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领域抑或学科: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的再思考

2010-11-12 09:04谢玉进曹银忠
创新 2010年2期
关键词:教育学定位领域

谢玉进 , 曹银忠

(1.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0054)

(2.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副教授,四川 成都 610054)

研究领域抑或学科: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的再思考

谢玉进1, 曹银忠2

(1.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0054)

(2.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副教授,四川 成都 610054)

定位问题是关系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定位为研究领域还是学科目前学界尚存分歧。运用学科发展的梯度标准审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符合设立期的学科发展的基本需要,但学科定位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对研究领域定位的否定,二者融合共存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学科

定位问题是关系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作为研究领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过10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实践研究多,理论研究少;重复研究多,创新研究少;分散研究多,合作研究少;边缘问题研究多,核心基础问题研究少;模仿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多,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拓性的研究少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领域定位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求,需要向学科定位转型。但学科定位目前仍然只是为数不多的研究者的呼吁,在“严格的学科标准”面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尚不具备成立学科的条件,于是研究者们不敢轻提学科,学科定位的呼吁得不到广泛的响应。到底是继续做好作为研究领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还是理性地审视学科标准并大胆地畅想作为学科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这成为了当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对此,本文拟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角度出发,审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学科标准”,思考在学科思维的指导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相关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定位在学界是得到公认的,因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出之初就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个研究领域而确立的。但是随着网络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的深入和作为研究领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困境的凸显,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想在一些研究者中逐渐形成,并陆续提出。如刘智勇等在2002年就提出,“为了早日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的学科,首先应下大力气研究其中一些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赡性的课题,以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学科的基本框架结构”。[1]随后韦吉锋(2003)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网民的思想和行为发展规律以及对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学科”[2],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论述。曾长秋等(2006)认为,“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所营造的新社会环境和所催生的新社会形态,使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面临极大挑战,呼唤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产生……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3]他们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体系进行了设计。吴满意等在2006年出版了国内第一部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命名的专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该书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和体系进行了探讨。也是在2006年,在由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明确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为“新的分支学科”。胡成广(2006)则预言“我们必将迎来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代,从而产生并创立一个新学科体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4]周志强(2008)在《对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体系的思考》一文中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原理体系进行了初步的阐发。

以上研究者对建立学科的呼吁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诸多依据的论证的基础之上,我们通过梳理可以将主要依据归纳如下:

其一,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对象出发确立学科。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某一现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具有的某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据此,有研究者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不是一门学科,首先取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之所以将成为一门科学,正是因为它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对网民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形成、发展规律的研究和把握以及对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研究和把握。”[2]

其二,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积累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呼唤学科。经过10年的发展,作为研究领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这为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有研究者认为“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大量的研究成果相继发表或出版……检索结果表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国内受到相当程度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展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自身生机勃勃的活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3]但是,伴随着成绩出现的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问题的出现,这种问题严重制约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通过建立学科才能化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一个可能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局发展的问题,就是问题意识浓厚、理论色彩淡薄。即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轻基础理论研究;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问题的解决,轻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宏观全局的把握……缺乏理论的自觉制约了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经验形态走向科学形态。一些专家呼吁,要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尽快地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成一门新学科。”[3]另有研究者持类似的观点认为,“目前关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研讨和实践存在的不足方面之一是:这些研究和实践,突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性和实践性,然而,尚未上升到教育理论的层面,未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规律性和理论原理进行系统而深入地审视”。[5]

其三,从实践需求出发论证建立学科的必要性。一方面基于网络实践的需要论证建立学科的必要性:“创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强大推动力源于社会实践。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广泛开展,迫切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为其论证;网络社会的健康运行,迫切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为其规范;生长在虚拟环境中个体的自我完善,迫切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为其导航。”[3]另一方面基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需要论证学科建立的必要性:认为“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学者们认为有必要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并建构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学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以便于系统地总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健康发展。”[3]“社会的网络化发展,正在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深刻的影响人类的政治生活,使得以揭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发展规律以及如何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呼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产生。”[2]

