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凤 马玉娟 耿振平 马 龙 王振华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院心内科(450003)
脑脉泰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李秋凤 马玉娟 耿振平 马 龙 王振华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院心内科(450003)
目的 探讨脑脉泰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脑脉泰胶囊,每片生药含量0.5g,每次2粒,每日3次。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甘油三脂、胆固醇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 三金脑脉泰胶囊是治疗UAP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
脑脉泰胶囊;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病情多较严重,极易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我科采用脑脉泰胶囊治疗UAP患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依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标准[1],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临床选择60例我院住院患者,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无出血倾向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8±6)岁,病程(11±3)个月;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6±8)岁,病程(l0±6)个月。两组性别、年龄及病情相近,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β-受体阻断剂、他汀类药物、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脉泰胶囊,每片生药含量0.5g,每次2粒,每日3次,疗程1个月。
1.3 观察指标 心绞痛症状:治疗前后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及Holter检查。观察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间间隔、24h缺血总时间及ST段、T波改变情况.同时观察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心绞痛程度改善2级或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心绞痛程度改善l级,或心电图ST段回升≥0.05mV,T波平坦变为直立。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心绞痛程度不变,心电图与治疗前相同。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间隔,24 h缺血总时间及ST段、T波改变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间隔,24 h缺血总时间及ST段、T波改变情况
表1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间隔,24 h缺血总时间及ST段、T波改变情况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 n 发作次数(次/d) 发作间隔(d) 24h缺血时间(min) ST段下移(mv) T波倒置(mv)治疗组 治疗组 30 5.00±3.6 0.58±0.3 32.10±4.4 2.31±0.45 0.24±0.06治疗后 30 1.70±1.2[1,2] 1.30±0.4[1,2] 7.30±2.0[1,2] 0.31±0.10[1,2] 0.04±0.01[1,2]对照组 治疗前 30 5.25±3.1 0.50±0.3 33.60±3.2 2.41±0.40 0.25±0.05治疗后 30 2.10±1.7 0.98±0.1 12.66±3.4 1.22±0.20 0.10±0.04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 n 全血粘度(mP·s) 血浆粘度 纤维蛋白原 三酰甘油 胆固醇高切 低切 (mP·s) ( g/l) ( mmol/l) (mmol/l)治疗组 治疗前 30 7.25±0.42 9.55±1.04 1.94±0.30 5.64±0.42 2.15±1.12 6.12±1.07治疗后 30 6.32±0.22[1,2] 7.22±1.45[1,2] 1.50±0.10[1,2] 3.88±0.30[1,2] 1.88±0.61[1,2] 5.02±0.03[1,2]对照组 治疗前 30 7.16±0.51 9.43±1.15 1.96±0.41 5.71±0.39 2.19±1.41 6.13±0.90治疗后 30 6.18±0.42 8.32±1.21 1.76±0.21 4.82±0.30 1.78±0.86 5.36±0.7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种心肌缺血综合征,有进行性恶化趋势,因而对本病积极治疗至关重要。本病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特点为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为主,瘀血、痰浊阻遏胸阳,使血脉不畅而发生心绞痛,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脑脉泰胶囊是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研制的三类中药新药,采用现代药学技术研制而成的高效、速效的新型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效果较好。其主要成分为红参、三七、丹参、银杏叶、葛根、当归等优质中药,气芳香,味甜微苦,红参益气,三七、丹参、银杏叶、葛根、当归活血化瘀,从而起到治疗和预防心绞痛的作用,组方合理,标本同治,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熄风豁痰的优良功效 。 有研究证明脑脉泰胶囊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松弛因子的生成而扩张血管,调整血管张力,增加缺血组织的血流量,改善血流动力学[2,3]。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血液流变学、
缓解高凝状态作用,能改善炎症病灶,拮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液黏度。使血液处于低凝状态,促进血栓溶解,使血管再通,并能使缺血区侧支循环建立[4,5]。本研究观察能降血脂,降高黏血症,降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行,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延长心绞痛发作间隔,改善24 h缺血总时间及ST段、T波,不良反应小、应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可靠。○Z
[1]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S].中华心血管杂志,1981,(1):75.
[2] 史自立,李霞,王慧玲.脑脉泰治疗血管性痴呆42例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15: 606.
[3] 崔洪源.血管性痴呆78例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 150.
[4] 阳召军,雷希龄.脑卒中的中医分型论治——附268例分析[J].光明中医杂志,2002,17(2):33-34.
[5] 祝惠民.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78-481.
10.3969/j.issn.1672-2779.2010.24.046
1672-2779(2010)-24-0062-02
201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