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青春”的隐喻认知系统

2010-10-17 06:02
关键词:源域隐喻事物

王 寻

(宁波大学,浙江宁波 315211)

汉语词汇“青春”的隐喻认知系统

王 寻

(宁波大学,浙江宁波 315211)

隐喻;认知系统;映射;“青春”

从映射论出发,以汉语词汇“青春”为例,讨论其隐喻认知系统。将“青春”的源域分为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其中身体经验可以从五种感官以及人体的各个部分来感知,社会经验始源域可分为自然界、日常生产生活和文化三个源域。本文结论是,人们在理解抽象概念的时候往往借助具体的事物,通过映射对抽象概念进行理解,隐喻实质上就是人类认知经验的映射过程,它作为一种认知手段,成为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

Lakoff&Johnson在MetaphorsWe Live by中提出了隐喻概念系统 (Metaphorical concept system),实际上就是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投射。1987年 Lakoff在《女人、火与危险事物》(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一书中,才开始使用映射(mapping)这一术语,他指出隐喻产生的动因在于人们的经验结构,隐喻是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王文斌和林波(2003)指出,“隐喻是一种心理映射,是人们将对此事物的认识映射到彼事物上,形成了始源域向目标域的跨越”。王文斌(2007:34)认为,映射论的主要贡献在于隐喻关涉到始源域和目标域这两个域之间的对应。可以看出,隐喻是人们思维和认知经验的一种方式,其本质是一种不同概念域之间的映射关系,也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一段人生经历。其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是人们认知世界、体验社会的心理成长过程。人们对“青春”无法用具体的事物来直接认识这个抽象概念,而是通过具体的表现,经过抽象思维的加工和自身社会经验的体验来认识这个抽象的认知系统。因此,关于“青春”的隐喻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以“青春”的隐喻概念为个案,通过分析与“青春”有关的短语和句子中的隐喻现象,进而说明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基于人类认知经验的映射过程。

一 汉语“青春”的隐喻认知系统分析

1 基于身体经验的隐喻认知系统

(1)基于感官的隐喻

吴恩峰(2004)指出,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主要是通过眼、耳、鼻、口、身五种感官完成。青春只是一种人生经历,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不能通过人体的感官来直接感知。因此,人们借助隐喻手段由感官映射到目标域来实现对青春的认识。

a.通过视觉感知“青春”

人们通过眼睛看到世界的色彩及光亮,由此映射到“青春”这一抽象概念。如:

①青春原来是热爱生命的绿色,是敢于奋斗的红色,是富有内涵的紫色,是有远大理想的蓝色。(散文中国网 http://www.sanwen8.cn/sanwen/jingdian/45809.html)

②她感官敏锐,多才多艺,在诸多领域尝试探索,并因之使自己的青春斑驳绚烂。(莫言,《她的姿态,她的方式》)

③不能修剪的青春光芒,难以逼视,我被青春吓了一跳。(《席慕容散文珍品集》)

例①将青春隐喻成不同的色彩。由于在人们的认知世界中,颜色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由此映射到“青春”上,也赋予了“青春”不同的意义。例②中“斑驳绚烂”的“青春”也是多姿多彩的视觉感知。例③中的“青春光芒”实际上将“青春”隐喻成发光体,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来感知发光体的光芒,进而映射出“青春”的光芒。

b.通过听觉感知“青春”

耳朵可以让人们听到声音,“青春”也是可以被听觉感知的,如:

④青春如一首美妙的歌,令人为之陶醉,又如一曲高山流水,流泻出一个个越动的音符。(散文中国网 http:// www.sanwen8.cn/sanwen/youmei/43977.html)

⑤青春的旋律谁忍心它从身边流走,谁又不虚度了它? (散 文 中 国 网 http://www.sanwen8.cn/sanwen/jishi/ 26771.html)

⑥再想起时,不过付之一笑,至多时也就两目含珠,换来青春的一声叹息。(散文中国网 http://www.sanwen8.cn/ sanwen/jingmei/40277.h tml)

上例中的个“歌”、“旋律”、“叹息”,都是可以听得到的声音,映射到“青春”,使得这个抽象概念也成为能被听觉感知的具体声音。

c.通过嗅觉感知“青春”

人类通过鼻子闻到事物的气味,“青春”也有着它的气味,如:

⑦照片中那蓬勃的青春气息,让我们去营造“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又一个青春!(《长江日报 (数字报纸)》, 2007.6.28)

⑧青春独自芬芳。(吕天琳,《语文报“历史与细节”》专版,2009.1.5)

上例中的“气息”、“芬芳”都是从嗅觉的角度感知“青春”,由此是“青春”也有了各种气味特征。

d.通过味觉感知“青春”

人们通过口来感受食物的滋味,品味其酸甜苦辣。通过口来品味“青春”,使得“青春”也有了各种味道。如:

⑨校园的滋味,便是青春的滋味,一品一饮间,我们成长,我们分享。(《辽宁青年》,2009.3B)

⑩咀嚼青春:苦涩草芥(书名,本色大状著)

例⑨中,青春有了它的滋味,例⑩中的“青春”可以通过“咀嚼”感受它的“苦涩”的味道,例中的青春有了四种味道。不同的味道给人们不同的经验感受,而人们在经历青春的时候也有着不同的生活感受,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似的特性,才使得始源域“味觉”映射到目标域“青春”。

e.通过触觉感知“青春”