其四,论证建立学科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在必然性上,学者们认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现及其发展已经表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化已经是必然趋势”。[6]“互联网对人的思想政治观念带来的变革与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必然催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3]在可行性上,学者们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创立是有条件的。首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特殊矛盾性;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创立满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需要;再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创立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既深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2]“从总体上说,我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起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下一步,实现由经验感性到科学理论的飞跃是符合逻辑的。”

除了研究者们以上的理论论证之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学科的现实条件也日益成熟,如一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著已经出版、一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级课题已经结题或已立项、一些学者长期关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并在各自学科点上培育了不少的硕士博士、一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处于良好的建设之中、已有多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会议在国内成功举办、社会的发展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日益彰显等。这些都为促进作为研究领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早日成熟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早日建立提供了有力的现实支撑。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审视:基于学科发展的梯度标准

我们知道,在人类认识世界的实践过程中,能够被称为“学科”(Discipline)的知识分支通常都是比较成熟的或被认为是达到一定的成熟性标准的,而那些尚未达到一定成熟性,又具有探究价值的知识领域就被称为“研究领域”(Field of Study)。这个衡量成熟性的标准可以称之为学科标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呼吁在学界并未得到广泛的响应,主要原因也在于如果按照传统的严格的学科标准(如被广泛接受的是库恩的学科范式理论:要求一个成熟学科至少有一个学术范式,实际上通常在一个学科中有若干个相互竞争的范式。每一个学术范式都有自己确定的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学术评价体系、典范的培养体系与工作体系)来检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程度,它还难以达到成立学科的要求,于是研究者们不敢轻易提建立学科,主张应扎实做好作为研究领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在严格的学科标准面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但必须指出的是:“学科标准也是人为定制的,在以往对学科的评定中,人们常常用学科成熟的双重标准来衡量学科独立性,而忽略了学科的发展性、学科发展的阶段性。”[7]“在我国,人们习惯以严格的标准要求一门学科。多数人认为,一门学科要有其特有研究对象、独特研究方法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在人类的知识领域,就找不出几个学科来;大部分交叉学科就不可能存在,因为它们大多没有自己特有的对象;在学术实践中,几种有限的研究方法被各个学科所使用。”[8]

显然,一个学科标准往往是用来衡量一个学科是否成熟的标准,而不应成为决定一个学科是否能够成立的标准。任何学科的独立或学科成熟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渐进过程。学科的发展、成熟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定的发展梯度,应该用一个动态的发展标准来审视一个可能的新学科的成立和发展。对此,借鉴“学科发展梯度标准”[7]对我们理性审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不无启发。

在“学科发展梯度标准”看来,按照学科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可以把学科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设立期、独立期、成熟期、分化期、更新期。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要素标准。学科发展梯度标准呈现出学科发展的阶段性,可以区分学科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状态(见图 1)。

图1 学科发展梯度标准

运用学科发展的梯度标准审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符合设立期的学科发展的基本要求,它经过10年的发展,己经具有了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立场、研究内容等,凝聚了一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召开过若干次学术会议,在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点设立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虽然它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我们将它定位为学科是可以确立的。一旦确立了学科定位,我们就可以按照学科的布局、学科的发展模式、学科的发展需要从整体上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三、在学科思维指导下对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思考

学科定位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对研究领域定位的否定,二者融合共存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这种融合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学科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作为研究领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和发展,由研究领域提升为学科是研究领域成熟和发展的表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在网络领域发展升级的表现。二是学科定位必将带来研究领域的新开拓,带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批新的研究领域的形成,所谓“研究领域内的研究领域”,这是研究深化的表现。这种“研究领域→学科→新的研究领域”的逻辑进程,实际上是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对研究领域定位和学科定位融合关系的最好诠释。

