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啰唆”还是“啰嗦”

2010-09-21 02:48刘红梅
汉字文化 2010年4期
关键词:词形声旁音准

刘红梅

“啰唆”与“啰嗦”是一组典型的异形词。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两种写法并用的情况。例如:

(1)这人有一点啰嗦,不过,听口气,倒是个好人。(周立波《山乡巨变》)

(2)在饭桌上,一定得啰啰唆唆地报告些同学和他们父母的事情。(朱自清《儿女》)

2001年7月31日《中国教育报》刊载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其中对这组异形词的处理是将“啰唆”定为规范词形,准备淘汰“啰嗦”。2001年12月18日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并没有涉及这一组异形词,很显然,关于这组异形词的取舍问题,还有待于商榷。

整理异形词最根本的原则是遵从人们的使用习惯,即从俗,并在此前提下,坚持义明、音准的原则。

笔者对144名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138人的写法是“啰嗦”,占96%;6人的写法是“啰唆”,占4%,可见目前在青少年中大家是倾向于采用“啰嗦”这一词形的。1964年制定的《简化字总表》中将“啰”简化为“罗”,1986年重新修订后又恢复为“啰”。因此,我们在统计的时候可以将“罗嗦”等同于“啰嗦”,“罗唆”等同于“啰唆”。根据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语料库检索,在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啰嗦”出现56次,“罗嗦”出现355次,共计411次,占83%;“啰唆”出现7次,“罗唆”出现79次,共计86次,占17%。在古代汉语的语料库中,“啰嗦”出现14次,“罗嗦”出现43次,共计57次,占82%;“啰唆”出现2次,“罗唆”出现11次,共计13次,占18%。可见,不管在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中,在这个词中都是“嗦”字的使用频率高,二者的比例悬殊是非常大的。在使用习惯上,人们趋向于选择“啰嗦”这一词形。例如:

(3)我知道猎人的好啰嗦,忍耐着等他把怒气先放一放。(老舍《猫城记》)

(4)人在激动的时候,很难思路清晰,因而请你原谅我的啰嗦。(杜朋程《延河儿女》)

(5)毛泽东赞叹道:“像你们这样一个连队,那是最麻烦,最啰嗦,……”

(知侠《铁道游击队》)

从文字的产生看,“唆”比“嗦”产生要早。《正字通·口部》:“唆,又俗云使唆,古无唆字,通用嗾。”《说文解字》中收入了“嗾”,解释为“使犬声”。二者均没有收入“嗦”字。《康熙字典》、《辞源》(1936年)收入“唆”字,而没有收入“嗦”,这说明“嗦”是由于人们的使用习惯而后产生的一个形声字。“唆”同“嗾”,本义为“使犬声。使犬者,作之噬也”,后来又引申出“怂恿、教唆”义。《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对“唆”解释为“唆使”;《新华字典》(1998年)对“唆”解释为“调唆,挑动别人去做坏事”。从“唆”意义的演变看,目前“唆”字主要承担“唆使、教唆”义,此意义与“啰唆”的词义并无关联。《汉语大词典》(1989年)、《同音字典》(1956年)、《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对“嗦”的解释均为:“嗦,见【啰嗦】、【哆嗦】。”可见,“嗦”主要用于构成【啰嗦】、【哆嗦】这两个词。“唆”与“嗦”在使用范围上的分工是很明确的。因此,从意义明确的角度,也应该选择“啰嗦”作为规范词形。

我们再看一下这组异形词在词典中的收录情况。《同音字典》以“啰嗦”为正体,解释为:“说话不干净;麻烦。也作啰唆。”《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入了两词,均以“啰唆”为正体,解释为:“言语繁复;事情琐碎、麻烦”。在【啰嗦】词条,解释为“同‘啰唆”或“现在一般写作‘啰唆”。从我们上文的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人们的使用习惯是选择“啰嗦”这一词形,因此,这些词典中的处理是不恰当的。

在从俗、义明的情况下,对一组异形词应该选择表音明确的词形作为规范体。“嗦”是个典型的形声字,其声旁“索”是常用字,人们容易认识,而且也符合大家的使用习惯,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啰嗦”这一词形。“唆”从口夋qūn声,其声旁不是常用字,很多人不认识,容易读错。因此,综合从俗、义明、音准这三方面的原则,我们认为,选取“啰嗦”作为规范词形更为合适一些。

(通讯地址:250027济南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词形声旁音准
通过陶笛提高小学中段学生音准有效性的探究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带前置功能的词形《 в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ис 》的结构与搭配
飞行专业英语陆空通话词汇认知特点研究
声旁类推法在平翘舌声母方言辨正中的应用分析
“一丝不苟”的糗事
四川隆昌方言词汇研究
桥头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