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2010-09-20 02:34苟仁秀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7期
关键词:尿管尿潴留脊髓

苟仁秀

四川省泸县人民医院(646100)

脊髓损伤后,膀胱的神经支配中断,生理功能丧失,容易发生尿潴留、尿路感染以至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者导致死亡[1]。因此,恢复膀胱的生理功能,对于减少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以来,四川省泸县人民医院对23例患者采取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46例,均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障,致伤原因中颈椎骨折8例,胸椎骨折21例,腰椎骨折17例。观察组23例,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23~64岁,平均42.5岁,完全性脊髓损伤17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6例;对照组23例,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22~65岁,平均43.5岁,完全性脊髓损伤16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7例,两组对象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

对照组23例入院后即予留置导尿,2周内开放引流,2周后定时开放尿管,4~6h放尿1次。并予膀胱冲洗2~3次/d,3~4周后拔尿管,挤压排尿,若不成功,予间歇导尿。

1.2.2 观察组护理

①留置尿管:脊髓休克期主要表现为尿潴留,临床上应及明采取措施防止尿潴留和促进膀胱反射性收缩的出现,及时给予留置尿管,初期开放,使膀胱保持空虚状态,避免逼尿肌在无张力状态下过于牵伸和疲劳,通常在1周后夹住尿管,每3~4h开放1次,夜间每4~6h开放1次,便于膀胱保持一定的容量,并为下一步的间歇导尿做好准备[2]。②间歇导尿:拔管后患者有尿意时,指导患者挤压按摩膀胱,若仍排不出尿,即予导尿一次,不留置尿管。导尿选用较细尿管,充分润滑,以免因反复插管导致尿道黏膜损伤。此期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导尿操作,以便于日后自行导尿,并说明间歇导尿的重要性,使其能够接受,便于早期形成规律性排尿。③早期膀胱康复训练:脊髓损伤后8周内为早期,因逼尿肌无收缩,膀胱成无张力状态,不能排尿,出现完全胜尿潴留,膀胱过渡膨胀将损伤膀胱壁组织结构,使其失去收缩能力,并形成不可逆性改变,因此解除膀胱的过渡膨胀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导尿前30min进行手法膀胱功能训练。常用的方法有耻骨上区轻叩法,用于上运动神经元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患者。通过逼尿肌对牵拉反射的反应,经骶髓排尿中枢引起逼尿肌收缩[3]。手指在耻骨联合上进行有节奏的拍打,拍打7~8次,停3s,反复进行2~3min。还可利用皮肤-膀胱的反射作用,刺激患者大腿内侧,阴茎体部或会阴部,以寻找引起排尿动作的部位,以建立反射性膀胱。

1.3 观察项目

①自主排尿时间;②尿路感染发生情况;③肾功能损害情况;④泌尿系造影异常情况[4]。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13.0统汁软件处理,自主排尿时间用t检验,其余用χ2检验。

2 结 果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4年,平均2.5年,随访结果如表1。

3 讨 论

脊髓损伤后膀胱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在脊髓休克期间开始即必须对膀胱施行正确的初始处理、进行恰当的膀胱康复和终生的神经学关注,脊髓损伤后膀胱的护理和康复训练,目的不仅要使其恢复贮存及排尿功能,还要使其具有良好的尿流动力学性能,即较好的顺应性,较少的残余尿量及较好的逼尿肌-括约肌协同作用,以保证其不对肾脏功能产生威胁[5]。

