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景观视觉偏好评价初探

2010-12-22 11:47:06解昊苏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摩梭人泸沽湖附图

解昊苏 黄 耘

(四川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重庆 400053)

一、景观视觉偏好评价方法的基本理论

(一)景观视觉偏好评价的概念

广义的景观被认为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空间的总体和视觉所触及的一切的整体,它包括自然起源的陆圈、生物圈和由于人类的出现而形成的智慧圈(如城市景观)。阿普尔顿认为:“‘景观’与‘环境’并不同义;它是‘被感知的环境尤其是视觉上的感知’。”这里的“视觉”是指广义的视觉系统——综合多种体验的以视觉为主导的“知觉”反应。“视觉”不只是一种眼睛的活动而已,而是一种视觉系统的使用结果,由眼睛看见浮现在脑中,进而带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反映周围环境。梅洛庞蒂认为所有的视觉都有思想,但是仅仅思考对观看来说是不够的。视觉是一种有条件的思考,视觉的发生有赖于发生在身体上的情况,也就是身体五官感受之间相互联系的“通感”。而视觉偏好来源于人对“美”、“善”的追求,它其与审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种完满的或本然的让人感到愉悦的感觉经验。偏好是主观的,也是相对的概念。偏好实际是潜藏在人们内心的一种情感和倾向,它是非直观的,引起偏好的感性因素多于理性因素。偏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也呈现出群体特征。景观视觉偏好的研究乃经由观赏者的视觉经验对景观资源的偏好评价。同样,马西亚曾说:“直到人们感知它,环境才成为景观”。用现象学的观点解释即:是什么使我们的环境成为景观,很显然,主要是看人是否“欣赏”它。它是什么东西,取决于人类如何看待它。所以,景观评价应该重视对主体——人的研究。

(二)评价的内涵

本文界定泸沽湖景观视觉偏好评价的内涵为:利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即依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客观统计资料与主观分析资料并重的方法,基于一定的评价目的获取评价信息,以使用者的价值取向以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依据,对泸沽湖景观视觉环境在满足和支持生态系统与人的需求方面的程度作出科学的分析,为泸沽湖的景观环境规划与管理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二、景观视觉偏好评价的方法探索

(一)景观资源评价的四个基本“学派”

专家学派,包括设计、生态和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进行视觉质量的评价。心理物理学派,主要根据景观的物理特征对特定的景观质量进行大众偏好分析。认知学派,强调观察者在过去的经验、未来的期望和社会文化背景等人文意识下的景观特征。经验学派,考虑人与景观相互作用下的景观价值。

表1 景观资源评价四个主要学派比较

(二)信度、效度和一般性原则

“信度”原则是指评价结果所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的可信程度,同一个评价对象所得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效度”指评价结果说明评价所要说明问题的有效程度,所用的评价指标能够如实反映某评价者的真实感受的程度。“一般性”原则则表示所需要的并不只是研究者、景观建筑师及规划者所认定的,而是包括各类群众所偏好的景观及其价值。一般性还包括评价方法具有适用在不同使用者的弹性。

(三)评价多元方法的应用策略

在此根据需要,我们的评价方法采取心理物理学派与认知学派的结合,介入式体验性的定性分析与综合性的量化评价模式相结合。

量化与质化研究的结合:景观作为一种可视的现象,反映一种人对地改变的生态过程。人对于景观的认知和评价是相当复杂的。单纯使用数据量化这种多样而易变的偏好感知的方法会会给评价带来不足和遗憾。量化评估常无法作超出表面现象去容纳道德和人文价值的分析。所以,在研究当中质化的研究方法,也就是人文主义的研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这种以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为背景的研究方法,主要从整体上介入对象,真实和全面的把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和内在特质。

但质化研究方法也存在弱点(如主观性、可靠性不足以及难以建立公认的比较标准等),所以笔者做景观视觉偏好评价研究的时候,特别注意质与量的统一,设计研究方法立足于科学化的目标和客观性的原则,在量化和人文评价之间建立有机的互动关系,综合心理物理学派与认知学派等不同维度的多元评价方法。

介入式体验:就美学角度而言,审美经验是日常经验的一种特别有强度的、参与的或提升的形式。对于景观审美领域来说作为介入的审美经验是正确的,能够合适地将风景景观接纳为审美对象。

现象学信奉客观世界不是独立于感知主体而是依赖于主体的意向性的观念。杜威认为,人类对景观的经验,比单纯的生物需要的满足要复杂得多。对人类而言:“空间变成了一个全面包容的场景,其中有次序的分布着人类从事的多种多样的行为和经历。”对景观的经验既不是纯客观的,也不是纯主观的,而是一种主体与客体交互作用的事情。这个作用的过程即是介入式体验。

