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的悲歌——重读庐隐《海滨故人》

2010-11-16 03:39商咏梅
电影评介 2010年11期
关键词:海滨故人爱情

“五四”运动的钟声惊醒了几千年来昏睡的中国人,然而随着“五四”运动的曲折发展, 很多人又完全陷入了一种窘迫而尴尬的境地:个性解放的呼喊根本解决不了现实的黑暗。因此,在1925年发表的《海滨故人》中,庐隐开始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自叙传手法,以自我的身心体验为出发点,描写了广大知识女性在五四落潮后失落、苦闷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心灵境地,谱写了一曲启蒙的悲歌。

一、何处是归程——“五四”落潮后的精神表征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喊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口号。然而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封建势力的顽固,往往使人们在个性解放的道路上举步维艰。生逢中西文化大碰撞、大交汇的年代,作为较早受现代思潮洗礼的女性,庐隐要求个性解放,渴望得到爱情自由的幸福;但她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在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同时,却又摆脱不了传统道德习俗对女性的束缚。现代意识和传统思想的交织矛盾,常常使她“发乎情而止于礼”,处于人生选择的两难境地。一方面无法抗拒感情的召唤,另一方面又带有一种负罪感,再加上“五四”落潮后环境的重压,加重了她的矛盾心理。她无法摆脱时代和自我,只好在时代车轮的碾压下挣扎、绝望。

这种心态,在其自传性质的小说《海滨故人》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海滨故人》是庐隐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它清晰地勾勒出一批“五四”知识青年从追求到幻灭的心灵历程。作品的主人公露沙和她的同窗女友玲玉、莲裳、云青、宗莹,这群在女高师读书的青年在“五四”精神感召下,产生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强烈愿望。她们抱着美妙的幻想走向生活,希望做一个“社会的人”,可是年青的心灵同旧的习俗观念又难于决断。于是,当她们接触恋爱、踏入社会时,便“不幸接二连三都卷入愁海了”。露沙为着思考“人生到底做什么?”而犯了“哲学病”,“弄得精神衰颓”。她在与梓青的交往中与其结为知己,但梓青却是使君有妇的青年。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世俗观念的障碍,露沙转而追求自由的精神生活。精神恋爱的路依然不通,露沙最终与梓青结合,飘零而去。但他们不知所往的结局,仍然是悲剧。原“想做一个完美的教育家”的云青,为礼教、家庭而割舍了自己的爱情,实际上却又难以忘情。为抚慰自己矛盾的心灵,走上一条归隐的路。宗莹、玲玉、莲裳也都经受了爱情上的烦恼痛苦。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使昔日聚首言欢的女友们,一个个笼罩在“生的苦闷之中, 哀叹社会的险恶和人生的不幸,而终至风流云散了。”庐隐以作品中人物各不相同的遭遇、经历和命运, 写出了她们共同的不幸,真实而深刻地表现出了“五四”时代一部分知识青年的苦闷、挣扎和追求,显示了她们共同的精神特征。

“女人”是人,这个问题是国民启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号的提出者却不是女人,而是李大钊、陈独秀等“男人”。这就不难看出中国女人在觉醒之初内在原动力的缺失。在新文化运动中,她们只是被“五四”传染的参与者,其思想深度和认识能力跟“导师”们的水平还相差很远。口号的提出是男性领导者为女性设计的,当喧哗散尽、独自面对自我的时刻,女人们产生了何处是归程的迷惘与感叹,却无力对生存现实进行出路的找寻。

当然,我们无法否认“五四”给人们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但我们回头来看,我们依然不难看到五四影响的有限性和蹒跚在当时的女性的灵魂哭泣。

二、质疑爱情、婚姻和知识——女性自我的意义追问

追求恋爱自由与婚姻自主,是五四女性追求自身解放的积极行动。学习知识也本是拓展视野摆脱封建束缚,结果这两项不仅没能使女性得到自由平等与自主,却让她们陷入更深的矛盾中,体验着“醒来后”的苦闷。“恋爱了——失望了,学习了——后悔了”这种心态挟持着女性向自我的意义追问。

