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源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 400715)
金文常用词“休”及其赐予义同义词
杨怀源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 400715)
“休”是先秦文献和金文中的一个常用词,论文讨论了金文中的“休”的意义系统及其“赐予”义同义词。
金文;休;同义词
“休”在先秦传世文献中是一个常用词(字),我们调查了部分先秦文献,“休”的呈现状况如下:《周易》4次,《今文尚书》29次(《古文尚书》18次),《毛诗》20次,《周礼》2次,《仪礼》1次,《礼记》9次,《左传》15次,《公羊传》2次,《尔雅》7次,《逸周书》11次,《国语》27次,《战国策》39次,《吕氏春秋》23次,《庄子》35次,《荀子》10次,《晏子春秋》10次,《文子》6次,《商君书》8次,《韩非子》11次,《管子》5次,《鶡冠子》1次,《墨子》6次,《孟子》3次,合计284次(不计《古文尚书》)。
王力先生《古代汉语·第3册·常用词(八)》收有“休”,列4个义项,其中先秦义项两个:1,休息;2,喜庆,又为美善。[1](821)
《汉语大词典》“休”下列15个义项:1,休息;2,休假,休沐;3,用于制止对方议论或做某事,带有不耐烦的语气;4,停止;罢休;5,离开;诀别;6,辞去(官职);7,旧时指丈夫离弃妻子;8,指休书;9,喜庆;美善,福禄;10,称赞,赞美;11,树荫;12,引申为荫庇;13,犹完蛋;14,莫,不要;15,助词,犹耳、罢等。其中义项1、3、5、9的书证均引先秦文献。[2]
《汉语大字典》列21个义项:1,休息;2,休假;3,停止;4,完结;5,辞官;6,旧称离弃妻子;7,美好;8,吉庆,福禄;9,喜悦、欢乐;10,养;11,盛壮;12,宽宥;13,懈怠;14,不结果实的李树;15,傀儡戏;16,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莫,不要;17,语气词,用于句尾,相当于“罢”、“了”;18,同“庥”,树荫;19,同“茠”,除草;20,古地名,在今山东省滕县附近;21,汉代诸候国名。其中义项1、3、7、8、9、10、11、12、13、14、18、20的书证均引先秦文献。[3](49)
核之先秦传世文献,王力先生《古代汉语》把“休息”、“喜庆”、“美善”等列为“休”的常用意义是符合实际的。金文中的“休”具有与先秦文献不同的词义特点。
“休”为会意字,《说文解字·木部》:“息止也,从人依木,庥,休或从广。”甲骨文“休”作“” (《前》5·263)、“”(《后》上 12·8)、“”(《后》上12·7)等形,从人从木会意。金文中“休”字形体有五种类型:①(昜鼎);②(师害簋);③(无簋)④(季受尊);⑤(史獸鼎)、(朐簋)、(史颂鼎)、(颂簋)、(蔡侯钟)。①从人从木;②从人从禾;③右从人,左面所从,与“木”字或“禾”形近;④,左从人,右部构件与“木”形近;⑤,左从人,右部构件与“禾”形近。金文从“禾”之“休”,当从甲骨文“”(《前》5·263)演变而来。
“休”在金文中是一个高频字,常用词,在《殷周金文集成》所收11 985篇铭文中,据《殷周金文集成引得·〈殷周金文集成〉单字出现频度表》,“休”共出现424次,在4 972个字中,排在47位。[4]
关于“休”的意义,《甲骨文字典》“休”字条下列两义项:1,地名。庚子卜,宾贞,王往休。(《甲骨文合集》8 155)2,疑为美善之义。壬寅卜,古贞,王休。(《甲骨文合集》8 162)[5](652)
“休”在金文中可作人名。《休作父丁簋》:休乍(作)父丁宝簋。(西中:3 609)
“休”可表“美善”义。《尔雅·释诂下》:“休,美也。”《诗经·豳风·破斧》:“哀我人斯,亦孔之休。”毛传:“休,美也。”《效尊》:王赐公贝五十朋,公赐厥涉(世)子效王休贝廿朋。(西早:6 009)
在金文中,休和付、赍、休、令(命)、赐、赏、宾、贶、取、舍、受(授)、胙、馈、降、赉、惠、怀等词在“赐予”义上同义。
《说文·人部》:“付,与也,从人持物对人。”《广雅·释诂》:“付,予也。”《五祀卫鼎》:“邦君厉眔付裘卫田。”(西中:2 832)如是上对下的“与”,则是赏赐。《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蟎鼎》:“唯三月初吉,蟎来遘于妊氏,妊氏令蟎事保厥家,因付厥且仆二家。”(西中:2 765)
“赍”,金文借“侪”。《说文·贝部》:“赍,持遗也。”《广雅·释诂》:“赍,送也。”《广韵·齐韵》:“赍,付也。”《仪礼·聘礼》:“又赍皮马。”郑注:“赍,犹付也。”上付下,即是赏赐。
令,金文与“命”同字。《说文·卩部》:“令,发号也。”《说文·口部》:“命,使也。”命令赏赐臣子也可称令、命,引申有“赐予”义。《燮簋》:“唯八月初吉庚午,王令燮在(淄)芾、旅(旗),对扬王休。”(西中:4 046)
《说文·贝部》:“赐,予也。”《仪礼·觐礼》:“天子赐舍。”郑注:“赐舍,犹致馆也。”《白(伯)矩鬲》:“在戊辰,匽(燕)侯赐白(伯)矩贝,用乍(作)父戊尊彝。”(西早:689)金文“赐”或借“睗”、“锡”。《召卣》:“甲午,白(伯)懋父睗(赐)召白马、妦黄……”(西早:5 416)“赐”与“休”、“宾”、“赏”等连用构成双音复词“赐休”、“赐宾”“锡(赐)赏”。《大保簋》:“王(永)太保,赐休(集)土。”(西早:4 140)《保卣》:“蔑于保,赐宾,用作文父癸宗宝尊彝。”(西早:5415)
