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视角下的产业互动融合发展之道
——基于温岭市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升级调查

2010-11-07 08:36潘忠贤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温岭服务业升级

潘忠贤

转型升级视角下的产业互动融合发展之道
——基于温岭市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升级调查

潘忠贤

(中共温岭市委党校,浙江温岭317500)

受全球经济危机、国内经济周期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多重压力,产业转型升级如箭在弦,迫在眉睫。而产业间交融互动的产际关系,意蕴着化危为机、促进结构优化的出路在于科学发展,在于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本文以温岭为样本,剖析转型升级过程中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融合的依据、机理,进而提出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战略路径。

产业;互动融合;转型升级

现代经济发展的轨迹不断证明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结构变迁,结构变迁推动着经济增长,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贯穿于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有其历史必然性,而且有其现实紧迫性。产业转型升级是指产业由低技术、低附加值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化的演变趋势,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看产业升级,就是遵循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价值链升级的路径,实现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的攀升。然而,产业承载空间是有限的,并且产业之间存在着交融互动的产际关系。随着现代分工的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趋势不断凸显,并且,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看,发达国家在60%~70%之间,其中美国已高达75%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在50%~60%之间;从服务业就业比重看,发达国家已高达70%左右,中等收入国家为50%~60%之间。因而,从本质上说,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出路在于产业间的互动发展,尤其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这两大产业间的互动融合发展。产业互动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将产业的边界模糊化,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逐步形成新产业属性或新型产业形态,推进产业的升级。这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唇齿相依关系,意蕴着转型升级过程中坚持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才是增强经济实力和产品竞争力,获取发展空间,保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

一、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

1.基于分工交换的互动理论。服务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制造业为服务对象的,而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A·佩恩指出:随着工业化的成熟与服务经济的发展,服务和制造已经卷入它们高度相关和补充的阶段。奎因(Quinn)基于分工交换列出了服务和制造部门间复杂的相互作用①,说明了服务和制造部门间效益的流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是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往复循环、不断强化的过程。国家外经贸部2002年的课题研究就已表明:目前在国际分工比较发达的制造业中,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停留的时间只占其全部循环过程的5%不到,而处在流通领域的时间要占95%以上。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双向互动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费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可以为经济增长开辟新的增长源。

2.价值链理论。宏基创始人施振荣提出“微笑曲线”的价值链理论,即用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来描述个人计算机制造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附加价值②(图1)。所引起的对服务的中间需求的扩展所带动,即在商品生产体系内部展开。这种对服务的中间需求大部分与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信息的搜集、处理、加工和生产有关。因此,这种需求所带动的服务业的发展必将导致工业生产组织结构变革和分工的深化,一些服务环节将随着服务业效率的提高在专业化基础上从工业生产体系中分离出来。

图1 产业的价值链曲线

3.互动融合是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战略要求。首先,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能提升产业结构的转换与升级。产业互动融合往往发生在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因为高新技术产业与其它产业之间具有广泛的关联性。高新技术产业融入到传统产业过程就是用高新技术取代一些传统技术的过程,这将导致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边界模糊、甚至消失,引发传统产业的分化、解体和重组,促使传统产业迅速过渡为高新技术产业,促使较低层次的产业结构抛弃一般的演进过程,获得跨越式发展。其次,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有利于整合资源,提高产业经济效益。互动融合有利于具有互补技术的企业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共同开发平台,降低研发成本。互动融合导致的企业内外部组织的网络化,使企业具备了更为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再次,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是扩大就业、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就业结构看,世界上大多数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一般为45%,而发达国家大都在70%左右。因此,以服务业为突破口,着力强化对制造业发展的配套服务功能,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对工业化的集聚和承载能力,更能够在深层次上打破限制城市发展的根本束缚,为城市化进程开辟更大的拓展空间。

二、温岭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的基本研判

(一)特征分析

1.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基础业已夯实。近几年来,温岭实施“工业立市”和“三产兴市”战略,初步形成以块状经济为依托,以专业化分工协作和社会化功能配套为支撑,突出延伸产业链、发展大企业和打造区域品牌优势的产业集群形态。1978年至200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从3790万元增加到231.25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8.62%跃升到48.59%。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24家,物流企业221家(不包括个体经营户,下同),信息服务企业208家,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企业102家,商务服务企业381家,会计、审计、税务、律师、专业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96家。

2、产业互动融合的势头正逐渐显现。近年来,温岭紧紧围绕“三产兴市”目标,积极实施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政策引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营造出良好的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环境。根据温岭市政府课题组对八大行业若干制造企业的调查表明,温岭20%的制造业企业有外包研发服务需求;50%的制造业企业有委托第三方物流的业务;80%的制造业企业有咨询服务方面的需求;40%的制造业企业有售后服务的需求。为此,温岭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大物流、大旅游、大商贸、大海运、大楼宇、大会展为重点,大力发展专业市场、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商务咨询、质量认证、信息与软件等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形成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聚合力。

(二)瓶颈制约

1.生产要素整合和利用能力较弱。温岭作为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级市之一,人多地少、陆域资源匮乏等问题十分突出,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素制约将长期存在并愈加严峻,出现“卡脖子”现象。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4亩,可用土地尤为稀缺;人均水资源量700多立方,仅有台州平均水资源量的40%和全省平均的三分之一,属严重缺水地区;人才资源总量不大,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偏低,专业素质不高,高层次服务人才更是短缺;文化底蕴不足,人文素养欠缺,社会处于片面追求利益、忽视文化品位的状态,不仅使本地人才的成长缺乏丰厚的土壤,也使外地人才望而却步,引不进,也留不住。

