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全浊仄声字在安徽太湖方言中今读的历史层次

2010-09-15 11:45
皖西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仄声官话声母

徐 建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古全浊仄声字在安徽太湖方言中今读的历史层次

徐 建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太湖方言属赣方言怀岳片。古全浊仄声字在太湖方言中的今读存在三个历史层次:古江淮官话残留的底层,赣方言语音层,与普通话、江淮官话接触形成的语音层。

太湖方言;古全浊仄声;历史层次

太湖县隶属安徽省安庆市,位于皖西南、鄂东南的交界处。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P10),太湖方言属赣方言怀岳片。太湖县原属江淮官话区,明洪武年间,大规模的江西籍移民迁入皖西南,冲断了安徽江淮官话与湖北江淮官话地域上的联系,使今皖西南赣方言呈现出复杂的语音层次。本文对太湖方言中的古全浊仄声字逢塞音、塞擦音的今读情况进行考察,发现其中蕴含着三个不同的历史层次:古江淮官话残留的底层,赣方言语音层,与普通话、江淮官话接触形成的语音层。本文所记的太湖方言为牛镇羊河话。

一、赣方言语音层

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在太湖方言中不论平仄以读送气清音为主,这一语音特点使它与周边的安徽、湖北江淮官话(依据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的规律清化)鲜明地区别开来。因此,太湖方言中古全浊仄声字今逢塞音、塞擦音读送气清音,属于江西赣方言语音层。例如:部phu⊇、稻thau⊇、罪tshei⊇、柱四hy⊇、昨tsho⊇。

二、与普通话、江淮官话接触形成的语音层

太湖方言也存在古全浊仄声字今逢塞音、塞擦音时读不送气清音的字例。如“乍捕肚~子载罢毙剂队兑跪掉闸炸油~蛰栈菌郡铡蝶杂电赠瞪局”等。这些字的今读与古全浊声母在太湖方言中的语音演变规律不符,其声母形式可能是与普通话、江淮官话接触受其影响的结果。理由如下:①有的字虽然口语中很常用,但只出现于科技、文化词中。如:电队蛰局菌细~,今读不送气清音应当是后起的。②绝大多数字只出现于书面语中,如:捕载毙兑掉剂蝶栈郡赠瞪。③按语音演变规律,古全浊声母字在太湖方言中当读阳调,但上述所有字在太湖方言中均读阴调①。可以看出,声母读不送气清音,声调读阴调,不是太湖方音自身演变的结果。④部分字在与太湖毗邻的宿松方言(同属赣方言怀岳片)中依然保留赣方言送气的特征。如“捕cphu;毙phi⊇、赠tshən⊇、蝶thiæɁ⊃、跪⊂khuei”(“跪”取自李如龙、张双庆1992[2](P12),其他几个字取自孙宜志2002[3])。

三、古江淮官话残留的底层

太湖方言中“弟”和“大”的今读层次比较复杂,蕴含着赣方言语音层和古江淮官话残留的底层两个层次。

(一)弟

太湖方言中的“弟”有两个语音形式:thi⊇、ti⊇,我们分别记为“弟1”、“弟2”。“弟1”的词义与普通话的“弟”相当,即“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之“弟”;“弟2”除表示“弟1”的意思外,还有“排行最小”义,因此它可以与其他的亲属称谓词连用表示其排行,如“弟2爹”:爷爷的兄弟中,年龄最小者。

“弟”,《广韵》[4](P77):“兄弟,尔雅曰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徒礼切,又特计切”。太湖方言中“弟1”的今读与《广韵》中的“徒礼切”声韵调俱合。“弟1”读送气声母,符合赣方言的语音特点,与周边的湖北、安徽江淮官话的语音特点(读不送气声母)不合,据此可以确定“弟1”的声母形式缘于赣方言语音层。“弟2”读不送气声母,符合湖北、安徽江淮官话的语音特点(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而与赣方言的语音特点(一律送气)不侔。太湖方言中“弟2”读不送气清音应当源于江淮官话。

“弟2”的声调与《广韵》两个反切在太湖方言中的音变规律不合。按语音演变规律,其声调当为阳去,而太湖方言中“弟2”的声调与中古的清、次浊入声字一样同在入声(调值为24)。我们认为“弟2”读的不是原调,24是小称变调后的调值。太湖方言中存在小称变调强调“特别少、小”的语言现象,变调后的调值均为高长调,24或45,如:

钱用光kuaŋ11哆。(原调,实际还剩下一些钱)

钱用得精光kuaŋ24。(变调 , 强调钱一点都不剩)

眼睛一眯m i11倒眯着眼睛。 (原调 , 描述眯眼的状态)

眼睛一眯mi24倒。(变调,强调眯眼的程度较眯mi11更甚)

我们可以设想“弟2”最初读的是原调,后来从“后生为弟”的词义中引申出“排行最小”义,为了强调“最小”以表达一种亲昵的感情色彩,人们将原调拉长、提高,调值变为24,混入入声。后来原调消失,只存变调。这种只存变调,原调消失的情况在太湖方言中很常见,如:一□məŋ24:形容东西特别少。“□”的原调不可能是24,太湖方言的24调对应的是中古清、次浊入声字,这个字应当来自中古的阳声韵。湖北阳春方言(黄群建1993[5])、江西乐安县万融话(邵慧君、万小梅2006[6])也存在这种只存变调原调消失的现象。

(二)大

太湖方言中称叔叔、姑母为“□ta12”,也有人称父亲为“□ta12”,我们认为“□ta12”的本字就是“大”。

现代汉语方言中,以“大”称父亲的方言点很多。湖北江淮官话称“父亲”为ta⊇的方言点有:蕲春、麻城、英山(汪化云,2004[7](P248))。据许宝华、宫田一郎(1999)[8](P233),江淮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晋语、西南官话、徽语(安徽歙县)、赣方言(安徽岳西②)都存在以“大”称父亲的说法;中原官话、吴语存在以“大”称叔父、伯父的用法;还有一些方言点称“母亲”、“伯母”、“姑妈”或“姐姐”为“大”。文献中也有以“大”称父亲、伯父、叔父的记载,《汉语大字典》[9](P520)“方言。指父亲。明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二·方言》:‘父曰爹,又曰别,又曰大。’蒋光慈《弟兄夜话》:‘俺大叫俺来上海看看你。你这些年都没有回去,俺大想得什么似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五章:‘去年年底,我大因还不起阎王债,眼看日子没过头,上吊死了。’方言。指伯父或叔父。如:俺三大是个劳模。”

以“大”称父亲、叔父的方言点多属于官话区,汪先生提供的湖北江淮官话方言点与太湖地缘相近。江西赣方言中还没有见到以“大”称父亲、叔父、姑母的用法。可见,太湖方言中以“大”表亲属称谓的用法缘于官话。

现代汉语方言中还有不少地方称父亲为“达”。据许宝华、宫田一郎(1999)[8](P1780),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晋语、兰银官话、徽语(安徽歙县)都存在这种用法;另外,东北官话、北京官话、中原官话、晋语中还有以“达”称“叔叔”、“叔父”的例子。文献中也有以“达”表“父亲”的记载,如《汉语大字典》[9](P3855)对“达”有解释:“方言。指父亲。民国三年修《安塞县志·方言》:‘称父为达。’《中古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天性是我的》:‘俺达、俺娘,说话甭忙:骨肉是你的,天性是我的。’”季宗燕、刘长锋(2008)[10]也提供了《聊斋俚曲》里以“达、达达”称“父亲”的若干书证,“《姑妇曲》第56页:那妮子他达无赖之极,上门子骂了,又告状;县官……《慈悲曲》第69页:没了他娘,就只是找他达呀,他叫你东游西转不的。”

我们认为“达”的本字就是“大”。《汉语大字典》[9](P520)“大”义项9:“古代下一辈对上一辈的称呼所加的字,如称祖父为‘大父’称祖母为‘大母。’”这里的“大”表敬称。我们设想:有些方言省略“大”后的称谓词,直接以“大”表亲属称谓,形成了现代汉语方言中以“大”表“父亲、母亲、伯父、伯母、叔父、姑母”等亲属称谓的复杂局面。“达”,《汉语大字典》[9](P3855)义项16“方言。指父亲。”这一义项与其他义项关系比较疏远,不存在引申的可能。所以我们怀疑“达”的本字就是“大”。又“大”与“达”从上古到现代读音都很接近,“达”可能是“大”在不同方言里的音变形式。表亲属称谓的“大”和“达”在现代汉语方言点的分布上大致是重合的也能证明这一点。