人们的身体接触到物体时会产生冷热、软硬、疼痛等感觉。

如上例,青春给了人们刺痛的感觉,也有了寒冷的感觉,这里的“青春”已经隐喻成了具体的事物,可以通过人们身体的触碰感知。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触觉感知映射到抽象概念的感知,由此出现了和触觉有关的“青春”隐喻。

(2)与“人体”有关的“青春”隐喻

一方面,基于人们的身体经验,将“青春”隐喻成人体,因此,“青春”也有了“面孔”、“胸膛”、“脚步”、“手臂”、“眼泪”和“心”,如下例所示:

另一方面,由“人体”可以引申为隐喻生命,因此,“青春”也就有了生命和活力,如:

2 基于社会经验的隐喻认知系统

(1)自然界源域

a.以自然现象为始源域

自然现象指因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现象,一般包括天气变化、四季交替以及天体现象等。如下例中的“风暴”、“彩虹”、“初春”、“朝日”、“季节”和“阳光”。

此外,物质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便形成了火。映射到“青春”,也就有了光焰和燃烧的表现。

b.以动植物为始源域

动植物在人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人类生存的友伴,人类和它们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借助隐喻手段,让动植物的某些特征映射到“青春”,使得“青春”也具有了它们的特征,可以飞翔、生长、开花、结果。如:

c.以自然景观为始源域

以下例句中的“河流”、“天空”、“风景”与自然景观有关,说明这一源域和目标域“青春”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2)日常生产生活源域

a.以日常生产为始源域

生产劳动是人类认知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要方式和手段,生产劳动过程给人的感受最明白、最直接、最深刻 (吴恩峰,2004)。例将农业映射到目标域,例将工业制造业映射到了目标域。“青春”便有了生产劳动的特点,可以“耕作”,“制造”。

b.以日常生活为始源域

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物品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有着和人类的生活最密切联系。因此,日常生活始源域也相对较多,也较为复杂,如例“衣”映射到目标域;例将“食”映射到“青春”;例将“住”映射到“青春”,使之具有“屋顶”“窗”“阳台”“门”;例为“行”的映射,“青春”有了“路”,可以“旅行”;例将“青春”隐喻为“钱”,是人们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必需品;以及例中,“青春”隐喻为人们精神层面的“书”。

(3)文化源域

人们在生活中少不了文化娱乐的消遣,在放松身心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文化生活的快乐,基于此经验产生了以艺术、体育和文学为始源域的隐喻。

a.以艺术为始源域

“歌舞”映射到目标域,如:

b.以体育为始源域

“青春”隐喻为“比赛”,可以在赛场上“较量”,如:

c.以文学为始源域

下例中将“青春”隐喻为“日记”、“诗句”、“篇章”,体现了和“文学”这一始源域之间的映射关系。

二 结语

通过对“青春”一词隐喻的分析,可以看出具体事物映射抽象概念这个过程。如图 1所示,一个目标域可以由不同的始源域映射。由单一目标域指向多种源域的反向映射,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隐喻认知思维方式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吴恩峰,2005)。本文将“青春”的源域分为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其中,身体经验可以从五种感官来感知以及人体的各个部分来感知,社会经验始源域又分为自然界、日常生产生活和文化三个源域。在人的一生中,青春是最美好最值得回忆的阶段,永远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岁月,因此,人们多用美丽的事物映射“青春”,关于“青春”的隐喻大多具有美好、灿烂、令人陶醉等特点。当然,不是所有人的“青春”都是快乐美好的,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由此产生了关于“青春”其他滋味的感受,也有了一些如“痛处”、“眼泪”等始源域。但总体来看,关于“青春”的隐喻是积极向上的。

图1

可以看出,人们在理解抽象概念的时候往往借助具体的事物,通过映射对抽象概念进行理解。隐喻实质上就是人类认知经验的映射过程。它作为一种认知手段,成为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

[1] Lakoff,G.&M.Johnson.M etaphors W 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Lakoff,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M ind[M].Chicago Press,1987.

[3] 王文斌.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 王文斌,林波 .论隐喻中的始源之源[J].外语研究(4):9-12, 2003.

[5] 吴恩峰.论汉语“心”的隐喻认知系统[J].语言教学与研究(6):49-55,2004.

[6] 吴恩峰.论汉语“人生”的隐喻认知机制[J].浙江社会科学(4):106-111,2005.

Key words:metaphor;cognitive system;mapping;“Qingchun”(youth)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gnitive system of the Chinese word“Qingchun”(youth)from the mapping point of view.It divides the source domains of“Qingchun”into physical experience and social experience.The former can be cognized by five senses,including seeing,hearing,s melling,tasting and touching,and parts of human body while the latter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ource domains,including the naturalworld,quotidian producing and living,and culture.People understand an abstract concept with the help of a specific image through the process of mapping.The essence ofmetaphor is themappingprocessof cognitive experience.As ameansof cognition,metaphor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way of cognizing the world.

On M etaphorical Cogn itive System of ChineseW ord“Qingchun”

WANG Xun
(Ningbo University,Ningbo Zhejiang 315211,China)

H 136.1

A

1673-2804(2010)05-0124-04

2009-11-13

猜你喜欢
源域隐喻事物
基于参数字典的多源域自适应学习算法
美好的事物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奇妙事物用心看
可迁移测度准则下的协变量偏移修正多源集成方法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