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向阳蔡茂华林佩云
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对高校新生心理适应的影响*
钟向阳①蔡茂华②林佩云③
目的 考察人格和应对方式对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学新生适应量表(FARS)、Eysenck人格量表(EPQ)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WCQ)等测量212名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结果 FARS总分在专业满意度、独生与否、性别、生源地等因素有显著性差异(t=-6.37,P<0.001,t=-3.69,P<0.001,t=-3.76,P<0.01,t=-2.43,P<0.05);EPQ中的E、N、P维度与FARS总分相关极显著(r=-0.30,P<0.001,r=0.43,P<0.001,r=0.24,P<0.001)、SWCQ中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与FARS总分相关极显著(r=-0.34,P<0.001,r=0.36,P<0.001)。逐步回归显示,专业满意度、性别、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对适应具有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以及专业满意度等因素影响其适应水平,在新生心理适应教育时应注重个体人格和专业思想教育。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人格;应对方式
适应是指个体与环境的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从高中向大学转变,大学新生面临全新的大学环境,随着生活、学习和人际环境的变化,容易产生心理不适感,甚至出现适应障碍。从临床经验来看,那些休学、退学,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的大学生往往是低年级适应不良的学生。新生适应历来引起高校教育工作的关注。很多研究在经验上或理论上都阐述了新生适应问题及教育措施。近年来,有研究开始关注适应与人格特征的关系[1-4],发现良好的人格特征可以促进社会适应。而国外一些研究认为,应对方式在压力与适应之间充当中介作用,对个体的心理适应有着重要的影响[5-6]。本研究旨在探索人格、应对方式等新生个体自身因素对心理适应的影响,为新生心理适应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1.1 对象 广州某综合高校文科、工科、理科和农科各2个自然班的大学新生共212人,其中男生79人,年龄16~22 (18.82±0.96)岁,女生133人,年龄17~21(18.70±0.78)岁。问卷有效率为87.60%。
1.2 工具与方法
1.2.1 自编新生个人信息表 包括被试的性别、生源地、独生、家庭关系、经济状况、宗教信仰、住校经历、专业满意度、入学时是否有陪同等与心理适应相关的信息。
1.2.2 大学新生适应量表(FARS)[7]用来评定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状况,该量表是在吴秀碧、贺孝铭编制的新生调查表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该量表将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分为人际关系、学习方法、职业目标、独立生活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困扰,共37道题,按4级评分。得分越高,说明适应的困扰越大。
1.2.3 Eysenck人格量表(EPQ)[8]用以评估人格特征,量表分为4个分量表,E量表调查内向与外向,N量表调查神经质,P量表调查稳定性(精神质),L量表测查掩饰性和纯朴程度,共88道题,进行是否选择。
1.2.4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WCQ)[9]用于测量事件的应对方式,该量表将应对方式分为积极与消极两个维度,共20个项目,采用4等级评分。
1.3 程序 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对以上调查表采取记名的团体测试,完成时间大约30m in。
1.4 数据处理 所得数由SPSS 10.0进行t检验、r相关分析以及逐步回归分析。
2.1 不同大学新生群体适应量表得分的比较 见表1。从个体的基本特征来分析适应的影响因素,专业满意度、是否独生、性别以及生源地等因素在FARS总分和因子得分上都有或者部分有显著性差异,而省内省外、有无宗教信仰、家庭关系亲疏、有无陪送(除人际关系困扰因子外)、经济状况优劣等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1 不同群体的FARS得分比较(±s)
注:*P<0.05,**P<0.01,***P<0.001,下同
?
2.2 大学新生适应与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 从人格特征来看,内外向(E)与FARS总分及因子得分都有显著负相关,稳定性(N)与FARS总分以及大部分因子得分都有显著正相关(学习方法因子除外),除了学习方法和资源利用因子之外,精神质(P)与FARS总分以及其他因子得分都有显著正相关,效度量表(L)与FARS总分、人际关系和独立生活因子得分有显著负相关。从应对方式来看,积极应对方式与FARS总分以及因子得分都有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FARS总分以及因子得分都有显著正相关,见表2。
表2 FARS与EPQ、SWCQ的相关(r)
2.3 影响心理适应因素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心理适应的因素,我们将代表心理适应的指标FARS总分作为因变量,与其有着密切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EPQ中的N、E量表、专业不满意度、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以及性别等因素进入回归分析。
3.1 人口统计因素对新生心理适应的影响 从人口统计因素来看,专业满意度、性别、生源地等因素对新生适应有重要影响(见表1)。对专业满意的学生心境积极,更乐于融入新的环境,自然比不满意的学生适应更容易,这反映出入学时的状态对适应很重要。男生比女生适应性更强(除了学生方法困扰因子外),这与有关研究发现女生心理适应不良者的比例高于男生是一致的[2]。独生子女大学生比非独生子女的生活困扰程度低,反映出独生子女在适应方面更有心理资源的优势,这与独生子女大部分生活在城市或者公职家庭有关。从生源地来看,农村新生在人际关系和资源利用方面,以及整体适应状况都弱于城市的学生,这可能与城市学生生活环境与高校环境更接近有关。研究还发现,入学时有陪同的新生人际关系困扰低于没有陪同者,显示家庭人际支持对新生人际适应有重要的作用。其中专业满意度和性别因素也进入了回归分析,显示这些因素在新生适应教育中非常值得关注。
3.2 人格特征对新生心理适应的影响 从表2可见,TE与FARS总分以及因子得分都有显著负相关,说明性格越外向的新生适应困扰更少。这是因为外向的人对周围的环境投注的精力更多,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TN与FARS总分以及大部分因子得分都有显著正相关,说明情绪越稳定的新生适应状况越好。TN越高的新生表现对外在环境更加敏感,时常伴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体验,面对新环境和挫折时容易冲动,不利于问题的解决。TP与FARS总分以及人际关系、职业目标和独立生活因子得分都有显著正相关,说明精神质得分高者在人际关系、职业目标和独立生活等方面更难以适应。TL与FARS总分及人际关系和独立生活因子得分有显著负相关,这显示性格纯朴的新生在人际交往和独立性方面更容易产生困扰。这与运用EPQ调查的相关研究[10]结果是一致的,该研究发现社会适应能力与内外向有显著正相关,而与稳定性和精神质成显著负相关。根据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可以将E和N组合起来将人格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表3可见,E和N对新生适应具有预测性,揭示性格内向-不稳定型的新生更容易产生适应问题。这与有关研究[1]利用16PF调查,得出心理适应不良的次级人格特征表现为焦虑型和内向型的结论很一致。
3.3 应对方式对新生心理适应的影响 应对是人们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情绪困扰而采取的方法、手段或策略,其本质上就是一种适应过程,它是认知和行为的综合体。福克曼[11](Folkman)认为,应对是个体在处理来自内部的或外部的、超过自身资源负担的生活事件时,所做出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当新生面对大学新环境时,必然会遇到一时难以适应的情境,就会运用其应对方式来调整,尽量使自我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从主动性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将适应分为主动性适应和被动性适应。因此,应对也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来分析,即消极应对方式和积极应对方式。从表2可见,积极应对方式与FARS总分以及因子得分都有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FARS总分以及因子得分都有显著正相关,这说明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促进新生适应的发展,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会阻碍新生的适应。通过对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作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发现积极应对方式与内外向相关显著(r=0. 196,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稳定性相关显著(r=0.262, P<0.01),这说明积极应对的新生具有更外向的性格,能够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来适应新的环境,而消极应对的新生表现出情绪的不稳定,遇到新的变化更容易紧张和急躁,容易导致适应的紊乱。
