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GIS的黑龙江省活动积温空间插值与计算

2010-09-20 00:23杨凤海杨凤江沈能展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生态区积温变幅

杨凤海,杨凤江,苏 琦,李 昀,沈能展

(1.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 150030;2.美溪林业局营林处,黑龙江 伊春 153021)

有很多学者做过黑龙江省的气温变化相关研究[1-2],探讨了全省多年来气温变化规律,反映了全省年、月气温的长期变化程度与趋势。这些研究大都采用反距离权重(IDW)、样条函数等方法对气温进行插值[3-5],但对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旬气温和积温以及快速、高效监测和分析中短期气温变化方面的研究较少。文章以ArcGIS(美国ESRI公司研发的GIS软件)为支撑,通过1997~2006年10年间气象站点的旬平均气温数据,插值全省1 km×1 km的旬平均气温栅格数据,并计算全省≥0℃和≥10℃旬、月和年积温表面,插补了旬平均气温和不同时间序列区域空间积温数据的不足,同时,反映了全省气温和积温的空间分异。研究了气温变化,尤其是旬平均气温和积温的变化[6],可以及时把握气候、物候的波动与变化,对农业生产中作物布局与耕作管理、气候区划、种植制度的调整、作物品种的选择与改良,以及对作物产量和生产潜力等相关研究都有较大的作用和支撑[7-8]。

1 研究区概况

黑龙江省位于东经 121°11′~135°05′,北纬43°25′~53°33′,土地面积 45.26 万 km2。境内自西北至东南分布有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脉,海拔500~1 400 m,是温度、降水的界线。江河湖泊众多,主要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绥芬河五大水系和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等湖泊。中西部的松嫩平原和东北部的三江平原,平均海拔50~200 m。

黑龙江省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从1961~1990年30年的平均状况看,全省年平均气温多-5~5℃,≥10℃积温1 800~2 800℃,年降水量全省多介于400~650 mm,全省年日照时数多在2 400~2 800 h。13~27旬(5~9月)是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生长季。全省气象站点分布及行政区划见图1。

图1 黑龙江省气象站点及行政区划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weather stations and administrative divison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气温数据采用黑龙江省气象部门1997~2006年全省80余个气象观测站点旬平均气温数据,全省行政区划采用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相应图件。

将从气象部门收集的ASCII码格式站点旬平均气温数据导入Excel中,完成分类汇总等计算,并导出dbf表格数据,在ArcMap中与站点位置连接。气温数据中有个别站点的个别年、旬的气温数据没有观测值,如果忽略这些数据可能会影响10年旬平均气温计算的结果和精度,因此,利用ArcGIS地统计分析软件(Geostatistical Analyst)的空间插值功能[9],将这些缺失的数据在精度最大化的情况下加以补充,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站点旬平均气温值。

3 旬平均气温插值与旬积温计算

Arc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功能,同时具有地统计分析扩展功能,可在科学研究中作为空间地理要素(如气候要素中的气温)插值的重要工具。旬平均气温空间插值是以ArcGIS 9.2为支撑,以气象站点的旬平均气温为样点数据,利用地统计分析(Geostatistical Analyst)中的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方法[9],将黑龙江省的旬平均气温进行空间网格化插值,得到近10年黑龙江省1 km×1 km网格旬平均气温数据及空间分布特征。

3.1 旬平均气温的插值

ArcGIS Geostatistical Analyst中,选择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插值方法,可以获得令人较满意的结果。再将这些图层导出为像素(Pixels)大小为1 km×1 km的栅格表面数据(Grid)[10]。插值结果交叉验证数据见表1。均误差(Mean Error)在0.0158~0.0961℃,平均为0.0562℃,标准差为0.0183℃;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在0.553~1.267℃,平均为0.765℃,标准差为0.208℃。由插值结果统计数据可知(见表2),年初的1~8旬和年末的29~36旬全省各地区旬平均气温较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较大,而作物生长季的13~27旬则相对较小;从气温的变幅和变异系数看,春夏之交的6~11旬和秋冬之交的28~33旬平均气温波动变化明显较大,作物生长季内则明显较小。由于第30旬的平均气温较小为0.1℃(接近于0℃),旬平均气温较差较大为10.9℃,故较差与均值的比值(变幅)与其他旬相比就显得非常大,这说明该旬的平均气温波动变化大而突显。