(四)构建评价过程模型

表2 评价过程模型

三、泸沽湖景观视觉偏好评价步骤

(一)评价内容的选取

景观图片的获取。为全面、真实的反映泸沽湖的景观特性,同时也使图片所传达的信息有较大的可读性,易于大众辨识,拍摄和收集图片工作按一定的规范进行。评价图片选择。先由景观建筑专业学生从大量图片中,根据评判目的进行初选和筛选工作,然后由专家讨论再次筛选,确定90张有关泸沽湖景观的图片作为评价对象。

所选出的图片要有典型性,即基于泸沽湖地区不同景观类型选择:自然景观——天景、地景、气候、水景;人文景观——聚落与单体民居、文化活动、住屋行为等。同时还必须有代表性,能代表泸沽湖景观特质的图片,“暗藏”专家的观点。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

景观视觉偏好评价的主体分为两个部分:评分主体和评价主体。

评分主体是指对90张图片打分的群体。不同的主体拥有不同的心理特质和特有的文化背景,对同一景观的感知也不尽相同,根据以上分析,需要将主体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以建立一个动态视觉偏好模型,尽可能全面地反应不同类型的人眼中的景观价值。

根据需要在选择这些评分主体时按照性别的不同(男、女)、年龄段差异(20岁以下,20~30岁,30~40岁,40岁以上)和不同的角色(摩梭人、其他族—当地人、游客、专业学生)尽量做到平衡。

评价分析主体则是指分析和总结平分数据的专业人士,包括风景园林专家、美学专家、心理行为学家、建筑规划师、生态学家等。

(三)评分方法

组织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将景观图片展示给平分对象,在评分开始前向评判者作不涉及评判对象细节的标准化说明。

知觉偏好法:让评分者与景观处于同一时空中,对景观直接做出评判,通过简单描述或打分方式来表达起主观判断。做到完全现场评价是有难度的,研究采用照片、图片等来代替现场环境景观作为刺激。

主观感知的量化分析:心理物理学的观点认为,任何存在着的事物,不论它是痛感的强度,还是对金钱的态度,都是以某种量的方式存在的。同样,这里也可以认为人们对景观的感知也有量的属性。

标准化同一景观评值中不同个体的主观评价值:这里我们选择采用语义差异(Semantic Differential)量表来记录分值。语义差异量表最先由奥斯古德(C.E.Osgood)在心理测验中发展起来,是我国国内应用较多的一种主观测量方法。该测量方法是让被试者在两个极端的有相反意义的形容词项目上,依据主观感觉在每对形容词间的量尺上进行判断。语义差异量表的优点较多,比如测量层次高,设计简便,可以任意增加评价维度,以及可以对人群的评价强度进行分级等。

语义差异量表的设计方法为:确定评价的每一维度→选择正反形容词语意对→确定标度方法。

语义空间分为评价、力量和行动三个向度。在此选择测量评价向度的的形容词:满意—不满意、好—差、喜欢—不喜欢,本研究中评价尺度以中性点分11个等级。

(四)数据有效筛选及分类均值处理

对所有的评价得分值反应表逐一检查,剔除无效数据。最后得到有效评分表75份(总80份)。鉴于不同个体对景观评价的尺度不同,均值处理可以精确反映出样本的集中趋势。

(五)按不同需求将分值建立图表(视觉直观化处理)

根据社会角色理论、个性理论、环境与个人心理学来比较种族差异、性别差异、生活背景差异、景观知识的差异对景观认知和知觉敏感度以及对景观偏好的影响。

1.各类角色之间比较(见附图1)

通过对各个角色之间的评分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在自然景观部分专业学生表现出明显高于其它评价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对灰色调和气氛宁静的朦胧水景评价高,表现出某种追求天然祥和,弃俗归真的情调。摩梭人与其他族(当地人)对自然风景的打分总体低于另两类,尤其对出现雨天的图片评分较低。游客对这一部分评价适中,对风景的审美不如专业学生敏感,但对泸沽湖的景色又很新奇并且其正常生活工作受各种自然因素较小,因此评分处于专业学生和当地人之间。