本研究中我们根据每位患者膀胱充盈度来确定放尿时间。避免了传统的膀胱护理方法,传统的方法是留置尿管时间较长,极易引起尿路感染,难以建立反射性膀胱;定时放尿又未针对个体情况分别处理,有的患者在预定放尿时间,膀胱内尿液少,不足以引起尿意,患者难以产生排尿感觉,不能充分保护和训练膀胱功能。也有的患者由于输液或用了利尿剂等原因,未到预定放尿时间膀胱已高度充盈,如不及时放尿,将造成尿潴留、膀胱-输尿管反流等不良后果。因此,定时放尿对膀胱功能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患者膀胱充盈时表现出为脸红、烦躁、寒战或出冷汗等自主神经兴奋现象,叩诊膀胱浊音区位于耻骨与脐之间时予及时放尿。放尿时提醒患者有意识地加入排尿,有关神经肌肉活动协调参与,使患者的排尿模式与正常排尿相似,膀胱的贮存及排尿功能得到继续发挥[6]。拔除尿管后采用间歇性导尿与置管期间个体化放尿原理相似,可使患者膀胱周期性扩张,能刺激膀胱逼尿肌顺应性逐步恢复。关键足应向患者及家属反复强调间歇性导尿对于训练膀胱的重要性,使其最终脱离尿管而能自行排尿。

脊髓损伤后,膀胱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尽早地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不施行或少施行导尿,免除随身携带尿袋,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膀胱的功能训练,方法较多,每位患者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综合训练。然而,根据脊髓损伤类型不同,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个体化训练,能使膀胱 期建立反射性排尿。根据脊髓损伤节段不同,Bors将神经源性膀胱分为两种类型[7]:①骶髓以上损伤时,骶髓的排尿中枢失去高级中枢控制,最终形成反射性膀胱,排尿过程不受意识控制,且有一定残余尿,称为上运动神经元性膀胱。②骶髓或骶神经根受损伤时,由于排尿中枢或其传出支受损而失去排尿反射,产生尿潴留,称为下运动神经元件膀胱。对于前者,脊髓损伤位置较高,而低级排尿中枢保存完好,可于帮助患者进行膀胱训练操作中,耐心地在下腹部或下肢寻找扳机点,利用皮肤-膀胱反射作用,刺激患者大腿内侧或会阴部扳机点,以寻找引起排尿动作的部位,通过反复刺激扳机点,使尿液排出,减少残余尿。对于后者,由于脊髓损伤位置较低,腹肌的神经支配尚完整(胸神经支配),可鼓励患者训练腹肌力量,通过Valsalva法增加腹压,从而使膀胱排出尿液[8]。反射性膀胱的功能康复采用手法训练,即膀胱充盈后,膀胱底达脐上二指时,进行按压排尿,操作者用单手由外向内按压患者下腹部,用力均匀,由轻而重,待膀胱缩成球状,一手紧按膀胱底,向前下方挤压,再用左手压在右手背上加压,待尿不再流出时,可抬手再加压1次把尿排尽,力求排尽,对尿失禁患者,用力要稍大,方向朝会阴部,对膀胱痉挛性瘫痪患者,按摩为15min,手法要轻,膀胱功能的康复训练也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必须符合下列条件者才能进行膀胱的再训练:①患者膀胱容量和顺应性能持续4h不导尿;②尿液镜检≤10WRC/HPF;③无发热;④无持续菌尿4h出现。因此,在膀胱的再训练前进行膀胱、肾脏超声、尿道造影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十分重要。

表1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相比较

[1] 廖明珍,蓝佼晖,罗丹.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09(16):1504-1505.

[2] 姬卫华,陈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康复实践[J]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3):517-518.

[3] 江宏.脊髓损伤的泌尿系统康复护理[J] .实用骨科杂志,2008,14(8):511-512.

[4] 单小虹,吕慧.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J] .护理研究:中旬版,2008,22(7):1830-1831.

[5] 梁莉丹,刘一苇.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6):910-911.

[6] 张云洁.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的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2007(10X):190-191.

[7] 周筱春,叶旭平,蒋松鹤.膀胱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 .护理与康复,2007,6(12):822-824.

[8] 李接凤,吴碧珍,吴西,等.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和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7126-7127.

猜你喜欢
尿管尿潴留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两种护理措施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