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投资效率问题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2010-11-20 06:14:08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重庆市效率经济

周 科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投资效率问题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周 科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

本文以重庆市为例,从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和增量资本产出率等三个方面分析了重庆市直辖以来的投资效率,指出低投资效率导致经济粗放增长、投资率和消费率失衡并障碍可持续发展,认为政府职能错位、一味追求GDP的政绩观和项目投资风险约束缺失是投资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提出要通过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改变以GDP为主的政绩考核办法、提高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水平和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源等方法来提高投资效率。

经济发展方式;投资效率;重庆市

一、重庆市投资效率问题考察

重庆市直辖后,迅速加快了城市化建设进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城市化投资快速增加。根据资料显示,直辖以来,重庆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日益增大(见表 1)。199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70.95亿元,到2005年就已经达到2 006.32亿元,9年间增长了5.41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除个别年份之外也是越来越大。

表1 重庆直辖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从表1可以看出,直辖第二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就达到了历史最高158.4%。随后三年各年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2005年GDP增长11.5%,其中由固定资产投资拉动11.7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01.8%。这些充分说明重庆市的国民经济增长模式基本上是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越来越显著。但是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显示,不断攀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在拉动重庆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带来投资效率的同步上升。以下的分析可以证明,投资效率低下是影响重庆市投资及经济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其实,投资效率低下也是造成目前投资率畸高的重要原因。

(一)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低下

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是反映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所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数量,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单位投资量产生的 GDP增量越大,表明投资的宏观效率越高;反之,单位投资量产生的 GDP增量越小,表明投资的宏观效率越低。由于新增国内生产总值不完全是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因此该指标只能近似地反映固定资产宏观经济效果的变化趋势。但对主要以投资为主来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庆来说,其趋势基本能够反映投资效率变化。根据重庆市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按当年价格计算出重庆市 1997—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分别为 46.6%、16.1%、9.1%、17.0%、20.3%、22.5%、22.3%、25.9%、18.8%,其变化见图1。

重庆市三大经济区 2003—200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分别为:都市发达经济圈,20.6%、19.3%、25.2%;渝西经济走廊,29.5%、37.8%、10.9%;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19.0%、27.0%、18.5%。从1997年到2005年这9年的时间,重庆市的投资效果系数的平均水平为22.1%,也就是说,重庆市1元投资仅能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221元。

(二)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持续走低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即一定时期新增固定资产与同期完成投资额的比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运用速度,衡量建设过程中宏观投资效果的综合指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越高,投资效益越好。直辖以后重庆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呈现出持续走低的运行态势。根据重庆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重庆市 2003年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7.1%,比1997年下降17.6个百分点;同时,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从 1997年开始,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的差距最高时达到16.8个百分点。

(三)增量资本产出率不断走高

增量资本产出率就是实际经济增长率除投资比率,其数值越小,表明投资效率越好,其数值越大,表明投资效率越差。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市增量资本产出率除1997年较低外,1998—2000年在4.0~5.0之间,2001年达到了5.05,2002—2004年在4.8~5.0之间,2005年更是达到了创记录的5.68(根据重庆市统计年鉴按当年价格计算得出,下同)。按照2005年的水平,重庆市要提高1%的增长率,就必须实施相当于GDP5.68%的新增投资。目前重庆市的增量资本产出率明显高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高速增长时期的增量资本产出率。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增长率与目前重庆市的增长率接近,但其增量资本产出率却很低,只有3.2,而20世纪80年代的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这个指标也分别只有3.2和2.7,远远低于1998年以后重庆市的水平(见表2)。

表2 1997—2005年重庆市的增量资本产出率及横向比较

另外,从投资弹性系数看(图2),重庆市2005年投资弹性系数已经降到了0.49左右,即投入增长1%,能够拉动GDP增长0.49%左右。从投资占整个GDP的比重看,重庆市1999年前在40%以下,但是从2000年开始,这个比重一直在往上涨,超过了 40%,2005年达到了 65%。从就业弹性看,从2001年开始,重庆市的就业弹性就为负数,2005年为-0.066,在由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却没有带动劳动就业岗位的相应增长,在国民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却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失业人群,使整个国民经济陷入了“高增长、低就业”的尴尬局面,可见投资效率下降使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弱化。