“人生到底做什么?……牵来牵去,忽想到恋爱的问题上去”“花木不能躲时间空间的支配,人类也是如此,那么人生到底做什么?……青春时互相爱恋,爱恋以后怎么样?……不是和演剧般,到结局无论悲喜,总是空的呵!并且爱恋的花,常常衬着苦恼的叶子,如何跳出这可怕的圈套,清净一辈子呢?”露沙发出这样的感叹,流露出女性命运不能自主的无奈和悲哀。在作家与人物高度认同的叙述声音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女性对于现实的困惑,和对人生产生的幻灭感。她们对于自身追求的质疑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于时代思潮的深思。

1、对五四爱情婚姻神话的质疑

杜拉斯说:“没有爱情就没有小说。”在庐隐的作品中,“爱情”也被赋予了具有浪漫的人生理想的特殊意蕴,也正是在这一价值层面上,她笔下的女性们可以为情而生、亦可为情而死。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与五四其他女作家不同的是,庐隐并不只歌颂爱情,更多的是怀疑。

女性生命中,爱情和婚姻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同事业在男性生命中的分量。爱情和婚姻不仅是女性出于本能的追求,更是女性肯定自我、完成自我的一种方式。表现在庐隐的小说中,就是海滨故人对理想男子汉的寻找,这一追求目标寄寓着她们对人生的理解和自我价值选择。由于她们是最先觉醒的少数知识分子,与周围强大的黑暗势力相比,她们只是汪洋上飘浮的一叶小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她们渴望找到自己的异性同行者,同舟共济。她们理想中的男子汉往往是精神上的慰藉者和凭依者,是“灵 ”的化身,他们与女人的相悦相爱,很大程度上带有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的意味,而不是灵肉合一的、健全的爱。这表明了现代知识女性对于精神需求的寻找和安慰超过了她们对于生理的需求。现代知识女性满怀热望地把自我寄托在自己理想中的男性身上,但当自我踏入现实中的男性世界后,她们不仅在这个世界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且还感到欺骗和危险充斥于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她们不得不从这个世界中逃出,在父权制度的边缘毫无着落地飘泊。她们祈盼着这个世界能够产生出真正的男人,却又投之以憎恨、怀疑和恐惧的目光。面对这种情况,海滨故人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和幻灭感。

对于男性,露沙的看法很有代表性:“现在的社交,第一步就是以讨论学问为名,那招牌实在是堂皇得很,等你真真和他讨论学问时,他便再进一层,和你讨论人生问题,从人生问题里便渲染上许多愤慨悲抑的感情话,打动了你,然后恋爱问题就可以应运而生了。……简直是作戏,所幸当局的人总是一往情深,不然岂不味同嚼蜡!”对男性的怀疑态度由此可见一斑,欺骗和目的性打破了少女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庐隐用一双看破爱情的慧眼,清醒地揭示出男性在爱情追逐中的虚伪、老套与俗气。这种直率大胆的揭露,打破了女性对于爱情的瑰丽想象,将爱情的崇高消解殆尽。一定程度上挑动了女人的情感神经,从而警醒那些遭遇爱情的女性提高戒备和警惕。

无疑,庐隐的女性写作已经开始了对五四女性问题的反思,这种反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启蒙的冷静反观。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中国现代女性写作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具有着置身主流叙事之外的视角,并对主流叙事持有深刻的怀疑精神。基于这一边缘视角,庐隐的叙事打破了主流话语中的意识形态性完满,揭示出五四爱情神话掩盖下的女性现实困惑和窘境,避免了启蒙话语之宏大叙事的淹没。

2、知识误我

“五四”是一个注重知识的时期,知识份子在运动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新女性在追求新知识寻求自身解放的出路。但在庐隐的作品中,女性对知识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知识误我”,这是庐隐小说在内质方面新的突破。

《海滨故人》中露沙叹道:“十年读书,得来只是烦恼与悲愁,究竟知识误我,我误知识?”云青道:“若果知道越有知识,越与世界不相容,我就不当读书自苦了。”宗莹道:“进了学校,人生观完全变了。不容于亲戚,不容于父母,一天一天觉得自己孤独,什么悲愁、什么无聊、逐件发明了。……岂不是知识误我吗?”

