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永 平, 高 文 元,2, 胡 志 强,2, 李 长 敏,2
( 1.大连工业大学 化工与材料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34;2.辽宁省新材料与材料改性重点实验室, 辽宁 大连 116034 )
中温固体氧化燃料电池(ITSOFC)的能量转换效率可以达到80%~90%,且具有操作温度低、使用寿命长、可用燃料广泛、对环境污染小等许多有优点。ITSOFC能否工业化以及性能的好坏取决于它的结构、性能及成本的高低。由于阴极材料是ITSOFC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阴极材料已成为研究的热点[1-2]。近年来钙钛矿结构阴极材料制备的主要原料是价格昂贵、纯度高的稀土氧化物或稀土硝酸盐[3-4],因成本较高,限制了ITSOFC工业化的发展。高文元等[5]采用价格低廉的混合稀土制备了Sr2+、Ca2+复合双掺杂的阴极材料,并对材料的合成过程以及材料性能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另外,对于B位的掺杂,考虑到Cu与Fe的半径相仿,而在LnCuO3钙钛矿型氧化物中掺杂Sr也可以产生氧空位,因此La1-xSrxCuO3作为一种电子-离子混合导电钙钛矿结构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和较多的氧空位,其膨胀系数约为1.7×10-5/K,大于电解质的热膨胀系数,避免了阴极在使用过程中因膨胀系数不匹配而开裂[6]。因此以Cu为B位的阴极材料也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阴极材料。与传统的固相法相比,共沉淀法是一种合成粉体的常用方法,具有制造成本低、合成温度低、产品纯度高、制备产物粒度均匀和成分配比准确等优点。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ITSOFC阴极材料Ln-Sr(or Ca)-Cu-O(Ln为混合稀土),并对其晶体结构及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LnSC、LnCC前驱体。将混合稀土LnOx(表1)、Sr(NO3)2(分析纯)、Ca(NO3)2·4H2O(分析纯)、Cu(NO3)2·3H2O(分析纯)按分子式中的配比分别称取。具体过程如下:称取LnOx4.654 g,用4.2 mL浓硝酸溶解,而后用12.6 mL浓氨水滴定至中性,将称取的Sr(NO3)2(4.674 g)、Cu(NO3)2·3H2O(10.672 g)用30 mL去离子水溶解,分别加入混合稀土溶液中。采用NaOH(2.77 g)、Na2CO3(5.68 g)作沉淀剂,用25 mL去离子水溶解,之后将混合稀土溶液逐滴加入到沉淀剂中,待沉淀生成完全,将沉淀抽滤3~4 h后,先加入去离子水将沉淀中的盐洗去,再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洗去沉淀中的水,之后继续抽滤几分钟,将抽滤出的沉淀放入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制得LnSC前驱体。 用同样的方法制备出LnCC前驱体,然后将前驱体放入高温电阻炉中在800 ℃煅烧3.5 h。
表1 混合稀土成分表Tab.1 Compositions of rare earth
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合成的粉体进行物相分析,应用Scherrer公式计算其晶粒尺寸:
D=0.89λ/βcosθ
(1)
式中,D为晶粒尺寸,nm;β为半高宽,rad;θ为衍射角,°;λ为X射线波长,0.154 06 nm。
将合成产物在200 MPa分别压制成直径10 mm、厚度2 mm的圆片,在空气气氛中800 ℃烧结3.5 h。将所得样品片磨平、抛光,使两个平面保持干净平整,将银浆涂覆在样品片的两面(电流收集器),在银浆层上黏结Ag电极。采用直流四探针法在空气气氛中对其进行电导率测试,测量范围是200~800 ℃,升温速率为5 ℃/min。
图1为Ln-Sr(or Ca)-Cu-O粉体在800 ℃煅烧的XRD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产物并没有形成单一的钙钛矿结构,而是CeO2立方萤石相与钙钛矿相共存。这与文献[5]报道的结果相符,同时在图中并没有La2O3及其他中间相的衍射峰的存在,说明混合稀土中30%的La2O3已转化为钙钛矿结构。在合成产物中存在独立的CeO2立方萤石相,说明混合稀土中60%的CeO2没有全部转化为钙钛矿结构。2θ在20°~30°时,LnCC萤石相衍射峰的强度要强于LnSC的衍射峰,Sr2+掺杂使LnSC所形成的钙钛矿结构的衍射峰相对完整,这主要是,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少量的Sr2+能与CeO2生成稳定的Sr2CeO4,反应方程式为