二、投资低效率对经济发展的危害

(一)投资效率低导致经济粗放增长

高投入导致的高增长及相伴的低效率的发展模式,使高投资累积的经济风险和宏观成本又成为其经济波动的内在因素,导致了高速增长的不稳定性。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其经济增长靠的主要是技术进步。从理论上讲,古典的外生经济增长模型和新兴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都认为,技术进步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而单纯依靠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的增加,不能解决产业结构升级问题,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质量,更不能推动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高投资、低效率的经济粗放增长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现为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

直辖以来,重庆市石油、电力消耗分别年均增长14%和10%,高于GDP年均增长9.4%的速度。另一方面,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费较严重。2004年重庆市万元GDP能耗标准煤为1.1吨,大致为日本的5倍,欧盟的3倍、世界平均水平的1.52倍;根据《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的研究数据,重庆市1999—2003年耕地节约程度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列第24名,农业用水节约程度列第30名;工业耗水量大,2003年万元增加值取水量为479.83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26%,水重复利用率5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6个百分点。重要金属矿产资源二次利用较差,硫铁矿、钛精矿回收利用率仅为7.8%和6.5%,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 30%,发达国家为 50%左右。2003年重庆市基于能源节约指数等七类指标的节约指数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48 3倍,GDP却仅是全国总量的1.92%,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列第23位,但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占全国总量的7.30%,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列第3位。

事实上,初中英语在起步时很大一部分是对小学英语的回顾,教师如果能够抓好这一过渡期,就能缩小班级内部英语水平的差距,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个体需求,持续用同一标准要求不同学生,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的进一步加大,英语教学的开展将越来越困难,英语课堂甚至会沦为少数学生的课堂。如何在满足中上水平学生的进步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平偏下学生的查漏补缺,是每一位初中英语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分层教学积极探究的内容。

重庆市作为一个资源相对紧缺的地区,是不可能长期支撑这样低效率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合理,而且增长过快,规模过大,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有可能超出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造成经济结构扭曲,最终会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若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将大大提高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纠错成本。

(二)投资效率低导致投资率和消费率失衡,并妨碍可持续发展

“高投资—高增长”是发达国家经济起飞时期的普遍模式,但事实上能够长期维持较高投资率的国家并不多。Krugman(1994)早在“东亚危机”之前就指出,东亚的经济增长成就建立在高投资基础上,并没有取得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由于资本边际报酬递减,长期来看“高投资—高增长”不可持续,并不存在所谓的“东亚奇迹”。Young(1995)则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一步论证了Krugman(1994)的结论。

从理论上讲,在可支配收入一定情况下,由于资本形成效率和投资效率不高,为保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必须从 GDP中拿出更大比例进行投资,导致投资率上升和消费率下降。这样,不但极易引起投资膨胀,而且大量的投资挤占了消费,致使消费率持续偏低、消费需求不足,形成有增长无质量的窘态。而投资的需求效应虽然在短期内拉动了内需,但由于部分投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未能形成较大的生产能力,从而难以发挥投资更持久的供给效应,投资效率不高进而又导致经济中新一轮的大规模投资。投资的大起大落影响了经济的整体效率,也导致了经济的波动,如此恶性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本不断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投资率长期偏高和消费率长期偏低,为了取得同一个百分比的经济增长,国民经济中所需要牺牲的消费比例越来越高,使投资增长失去最终需求支撑,造成生产能力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导致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经济增长难以持续。

三、投资效率低下的成因分析

(一)政府职能错位,导致投资效率下降

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下,投资主体仍然是政府而非企业。从经济学理论上来讲,由于存在产权不清晰以及激励机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公共部门和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一般要低于私营部门和非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各国经济发展基本都证明了政府投资的效率只有民间投资的大约1/10。政府作为主要的投资主体使得本就稀缺的资金绝大部分流向了效率不高的国有经济部门,而效率相对较高、急需资金的非国有部门却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使得总体上投资效率难以提高。就全国而言,目前我国直接融资的比例不足10%,而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人为地向低效率的国有企业倾斜,国有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高达 70%,非国有投资仅占30%,所以形成目前投资率极高,而整体投资效率不断下降的局面。

(二)一味追求GDP的政绩观,导致投资效率下降

作为非赢利机构,政府配置资源不可能以利润或者效率最大化为目标,政府自身的激励机制决定了它追求的是规模和速度。由于上项目、办企业这样的粗放型投资具有政绩上的高效率和责任上的低风险,很自然成为了地方政府追求的目标。通过扩大项目投资,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和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给某些领导任职期间的政绩提高带来了显著的实效。由于大多投资项目周期较长,重复投资建设的恶果暴露出来以后,其投资风险实际上已经转移到银行或下一届政府。这样,不科学的政绩考核,不但提高了投资率,而且付出了牺牲投资效率的代价。

