 544亿元,一批大项目大投资产生了良好的带动效应。目前(2007年——引者注),上海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2001 年的 31.8%上升到2006年的 44.1%。”[3](第13版)上海新社会阶层的发展还体现在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上。近年来,“上海文化服务业增长明显加快,2006 年和2007年,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358.08亿元和43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和18.5%。文化服务业占文化产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60.45%到2006年的61.59%,提高到2007年的63.90%。”[4](第1版)2008年,上海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额为6 266.67亿元,其中1999年至2008年非公有制经济的增加额如表1(参见表1)。由此可知,近年来,上海市新社会阶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度拓展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对我国的统一战线建设无疑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表1 1999年至2008年上海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单位:亿元)

年份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其中工业第三产业19991 124.96 13.56 635.83 585.76 475.5720001 361.20 14.25 773.50 715.18 573.4520011 655.56 14.77 924.21 857.62 716.5820022 037.57 14.341 085.121 004.78 938.1120032 523.07 13.041 459.671 378.211 050.3620043 262.51 10.441 921.741 757.961 330.3320053 886.48 11.122 305.752 137.261 569.6120064 574.48 11.412 723.542 541.341 839.5320075 502.36 11.983 193.713 006.042 296.6720086 266.67 13.353 510.753 288.302 742.57

注:资料来源于《上海统计年鉴2009》。

二、上海市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及动力

尽管经济的发展与政治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要么经济的发展滞后于政治的发展,要么政治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增长,但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来,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一个阶级或阶层的政治态度、政治资源以及政治参与等,往往是由该阶级或阶层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并且反作用于这个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推进上海市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不仅是上海市统一战线建设和巩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上海市经济增长及现代化建设的活力源泉和可靠保障。

总的来说,之所以说积极推进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推进新的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新的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推进新的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5](第7版)也就是说,推进上海市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是上海市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上海市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是上海市政治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就是2007年12月26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的通知》。该《通知》强调:“对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在2008年1月1日(含)之后完成登记注册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新设高新技术企业),在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取得的所得,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无疑从政策上为上海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及新社会阶层的壮大提供了较为广泛的发展空间。毫无疑义,这也是有序促进上海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上海市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基本特点

上海市的新社会阶层在其政治参与过程中流露出了很多的特点,如“第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第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具有较强的参与动力;第三,体制内参与依然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5](P7)但我们认为,尽管上海市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特点很多,但最为基本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益偏好的经济驱动型政治参与较为普遍

如果说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那么这种政治参与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上海市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是一种基于利益偏好的经济驱动型政治参与。从前文的表1可以看出,在 1999年至2008年的10年期间,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而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是2002年以来的7年,尤其是2004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年均增长额近700亿元。这种经济的快速发展所造成的理性预期,事实上既刺激了新的社会阶层的利益偏好行为,如加大投资力度,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政策的偏斜和政治的关注,如增长最快的2007年,也是国务院决定设立上海浦东新区的历史时期,与此同时,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增强了新社会阶层对国家政策的理性预期,进而客观地激发了他们的政治参与热情。2008年上海市的两会委员中,出现了许多新社会阶层的人士,如,“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宋仪侨在介绍委员情况时说,这次会议政协委员共820名,其中有450名是新委员。新委员中增加的新社会阶层人士和金融、法律界人士较多。”[6](第4版)由此可知,近年来在上海市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过程中,利益偏好的经济驱动型政治参与较为普遍。

(二)建立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促进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制度化

上海市新社会阶层的发展壮大,再加上其强劲的政治参与热情和政治参与意识,对上海市的统战工作无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积极有效地促进上海市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规范化、组织化和制度化,实现新社会阶层的有序政治参与,无疑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上海市委统战部开拓创新,建立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促进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为议事协调机制,其职责主要是研究分析、沟通协调、指导推进本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联席会议由市委统战部牵头,成员单位包括市委宣传部、市社会工作党委、市科教工作党委、市经济工作党委、市国资委党委、团市委、市工商联党组、市科委、市教委、市外资委、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司法局、市房地局、市社团局等。”[7](第1版)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建设扩大了联系面,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效地增强了新社会阶层积极参与民主政治建设和统战工作的凝聚力和整合力。这无疑是上海市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以民间组织为载体凸现上海市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社会自主性

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其有序民主政治建设的实现,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民间组织的介入和参与。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众多的民主党派成为民间组织的发动者和组织者。上海市各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共120个(其中省市级8个,区县级112个),基层组织1 760个(包括基层委员会、总支、支部及小组)。2005年新建地方组织1个,基层组织20个,全年共发展新成员2 107人,转入163人,减员552人。截至2005年底,全市各民主党派成员总数为51 269人;第二,新增民间组织较多,成为引领新的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2007年,上海新增社会组织615家,其中社会团体193家、民办非企业单位414家、基金会8家。至2007年底,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社会组织共8 366家。其中社会团体3 234家、民办非企业单位5 049家(含涉外民办非企业单位30家)、基金会83家。这些民间政治的发展壮大事实上成为引领上海新的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第三,行业协会也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协调作用。这样,民主党派、民间组织和行业协会,都极大地凸现了上海市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社会自主性。

(四)上海市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上海市新社会阶层在其政治参与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李锐的调查报告就指出:“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人们在肯定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和有序化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参与热情与政治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之间的矛盾;参与要求与参与方式(途径)之间的矛盾;参与的不平衡之间的矛盾等。”[5](第7版)也就是说,上海市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渠道并不是很畅通、组织化程度也不能够适应政治参与的实际要求,参与的层次性或者说政治性分层较为明显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进一步明确推进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目的,增强新的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完善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方式,拓宽新的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等等。而这无疑是有效解决上海市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促进其政治参与的有序化、组织化、高效化的最佳方法或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谢华平.上海社会阶层结构演变及趋势分析[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

[2]-栗 玲.上海民营经济发展凸显特色[N].解放日报,2006-07-29(16).

[3]-孟知行.上海民营企业:在服务全国中实现发展[N].解放日报,2007-09-28(13).

[4]-李 刚.上海民营文化产业呈增长态势[N].中华工商时报,2008-07-31(1).

[5]-李 锐,殷啸虎.推进上海新的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研究[N].联合时报,2007-11-09(7).

[6]-杨联民.上海:增加农民工和新阶层人士名额[N].中华工商时报,2008-01-22(4).

[7]-潘 真.上海加快推进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N].联合时报,2008-03-28(1).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非公有制上海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向的价值观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