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2010-09-20 08:00柏晋梅杨爱枫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哮鸣音呼气支气管

柏晋梅,杨爱枫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慢性难治性肺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呼气性呼吸困难、哮鸣音发作[1]。疾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西医对于缓解期的治疗采用抗感染、平喘、化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方法,但无法控制其反复发作。自2001年来,我们每年三伏季节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良效。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是在中医“治未病”和“春夏养阳”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一种预防、治疗疾病的传统方法 ,是在夏季三伏天,将药物敷贴到人体穴位,治疗和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又称“三伏灸”,早在清代张璐著的《张氏医通》中就有用白芥子涂法治疗哮喘的记载。本研究我们以中药穴位贴敷法与安慰剂做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初步探索中药外治法预防支气管哮喘的规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4例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25岁~51岁;病程2个月~5年;治疗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9岁~52岁;病程3个月~6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支气管哮喘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会议制定:①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等有关。②发作时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上述症状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④症状不典型(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5%以上,且 FEV1增加,绝对值大于200 mL;最大呼气流量 (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⑤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或咳嗽。1.2.2 中医热哮证辨证标准 参考 《中药新药治疗哮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及《中医内科学》,主症:①咳嗽;②喘息;③胸膈满闷;④哮鸣音;次症:①痰色黄;②发热;③心烦口渴;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具备主症2项及次症1项,同时参照上述舌脉象者,即可诊断。

2 治疗方法

药物制备由我院制剂室完成,治疗组试验药为白芥子、地龙、甘遂、黄芩、防风,碾末用生姜汁制成1 cm×1 cm,厚0.5 cm的药饼,分别贴双侧肺俞、肾俞、膏肓、定喘穴。对照组安慰剂贴敷以上穴位。每年夏季初伏、中伏、末伏开始,2 d~3 d贴1次,8次为1个疗程。完成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宜清淡饮食,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数患者治疗后,局部会出现灼热、痒痛、起泡等现象,嘱其勿搔抓贴敷处。若皮肤起泡大,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水泡内渗出液,再外擦烧伤膏或红霉素软膏,覆以无菌纱布即可。

3 结 果

3.1 疗效标准[3]

临床控制:咳嗽、咯黄痰及哮鸣音恢复正常(或急性发作前水平)。显效:咳嗽、咯黄痰及哮鸣音显著减轻。有效:咳嗽、咯黄痰及哮鸣音减轻,但程度不及显效。无效:咳嗽、咯黄痰哮鸣音无改变或加重。

3.2 疗效观察

3.2.1 两组患者贴敷3年内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次数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3年内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次数比较 (次±s)

表1 两组患者3年内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次数比较 (次±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1)P<0.05

组别 例数 发病次数(治疗前)发病次数(治疗后)对照组 42 4.049±1.816 3.439±1.598治疗组 42 4.095±1.778 2.310±0.8691)

3.2.2 两组患者贴敷3年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贴敷3年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西医在缓解期倡导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及受体激动剂,预防和控制病情发作,但药物的不良反应存在,并且因不能改变易患体质,因此病情会反复发作且逐年加重。

三伏天为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日,此时人体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在穴位上贴敷药物易于作用于穴位,渗透皮肤,具有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的功能。“冬病夏治”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化解体内寒气,达到改善体质、预防冬季复发的目的,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肺俞为肺气所注之气,补则能和益肺气,泄则能顺调肺气,膏肓穴为补虚要穴,具有强身健体、补益肺气、培元固本的功效。诸穴相配,共奏理气化痰、清热止喘之效。通过中药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功能,调和气血,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调动人体的内在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防治支气管哮喘的反复发作,符合中医学“治病求本”的思想,可以从根本上治愈或控制病情。

中医理论认为,黄芩具有清肺热作用;地龙具有搜风通络、解痉平喘的功效;白芥子提取物有祛痰、抗炎作用,通过抑制咳嗽中枢起到镇咳平喘的作用;鲜姜汁有祛痰平喘作用;甘遂功能为逐水攻痰,更助药力的吸收和发挥作用,引药直达经络。本试验结果证实,通过三伏天穴位敷贴,可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减少发作次数,缩短病程,有效预防和减轻支气管哮喘的发作。

[1]王文章,郑彩霞,张念志.穴位贴敷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9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2):186-187.

[2]孙建平,岳燕琼,常援建.冬病夏治治疗支气管哮喘94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2):56-57.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58

猜你喜欢
哮鸣音呼气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