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造的SIO-IE模型
——对野中郁次郎SECI模型的修正与改进

2010-10-21 05:47郑承志黄淑兰黎明职业大学泉州362000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3期
关键词:次郎言说显性

□郑承志 黄淑兰 [黎明职业大学 泉州 362000]

知识创造的SIO-IE模型
——对野中郁次郎SECI模型的修正与改进

□郑承志 黄淑兰 [黎明职业大学 泉州 362000]

知识按照其可言说/表达程度的不同构成内隐性-外显性谱,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谱图上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通常所说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分处于谱图的两端。知识创造过程可归结为共同化、融合化和操作化三个阶段的螺旋上升过程,三个阶段都存在知识的内化和外显化。外显化与内化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从而促使知识不断地增长,最终创造出操作知识和创新知识。

知识创造; 内隐性-外显性谱; SIO-IE模型; SECI模型

在有关组织(企业)知识创造的研究成果中,被引用最多、影响最广泛的是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1]。国内知识管理研究者大多基于SECI模型展开研究,而认为SECI模型有缺陷的学者所指出的问题都没有涉及SECI模型的逻辑基础——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简单二分法。

一、知识的内隐性-外显性谱

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implicit knowledge,inarticulate knowledge,也译为默会知识、缄默知识、意会知识、非言传知识、内隐知识等)是化学家、哲学家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1958年提出来的,与隐性知识相对的是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articulate knowledge,也译为言传知识、明晰知识等)。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知识,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即可言说、显性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例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则是不可言说、隐性的知识[2]。波兰尼断言人具有不可言说的知识并不是要否认人能够言说这种知识,而是否认人能够充分地言说这种知识[3]。实际上,大多数被波兰尼称为隐性知识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比喻的手段表现出来,只不过是表现的程度大小不同而已[4]。因此,虽然波兰尼把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但其本质上应该是说知识存在内隐与外显两个维度。许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言说、可以表达但又无法充分言说、准确表达,换句话说,这些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外显性和一定的内隐性。

通常所说的隐性知识是指难以充分言说、难以准确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而显性知识则对应于可充分言说、可准确表达的知识。如果将知识简单二分为隐性与显性两类,在实际操作上是很困难的,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充分言说、可以准确表达的知识才算是显性知识?划分的标准该如何确定?

以日常经验而言,在人们所拥有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中,可以言说、表达的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如婴儿在学会说话之前所学到的知识基本上是不可言说的;成年人的一些特别的体验(如直觉)也很难表达;每个人的行事风格以及每个组织的惯例也大多说不清道不明;一些特殊的技艺(如中医的诊脉技巧、面包师的揉面技巧以及其他各种艺人的技艺、各种艺术家的创作技巧等等)可以借助隐喻、类比、模型等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来但难以清晰、准确地表达;一些鉴赏类知识借助比喻在相当高的程度上是可以表达的,但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内隐性,不同的人鉴赏同一艺术作品的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而对于诸如公理体系、数学公式、程序代码等,我们则可以认为它们已经是准确、充分地表达。因此,如果我们以知识可言说/表达的程度来表示其外显性(外显性的反面就是内隐性),不同知识的外显性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果把人们所拥有的各种各样的知识都放在一起的话,其将会构成一个关于可言说/表达程度的谱图,我们将它称作“知识的内隐性-外显性谱”,如图1所示。虽然在图中只标出少数几种,但由于人类知识的极端丰富与复杂性,故可以认为谱图中有无限多种不同外显性的知识。

图1 知识的内隐性-外显性谱

原则上,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谱图上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大部分知识分布在谱图两端之间的不同位置上,同时具有一定的外显性和一定的内隐性(外显性大内隐性就小,反之亦然),而通常所说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则分处于谱图两端,是两种极端的特例。因此,把知识简单二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类是与知识的内隐-外显分布性不相符的,人们所拥有的大部分知识都不是完全显性或完全隐性的。

在知识的内隐及外显性研究方面,刘仲林根据波兰尼的集中觉察和附带觉察分类以及概念化活动(要借助语言)和身体化活动(属非语言行为)分类提出每一项实际知识都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混合物[5];野中郁次郎也提出知识是由看上去相互对立的隐性和显性两个方面构成的[6],从他对知识创造过程的论述来看,他所说的“两个方面”指的也是“两个部分”。方明虽然提出了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存在一种“连续”或“谱系”现象,但他同样认为“中间地带”的知识是由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部分构成的[7]。既然某项知识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个部分的“混合物”,原则上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分为两项,一项隐性知识,一项显性知识,然而这样就又重新落入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简单二分的窠臼。

