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聚合制备大粒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2010-09-26 01:03:08健,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聚苯乙烯分散性扫描电镜

曹 健, 刘 彦 军

( 大连工业大学 化工与材料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34 )

0 引 言

功能性高分子微球由于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凝聚作用大、对酸碱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易进行功能基转化等特点,在标准计量、情报信息、医学免疫、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1-4]。目前,大粒径聚苯乙烯微球制备主要是分散聚合法和种子聚合法。种子聚合法需要经过两步[5-6]或多步溶胀[7],步骤较多,使反应周期延长,且溶胀时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粒子,影响微球的分散性。分散聚合法是一种传统制备方法,由于其工艺简单并且适用于各种单体,所以制备大粒径微球,分散聚合法是首选[8]。分散聚合制备的聚苯乙烯种球单分散性良好,但粒径较小。本文研究了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对制备大粒径、单分散的聚合物微球的影响。

1 实 验

1.1 试剂与仪器

试剂:苯乙烯(St),分析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偶氮二异丁腈(AIBN),分析纯,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经过重结晶处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分析纯,广东汕头市西陇化工厂;无水乙醇(EtOH),分析纯,沈阳市联邦试剂厂。

仪器:JSM-6460LV型扫描电镜,Spectrum One-B型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

1.2 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将10.00 g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于95 mL无水乙醇中,加入带有冷凝管的三口烧瓶中,通氮气,机械搅拌30 min。称取偶氮二异丁腈1.50 g,溶解于40.03 g苯乙烯中,再量取5 mL去离子水,将上述溶液缓慢加入到反应器中,升温至70 ℃聚合,反应10 h。产物经离心分离、多次水洗、干燥后得到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1.3 分析测试

SEM电镜分析:微球经过喷金后,用日本电子公司JSM-6460LV型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外观形貌,微球的平均直径(d)、标准偏差(δ)、分散系数(ε)按下列公式计算:

ε=δ/d

式中,di为 单个微球直径,n为样本容量式。

红外分析:采用美国PE公司的Spectrum One-B型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制备的微球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粒度分析:用日本岛津SA-CP3离心式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微球的粒度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单体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

以St为单体,AIBN为引发剂,PVP为稳定剂,乙醇和水为溶剂制备聚苯乙烯微球。保持AIBN、PVP、乙醇和水的用量不变,改变St质量分数,研究单体的质量分数对微球粒径大小(d)及单分散性(ε)的影响,结果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随着St质量分数的增加,初级成核粒子变大,微球粒径增大。当St质量分数高于30%时,核粒子对单体的吸收达到饱和,多余的单体就会形成许多新的小粒子,使得粒径分布变宽。St质量分数低于10%时,生成聚合物的速度变慢,成核期延长,生成的粒子大小不一,粒径分布变宽。实验结果表明,控制St质量分数在10%~30%可以得到单分散性良好的聚苯乙烯微球。

图1 单体的质量分数对微球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Fig.1 The effects of the monomer concentration on the size and size distributions of the polystyrene micro-spheres

图2是St质量分数为10%、16%及20%时聚合物微球的扫描电镜图。

图2 单体质量分数为10%、16%、20%时聚苯乙烯微球的扫描电镜图Fig.2 SEM photographs of the polystyrene micro-spheres that the monomer concentration is 10%,16% and 20%

2.2 稳定剂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

研究了PVP质量分数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减少PVP的量,微球粒径随之增大,粒径分布变宽。当PVP质量分数高于10%时,由于体系中有足够多的稳定剂包裹在核的表面,使得核吸收单体的速率减慢,微粒间碰撞的概率变低,微球粒径较小。当PVP的量低于2%时,微粒间碰撞加剧,多次成核现象严重,单分散性变差,粒径分布变宽。综合考虑,PVP的用量为3%~7%时生成的聚合物微球粒径均一,单分散性良好。

图3 PVP质量分数对微球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Fig.3 The effects of the PVP concentration on the size and size distributions of the polystyrene micro-spheres

2.3 引发剂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

保持St、PVP、乙醇和水的用量不变,改变AIBN的量,研究了引发剂的质量分数对微球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增加AIBN的质量分数,聚合物微球的平均粒径增大。当AIBN的质量分数增加到2.5%时,有个别小粒子产生。继续增加AIBN的质量分数,过多的引发剂会引发体系的不稳定,出现多次成核现象,微球粒径分布变宽,图4所示。

表1 引发剂对聚苯乙烯微球平均粒径的影响Tab.1 The effects of the initiator concentration on the size and size distributions of the polystyrene micro-spheres