表1 黑龙江省1997~2006年旬平均气温插值结果交叉验证Table1 Cross validation of interpolation error of average air temperature per 10-da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during 1997-2006(℃)

表2 黑龙江省10年旬平均气温插值统计Table2 Statistic results of average 10-day air temperature interpola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10 years (℃)

3.2 旬活动积温计算

通过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先从前面插值生成的旬平均数据中按条件(Condition)提取≥0℃和≥10℃的旬平均气温分布数据[10],再利用地图代数(Math)运算,将提取的结果乘以10(每旬为10 d),即可得到各旬≥0℃和≥10℃的活动积温(考虑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在13~17旬,文中只给出这一期间的活动积温,其他旬略)。由表3可知,对于所有1 km×1 km大小的单元,作物生长季初期和末期波动变化较大,中期相对较小。≥0℃旬活动积温变幅在26.8%~84.0%之间,平均为45.0%,变异系数在0.06~0.19之间,平均为0.10;≥10℃旬活动积温变幅在26.8%~56.6%之间,平均为37.5%,变异系数在0.06~0.14之间,平均为0.08。由此可知,≥10℃旬活动积温波动变化要比≥0℃旬活动积温稍小。

表3 13~27旬≥0℃和≥10℃的活动积温Table3 A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0℃and≥10℃between the 13th and 27th 10-day period (℃)

3.3 月活动积温计算

以≥0℃旬积温计算结果为基础,按如下公式,利用 ArcGIS叠加(Overlay)求和(Sum)功能[10],计算5~9月≥0℃和≥10℃积温值(其他月份积温计算类似,此略),结果见表4。

式中,R为(旬/月)积温,m代表月,x代表旬,下标的数字相应地代表月次和旬次。

由表4可知,对于所有1 km×1 km单元,5月和9月全省活动积温波动变化较大,7月最小。≥0℃活动积温在205.0~753.9℃,7月全省平均为679.2℃;≥10℃活动积温在0~753.9℃。7月份≥0℃和≥10℃活动积温变幅均为27.4%,变异系数均为0.06。

3.4 年积温计算

利用ArcGIS的权重叠加求和工具,将上述各月的积温求和,得到年积温分布数据,结果见图2。

根据计算的年积温表面数据,在ArcGIS中,按1 km×1 km像元进行统计,全省≥0℃年积温在2 028~3 522℃之间,均值和方差分别为2 966和358℃;≥10℃年积温在1 616~3 260℃之间,均值和方差分别为2 653℃和361℃。

表4 5~9月≥0℃和≥10℃的活动积温Table4 A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0℃and≥10℃between May and September

图2 年活动积温表面Fig.2 Surface of annual a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利用全省行政区划图和土地利用区域图去裁剪年积温空间表面,并进行统计分析,可看出,从土地利用区域来看,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地区和张广才岭老爷岭地区积温较大,大、小兴安岭地区相对较小。≥0℃年积温波动变异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松嫩平原农牧区>大兴安岭山地林业生态区>小兴安岭山地林农区>三江平原农林牧综合区>张广才岭老爷岭山地丘陵农林生态区,其中,松嫩平原农牧区最大,变幅和变异系数分别为30.6%和0.07,张广才岭老爷岭山地丘陵农林生态区年积温波动变异最小,变幅和变异系数分别为16.8%和0.02;≥10℃年积温波动变异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大兴安岭山地林业生态区>松嫩平原农牧区>小兴安岭山地林农区>张广才岭老爷岭山地丘陵农林生态区>三江平原农林牧综合区,大兴安岭山地林业生态区最大,变幅和变异系数分别为42.6%和0.06,三江平原农林牧综合区最小,变幅和变异系数分别为23.1%和0.03,其他地区尤其是松嫩平原农牧区的分异较大。从行政区划上看,七台河、鸡西、佳木斯、大庆、双鸭山等地≥0℃年积温波动变异程度较低,大兴安岭、伊春、齐齐哈尔等地波动变异程度较高;七台河、佳木斯、大庆、鸡西等地≥10℃年积温波动变异程度较低,大兴安岭、伊春、齐齐哈尔、绥化等地波动变异程度较高。≥10℃积温区域空间变异统计见图3。

