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颖
[摘 要] 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存在着高度相关的关系。持续和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会对经济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推动:人口转化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规模效应推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城镇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9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are highly correlated. Sustained and rapid urbanization process will form a strong push for economic growth: population transition provides sufficient labor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scale effect promotes economic growth;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motes economic development;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on promotes economic growth; the urbanization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quality.
Key words: urbanizati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oretical study
从全球来看,城镇化率越高的国家更富裕,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并且综合各国发展看,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伴随着快速的城镇化,所以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存在着高度相关的关系。城镇化的表象和本质是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或乡村形成城市。笔者认为研究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好的入手点是研究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山东为例,对城镇化进程概念和经济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再阐述山东城镇化进程概况,最后通过对《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解读,得出山东推动城镇化建设能够达成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结论。
一、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概念阐述
在分析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时,有必要对城镇化进程的表现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做一个简要的解读,以更好的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城镇化
城镇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是指大量的农村人口向乡镇聚集形成城市,其间伴随着产业的优化与升级,即农业(第一产业)向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第四产业)转变。城镇化概念的核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
1.人口转化。城镇化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人口转化。从“量”上讲,即大量的农村人口从农村聚集到城市转化为非农村人口;从“质”上讲,即转移人口由农业转而成为拥有新的适合城市发展需求的经济观念、价值观、职业技能等。
2.产业调整。正如概念所述,城市化过程是一个产业结构由低级到高级的一个调整的过程。现代化城市拥有更加完整的产业体系,包括工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城镇化进程,正是劳动力由农业解放出来,聚集到城镇,大量的投入第二、三、四产业中去,进而形成完整的产业结构,形成新的城市体系
3.资本聚集。城镇化是一个多元化概念,还表现在随着大量人口聚集到城市,土地、劳动力、金融资本等生产要素也被聚集在一起。
4.科技进步。大城市拥有更广阔的信息资源和更充足的人才储备,因此城镇化相对于原有的乡土社会来说还表现为生产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形成科技创新和信息交流的中心。
5.区域性。城镇化还是一个空间概念,往往在一个地区内进行。其成因有两种,一种是外力推动,如政策等,将一个地区的人力、物力聚集到一起形成城市;另一种是,区域内某一地区拥有更好的资源优势、就业优势等,自发的拉动周边的劳动力向此地聚拢,形成城市。
(二)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量的概念,也是一个质的概念,其包括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与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经济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读:
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物质财富或者物质产出的增加。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通过对经济增长的分析,认为其决定因素可以分为两类:生产要素投入量(劳动、土地和资本)和生产要素生产率(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决定要素生产率)。
2.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发展的另一个表现。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克拉克,在其产业结构理论中表述道:“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3.经济质量改善。经济发展还表现在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区域经济体经济效益的提高、稳定程度的增加、制度的进步等。
二、山东城镇化进程概况
据统计,2005年以来,山东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09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从2005年的45%提升到2013年的53.75%,户籍城镇化率达到42.97%。“山东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主体,7个大城市、9个中等城市、89个小城市、1086个小城镇组成的城镇格局。”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宋军继在接受中国日报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根据2014年10月9日山东省省政府颁布《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山东将继续扩大其城市化规模。规划提出:“到2020年,山东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努力实现7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1000万城中村居民市民化。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协同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endprint
三、山东城镇化对于山东经济发展的推动分析
(一)人口转化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按照规划内容,推进改革户籍制度,从2015年起山东每年实现转移农业人口100万,到2020年实现700万农业人口与1000万城中村居民市民化。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巡视员姜清海表示:“为促进农民进城就业创业,我们依托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和定点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以及创业培训,以解决农民工城镇化后的基本诉求。2015-2017年,全省每年培训180.7万名农民工。”可见,山东省城镇化能为城市建设,社会生产提供大量的、适合各岗位需求的新增劳动力。
丹尼森在1985年出版的《1929-1982年美国经济增长趋势》一书中,对经济增长的各生产要素进行考察分析得出下表结果。
总国民收入增长的源泉表(1929-1982年)
资料来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554页。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劳动力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1.34%,是其各决定因素占比最大的。由此可见,山东在城市化进程中,将大量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会由于劳动力增长的因素,推动山东城市的经济增长。
(二)规模效应推动经济增长
按照规划:“到2020年,济南、青岛两市城区人口达到500万左右;淄博、烟台、济宁、临沂4市达到200万以上;枣庄、潍坊等10个设区市达到100万以上;50-100万人的中等城市15个;20-50万人的小城市50个;10-20万人的城镇35个;5-10万人的小城镇50个。”
在上述表中,规模经济占经济增长权重的0.26%,表明增加规模能够产生规模效应,推动经济增长。Henderson将美国城市按人口分为5-50万,和50万以上两个规模,研究人口规模与城市化经济、专门经济之间的关系,发现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职能有着很高的正相关性。而资源配置,吸纳资本与劳动力正是城市职能的一部分。根据表1的数据显示,山东城镇化规划中提出的扩大城市规模的目标,能够带动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增长。
(三)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发展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赵锋,在发言中提到:“加快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园区的转型升级,推动符合条件的省级园区升格为国家级园区,加快由单一产业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型。”山东城镇化市化规划中,提出依托园区建设,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正是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和要求。
(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
规划中提出:“建设城乡统一的人才、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市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生产要素的统一规划有利于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占总经济增长率的权重为0.23%,说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体系能够对总体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五)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质量的提高
再次分析山东省城镇化建设规划,可以发现城镇化建设对与经济质量的提高具有推动作用。首先,由上述分析城镇化建设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状况、形成规模经济和知识、技术进步,从而提高要素生产率,即要素产出率,从而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再次,随着城镇化的进行城镇的土地流转制度、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城市的基本功能等能够得到不断的完善,促进制度、文化的不断进步,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最后,城镇化建设是伴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逐渐进行的,多元化的经济体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从而增加经济的稳定性。
四、结语
总观世界各国发展历史,城镇化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经济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城镇化化具体表现出来的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借助分析《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规划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城镇化进程所形成的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进步等经济要素变动,得出城镇化过程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的结论。
[参 考 文 献]
[1]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R].鲁发[2014]16号文件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1
[3]杨金凤.关于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6(5)
[4]罗建玲.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徐雪梅,王燕.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4(2)
[6]谢守红.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探析[C].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2007
[7]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
[8]刘传玉.甘肃省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责任编辑:王凤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