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外部知识网络演化研究①

2010-10-18 11:38:00张体勤
山东社会科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存量阶段企业

李 贞 张体勤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外部知识网络演化研究①

李 贞 张体勤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技术创新的日益复杂导致单个企业不可能具备完成创新的所有知识。为推动技术创新持续发展,企业需要不断从外部引进知识,以知识转移为渠道,与外部知识主体形成知识网络。伴随着企业技术知识存量和技术知识质量的提高,企业外部知识网络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多元化程度不断提高、网络强度不断增加、隐性知识的获得更加便利,知识网络类型也由非正式网络演化为合作网络和联盟网络。

企业技术创新;知识网络;技术知识存量;技术知识质量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源泉。鉴于创新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和其他组织合作进行的网络化创新。在这里,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通过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知识创新主体的密切合作,才能更好的提高技术创新绩效。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日益复杂,单个企业不可能具备实现创新任务的所有知识,因而决定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是寻找适合的知识并实现知识的转移。

在此背景下,企业为了弥补知识缺口实现技术创新,开始向外部寻找知识,并以知识转移为渠道,逐渐与其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建立起外部知识网络。由于外部知识网络能够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各具优势又相互补充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因此在提高技术创新绩效方面外部知识网络的有效性非常显著。但是,迄今为止理论界对于知识网络的概念还存在争议,对知识网络测量指标和演化机理的研究也尚显稚嫩,从而制约了知识网络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方面作用的发挥。本文在界定知识网络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根据知识网络特性设计测量指标,并围绕技术创新形成的企业外部知识网络的演化过程进行探索性研究,探讨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网络演化的互动影响。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知识网络的定义

知识网络最初见于教学研究,原指知识脉络,意为条理性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形式。图书情报学中引入知识网络的概念主要是从信息传播途径的角度来认识它。管理学对知识网络的研究始于 20世纪 90年代中期,由瑞典工业界 (Beckmann,1995)最早提出其概念,将知识网络描述为进行科学生产和传播的机构和活动。①BeckmannM J.Economic models of knowledge networks,in networks in action.Berlin:Heidelberg,Springer-Verlag,1995.知识网络包含三个层次,即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网络、知识与人之间的网络、人和企业等知识主体之间的网络。管理学研究的知识网络主要指最后一种,即人和企业等知识体之间的网络。①Jutta Gruenberg-Bochard,Petra Kreis-Hoyer.Knowledge-networking capability in German S MEs:a model for empirical investig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Management,2009,(3).

知识网络本质上是一个由知识体 (知识参与者)构成的社会网络,其中的知识体既可以是具体的个体——知识工作者,也可以是个体的组合——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知识网络的特性在于,它是为了弥补知识缺口而形成的网络,网络中的主要活动为知识转移,知识缺口和知识转移是其两个特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知识网络的形成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密切相关。②Norman,P.M.Protecting knowledge in strategic alliances Resource and relational characteristics.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02,(2).

本文将知识网络界定为企业在执行技术创新任务时,为了获取必要的知识和信息以弥补知识缺口,与能为其提供所需知识的外部组织 (其他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中介组织、政府部门等)及个体进行知识转移所构成的网络结构。只有能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所需知识并与企业间有知识转移的那部分知识体才是知识网络的主体 (节点),知识转移过程是知识网络的“边”。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认为知识网络中的外部组织是以焦点企业的认知范围为边界的,即企业在执行技术创新任务时“寻找到”的并与之发生知识转移的知识体;或者是企业完成技术创新任务后能够“回忆起”的为之提供所需知识的知识体,即本文的知识网络分析是以企业为中心的自我中心网络分析。

(二)知识网络演化的相关研究

目前对知识网络演化的研究,多依据自组织理论,通过建模、仿真而展开。自组织理论是研究复杂自组织系统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的一种系统理论,其主要分析指标是“熵”,即系统内的无序程度。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知识网络演化研究模拟了知识网络从无序到有序的动态过程,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但是“熵”的抽象性决定了其在实践中很难度量。在对知识网络相关文献梳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网络的演化密不可分。本文从企业技术创新的视角出发,分析技术创新各阶段的企业外部知识网络特征,从企业实践的角度探索知识网络的演化过程。

三、企业技术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

传统上,企业的技术创新按照不同阶段被划分成一个连续的线性过程,即新思想产生、研究开发、产品试制、批量生产到市场营销共同组成完整的技术创新过程。但实际上,该过程仅是具有较高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的单次技术创新过程。尽管实践中存在着偶然的单次技术创新,但对于多数企业来讲,与企业成长一样,企业的技术创新会经历从初级到高级的持续发展过程,呈现出技术轨迹和技术路径依赖的特征。根据创新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持续向前发展的关键要素是知识。