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不宜从建构体系出发,因为从体系出发,我们往往会更注重从学理的角度考虑学科的需要,往往主要从学科的逻辑关注学科的建设,往往从学科知识的体系考察学科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注意的主要是概念、范畴、逻辑、体系以及学科本身的知识积累,而构成学科发展客观前提的活生生的现实则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忽略。这就使得学科的发展难以从现实中发现问题、找到依据、得到启迪、获得“灵感”,因而也难以建构真正科学的学科体系。所以,先主观的设计学科体系(甚至模仿其他学科的体系),然后依据学科体系的需要展开服务于学科体系的研究的思路是不合理的。作为学科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在学科思维的指导下从“问题取向”出发,规划学科研究的布局、凝聚学科研究的力量,争取支持,深入基础研究领域和基本理论研究领域的研究。具体来看:

一是在学科使命的召唤下深入网络基础领域研究。学科的使命在于回应人类实践的需要,网络时代人类的网络实践在三大领域发生即“网络人—机关系领域”、“网络人—人关系领域”、“网络人—我关系领域”,这三大领域是人类传统实践领域即“自然、社会、人”在网络领域的呈现。人类在这三大领域的实践建构了网络社会和网络时代的人本身,它决定了人类网络生产、生活的一切,也决定了人类的网络思想和行为,进而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针对问题、研究对象、揭示规律、凝练范畴、提炼方法、提升理论等提供了场域和依据。因而这三大领域的研究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深入的基础研究领域。

二是在学科布局指导下开展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任何学科都有其基本学科布局,而这些布局则分布着其基本的理论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应当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践为依据,由实践的主客体、实践的方式、实践的场域、实践的结果和实践的评价等决定。这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主客体研究、方法研究、环境研究、活动研究、规律研究、评价研究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进而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问题导向,实现基本理论问题的创新与突破。

三是在学科的凝聚下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合力。科学学科的形成离不开科学劳动者的创造性劳动。科学学科的形成本质上是一种“集体的产品”(库恩,《必要的张力》),是一种社会群体创造性劳动的结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也需要凝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共同的心血才能真正建立和获得发展。而如何能够将这些工作者凝聚起来,则有待学科定位的确立,因为在领域定位的影响下,很多研究者并没有长期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意识和准备,更多的只是偶尔涉足。即使对长期从事这个领域的研究者而言,他们往往也是各自为阵,少有主动对外交往和合作的意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明显的分散性、重复性、边缘化就是佐证。对此,就需要在学科的召唤下,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凝聚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队伍中来,增进了解、加强沟通、联合攻关,进而形成群体创造的合力。

四是在学科的地位上争取更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支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是个充满挑战的艰巨的过程,尤其在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面前,在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日益深刻、渐趋复杂的事实面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追逐技术发展的步伐并真正透析诸多网络社会性问题,确实是任重而道远。这需要聚集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保证研究的开展和实效的取得。近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也获得了一定的支持(如获得一定项目基金的支持),但在没有取得学科地位的情况下,它获得支持的力度是十分有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确立则需要争取更大的学科投入和更多的学科支持。

[1]刘智勇,王让新.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据、特点和研究内容[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韦吉锋.科学审视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趋势——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性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1).

[3]曾长秋,薄明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从问题意识走向理论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06,(11).

[4]胡成广.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2).

[5]周志强.对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体系的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6]吴满意,曹银忠.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

[7]李冲锋.领导教育学的学科自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8]马凤歧.教育政治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Field of Study or Discipline:About the Status of Web-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XIE Yu-jin CAO Yin-zhong

Location decides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web-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s the web-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 field of Study or a discipline?The opinions are different.Therefore,this paper will set out from the appeal of discipline location,question the standards about “discipline’s establishment”,and cerebrate the development of web-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direction of discipline thought.

web-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field of study;discipline

D64

A

1673-8616(2010)02-0086-04

2010-01-26

[责任编校:潘丽清]

猜你喜欢
教育学定位领域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