她们的言论听起来颇有种“曲高和寡”的意味,但是在海滨故人的真实感受中,知识的确不是和幸福、人生价值联系在一起,而是直接导致了孤独、悲愁、无聊等消极情绪,求知使她们与不容于社会和家庭,也让自己充满矛盾。在她们看来,求知是人生的一个错误选择。

这种无奈发出的“知识误我”的感慨,正是当时被启蒙女性心理的真实写照。“进亦忧,退亦忧”,被唤醒的女人们被悬浮在半空,找不到生活的重心,于是不得不对启蒙产生了质疑,那就是启蒙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了女性的生存状况?知识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了女性的精神之困?作家在作品中难抑自身的愤激,通过小说人物之口传达了这种追问和反思,虽然还是浅层次的却是有价值的。

三、姐妹之帮的离散

在庐隐的眼中,爱情是带着悲剧色彩的,男人是不可信任的,爱情蜕去了神圣和纯洁的外衣,结局指向了虚无。因此她们用同性之爱建立起与男性世界隔绝的城邦,抚慰她们对未知命运中那沉重的妇女角色和婚姻归宿的恐惧。

然而这种心理道德上的合理性往往不见容于现存的社会秩序 ,虚幻脆弱的姐妹之邦注定只能是一个悲哀的女儿国;这个乌托邦般的所在终于承不起世俗的压力而土崩瓦解。海滨的姐妹们也“不幸接二连三都卷入愁海”,露莎看到婚礼上的宗莹,仿佛“象笼里鹦鹉”、“任人凝视, 任人取笑”,不禁涕泪交流的悲叹“从此大事定了” 。温馨美丽女儿国就这样被男性权威所拆散,她们嫁人的嫁人、 回乡的回乡、甚至看破红尘。现实的胁迫注定了这不可能是一场永久的逃离,而只能是短暂的小憩。昔日相知相伴的海滨故人也只留下空空的一座海滨精庐,任人凭吊了。

“五四”姐妹之谊的描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女人的视点来表现男女两性间隔阂,以及对男性的陌生感、异己感、对立感。追溯起来,这与女性在整个历史处境中的异己地位和边缘位置所造成的某种青春心态有关。《海滨故人》中的五位少女,伴着涛声浪语,在海边结庐而居、相互慰藉、憧憬未来,发誓永远相亲相爱。这是一个姐妹情谊的世界,温馨和谐充满理解。可伴随着异性恋爱情的降临,欢乐与幸福也随之而去,两性间的吸引于是变成了恐惧、敌意、忧伤和绝望的陷阱。油然而生的是一种难以抑制的幻灭感。

结语

不得不承认,所谓的启蒙,以及启蒙思想下的“妇女解放”,更多的带有乌托邦性质,女性始终没能摆脱“被解放”的地位, 从而无法真正逃脱男权的操控。

庐隐的叙事彻底打破了主流意识形态为妇女解放所编撰的一系列女性神话, 代表了女性写作之初女作家自我性别立场的寻找与确立, 即以怀疑的目光审视并追寻女性的出路, 深刻认识到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在男权秩序的现实社会里的生存困境和悲剧命运。

她凭着女性自身的细腻体验和对生活的独特把握,用感性的方式唱出了一曲哀婉的启蒙怨歌,让我们认识到启蒙影响的有限性。对于她的作品,你可以看作是一个女人的感性倾诉,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女作家的理性思考。但我们必须承认,她留下的时代痕迹和优美文字是一份独特的存在,她对启蒙运动的思考无疑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书目

[1]庐隐:《象牙戒指》,选自凡尼,郁苇《庐隐作品精编 》,桂林:漓江出版社,2004年版

[2]庐隐:《庐隐选集》(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乔以钢 《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马藜,朱晶《从觉醒与困惑到重建与自审— —庐隐与张爱玲的女性悲剧意识比较》,《湘南学院学报》2009年2月第1期

猜你喜欢
海滨故人爱情
夏日海滨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Dual Neural Network Direct Integration Method
第13话 故人
过故人庄
山水路迢迢,故人心不变
千年执手故人归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