确定了“大”为本字,我们再来讨论太湖方言中“大”今读的历史层次。太湖方言中的“大”有thai⊇、ta⊇两个语音形式。前者我们记为“大1”,其义与“小”相对;后者我们记为“大2”,表父亲、叔父、姑母。《广韵》[4](P109)中“大”有“徒盖、唐佐”二切。据《汉语方音字汇》[11](P4),“唐佐切”在今北方官话中多读ta;在江西赣方言中多读为thai(李如龙、张双庆,1992[2](P19),刘伦鑫,1999[12](P99))。太湖方言中“大1”的语音形式与江西赣方言相同,而与“唐佐切”在江淮官话中的音变规律不合,其声母形式源于赣方言。“大2”的声母形式与江淮官话相同,而与“唐佐切”在赣方言中的音变规律不侔,其声母形式缘于江淮官话。

“弟2”和“大2”的声母形式均源于江淮官话,到底是古江淮官话残留的底层呢?还是与普通话、江淮官话接触形成的语音层次?我们认为属于前者。①从风格上看,“弟2”和“大2”风格较土,当地人日称而不知其本字,不知其书写形式就能在语言接触过程中不会因为其他方言的影响而发生改读,在特定的词汇中作为“化石”残存下来。②从声调上看,今读不送气声母的古浊去字在太湖方言中有阳调、阴调之分:其一,读阳调,如:弟2、大2(“弟2”的调值与入声混同是小称变调的结果,本来应该也读阳调);其二,读阴调,如:捕队兑跪电赠等。同属古浊去字,声母均读不送气清音,有的读阳调,有的读阴调,应当有不同的来源,属于不同的历史层次。我们上文已经讨论过,今读阴调的古全浊仄声字属于与普通话、江淮官话发生接触的语音层,是最晚的层次,今读阳调的这一类当属于古江淮官话残留的底层。湖北江淮官话古浊去字声母今读不送气,声调为阳去,太湖方言中的“弟2、大2”与其一脉相承。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今读塞音、塞擦音的中古全浊仄声字在太湖方言中存在三个层次:Ⅰ古江淮官话残留的底层、Ⅱ赣方言层、Ⅲ与普通话、江淮官话发生接触形成的层次。各个层次的特点如下表:

层次Ⅰ 层次Ⅱ 层次Ⅲ例字 弟2大2 稻定部直舅淡件丈队跪电赠瞪菌郡铡蝶杂局声母特点 不送气 送气 不送气声调特点 阳调 阳调 阴调使用的环境限于口语 口语、书面语均出现多用于书面语或科技、文化词

注释:

①“捕肚载”读上声,太湖方言中的上声只包括中古清上、次浊上。

②安徽岳西属于怀岳片赣方言区,与太湖地缘相接。岳西方言以“大”称“父亲”的现象,也应当源于江淮官话。

[1]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M].香港: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7.

[2]李如龙,张双庆.客赣方言调查报告[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

[3]孙宜志.安徽宿松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2002,(4):368-379.

[4]宋本广韵 ·永禄本韵镜[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5]黄群建.湖北阳春方言的小称音变[J].方言,1993,(1):59-64.

[6]邵慧君,万小梅.江西乐安县万崇话的小称变调[J].方言,2006,(4):309-315.

[7]汪化云.鄂东方言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4.

[8]许宝华,(日)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

[9]徐中舒.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89.

[10]季宗燕,刘长锋.聊斋俚曲部分方言词注解[J].蒲松龄研究,2008,(2):88-94,110.

[11]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音字汇[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

[12]刘伦鑫.客赣方言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On the Historical Stratum of Modern Pronunciation of the Words belonged to Ancient Voiced Initialsand Ze Tone in Taihu Dialect,Anhui Province

XU Jian
(School of Literature,Guangxi Norm 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

Taihu dialect belongs to Huaiyue cluster of Gan dialect.There are three histo rical stratums of modern p ronunciation of the words belonged to ancient voiced initials and ze tone in Taihu dialect:the historical stratum of the ancient Jianghuaimandarine,the historical stratum of Gan dialect,and the histo rical stratum resulted from the influence of mandarine or Jianghuaimandarine.

Taihu dialect;ancient voiced initials and ze tone;historical stratum

H172.4

A

1009-9735(2010)04-0136-03

2010-05-15

徐建(1982-),男,安徽太湖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方言学与音韵学。

猜你喜欢
仄声官话声母
声母韵母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声母顺口溜
声母歌
吟出古诗之美
贞观的“观”读平读仄?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西南官话中古泥来母的今读类型与演变层次
俗话说,官话说
贞观的“观”该怎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