3.4 新生心理适应教育的思考 本研究发现良好的人格特征更能有效促进新生适应,人格在心理应激和适应之间具有中介作用[4]。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大学新生(17~22岁)正处于自我同一期的发展阶段,个体发展的主要危机是如何处理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矛盾。自我同一性是青年期的大学生最为重要的心理发展任务。在这个阶段,个体意识分化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要达到统一,这种统一就是自我同一性。如果对自己的本质、价值观没有形成稳定的、前后一致的认识,任何环境的改变都会引起个体对自我的重新认识与评价。所以,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在本质上是大学生在从高中到大学的环境变化下,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结果。如何将自我与环境整合起来,达到和谐状态,是新生人格发展的必然任务,心理适应问题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内容。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能从心理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新生心理适应问题,这样会更有利于提高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成效。通过塑造新生健全的人格,使新生形成对心理应激的积极应对方式,从而提高适应能力。
[1]龙晓,廖湘蓉.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者人格特征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5):510-512
[2]赵铭锡.学生心理适应不良者人格特征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1,9(5):346-347
[3]王瑞,吴少怡,刘言训.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与心理适应量表对6913例新生的测试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11: 132-137
[4]魏佳.大学新生人格在心理应激和适应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7):855-856
[5]Surrlie T,Sexton H C.The factor structure of"TheW ays of Coping Questionnaire"and the processof coping in surgicalpatients[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Differences,2001,30:961-975
[6]Garnefski N,Kraaij V.Relationships between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and depressive symptom s:a comparative study of five specific sample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Differences, 2006,40:1659-1669
[7]王才康.大学新生生活困扰的初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8): 33-37
[8]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卫生杂志,1998,6(2):114-125
[9]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 1992
[10]李建升.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适应能力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J].应用心理学,2006,12(3):253-257
[11]Folkman S,Moskow itzJ T.Coping:Pitfalls and prom ise[J].AnnualReview of Psychology,2004,55:745-774
Effects of Personality and Coping Style of Un iversity Freshmen on M ental Adaptation.
Zhong X iangyang,Cai M aohua,L in Peiyun.Psychology T utor Center of South China A g ricultural U niversity,Guangzhou510642,P.R.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ersonality and coping style of university freshmen on mental adaptation.M ethods A sample of 212 university freshmen in on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ere adm inistrated by Freshman A djustment Rating Scale (FARS)、Eysenck PersonalityQ uestionnaire(EPQ)and the S impleW aysof CopingQ uestionnaire(SWCQ).Results There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satisfaction of profession,single child and multiple children,the country and the city in total score and factorsof FARS.(t=-6.37,P<0.001,t=-3.69,P<0.001,t=-3.76,P<0.01,t=-2.43,P<0.05).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coresof Extrovision N ervousness and Psychoticis m in EPQ and total score andmost factorsof FARS.Total score and most factors of FARS were also corrected w ith positive-SWCQ and negative-SWCQ(r=-0.34,P<0. 001,r=0.36,P<0.001).Stepw ise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atisfaction of profession,gender,personality and coping style predicted freshmen’smental adaptation.Conclusion Personality,coping style and satisfaction of profession have an affection on adjustment level of freshmen.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personality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hought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freshmen.
Freshmen;M entalA daptation;Personality;Coping Style
2010-03-23)
① 中国.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广州) 510642 ②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部 ③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编号:08Fd3073);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项目(编号:2007F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