在对聚落景观部分的偏好评分中专业学生与游客分值曲线走向一致,对原始聚落中出现新建的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的图片评分很低,对外来不和谐的物质文化入侵的反感。而其它族(当地人)对一些正在改造成商业、旅游业的聚落更为喜欢。而各类人对于建筑景观部分的评分曲线走势较为杂乱,表现出对建筑审美存在一定差距。摩梭人对传统建筑和宗教建筑评分高于其它类,并且和其他族(当地人)一样,都对新修的一些建筑评分较高,表现出大部分当地人想改善生活、居住条件。专业学生和游客曲线基本一致,对旧、脏、差的传统建筑评分低,并且不喜欢新建的与当地传统特色格格不入的建筑。

对于人文活动部分的景观评分,摩梭人则充分展示出对自己传统的民俗活动的图片评分颇高,表现出对传统和信仰的自我肯定;对反映劳作、营建情景的照片评分高,对劳动的热爱。摩梭人对本族人追求时髦的着装的图片评分很低,出现老人、宗教人士的图片分值较高。专业学生和游客都对旅游者穿上民族服装做作的模仿摩梭族的照片评分低。

2.各年龄段之间比较(见附图2)

从各年龄段之间的评价量化曲线比较来看是比较统一的,评分无明显区别,不同年龄段对景观的偏好差异不大。

3.男女之间比较(见附图3)

从评分表可以看出男性评分曲线波动比女性较大,且明显显现出对一些与当地传统建筑风格不相符的新建建筑的厌恶,也不喜欢在服饰穿着方面现代元素的植入。可以看出男性对原生的、传统的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保护意识更加强烈。

4.各个角色之间各年龄段比较(见附图4、5、6)

从图表中可看出评分曲线大体上比较一致,20岁以下的年龄段对人文景观部分的偏好高于其他三个年龄段。摩梭族的20岁以下的年龄段成为整体分值较高的年龄段,而且几乎没有不满意的负分。在摩梭人当中评分波动最大的是30~40这个年龄段。

游客各年龄段比较,可以明显看出20岁以下这个年龄段的评分值波动最为强烈,与摩梭族20岁以下年龄段的评分曲线对比颇为有趣。他们对于传统的农耕景象和一些看上去比较脏乱的传统院落特别不喜欢。

40岁以上的年龄段的游客分值曲线比较平稳且整体分值偏高,几乎没有负分,对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接受度较高。20~30与30~40年龄段的评分曲线大致相似,极少出现不喜欢的情况。

40岁以上的年龄段对于表现摩梭族文化活动或住屋行为一类的图片评分明显低于其它年龄段。30~40年龄段的评分综合来说相对较高,在对人文景观的偏好评分中尤为明显,与40岁年龄段偏好差距较大。

从附图4、5、6纵向比较可以看出摩梭人和其他族(当地人)的分值曲线比较趋同,各个年龄段对于当地的景观偏好较为一致,而游客的评分波动明显,这反映出其评分受不同文化、生活环境、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对于景观视觉偏好有明显的差异。

四、结 语

本文就泸沽湖景观视觉偏好评价而言,初步探索了一种分为评分—评价两个步骤的多元评价策略。基于心理学、社会学等分类讨论了泸沽湖景观特质在不同人群的心理定性,得出以下结论:

在四类景观中,摩梭人对自然中特别宁静的山景湖景颇为喜欢,对赋有神圣意义的神山格外崇敬,对反映传统和宗教相关景观评价很高,并且特别对劳作场景偏爱有加。他们与外来人群对泸沽湖感观主要区别在自身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宗教三个方面。

研究的价值在于明确了泸沽湖景观演进方向:应以摩梭人的景观价值为基准,基于保护其自身生活方式和文化这一命题,引导泸沽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合理演进,明确此点泸沽湖景观的演进才能导向多元化平衡发展的趋势。

附 图:

附图1 各类角色之间分值对比曲线图

附图2 各年龄段之间分值对比曲线图

附图3 男女之间分值对比曲线图

附图4 摩梭人各年龄段之间分值对比曲线图

附图5 游客各年龄段之间分值对比曲线图

附图6 其他族(当地人)之间分值对比曲线图

[1][英]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M].杨淑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牟红,杨梅.旅游景区景观设计的地域文脉内核探解[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3]陈宇.城市景观视觉评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4]朱顺知,邱道持,曾云松.重庆地质遗迹资源与地质公园建设[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3).

[5]朱小雷.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摩梭人泸沽湖附图
附图
附图
附图
附图
摩梭人的婚姻风俗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54
(三)欢聚在泸沽湖
民族音乐(2017年1期)2017-03-31 02:37:18
泸沽湖就是你的家
民族音乐(2016年4期)2016-12-06 02:50:37
泸沽湖
浅谈摩梭人的婚姻史
谁在异化摩梭人
意林(2008年1期)2008-05-14 04: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