作为技术创新理论的奠基人,熊彼特认为社会上存在着独立于企业和市场结构之外的科学知识 (发明)流,创新型企业家意识到这些发明的未来潜能,将其引入企业进行生产并实现市场化,就可以获得高额利润;科学发明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科学家首先传播新发现和科学知识,企业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知识,最终孕育出技术创新。③克瑞斯提诺·安东内利:《创新经济学、新技术与结构变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因此,知识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最初的技术创新往往来源于外部知识,即科学知识或技术知识的引进。伴随着技术创新成功,企业通过知识吸收提高了技术知识存量,通过知识整合提高了技术知识质量 (表征为企业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获得了技术创新的经验,形成了开展技术创新的规则和方式,为进行更多次的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当企业的技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新的构思就会产生。这是因为企业对该项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的认知程度得到了提高,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技术的缺陷和改进方向,并初步掌握该项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的科学研究情况。此时,企业开始对产品和工艺进行调整和改进,或对产品的组成部分进行重组或重新设计,即创造性模仿,然后再进行试制、生产并推向市场。在该过程中,来自企业外部的市场对产品的反馈信息、相关技术的发展信息、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更新换代信息等,对推动企业进行创造性模仿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企业创造性模仿的深入,企业吸收越来越多的相关知识,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到较高水平,即企业的技术知识存量和技术知识质量都达到较高水平。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成为该技术领域的专家和领先者,可以与该技术领域内的绝大多数知识体平等对话,清楚地知道技术的瓶颈和潜力。企业产生了推动该技术向纵深和多元发展的预期,类似科学发明的新构思产生。企业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核心组织,与高校、科研机构和其他企业等合作进行自主研发,研发成功后进行试制、生产并推向市场。

综上所述,伴随着企业技术知识存量和质量的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持续发展,一般会先后经历三个阶段,即技术引进与仿制阶段、创造性模仿阶段和自主创新阶段。在技术引进与仿制阶段,企业的技术创新流程一般为企业家或技术人员产生引进某项技术或科学发明的新构思,从外部知识主体引进技术,然后进行仿制、生产,并推向市场;在创造性模仿阶段,其流程一般为企业产生对某项技术的组成部分进行改进的新构思,进行创造性模仿、试制、生产和市场化,来自企业外部的市场反馈信息、相关技术的发展信息、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更新换代信息等往往是决定创造性模仿的关键;在自主创新阶段,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知识存量和质量,形成推动该技术向纵深和多元发展的预期,类似科学发明的新构思产生,开始与多种知识主体缔结合作协议或组成联盟进行自主研发、生产和市场化,不同知识主体间知识的转移、共享和整合是决定自主研发成功的关键。

在每个阶段,企业都会不断地从外部引进知识,进行知识吸收和整合,从而提高技术知识存量和质量,而技术知识存量和质量的提高又会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不断向前发展,并最终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以知识转移为渠道,与外部的知识主体建立联系,由混沌到有序,逐步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即外部知识网络。外部知识网络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子系统,不断为技术创新提供所需知识,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持续向前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各阶段的外部知识网络特征分析

如前所述,外部知识网络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子系统,伴随着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企业外部的知识网络也经历了由无序到有序,由初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各阶段外部知识网络特征的分析,可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网络演化进行探索性研究。

(一)知识网络特征的衡量指标

目前国内对各种企业网络的分析,普遍采用的是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用网络规模、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网络异质性等结构维度指标,以及关系强度、关系质量、关系稳定性等关系维度指标对网络特征进行衡量。这种方法在强调各种网络共性的同时,也忽略了各种网络的特性。知识网络是一种企业网络,其特性在于其“知识性”,因此其测量指标应包括网络导向指标和知识导向指标。

在网络导向指标方面,因为是自我中心网络分析,所以主要的问题:一是焦点企业与哪些知识体发生了知识转移;二是这些知识体的性质是否有差异;三是焦点企业与其他知识体之间知识转移关系的强弱程度。因此,可以选择 Collins&Clark的指标,①Collins,C.J.,Clark,K.Strategic human resources Practices,top Management team social networks,and firm Performance:The role of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in creating 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Academy ofManagement Journal,2003,(46).从网络规模、网络多元化和网络强度三个维度测度知识网络。

在知识导向指标方面,因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技术知识存量和技术知识质量的提高,主要依靠企业对转移知识的整合,形成知识创造的螺旋。因此,企业与外部知识体间转移知识的属性——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即网络知识属性是主要指标。