(三)项目投资风险约束缺失,导致投资效率下降

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由于现有产业政策前瞻性和指导性不强、市场准入标准不明确且政出多门,投资项目的审批和核准往往重增长、轻发展且缺乏协调性。在项目实施阶段,由于缺少严格有效的投资调控和监管体系,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成效无法保障。项目建成后,由于“问责制”的缺失,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不承担投资的最终经济责任。这种缺乏成本核算意识和约束机制的投资行为,投资决策非理性,实施过程严重浪费,难以从投资体制上形成提高投资效率的制度环境。

四、提高投资效率的政策建议

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仅仅通过提高投资率是难以为继的,必须将经济增长的引擎由投入要素的外延扩张改为生产效率的提高。

(一)转变政府职能,真正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

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构建自律、高效的管理体制。从提高投资效率的角度,就是要使投资资源的配置真正由政府主导型转变为企业主导型,政府不但需要从私人产品供给上退出,而且要在加强监管的条件下,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公共产品的供给,如铁路、公路、供水等,真正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这是有充分的理论根据的:1.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活动方面,政府公共部门的效率低于私人部门。2.技术进步正在使传统上被认为是自然垄断的市场也有可能开展竞争。所以,我们应该科学地界定政府公共部门的投资范围,政府一般选择投资那些存在自然垄断或产生较大的外部效果项目,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不完全条件下实施的项目,以及因为排他困难或费用昂贵或非竞争性产品和服务的公共物品项目,当然,对于扶贫项目和提供规制物品的项目,政府也应该是责无旁贷。除此之外,凡是能由企业投资的,应该由企业选择投资方向和决定项目的取舍。

(二)探索绿色GDP考核体系,改变以GDP为主的政绩考核办法

只要政绩考核指标以 GDP为主,政府推动下的投资欲望就不能得到扼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难以实现。因此,探索绿色 GDP考核体系,应在重视考核经济性指标的同时,重视考核社会公共利益指标,如教育水平、社保程度、基尼系数、生态环境质量和治安状况等。建立健全综合性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才能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此外,还应该着眼于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投资主体的风险约束机制,特别是促进政府投资者增强投资的风险意识,谋求理性的投资效益。

(三)提高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水平

应运用科学的决策程序进行投资项目决策,真正重视投资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尽快建立针对涉及国计民生或规模、影响较大的投资项目的社会评价制度和后评价制度,建立健全专业投资咨询服务体系,以及投资项目的民主决策机制和对决策者的问责制度,为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提供最可靠和最有效的体制保证。

(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源

“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是典型的粗放型经济增长特征。必须着眼于改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尽快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投资拉动型向消费驱动型的增长方式转变。从国际经验来看,由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要比由投资主导的模式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增长质量也更有保证。必须加大对科技创新等“软”投资的投资力度,扭转过去那种投资只盯着固定资产外延增长的固有思维,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提高投资效益中的“主力军”作用。

[1]王一鸣.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J].宏观经济管理,2008(1):9-12.

[2]李俊霖.我国宏观投资效率的国际比较[J].改革,2007(7):29-33.

[3]于新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性及主要对策[N].中国经济时报,2005-04-22(4).

[4]彭小兵,蒋静梅.重庆市货币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金融要素市场理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4):58-63.

[5]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60-362.

[6]胡士华.中国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0-23.

On Investment Efficiency in the Process of Speeding up the Changing of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 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City

ZHOU Ke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Wanzhou 404100, Chongq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Chongqing, presenting that the low investment efficiency leads to the economic extensive growth and imbalance of the rate of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rate,and hinder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mistaking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and only for GDP and the lack of risky investment constraints are the main reasons of the low investment efficiency. Through analysis and study,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nvestment efficiency; Chongqing city

F830.59

A

1009-8135(2010)04-0056-05

2010-02-04

周 科(1977-),男,四川彭州人,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重庆三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金融理论与政策。-56-

(责任编辑:于开红)

猜你喜欢
重庆市效率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蜜蜂杂志(2022年5期)2022-07-20 09:54:06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蜜蜂杂志(2022年3期)2022-05-23 05:11:42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2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32
重庆市关工委举行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
中国火炬(2012年1期)2012-07-24 1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