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高
关键词:语言和文字的表达都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自古以来尤其证明生活中不能缺少说话形式的人际交流,否则将会给人类生存带来极大的不便,时至现代社会也不能撼动它的重要地位。所以,作为语文教师,都要帮助学生加强语言说话和文字写作两个方面的修炼。
摘 要:说话课 找话题 会倾听 能演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这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课程性质和目标的一段表述。但是平心而论,学生对语文这个交际工具的运用水平怎么样,是否能够适应他们未来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教师心中都是有着答案的。大部分学生在高中的三年中只是遨游在题海中,到头来,开口说话都显得非常困难,提笔写一段实用类的文章也破绽百出。
作为一名教了十几年书、当了十几年班主任的教师,笔者经常反思:语文学习到底给学生们带来了什么?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改变?语文学习能否为他们将来的人生起飞带来动力和支持?想起自己经常看的一些求职类电视节目,有些学历很高,智商也肯定很高的求职者因为胆怯害羞、不善言辞而被认为能力不足、潜力不够;有些因为言辞不当、不会交流而被人误解为不会合作、性格不良,失去了本能够属于自己的宝贵机会;想想自己以前教过的学生,有些可能就是因为不敢在公众面前说话而失去了很多发展机遇。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有较高的倾听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或许重要性已超越了知识本身。
语文课应该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否则就算不上真正的语文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每周专门拿出一节课来上不是语文课的语文课——“说话课”。说实在的,在高二年级,让学生再来学“说话”,多少有些讽刺意味,但笔者感到更多的是无奈。但当笔者将自己的感触和设想与学生们沟通交流的时候,却得到了他们的一致欢迎,甚至是欢呼。
说话课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备话题,合作完成。这个阶段也可以称作课前布置,就是让每个学习小组自行准备一个中心话题,然后课上每一小组由两名学生围绕这个中心话题,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个阶段主要是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当众说话的机会比较少,一开始要求不能太高,应该先给他们一个准备的机会,让其课下多下功夫,以便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在表达成功中得到一定的信心。因为每个人自身的成长经历不同,学生们之间的说话水平也相差很大,有的学生在讲台上挥洒自如、充满自信;大部分学生还不大敢在讲台上说话,有的显得极度紧张和局促。笔者不断鼓励学生们走出自己的第一步,经常对学生说的话是“言者无罪”“我听了很受启发”和“我赞赏你的观点”。真诚的表扬是可贵的,鼓励的力量是强大的,很多从来没有在公众面前讲话的学生也都会慢慢勇敢地走上讲台,勇敢地抬起头面对同学们说。
第二个阶段:收集话题,现场抽题。首先是课下在学习小组当中收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者观点,用最简洁的句子表达出来,然后由班干协助教师经过精选之后,整合成班级的“话题库”。上课时,学生随机抽取一个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阐释自己的观点。它建立在第一阶段后大部分学生的说话能力有所提高的基础上,新的挑战可以刺激学生的追求,同时可以借机将说话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对学生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每一堂“说话课”中,教师既是一个倾听者,又是一个参与者、指导者。每堂课学生们的精彩表现结束后的几分钟,都是教师的现场点评。有时候是对学生们精彩观点的回顾,或者是拓展;有时候是自己独抒己见,对观点的拓展延伸;有时候是对学生们在表达中表现出的偏激观点和灰暗情绪,给予适当引导和点拨;当然更多的是对学生们敢于表达思考的肯定和鼓励。每一节“说话课”都是在热烈的掌声和愉悦的心情中结束,师生都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特殊的“说话课”还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有的家长在家长会上给班级的留言中真诚地说:“非常支持班级的演讲活动,不但能够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为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希望这一活动继续搞下去。”
通过说话课,学生在展示中收获了自信,感受到语文课不再只是枯燥无味的分析和讲解,更重要的是由此给他们带来的精神面貌的改观和积极心态。从学生们写的感言中可以看出,大家深受鼓舞,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有的学生因为自己没有发挥好而感到遗憾,有的学生决心主动演讲并借此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更多的学生在感言中难以掩饰自己走上讲台“成功”说话的喜悦和激动,甚至说自己一天都感到非常快乐和轻松。
通过说话课,学生们学会了倾听。因为每个人都有上讲台说话的体验,都有在自己说话时得到大家肯定鼓励的渴望。所以推己及人,大家在听别人的时候会用自己全神贯注的目光给他以鼓励,会用自己的认真表达对别人的尊重。活动一开始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有些学生因为紧张一时语塞或者卡壳的尴尬局面,但是当这些学生因此而面红耳赤的时候,或者语无伦次的时候,他看到的往往是一双双充满期待的鼓励眼神,听到的是为他加油鼓劲的热烈掌声。学生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
通过说话课,学生们在学会表达交流的同时,学会了独立思考,磨砺头脑,学会了批判与接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这应该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区别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特征。学生们对话题的收集、筛选本身就是一个思想活动的过程,在课堂上的表达与倾听则更是一个思想交流碰撞的过程。在自选话题阶段,有的学生谈“感恩”“信心”“战胜挫折”这些传统话题;有的学生纵论时事,谈“钓鱼岛”,说中美关系,让人眼界开阔;有的学生说“懂得知足”“降低幸福的沸点”。在抽选话题阶段,有些题目相当具有挑战性,但是很多学生都能够近乎完美演绎。如有的学生抽到了“人生是自助餐”这一题目,这是一个让人初看起来有几分莫名其妙的题目,在经过短暂的“意外“之后,学生说:说人生是自助餐,正是因为自己需要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我们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个精辟的观点立刻得到了学生们热烈的掌声。有的学生抽到的话题是“像不倒翁一样”,他提炼出的观点是:只有找到自己的重心,才能像不倒翁一样使自己立于不倒之地。他的睿智和敏捷自然得到了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其实,这些话题的影响不仅仅在课堂上,还延伸到课外,很多学生把自己对某一个话题的启发和感悟写进随笔本里,在平时作文里也常看到上述内容。这些富有内涵的话题已经在他们的心田里悄悄地生根、发芽,为他们的内涵素养又加上了一笔。
“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这必修课程的目标,或许对学生来说是较高的要求,难以达到,但这的确应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效果,也是对学生自身素养提高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学习“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不是语文课的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拥有言语的勇气和表达的信心,结合一定的说话技巧,真正掌握表达沟通的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崂山一中)
□责任编辑: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