图3 ≥10℃年积温区域空间变异Fig.3 Spatial variation of annu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surface≥10℃

4 讨论与结论

文章以ArcGIS及其地统计分析为支撑,利用径向基函数,较高精度地插值出全省1 km×1 km网格的旬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数据,36个旬插值结果的均误差、均方根误差的平均数分别为0.0562和0.765℃。以旬平均气温插值结果为基础,计算出全省旬、月和年≥0℃和≥10℃的活动积温及其分布数据,可以看出,积温高低分布与海拔高度和地形条件等关系密切,从西南、南、东南、中部一直到西北,积温是从高到低的变化趋势,积温值与已往多年积温数据相比有一定升高。

本研究成果若进一步考虑海拔、坡度、坡向、水体等影响温度分布的因素[11-12],进行插值修正,将会得到更加准确的积温数据。将本研究得出的积温数据与光照、降水、土壤等相关研究成果相结合,会对作物气候区划、种植制度调整、农作物产量预测等起到空间信息技术支撑作用。

[1]陈莉,李帅,王阳.黑龙江省气温变化的研究[J].黑龙江气象,2001(3):29-31.

[2]潘华盛,张桂华.黑龙江气候变暖的时空变化特征[J].黑龙江气象,2002(3):3-11.

[3]朱会义,刘述林,贾绍凤.自然地理要素空间插值的几个问题[J].地理研究,2004,23(4):425-432.

[4]岳文泽,徐建华,徐立华.基于地统计方法的气候要素空间插值研究[J].高原气象,2005,24(6):974-980.

[5]朱求安,张万昌,余钓辉.基于GIS的空间插值方法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2):183-188.

[6]左洪超,吕世华,胡隐樵.中国近50年气温及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J].高原气象,2004,23(2):238-244.

[7]崔振才,沈能展.哈尔滨地区降水量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34(1):30-33.

[8]姜丽霞,王萍,南瑞,等.黑龙江省水稻区划细划的初步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4):523-528.

[9]姚永慧,潘志强,孙英君,等.ArcGIS地统计分析实用指南[M].北京:ArcInfo中国技术咨询与培训中心,2002:148-152.

[10]吴秀芹,张洪岩,李瑞改,等.ArcGIS9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实践(上、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43,250,512.

[11]Bennie J,Huntley B,Wiltshire A,et al.Slope,aspect and climate:Spatially explicit and implicit models of topographic microclimate in chalk grassland[J].Ecological Modelling,2008,216(1):47-59.

[12]Raupach M R,Finnigan J J.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y on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and surface-atmosphere interactions[J].Journal of Hydrology,1997,190:182-213.

猜你喜欢
生态区积温变幅
基于超声振动加工变幅杆的优化设计
黍稷种质资源的经济系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湟源县30年0℃活动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调峰过程中葛洲坝下游水位变化分析
大端接圆柱杆的复合圆锥形变幅杆设计及应用
石河子地区近50年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大都市生态区综合规划思路研究
双排斜槽纵-扭复合振动变幅杆仿真设计
1960—2013年中国≥10 ℃积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导因素分析
川西高海拔不同生态区金冠苹果光合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