图1 Ln-Sr(or Ca)-Cu-O前驱体在800 ℃煅烧后的XRD谱图
Fig.1 XRD pattern of Ln-Sr(or Ca)-Cu-O precursors calcined at 800 ℃
(2)
掺杂Sr2+时发生(2)反应,导致CeO2量减少,Sr2+易于与CeO2发生反应形成钙钛矿,所以形成CeO2立方萤石相的衍射峰的强度较弱,而钙钛矿相相对完整。掺杂Ca2+时,Ca2+易于与混合稀土中的La2O3发生取代,与CeO2发生反应相对困难,所以LnCC形成的萤石相衍射峰的强度要强于LnSC的衍射峰。另外,2θ在相同的范围内,LnC萤石相衍射峰的强度要强于掺杂后的LnCC和LnSC的衍射峰,这是因为掺杂Sr2+、Ca2+后,两种离子取代了A位的La3+,使更多的La3+转化为钙钛矿结构,由于合成产物是CeO2立方萤石相与钙钛矿相共存的,致使LnC萤石相衍射峰的强度要强于掺杂后的LnCC和LnSC的衍射峰。2θ在30°~45°变化时,LnCC的XRD谱图是典型的扭曲钙钛矿结构的衍射峰,因Ca2+的离子半径(0.103 nm)小于La3+的离子半径(0.104 nm),一个Ca2+在A位取代La3+将引起一个Cu离子从正二价变成正三价(在钙钛矿结构中Cu为+2价和+3价的混合价态[7]),为了保证合成产物总化学价的局部平衡,合成产物中将出现局部的Cu2+和Cu3+的相对聚集而导致某种不均匀,从而使LnCC的晶体结构发生扭曲畸变,而LnSC中的Sr2+的离子半径(0.120 nm)大于La3+离子半径,Sr2+在A位取代La3+后,径向压力增大,使得Cu—O—Cu的相互作用增强,只有少量的Cu2+向 Cu3+转变,因此不会出现局部的Cu2+和Cu3+的相对聚集而导致的不均匀,所以LnSC的晶体结构没有发生扭曲畸变。2θ在50°~60°时,与LnC的衍射峰相比,LnCC和LnSC的衍射峰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裂变和偏移,这是LnCC和LnSC晶体结构中键角发生变化所致。
在ABO3型钙钛矿结构中两种阳离子以rA和rB与阴离子半径ro之间应当满足关系式:
(3)
允许因子t值为0.75≤t≤1.10时,钙钛矿结构能稳定存在。Sr2+(R=0.120 nm)、Ca2+(R=0.103 nm)部分取代La3+(R=0.104 nm),其中还伴随有部分Sr2+取代混合稀土中的Ce4+(R=0.088 nm),通过式(3)计算得t值为0.79~0.95,满足对t的要求,因此能够形成钙钛矿结构。XRD谱图的分析也证实了得到的正是钙钛矿结构。
根据Scherrer公式,计算出LnSC的晶粒尺寸为42.82 nm,LnCC的晶粒尺寸为42.45 nm,由于Sr2+离子半径大于Ca2+离子半径,因此在相同的合成条件下,掺杂Sr2+和Ca2+对A位LnCuO3-δ中的La3+进行取代后,形成的LnSC晶格尺寸大于LnCC晶格尺寸,表现出LnSC晶粒尺寸大于LnCC晶粒尺寸。
(4)
(5)
图2 Ln-Sr(or Ca)-Cu-O样品在200~800 ℃的电导率Fig.2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Ln-Sr(or Ca)-Cu-O samples from 200 to 800 ℃
在低温段(200~420 ℃),Sr2+和Ca2+掺杂,体系的电荷补偿主要是通过空穴的形成来实现的,其电导主要以空穴导电为主,从图3可以看出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理,且满足以下关系式:
lnδT=(-Ea/kBT)+lnneA
(6)
式中,A为包含传输载体浓度的材料常数;Ea为电子的跃迁能;kB为Boltzmann常量;T为温度;n为小极化子浓度;e为电子电量。
图3 Ln-Sr(or Ca)-Cu-O样品电导率的Arrhenius曲线Fig.3 Arrhenius plots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Ln-Sr(or Ca)-Cu-O samples
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载流子(即电子空穴h°)的迁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当温度在420~800 ℃时,电导率有降低的趋势。主要是因为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增大了LnSC、LnCC体系中晶格氧的逸出量,导致氧空位浓度增加,造成氧空位逐渐簇集,产生缺位缔合,引起电导率降低。电荷补偿逐渐变成了以离子补偿为主,导致载流子的浓度降低,削弱了小极化子对电导率的贡献,使得体系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