(二)企业技术引进和仿制阶段的外部知识网络特征

这个阶段的企业尚处于技术创新的起步阶段,技术知识存量和质量都处于较低水平,只能通过从外部引进成熟技术来获得技术创新的基础知识。正如熊彼特所说,企业选择外部知识体主要依靠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且,技术引进主要是一次性市场交易,完成交易之后,企业开始根据引进的图纸、设备、专利、国外成熟产品等进行仿制和反求 (Reverse Engineering),逐步形成仿制流程后,进行批量生产和市场营销。该阶段的技术创新是“闭门造车”的过程,企业的绩效不取决于引进技术的多少,而取决于企业能够反求产品的数量和企业形成仿制流程所需要的时间。增加反求产品数量和缩短仿制流程的关键是引进高端的技术创新人才,利用其个人社会资本带来的非正式知识网络。

因此,在技术引进和仿制阶段,企业外部知识网络的特征表现为:尚处于混沌状态,网络规模、网络多元化等特征还未显现;网络强度很低;技术引进获得的知识主要是完全编码的显性知识;企业内员工 (主要是企业家和技术人才)社会资本带来的非正式知识网络是该阶段主要的知识网络类型。

(三)企业创造性模仿阶段的外部知识网络特征

进入该阶段,企业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知识存量,能够对外部知识体“出售”的技术进行评估,选择技术领先者或适合自己技术水平的知识体作为引进技术的对象。同时,通过上一阶段的知识吸收和整合,企业的技术知识质量获得了提高,企业获得了该项技术领域的进入权,能够与该领域内的其他知识体进行对话和谈判。而且,企业产生了成为该技术领域的竞争者甚至领导者的预期,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对此,企业依托自己的技术知识存量和质量,为了弥补自身掌握技术的不足,实现自身技术与国内外领先技术的接轨,开始有目的的选择外部知识体。企业通过与技术先进企业、大学院系、科研机构、下游客户和上游供应商等进行合作,获得先进技术知识、市场对产品的反馈知识、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更新换代信息等进行创造性模仿。在合作的同时,企业通过与外部知识体中成员的互动,还可以获得宝贵的隐性知识。

在创造性模仿阶段,企业外部知识网络的特征表现为:与企业发生联系的外部知识体不断增加,知识网络规模开始扩大;特定技术领域的先进企业、大学院系、科研机构、客户和供应商进入网络,网络多元化程度开始提高;知识体间的联系加强,网络强度开始增加;网络中发生转移的主要是半显性知识。整体上,知识网络开始向有序演化,主要的网络类型是正式合作式知识网络。

(四)企业自主创新阶段的外部知识网络特征

进入这个阶段的企业,已具备了较高水平的技术知识存量和技术知识质量,具备了较高的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成为该技术领域的专家和领先者,可以与该技术领域内的绝大多数知识体平等对话,清楚地知道技术的瓶颈和潜力。企业形成了推动该技术向纵深和多元发展的预期。企业开始利用自己内部的知识能力,与更多的外部知识体——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供应商、客户、金融机构等建立广泛联系,形成多种多样的战略联盟。企业成为承担技术创新的核心组织,在联盟网络中占据主要地位,可以获得丰富的隐性知识。

在自主创新阶段,企业外部知识网络的特征表现为:与企业发生联系的外部知识体持续增加,知识网络规模达到较高水平;进入网络的知识体日渐多元化;知识体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网络强度增加;网络中发生转移的隐性知识增加。知识网络逐渐演化为有序和高效的系统。各种战略联盟是主要的知识网络类型。

五、小结

综上所述,与企业成长一样,企业的技术创新会经历从初级到高级的持续发展过程。企业的技术知识存量和技术知识质量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二者共同决定了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持续发展过程的分析表明,外部知识网络是企业技术知识的主要提供主体。伴随着技术创新的发展,企业外部知识网络会经历从无序、混沌到有序、高效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企业外部知识网络会沿着规模逐渐扩大、多元化程度逐步提高、强度不断增加、知识属性由显性知识为主到隐性知识为主、网络类型由非正式网络到正式合作网络和联盟网络的路径演化 (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外部知识网络演化小结

(责任编辑:栾晓平 E-mail:luanxiaoping@163.com)

F270.7

A

1003—4145[2010]06—0140—04

2010-03-25

李 贞 (1982-),女,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张体勤(1950-),男,山东经济学院教授,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山东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知识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yzc09023)的部分成果。

猜你喜欢
存量阶段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科学与社会(2022年1期)2022-04-19 11:38:42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房地产导刊(2020年5期)2020-06-24 06:14:06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莫愁(2019年36期)2019-11-13 20:26:16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中国公路(2017年5期)2017-06-01 12:10:10
腐败存量
东西南北(2015年9期)2015-09-10 07:22:44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 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