V. Ambrosini和C. Bowman在研究组织隐性惯例时认为,在“能够轻易交流、编纂的显性惯例(A类)”和“根深蒂固的隐性惯例(D类)”之间还存在“能够被表述的隐性惯例(B类)”和“能够不充分表述的隐性惯例(C类)”,从A类惯例到D类惯例隐性程度越来越高[8]。相对于简单二分法,他们对组织惯例的这种分类方法是一个进步,但仍然是对知识的一种过于简化的分类,同样不符合知识的内隐-外显分布性,与“知识内隐性-外显性谱”概念具有本质的不同。

二、知识创造SIO-IE模型

既然知识不能简单二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类,SECI模型的逻辑基础不再成立,我们有必要重新对其加以考察,以厘清组织知识创造的实际过程。

(一)野中郁次郎SECI模型的不足

图2是野中郁次郎的知识创造SECI模型。野中将知识简单分为隐性与显性两类,认为知识创造过程是共同化→表出化→结合化→内化四个阶段的螺旋上升过程。其中,共同化(Socialization)过程通过共享体验创造诸如共有心智模式和共有技能等隐性知识;表出化(Externalization)过程将隐性知识表述为形式概念,它采用隐喻、类比、模型等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结合化(Combination)过程利用文件、会议、电话、计算机通信等媒介将各种概念综合为知识体系;内化(Internalization)过程通过干中学使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1]。

图2 野中郁次郎SECI模型[1]71

通过松下公司具有揉面功能的烤面包机的研制过程,野中对SECI知识创造模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按照野中的论述,面包机研制过程的知识转移与创造过程为:大阪国际饭店首席面包师的隐性知识(揉面技术)→田中郁子的隐性知识→田中郁子与项目工程师的初步外显化知识→系统化的显性知识(烤面包机原型),但这与实际并不能很好地相符。首先,在田中的学习过程中不可能只是观察与模仿而没有讨论。为了方便交流,师徒都会通过隐喻、类比等尽力表达揉面技术,面包师通过言传身教转移给田中郁子的知识是一定程度外显化的知识,经过学习田中将揉面动作比喻为“麻花拉伸”[1]116,因此共同化过程同时也是知识的外显化过程。知识外显化是指知识内隐性减弱、外显性增强,与野中郁次郎的知识显性化(隐性知识表出化为完全显性的知识)不同。其次,在师傅教徒弟的互动过程中,一方面师傅会经常面临以前并没有经历过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师傅所拥有的知识体系将得到不断的完善进而产生新知识,另一方面徒弟的体验经历不同于师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于师傅的知识[9]。换句话说,共同化过程并不只是心智模式和技能等内隐性知识的共有化,同时也存在新知识的创造。再次,野中认为共同化之后的表出化阶段通过团队的对话与集体反思创造概念,而“对话与集体反思”实际上是一个经共同化的知识(“麻花拉伸”揉面知识)和原有内部知识(机械设计等面包机制造知识)的碰撞、融合过程,经碰撞、融合产生创意(揉面部件的特殊肋骨状凸纹设计)并进一步扩展为烤面包机原型,这个过程同时也包括了野中SECI模型中的“结合化”过程,我们将它称为“融合化(Integration)”。显然融合化过程也存在知识创造与外显化。第四,关于“操作知识”。按照SECI模型,“操作知识”指的仅是经“内化”阶段反复实践产生的高度内隐的技巧性知识,但前一阶段创造出的烤面包机原型必须通过实践转化为高度外显的产品制造图纸及说明书(即产品制造方案,对于其他项目则可能是详细的服务方案、管理方案等),这也是启动知识创造过程的最直接的原因和目标,但SECI模型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实际上高度外显的产品制造方案是以高度内隐的制造技巧为基础的,两者是一个整体,我们将这一阶段称为操作化。第五,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内化是指以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将外部知识转化为学习者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10]。如果将“学习者”换成“组织”,这一定义也可以被看成是组织知识内化的定义。照此理解,共同化、融合化、操作化这三个阶段既是参与者个人的知识内化过程,同时也是组织的知识内化过程。

