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生,盛国太,唐 昱,葛郁芝
(1.东乡县人民医院内科,江西 东乡 341800;2.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南昌 330006)
现研究表明高血压及糖尿病是肾脏损害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增加肾脏疾病的发病率和肾衰竭的发生率、致死率。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LB)的监测是肾小球早期损害的一个非常敏感的指标。本研究采用免疫比浊法,对高血压病及糖尿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进行分析,探讨其在高血压病及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所有研究对象选自2006年 6月-2008年 1月,并随机分为5组。①健康对照组为体检者45例,年龄为(63.1±3.24)岁,尿常规正常,无高血压、心、脑、肾异常及糖尿病等疾病。②单纯高血压组患者共63例,年龄为(64.3±1.74)岁。③单纯糖尿病组患者40例,年龄为(60.1±2.42)岁。④糖尿病肾病组患者患者42例。年龄为(61.3±1.5)岁。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48例,年龄为(62.4±2.51)岁。高血压患者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糖尿病患者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除外继发性高血压、严重肝肾疾患、恶性肿瘤及心律失常患者。各组间年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入选对象留取清晨非运动、非应激状态下未污染的中段尿样,标本不加防腐剂,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同时测定尿素氮及肌肝的含量变化。
采用美国BECK MAN ARRAY3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试剂盒由北京中生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所有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之间的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中尿微量白蛋白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伴发高血糖较单纯糠尿病对肾脏的尿微量白蛋白影响更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Bun、Cr在高血压组及糖尿病组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检测结果比较()
表1 各组检测结果比较()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n mALB/mg◦L-1 BUN/mmol◦L-1 Cr/mmol◦L-1健康对照组 45 4.8±3.1 4.7±1.8 50.1±10.7高血压组 6332.4±16.2* 4.9±2.9 66.1±16.5糖尿病组 4025.5±16.4* 5.4±1.9 59.4±15.2糖尿病肾病组 4270.4±23.1*15.2±3.5204.1±8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 4868.43±21.17* 6.7±2.1 76.6±19.2
现研究表明微量蛋白尿反映全身性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强在肾脏的存在,从而成为尿蛋白排泄与心血管病危险相联系的内在基础[1]。肾脏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也是高血压较为累及的重要器官之一,但是在高血压病病程早期,肾脏的结构及功能常常没有明显改变,尿常规蛋白定性常为阴性,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未表现异常,因此监测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对早发现高血压病的早期肾损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高血压患者微量蛋白尿形成可能与高血压导致肾脏细、小动脉硬化密切相关,由于肾脏细、小动脉硬化,一部分肾小球发生变性和坏死,进而导致肾小球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性,肾小球基底膜的静电屏障受损和通透性增加,相应的肾小管由于缺血而萎缩或消失,从而肾小管对滤过的白蛋白重吸收减少所致[2-3]。本实验发现高血压组中尿微量白蛋白较糖尿病组增高,这提示高血压比血糖更容易加重患者肾脏损害。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可能与高血压患者存在内皮通透性的缺陷有关,因为有研究表明微量白蛋白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浓度成正相关[4-5]。在高血压组中BUN,Cr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高血压组高血压组中mAL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这表明当传统的检测肾功能的指标如血BUN和Cr无明显变化时尿mALB已有升高,肾脏已经受到损伤,预示肾脏病理性损害的存在,故mALB可作为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诊断的一个非常敏感的指标。
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未并发肾病的患者,但早期肾脏病的有关症状不多,仅表现为肾功能增强如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临床不易发现。研究表明高血糖一方面可通过促进心房利钠肽、前列腺素等活性物质合成使肾小球率过滤升高,肾小球基底膜漏出白蛋白增多,另一方面还可使肾小球基底膜的负电荷减少导致尿白蛋白的排出增多[6-7]。微量蛋白尿的出现被认为是糖尿病肾病早期表现,能够反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和早期受损。本实验表明,糖尿病组尿中mALB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mALB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本研究发现,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中尿微量白蛋白依次增高,这提示高血压比血糖更容易加重患者肾脏病变损害,而高血压伴发高血糖对肾脏的损害起到叠加作用,其机理可能为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反转移活性增强,导致肾脏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紊乱,可引起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及毛细血管静水压负荷增大,促进白蛋白穿过基膜,使尿蛋白排泄增多,形成白蛋白尿[8]。而患者血中高浓度葡萄糖与组织中的蛋白接触,使非酶糖酰化速率加快,同时加重肾小球滤过膜电荷选择屏障变损,增加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从而导致尿微白蛋白排泄增多[9]。
综上所述,作为一项灵敏、无创的检测方法,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检测不仅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指标,也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测指标。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心血管及肾脏并发症的危险性显著高于不伴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因而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以便及早进行预防和干预治疗。
[1]Weir M R.Microalbuminuria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lin J Am Soc Nephrol,2007,2(3):581-590.
[2]Bö hm M,Thoenes M,Danchin N,et al.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 rs with microalbuminuria in hypertensive individuals:the i-SEA RCH Global Study[J].J Hypertens,2007,25(11):2317-2324.
[3]陈青云,杨艳,覃伟武.代谢综合征组分与尿微量白蛋白发生率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4):289-293.
[4]Czekalski S.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Rocz Akad Med Bialy mst,2005,50(2):122-125.
[5]王鲁雁,孙宁玲,常玲,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动脉弹性之间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24(5):387-390.
[6]Kikumoto Y,Wada J,Makino H.The application of sy nthetic hANP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with nephrotic syndrome[J].Diabetes Care,2006,29(1):172-173.
[7]Narita T,Hosoba M,Kakei M,et al.Increased urinary excretions of immunoglobulin gceruloplasmin,and transferrin predict development of microalbuminuria in patients with ty 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6,29(1):142-144.
[8]Matteucci E,Rosada J,Pinelli M,et al.Systolic blood pressure response to exercise in type 1 diabetes families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 individuals[J].J Hypertens,2006,24(9):1745-1751.
[9]T homas M C,Atkins R C.Blood pressure lowering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ic kidney disease[J].Drugs,2006,66(17):221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