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彦,董海丽
(淮南联合大学 化工系,安徽 淮南232001)
“工学结合”新模式下化工类《无机化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郭红彦,董海丽
(淮南联合大学 化工系,安徽 淮南232001)
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培养应用性人才,工学结合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必然之路。在工学结合新模式下,通过对化工类《无机化学》课程实施教学改革,构建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高度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加速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需要。
工学结合;无机化学;课程改革;应用型人才;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推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办学方针[1]。办学特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培养应用性人才,工学结合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必然之路。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专门的高级实用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把学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需要,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这种新的办学模式下,高校化学的教学也要随之进行改革。传统的化学教育模式更侧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以教师为主体,实验内容也多是传统验证性实验,理论与实践尤其是生产实际结合得很少,已不能满足高职培养要求,学生毕业后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笔者就结合化工类《无机化学》学科进行了相关教学改革的探索,让学生获得从事相关职业所需的知识和实际技能,以适应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
在工学结合新模式下,化工类专业应市场之需,定位于培养具有一定化学理论基础,能解决常见领域的一般性问题,并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能自我提高,很快适应某一特定化工领域要求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无机化学》的教学设计也要随之调整。打破原有脱离生产实际的纯理论教学结构,加强基础理论的教授深度和广度,以讲求实用、实效为标准进行教学设计[2]。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见图1所示。
图1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设计
这种教学设计,紧密围绕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目标设计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分解成教学项目和教学任务,并设计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展开项目和任务,然后设计多种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以评价结果作为修订教学目标的依据,不断完善本课程教学,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完全一致,并参照化学检验工等职业资格标准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企业认知实习、检验综合实训和生产实习等四个环节。理论教学内容严格贯彻高等职业教育“必需、够用”原则,以无机化学基本理论为主线,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理论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注意教学内容与专业建设、技术发展趋势、学生的就业方向等相适应,把生产中出现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设备反映到教学中来,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并将企业检验过程拍摄成教学短片和大量图片放映给学生观看,缩短了课堂与企业生产的距离。在理论教学同时结合理论内容进行综合实验,便于消化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检验技能;理论课程结束后进行一周的企业认知实习,使学生对企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综合实训结束后,鼓励学生进行化学检验工等专业技能考证,要求取得中级以上证书,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缩短学院与企业的差距。
表1 教学过程设计示例
课内理论和实验教学方面,将理论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配套有相应的课内实验项目,采用边授课边实验的方式。实验教学在实验室进行,按照4步法开展教学,即整个实验过程按“实验材料与仪器准备→指导教师讲授和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的方式进行。
检验综合实训方面。贯彻实训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实现实践教学由实训室模拟环境向真实环境、实验向工厂生产的转化,整个实训教学在与企业检验室环境基本一致的检验实训室进行。实训内容根据学生今后就业面对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并参考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主要突出与工厂、企业生产一线相关的教学内容。每个实训项目在指导教师规定任务后,由学生按照任务要求自主完成,教师辅导,也就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进行。通过实训教学,完成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实训环境完全按企业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来运作,整个班按四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实训项目每组选出一个主管,由主管负责这个实训项目的组织与协调,而且每个小组的主管采用轮流制。采用分组和主管制的实训,除对学生进行了专业技能训练外,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学生了解了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多方面素质,从而激发了学习热情和责任心,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职场岗位间的“短距离对接”。综合实训后,进行检验技能考证,要求学生取得化学检验工中级以上证书,检验学生实训效果。
传统的考试形式以理论为主,重点考查对基本原理和性质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缺乏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评价[3]。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我们根据现有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制定了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能力考核方式,全面考核、综合评价。
我们改革了考试方式,采取“有限开卷,独立完成”的考试方法,要求学生对学过的无机化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在考试前用两页A4纸写出书面小结;在考试时,可以用这两页书面小结作参考进行“有限度”的开卷考试;考试结束后,小结作业连同试卷一并上交,同时作为成绩的评定依据;考试试卷采用了一些综合的、要求灵活运用各种基础理论知识的题目,更能考查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种考试方式,能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学会总结、归纳,受到学生普遍的欢迎。
采取答辩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体考核评估,以过程考核为主,答辩考核的权重不超过30%。每一个项目的成绩由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操作、出勤和纪律、对项目小组的贡献、实验报告等组成;每一个项目的成绩乘以成绩系数作为项目的过程考核成绩。对学生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经过我系08、09级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从化工生产技术岗位要求出发,进一步明确了课程目标;围绕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重构课程体系,精心选择合适的项目形成了课程的整体设计。这种任务驱动、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有了目的性,完成一个任务对他们来说会有很大的成就感,所以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之以前有大幅度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大大提高。
其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单元设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参与整个工作过程。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创新意识等职业一般能力。
再次,以过程考核为主的能力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种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有一定的压力,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增强,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加强高职《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要更新观念,构建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高度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加速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戴士弘,毕 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郁惠珍.高职《化工分析技术》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3):81-83.
[4]徐基贵,王红艳,王 聪.面向就业市场构建新建地方高校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11(5):19-20.
G642.0
:A
:1673-1794(2010)05-0119-02
郭红彦(1980-),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无机化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安徽省“应用化工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
201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