图4 引发剂质量分数对聚苯乙烯微球的影响Fig.4 The effects of the initiator concentration on the size of the polystyrene micro-spheres

2.4 乙醇用量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

采用乙醇和水的混合液作为分散介质,实验发现分散介质的极性对微球的均匀度有很大的影响。

图5 乙醇体积分数对聚合物微球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Fig.5 The effects of φ(EtOH) on the size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polystyrene micro-spheres

如图5所示,增加分散介质中乙醇的量,微球的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这是由于增加乙醇的量,影响体系中溶剂极性,使得临界链增大,成核速率减小,较多的单体成长在较少的核上,从而微球粒径增大。由于体系中核粒子的减少,使得核粒子捕捉单体的效率下降,导致二次成核,粒径分布变宽。

2.5 聚苯乙烯微球的SEM分析

实验制备了大粒径聚苯乙烯微球,当单体为29.52%、稳定剂为3.94%、引发剂为2.36%、溶剂为乙醇时,制备了平均粒径达到10.06 μm单分散大粒径聚苯乙烯微,用扫描电镜对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外观形貌观察。从图6可以看出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呈单分散性,平均粒径为10.06 μm。

图6 聚苯乙烯微球的SEMFig.6 SEM photographs of the polystyrene micro-spheres

2.6 聚苯乙烯微球的红外光谱分析

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制得的微球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聚苯乙烯微球的红外光谱分析Fig.7 IR analysis of the polystyrene micro-spheres

由图7可见,在3 081、3 025、3 059 cm-1处是典型的苯环上C—H伸缩振动,2 921和2 848 cm-1处是甲基和亚甲基的伸缩振动,1 492 cm-1属于苯环上C—H的面内弯曲振动,1 452 cm-1处为CH2的面内弯曲振动,758 cm-1处为单取代苯环上氢的C—H的面外变形振动。

3 结 论

研究了分散聚合法制备大粒径聚苯乙烯微球的实验条件,成功制备出直径约10 μm的聚苯乙烯微球。制备得到的聚苯乙烯微球的直径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加以控制,且微球的直径分布均匀,初步解决了制备大粒径微球粒径分布不均匀,需多次粒度分级的问题,为进一步应用打下了基础。

[1] 王补森,张玉格,何炳林. 窄分布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在氨基酸分析上的应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1, 12(4):560-563.

[2] UGELSTAD J, MORK P C, SCHMID R, et al. Preparation and biochemical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of new mono-sized polymer particles[J]. Polymer Internation, 1993, 30(2):157-168.

[3] 张晓琴,王身国. 改进的种子聚合——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J]. 高分子学报, 1991(3): 333-338.

[4] 张洪涛,黄锦霞,江兵兵, 等. 制备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共聚合动力学和粒径的研究[J]. 应用化学, 2001, 18(9):726-730.

[5] UGELSTAD J, KAGGERUD K L, HANSEN F K, et al. Two step swelling process of polymer particles giving an enormous increase in absorption capacity[J]. Macromolecular Chemistry and Physics, 1979, 180:737-744.

[6] UGELSTAD J, MORK P C, KAGGERUD K H, et al. Swelling of oligomer-polymer particles: New methods of preparation of emulsions and polymer dispersions Adv[J].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1980,13:101-140.

[7] VANDERHOFF J W, EI-AASSER M S, MICALE F J, et al. Preparation of large-particle-size mono-disperse latexes in space[J]. 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986, 54:587-592.

[8] 王为,郭鹤桐,高建平,等. 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J]. 材料研究学报, 1998, 12(6):628-631.

猜你喜欢
聚苯乙烯分散性扫描电镜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搅拌对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
纳米SiO2粉体在水泥液相中的分散性
扫描电镜能谱法分析纸张的不均匀性
智富时代(2018年7期)2018-09-03 03:47:26
扫描电镜在双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生产和研究中的应用
电线电缆(2017年4期)2017-07-25 07:49:48
sPS/PBA-aP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分散性研究
中国塑料(2016年4期)2016-06-27 06:33:40
基于PSO-GRG的背散射模式扫描电镜的数字处理及应用
聚苯乙烯对β晶聚丙烯结晶及拉伸致孔行为的影响
中国塑料(2015年9期)2015-10-14 01:12:30
聚苯乙烯泡沫阻燃研究
中国塑料(2015年4期)2015-10-14 01:09:15
一种高分散性的废旧氟橡胶胶粉的制备方法
橡胶工业(2015年8期)2015-02-23 23: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