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慧霞,张秀丽,廖兴广,银恭举
沙门菌是肠杆菌科一大类重要致病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在我国,引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食品类别中肉类食品占重要地位〔1〕。由耐药性沙门菌引起的暴发流行,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发生〔2-3〕。为了解郑州市生肉类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及其耐药性,2008年1月至5月我们对郑州市市售生肉类食品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如下。
1.1 样品来源与种类 样品分别采自郑州市超市、便利店、农贸市场,共计186份生肉样品,其中生禽肉127份、生畜肉59份。
1.2 检验方法 参照GB/T4789.4-2008方法进行检测;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操作及结果判读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NCCLS)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2006年)。
1.3 试剂 试剂和干粉培养基购自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柯玛嘉显色平板购自郑州博赛生物技术研究所,沙门菌抗血清购自泰国S & A公司,药物敏感纸片购自英国Oxoid公司,以上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4 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沙门菌CMCC50774,均购自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
1.5 质量控制 样品检测均在本实验室完成,本实验室是国家认可实验室,每年接受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控考核,且考核合格。
2.1 沙门菌在生肉中的检出情况 在186份生肉样品中检出沙门菌68株,检出率为36.6%;其中在127份生禽肉中检出沙门菌 58株,检出率为45.7%,在59份生畜肉中检出沙门菌9株,检出率为15.3%。生禽肉与生畜肉中沙门菌的检出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88,P<0.01),生禽肉中沙门菌的检出率高于生畜肉的检出率。
2.2 沙门菌的血清分型 从生肉中检出的68株沙门菌血清分型结果看,共检出9种血清型的沙门菌,分布于B,C2-C3,D1,F等血清群内。排前五位的血清型是肠炎沙门菌、印地安纳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德尔比沙门菌。其中,生禽肉中检出的沙门菌血清型占首位的是肠炎沙门菌,其次是印地安纳沙门菌,生畜肉中检出的沙门菌血清型占首位的是德尔比沙门菌,其次是肠炎沙门菌,见表1。
表1 不同种类生肉中各个血清型沙门菌的检出情况
2.3 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本次试验采用12种抗生素药物敏感纸片对所检出的68株沙门菌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29株沙门菌多重耐药,占42.7%,其中耐5种以上抗生素多重耐药菌株15株,占22.1%。检出6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沙门菌,占8.8%。在12种抗生素中,对萘啶酸、氨苄西林、四环素、复方新诺明、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达88.2%、33.8%、26.5%、25.0%和20.6%;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萘啶酸、环丙沙星、卡那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均呈现中度敏感;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敏感率分别达 95.6%、91.2%、88.2%、85.3%、82.4%,见表2。
从对郑州市生肉类食品样品的检测结果看,127份生肉样品检出沙门菌68株,阳性率36.6%,提示郑州市生肉类食品(尤其是生禽肉类食品)中沙门菌污染严重,生肉类食品为引起沙门菌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从超市及冷鲜肉店中采集的106份生肉类食品中,沙门菌检出率为38%,其中生猪肉 36份,检出率14%,生禽肉70份,检出率 50%;从集贸市场中采集的80份样品中,沙门菌检出率为35%,其中生猪肉23份,检出率17%,生禽肉57份,检出率42%。从超市及冷鲜肉店中采集生肉类食品与从集贸市场中采集生肉类食品中沙门菌的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05),二者沙门菌污染程度相当。生肉类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来源尚不明确,初步怀疑生肉类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是由于屠宰方式及加工处理方法不当造成的。
表2 68株沙门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本次研究,在68株沙门菌血清学分型中,肠炎沙门菌占首位,其次分别是德尔比沙门菌、印地安纳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奥尔巴尼沙门菌、阿伯丁沙门菌、布利丹沙门菌、胥伐成格隆沙门菌。其中,生禽肉中检出的沙门菌血清型占首位的是肠炎沙门菌,其次是印地安纳沙门菌,生畜肉中检出的沙门菌血清型占首位的是德尔比沙门菌,其次是肠炎沙门菌。与2007年河南省食品中沙门菌污染情况〔4〕相比,血清型种类及其顺位有所变化,并且有新的血清型出现。
从河南省腹泻门诊监测点收集的资料来看,沙门菌引起人类腹泻的血清型是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德尔比沙门菌、印第安纳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利齐菲尔德沙门菌、阿姆斯特丹沙门菌。前五位的血清型与生肉类食品检出的沙门菌血清型相比,血清型种类相同,顺位不同(可能是由于不同血清型沙门菌致病力不同和人类自身的个体差异及生病就诊情况不同等原因造成)。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显示,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的沙门菌除对链霉素敏感外,对氨苄西林(40.2%)、头孢噻肟(4.6%)、头孢他啶(1.2%)、萘啶酸(58.6%)、环丙沙星(16.1%)、四环素(46%)、氯霉素(35.6%)、复方新诺明(36.8%)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与生肉中的沙门菌相比,前者对氨苄西林、四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于后者,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萘啶酸、链霉素的耐药率低于后者,差异原因初步怀疑是由于临床与禽畜饲养用药不同造成的,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生肉中检出的沙门菌对链霉素表现为耐药,耐药率为20.6%,并且表现中度敏感菌株,表明有向耐药进一步发展的趋势,若被人类再次感染,不利于临床治疗,对公共健康造成威胁。
另外,本次研究发现6株ESBLs(+)沙门菌,占所有检出菌株的8.8%,因ESBLs(+)菌株也就意味着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耐药,若被人类感染,不利于临床治疗,病人的生命健康受很大威胁。
抗生素在临床和畜禽饲料中普遍使用,对于减少许多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许多传染病的控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细菌耐药及毒副作用问题日益突出,使许多抗生素失效,治疗失败〔5〕。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0年 11月提出了遏制细菌耐药性蔓延的全球战略。其中明确指出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与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出现有关;抗生素在食用动物中的使用与食源性致病菌(沙门菌、弯曲菌)的耐药有关〔6〕。本次研究,发现生肉类食品中沙门菌对12种抗生素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有的菌株出现多重耐药,甚至出现对11种抗生素耐药,郑州市生肉类食品中沙门菌的耐药情况严重。提醒相关监管部门对此寓于重视,加大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力度,遏制沙门菌耐药性的蔓延。
〔1〕张秀丽,廖兴广,沈刚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检验及防治〔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1:127-139.
〔2〕王茂起,冉陆,王竹天,等.2001年中国食源性致病菌及其耐药性主动监测研究〔J〕.卫生研究,2004,33(1):49-54.
〔3〕冉陆,张静.全球食源性疾病监测及监测网络〔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4):385-386.
〔4〕炊慧霞,张秀丽,廖兴广,等.2007年河南省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1)173-175.
〔5〕李晓,罗山,杨庆文,等.云南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7):846.
〔6〕吴爱武,郑贵星,江锋利,等.绿脓杆菌和酶表型检出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2):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