《说文·贝部》:“赏,赐有功也。”《荀子·王制》:“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堇鼎:“庚申,太保赏堇贝。”(西早:2 703)字亦借“商”、“章”。《父丁簋》:“癸卯,尹商(赏)贝三朋。”(西早:2 499)《比盨》:“章(赏)厥夫咤▯ 比田。”(西晚:4 466)
《说文·贝部》:“宾,所敬也。”《玉篇·贝部》:“宾,客也。”“宾,《说文》‘宾’。”引申之,赠送“宾”的礼物也称“宾”。《仲幾父簋》:“用厥宾乍(作)丁宝簋。”(西中晚:3 954)再引申之,赠送“宾”礼物也称“宾”。《緐簋残底》:“宾柀廿,贝十朋。”(西早:4 146)从金文来看,被“宾”的是下级,故“宾”也有“赐予”义。
贶,《说文·新附》:“赐也。”《尔雅·释诂》:“贶,赐也。”《诗经·小雅·彤弓》:“我有嘉宾,中心贶之。”
畀,《说文·丌部》:“相付与之,约在阁上。”《尔雅·释诂上》:“畀,赐也。”郭注:“畀,赐与也。”《尚书·洪范》:“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孔传:“畀,与。”则“贶畀”是同义复音词。“贶”亦借“兄”、“”。《父鼎》:“有(又)女(汝)多兄(贶)。”(西早:2 671)
金文“捨”作“舍”。“捨”有“给予”义。《说文·手部》:“舍,释也。”引申为“施舍”。《玉篇·手部》:“舍,施也。”《广雅·释诂》:“施,予也。”《五祀卫鼎》:“余舍(捨)女(汝)田五田。”(西中:2832)上对下的给予即是赏赐。《九年卫鼎》:“舍(捨)矩姜帛三两。”(西中:2 831)
《说文·肉部》:“胙,祭福肉也。”古礼,祭祀完毕,祭肉当分赐臣下,祭肉为“胙”,赏赐祭肉亦为“胙”,又由专指引申为通指。《左传·隐公八年》:“胙之土而命之氏。”“胙”金文借“”、“(贮)”、“(贮)”、“”。《师簋》:“师龢父(胙)菽(素)芾。”(西晚:4 324)《簋》:“白(伯)氏(胙),赐弓,矢束,马匹,贝五朋。”(西中:4 099)“(胙)”又与“受(授)”构成复音词“(胙)受(授)”。《牆盤》:“弋(式)(胙)受(授)墙尔(黹)福,褱(怀)(福)彔(禄)、黄耇,弥生,事厥辟,其万年永宝用。”(西中:10 175)
《说文·阜部》:“降,下也。”“降”可为自动词,也可为他动词。引申有给予、赐予之义。《诗经·小雅·节南山》:“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天亡簋》:“王祀于天室,降天亡又(宥)王。”(西早:4 261)王祭时助祭是一种恩遇,也是赏赐。
金文“怀”作“褱”。《说文·心部》:“怀,念思也。”引申有使人怀念之义。《左传·僖公七年》:“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再引申有安抚义。《礼记·中庸》:“怀诸侯,则天下畏之。”孔疏:“怀,安抚也。”安抚要有恩遇,引申即有赏赐义。《牆盤》:“弋(式)(胙)受(授)墙尔(黹)福,褱(怀)(福)录(禄),黄耇,弥生。”(西中:10 175)“褱(怀)”又与“受(授)”构成复音词“褱(怀)受(授)。”《鐘》:“□(融)妥(绥)厚多福,广启身,(擢)于永令(命)。褱(怀)受(授)余尔(黹)福。”(西中:246)
[1]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缩印本)[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3]徐中舒.汉语大字典(缩印本)[Z].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
[4]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1.
[5]徐中舒.甲骨文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
On the Character Xiu(休) and Its Synonyms with Meaning “Largess”in the Inscriptions on Ancient Bronze Objects
YANG Huai-yua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Xiu(休) is a common word in the inscriptions on ancient bronze objects and literature in the period before Qin Dynasty. The author studies the meaning of xiu(休) and analyses the synonyms that can be interpreted as largess .
inscriptions on ancient bronze objects; xiu(休); synonym
H121
A
1009-8135(2010)04-0112-03
2010-02-22
杨怀源(1973-),男,湖南澧县人,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汉语史,古文字学。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09XYY01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二批特别资助(200902525)、重庆市社科基金(2008-NYY01)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郑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