(二)知识创造过程及SIO-IE模型

图3 组织的知识创造过程

根据上一小节的讨论,企业知识创造过程如图3所示。在企业内部知识的支持、参与下,具有一定内隐性的外部知识经转移共享(共同化,Socialization)转化为项目团队(与外部专家)的共感知识,共感知识与企业内部知识碰撞、融合(融合化,Integration)产生创意并进一步发展为原型(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目,可以是产品原型、服务方案原型、管理方案原型等等),原型经反复实践(操作化,Operation)转化为操作知识,包括高度外显的操作方案以及与之相应的高度内隐的操作技巧。在共同化、融合化和操作化三个转化阶段,知识不断地内化(Internalization)、外显化(Explicitness),即原有的知识在体验与理解(内化)的基础上不断地外显化,外显化又反过来促进个人和团队对相关知识的进一步体验和理解,同时创造出新的知识。整个过程正是通过三个转化阶段中知识的不断内化及外显化实现知识创造的。外显化与内化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从而促使知识不断地增长,最终创造出操作知识和创新知识。上所述操作知识是指外显的产品制造方案(或服务方案、管理方案等)以及与之相应的内隐的制造技巧(或服务技巧、管理技巧等),而创新知识则是关于如何创造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企业经营从而带来利润的知识,也即有目的地创造知识的知识。创新知识是在知识创造的三个转化阶段的不断循环过程中缓慢淀积下来的,具有高度的内隐性。

经过三个转化阶段所得到的操作知识如果还没有达到期望的目标则进入下一个三阶段循环直到实现或者放弃目标。推广应用创新知识时,则进入更高程度、更大范围的知识创造循环。

图4 组织知识创造SIO-IE模型

类似SECI模型,我们可以用如图4所示的简单模型表示知识创造过程并将其称作SIO-IE模型。前面的SIO分别表示共同化、融合化和操作化三个阶段,后面的IE分别表示三个阶段都存在的知识内化和外显化。知识创造过程输出的操作知识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应的利益,一些操作知识还可以在创新知识的支持下进一步合成为企业核心专长,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三、小结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3条结论:

1.按照可言说/表达程度的不同,知识构成内隐性-外显性谱,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这一谱图上找到适当的位置。通常所说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处于内隐性-外显性谱图的两端。

2.既然知识不能简单二分为隐性与显性两类而是构成内隐性-外显性谱,野中郁次郎知识创造SECI模型的逻辑基础将不再成立。

3.知识创造是一个知识共同化、融合化和操作化三阶段的螺旋上升过程,三个转化阶段都存在知识的创造、内化和外显化,并且外显化与内化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从而促使知识不断地增长。

[1] 野中郁次郎,竹内弘高.创造知识的企业[M].李萌,高飞,译.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63-144.

[2] POLANYI M. Study of Man[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8: 12.

[3] POLANYI M. Personal Knowledge[M]. Landon:Routledge,1958: 91.

[4] NISBET R A. Social Change and History: Aspects of the Western Theory of Development[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9: 5.

[5] 刘仲林.波兰尼“意会知识”结构及其心理学基础[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 67-71.

[6] 竹内弘高,野中郁次郎.创造知识的螺旋[M].李萌,高飞,译.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1-5.

[7] 方明.缄默知识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15-118.

[8] AMBROSINI V. 隐性资源——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M].詹正茂,陈婷婷,曹舒弢,译.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1-35.

[9] 范道津,郭瑜桥.对SECI知识创造模型的改进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77-80.

[10] 周天梅.知识内化的心理机制[J].江西社会科学,2004, (7): 176-178.

The SIO-IE Model of Knowledge Creation——Modification and Improvement to Nonaka’s SECI Model

ZHENG Cheng-zhi HUANG Shu-lan
(Liming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00 Chin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fferences of its articulation or levels of expression, knowledge consists of a chart of implicitness and explicitness, and all the knowledge has its right position in this chart.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creation can be summed up in three spiraling stages—socialization, integration and operation.Internalization and explicitness of knowledge exactly exist in these three stages. They rely on each other and promote each other so as to constantly make knowledge increase and finally create operative and innovative knowledge.

knowledge creation; chart of implicitness and explicitness; SIO-IE Model; SECI Model

F270

A

1008-8105(2010)03-0015-04

编辑 戴鲜宁

2009 − 09 − 18

郑承志(1964 −)男,理学硕士,黎明职业大学工商管理系副教授,工程师;黄淑兰(1966 −)女,黎明职业大学外语系助理研究员,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次郎言说显性
风靡一时 《寅次郎的故事》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行走”与“再现”——论梅卓散文的言说姿态和藏族风情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美食诱惑零抵抗 兼职拍摄小次郎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菊次郎的夏天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