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主要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几个方面来得以实现。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提高道德标准,启迪发展智慧,培养创新能力的功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美育本身就是一种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又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人的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懂音乐的人其知识是不完备的。音乐是培育人的高雅的审美情趣,优化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忽视音乐教育,必然导致人才素质的缺陷,影响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美育的重要手段,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本文试就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作一探讨。
众所周知,大脑是智力的物质基础。开发智力首先是开发大脑。在多年的应试教育中,忽略了大脑科学,使负责逻辑思维的左脑畸形发展,而负责形象思维的右脑相对萎缩。任何一种创造都需要两个半脑协调作战,共同发挥作用。有识之士早已呼吁开发右脑,用发展形象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而教育就是开发右脑从而开发智力的利器。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有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揭示了音乐开发智力的秘密,现代人认为,衡量人是否聪明有三大标准:创造力、记忆力与反应力。而音乐是培养这三方面的最佳手段,因为从事音乐活动有利于左右两半脑的协调发展,从而使人更加聪明。这一点以为现代科学实验所证明。
音乐教育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视觉器官,发声器官、听觉器官以及大脑的正常发育,对身心健康成长起重要作用,同时,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也是培养,表现音乐的过程也是培养、引导学生发展和运用形象思维的过程,分析音乐作品表现手段、音乐形象和进行乐理教育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的过程。所以,音乐教育不但能使学生增长技能、技巧,同时,也促进了智力的发展。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想象,而音乐能发展人的想象。音乐的特征是幻想。它用声音再现客观世界,表现喜怒哀乐,欣赏音乐就是把握旋律的主题,对其表现的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这种能力就是想象力。而且,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旋律和主题又鼓舞你去想象。最终你的声觉体验和生活体验,生活体验乃至宇宙体验融为一体,全身心的投入音乐创设的艺术境界之中。所以欣赏音乐的过程就其智力开发角度看,也是想象力激起、丰富、发展的过程;每一个音乐活动就是一次想象力的探险和考验,因而也是发展。
培养能力离不开发散思维,而音乐能够启迪学生思路开阔而不单一,有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音乐是时间艺术,它的旋律总是在变化着的 ,但它的变化又很协调;它的和声总是在运动中的,从协和到不协和再到协和。音乐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却又合乎人类意识思维运行的规律。所以当你过于平静的时候,音乐送给你满腔激情,引导你去创造,增强追求探索未知世界的动力;当你过于激动的时候,又把你引入平静,引向自省,引向风景如画的意境。音乐中没有呆滞,只有灵动;欣赏音乐的同时,固定的情感模式和思维定式将被打破发散思维能力被激活并发展,也可以说智慧之门又此打开。
古人把聪明定义为“耳聪目明”,俗语又说耳聋自然傻,说明了音乐开发智力的巨大功能。
音乐是一门艺术,具有较强的娱乐功能,现代通俗音乐大流行就是明证,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独立的知识系统和能力结构,有其丰富的审美教育功能。但也不可忽视其针对在校学生的独特的娱乐功能。这种娱乐功能既体现在音乐带给学生的精神愉悦,也包含有身心的放松。在素质教育过程中,音乐可作为一种积极的休息,使学生在享受艺术美的同时,获得大脑的有效休整,从而整体提高学习效率,全面发展各方面素质。在应试教育氛围中,学生面对多种多样的考试,其生理、心理各方面都承受着不同寻常的压力。压力适度时,可转化为动力,一旦突破极限,就只能是阻力。生理上的疲劳过度,也会使学生学习复习出现障碍,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健康。我们说音乐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就是说它既是学习又促进学习,同时又是缓解精神压力和消除生理疲劳的灵丹妙药。
科学家爱因斯坦发明了伟大的“相当论”。而其最初的灵感是在谈了半小时钢琴之后突然得来的。说音乐是一种积极的休息,还意味着可以激发灵感,唤醒人的潜能。所以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遇到疑难问题思维卡壳受阻时,适时地进行音乐活动,可以打开心灵的门扉,开启创新的思路,使大脑发挥其创造力,从而解决问题。
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充分肯定了音乐美化生活的作用。中国古代音乐发达,古代教育素有“礼乐教化”传统。孔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明确指出音乐对社会的作用。
音乐教育的“移风易俗”是通过“陶冶性情”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人们在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同时,随着音乐的艺术美的感染,不知不觉间心灵净化,久之自然而然的趋向真、善、美而避绝假、恶、丑,道德水平固而提高,人格塑造日趋完善。对一般人而言,音乐使之避绝庸俗,生活充实而完美。而对青少年而言,人格尚未形成,性情可塑性很强,因而音乐教育更为重要,它可以成为学生德育重要助手。更因为音乐以音动人,感人至深,有快速直接的特征,所以音乐教育应该用于学生成长的早期,长期坚持。现在很多人提倡“音乐胎教”均有很好的效果。我们有理由这样说:“塑造人格,音乐先行”。
音乐艺术对人的成长及创造力的发挥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说具有一种文化拯救的力量。同时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也有着更紧更复杂的内在联系,它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并试图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音乐的本质是科学的,音乐的内容是哲学的,音乐的表现手法是艺术的,音乐的功能是教育的。在未来社会中,音乐活动不但将作为创造人类精神财富的形式存在,而且也将作为一种知识经济的产业形式不断的发展,也就是说,音乐活动将以比现在多得多的方式和更强大的功能服务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也将要求有更多的创新形式和内容来不断适应和推动时代的发展。因此,在目前和未来的音乐教育中,要更多地注重训练学生摆脱现有的思维模式,建立能不断取代传统形式的新思维,激发学生把思想集中在一个新的领域里,进而使音乐活动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和创造发明的有效途径。
[1]王次诏.《音乐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2]舒德平、梁光、田宝莹.《音乐伦理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