从图2可以看出,在200~800 ℃,LnSC的电导率大于LnCC的电导率。一方面,Ca2+的半径小于La3+的半径,这样Ca2+取代La3+后,径向压力减少使得Cu—O—Cu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使Cu2+向Cu3+转化,所产生的d电子向电子轨道的内层转移变成定域电子,降低了d电子的跃迁活性,从而使小极化子的跃迁能变大,使得LnCC的电导率较小;另一方面,Sr2+的离子半径要大于La3+的离子半径,Sr2+置换La3+后径向压力增大使得Cu—O—Cu的相互作用增强,这样,d电子便可有序的在外层电子轨道运动,使形成的小极化子跃迁能变小,导致其电导率大于LnCC的电导率。
根据图3中Arrhenius关系式线性拟合回归由公式(6)所计算出LnSC、LnCC的电导活化能分别为0.649和0.665 kJ/mol。可以看出,掺杂了Sr2+合成产物的电导活化能比掺杂了Ca2+合成产物的电导活化能小了0.016 kJ/mol,所以LnSC的电导率应大于LnCC的电导率。
为了降低原料成本和适于工业化生产,以混合稀土取代纯氧化镧,经硝酸溶解后,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Sr、Ca掺杂阴极材料Ln-Sr(or Ca)-Cu-O(Ln为混合稀土)的前驱体,其合成产物为CeO2立方萤石相与钙钛矿相的共存体,当2θ在20°~30°变化时,Sr2+掺杂使LnSC所形成钙钛矿结构的衍射峰相对完整;当2θ在30°~45°变化时,Ca2+掺杂使LnCC钙钛矿结构的衍射峰发生了扭曲;而2θ角在50°~60°时,LnCC和LnSC的衍射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偏移和裂变。在相同条件下LnSC的电导率大于LnCC的电导率。当温度达到420 ℃时LnSC和LnCC电导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74和559 S/cm。在ITSOFC的工作温度500~800 ℃下,电导率超过500 S/cm,满足ITSOFC对阴极材料电性能的要求。
[1] AGUADERO A, ALONSO J A, ESCUDERO M J,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La2Ni1-xCuxO4+δsystem as SOFC cathode material with 8YSZ and LSGM as electrolytes[J]. Solid State Ionics, 2008, 179:393-400.
[2] SUN Kening, PIAO Jinhua, ZHANG Naiqing, et al. Fabric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La0.8Sr0.2MnO3/YSZ graded composite cathodes for SOFC[J]. Rare Metals, 2008, 27:278-281.
[3] PLONCZAK P, GAZDA M, KUSZ B, et al. Fabrication of solid oxide fuel cell supported on specially performed ferrite-based perovskite cathode[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08, 181:1-7.
[4] 查燕,郑颖平,高文君,等.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 2008, 22(5):22-25.
[5] GAO Wenyuan, SUN Juncai, LIU Sha, et al. 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wave synthesis of mixed rare earth oxide Ln0.7Sr0.3-xCaxCo0.9Fe0.1O3-δ[J]. 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06, 24: 288-292.
[6] 丁锡峰,高凌,杜雪娟,等. La0.7Sr0.3Cu1-xFexFe0.1O3-δ系阴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7, 36(2):602-605.
[7] 郑敏章,刘晓梅,朱成军,等. 复合阴极材料La1-xSrxCuO3-δ-SDC的制备及电学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6, 27(11):2030-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