2.产业配套和服务体系亟待完善。从总体看,温岭制造业在较大程度上沿袭了片面追求速度,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增长方式。未能够形成企业价格联盟、多层次错位竞争局面,企业普遍存在着产品附加值低、同质化、市场竞争力差、抗风险能力弱等通病,多年来延续的“产品雷同——低价竞争——利润太低带来创新动力不足——生产更多更低价的雷同产品”的恶性怪圈一直无法打破。温岭尽管消费水平较高,但现代服务业发展远远没有跟上人们的需求,尚未摆脱“低、小、散、弱”格局,还存在总量规模偏小,产业层次偏低,竞争力偏弱等突出问题,企业、产业间协作配套能力差,未能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合理有序的发展格局。

3.政策支撑、规划引导不够。扶持政策方面过去长期向工业倾斜,第二产业比重居高不下,服务业扶持政策效应还未充分显现。政府引导服务业发展的功能薄弱,服务业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在规划和操作层面缺乏整体引导,造成服务业的功能区分不明确,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不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系统优势。研发、创意、软件、信息等产业具有高风险特点,但缺乏风险投资机制加以保障和扶持,政府的科技政策和项目评估体系也不适应这些产业发展的要求。

三、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构建

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导致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而产业的互动融合将有助于破解上述难题,这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因此,在转型升级中通过构建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进而形成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推进经济增长,实现科学发展。

1.培育产业集群,推进制造与服务的和谐共生。产业集群是保证各种行为主体相互之间各种活动具有更高效率的一种有效经济组织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集群是工业基地的根本特征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不仅仅是某个产业或领域内企业群体的简单集合,不仅仅是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地域空间上的累积和区际间的流动,强调在集聚过程中知识、技术等要素的重新组合与创新,以及本地熟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因而在产业互动发展中,集群化发展战略能消除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增强配套能力,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形成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就温岭而言不仅要关注制造业生产加工环节,更要把上游的研发、下游的市场营销等纳入产业集群体系,延长产业链,不仅要关注制造业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更要关注金融、保险、物流、教育培训等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

2.集聚产业人才,夯实互动融合的基础。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互动融合发展,关键在于拥有一大批专业性强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和创新意识极强的企业家。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谁创造出新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知识产品,谁就占有竞争的优势。随着企业的飞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通过科技人才和经营人才的创造性工作,能形成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当前温岭的发展,与来自全国及全球优秀人才的集聚分不开,在今后的产业融合中迫切需要更广泛地聚集一批领军人才,统领产业融合进程。

3.优化研发投入,构建互动融合的信息平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是建立在信息化平台上的。传统制造业需要进行信息化改造,先进制造业更是集中体现为信息科学技术的运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的将不断延伸,融合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大。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保险物流、营销等需要通过现代信息科学、网络技术,将不同的经济主体、活动过程连结在一起,并且这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本身就是服务过程。信息技术在提供产业融合的技术平台的同时,也将有助于解决产业融合中的制度障碍。为此,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加强区域信息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打下信息基础。

4.转变政府职能,改善互动融合的机制环境。为顺应产业融合这一趋势,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促进产业融合及产业的健康发展,从政策层面为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最大力度的支持和保护。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对于有利于制造业升级、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放宽审贷条件、项目融资、设立现代制造服务业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式,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和引进外资,积极安排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同时,政府要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强诚信建设,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市场经济秩序最终为企业的创业、投资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5.发展区域协作,拓宽互动融合的外延空间。对一个区域来说,产业的有效升级转型一般有两条路径:一是沿着产业层次的不断提升,即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从轻工业向重化工业并最后至信息及服务业演进,这是众所周知的产业升级路径;二是沿着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价值链提升,即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从生产普通零部件向生产核心部件转化的产业创新升级模式。由于区域和全球化的联系日益增强,区域产业创新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要与其他地区和全球产业价值体系相融合,使创新要素在跨区域和全球流动。“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企业之间互相扶持,共同壮大,是企业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因此,要加强与世界范围内公司的合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竞争,推进产业发展融入更大区域乃至全球产业价值链。

注释:

①郑吉昌、夏晴:《基于互动的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以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例》,《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年第4期。

②郑吉昌、夏晴:《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分工的深化》,《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2期。

[1]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维克托·R·富克斯.服务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盛洪.分工与交易[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

[4]盛世豪,朱家良.产业结构演变模式与专业化竞争优势——兼论粤苏浙三省产业结构演变特点[J].浙江社会科学,2003,(3).

[5]邓丽姝.制造业和服务业关系的理论探讨和相关实证问题分析[J].经济论坛,2007,(2).

[6]李碧珍.闽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合作探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7,(5).

[7]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0).

[8]顾乃华.我国服务业对工业发展外溢效应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5,(10).

(责任编辑 杨仙丽)

C915

A

1008-4479(2010)03-0092-04

2009-12-08

潘忠贤(1971-),男,中共温岭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猜你喜欢
温岭服务业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温岭嵌糕
甬台温高速至沿海高速温岭联络线大溪枢纽设计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温岭坞根之秋色满塘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回暖与升级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