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红梓,朱春霞,黄 进,汤 涌,陆治平
(江苏省南京市胸科医院,1.药剂科;2.心血管内科,江苏南京,210029)
自20世纪60年代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被发现至今,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熟识。循证医学的大量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稳定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冠脉血管重建(PCI及CABG)均可使患者受益[1]。本文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南京市胸科医院14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情况,进一步探讨阿司匹林与冠心病预防、发病、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选择2008年11月~2009年12月本院心内科14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其中男104例,女36例,平均(61.8±9.3)岁;其中以急性冠脉综合症(ACS)住院58例,稳定型心绞痛45例,胸闷、胸痛待查37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平均病史(6.5±1.9)年,经常规降压治疗,入院时血压控制良好;46例患者有糖尿病史,其中男30例,女16例,平均病程(4.2±1.6)年,经常规降糖治疗,血糖控制基本正常。
根据患者入院前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将患者分成服用组85例,服用剂量75~100 mg/d,其中男62例,女 23例;对照组55例,其中男42例,女13例,对照组中包括部分短期间断服用患者,总服用时间≤1年;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或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记录检查结果。
阿司匹林服用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血压等基础临床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阿司匹林服用组与对照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s)
表1 阿司匹林服用组与对照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s)
项目 服用组(n=85) 对照组(n=55)年龄(岁) 62.1±8.8 60.1±9.6性别(n,男/女) 62/23 42/13 BMI(kg/m2) 23.1±3.5 22.3±2.4吸烟(%) 49(57.6) 32(58.2)TC(mmol/L) 4.39±1.00 4.44±1.24 TG(mmol/L)1.58±0.90 1.76±1.16 HDL-C(mmol/L)2.57±0.88 2.25±0.89 LDL-C(mmol/L)2.57±0.88 2.25±0.89 Lp(a)(mmol/L)221.90±178.17259.00±157.24 FBS(mmol/L)6.02±1.49 5.70±1.12 Ua(mmol/L)335.55±94.33 327.00±121.29 SBP(mmHg)121.3±10.2 122.5±9.7 DBP(mmHg)80.4±6.5 79.8±7.2
14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41例患者阴性,阿司匹林服用组阴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中CAG阳性结果显示,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病变支数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右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阿司匹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AG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前降支病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左主干、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等作用。阿司匹林通过选择性地使环氧化酶-1(COX-1)多肽链上单丝氨酸(Ser)529位点乙酰化而持久性灭活COX-1活性,抑制血小板功能。环氧化酶有两种异构体COX-1和COX-2,前者主要存在于血小板而后者主要存在于内皮细胞。由于无核的血小板本身不能合成COX-1,因此只有待新生的血小板足够多时血小板功能测定值才能恢复。实验研究发现阿司匹林的COX-1抑制作用有明显的特点:①仅单丝氨酸残基的羟基发生乙酰化修饰;②极低浓度(nmol/L)即可以达到抑制作用,更高浓度和更长时间并不能增加效果,即无剂量相关作用;③抑制作用发生迅速,体外实验20 min即可达到完全阻断。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地抑制COX-1,抑制血小板激活的重要因子血栓烷A2(TXA2)的合成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表2 2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 ±s)
表2 2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 ±s)
**P<0.01
参数 服用组(n=85)对照组(n=55)冠状动脉病变[例(支,%)]阴性 29(34.12)** 12(21.82)左主干 2(2.35)3(5.45)前降支 41(48.24)33(60.00)回旋支 11(12.94)12(21.82)右冠状动脉 4(14.71)** 11(20.0)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左主干 62.50±17.68 40.00±14.14前降支 71.67±22.38** 85.91±19.56回旋支 77.27±19.54 74.55±22.52右冠状动脉 73.75±9.47 92.25±6.08
美国男性医师健康研究(PHS)试验对象包括22 071名健康的男性医生,平均随访时间60.2个月,其中11 037人每2天服用325 mg阿司匹林,11 034人服用安慰剂。结果显示,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减少44%,致死性AMI危险降低66%。妇女健康研究(WHS),39 876例最初健康的女性(45岁或以上)接受阿司匹林100 mg或安慰剂隔天1次,观察10年。结果显示,阿司匹林降低女性首次卒中发生率17%,其中缺血性卒中下降24%,短暂性脑缺血(TIA)下降22%,而出血性卒中的风险未增加。65岁以上女性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减少主要血管事件26%,降低AMI发生率34%[2]。临床试验汇总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使每年预测冠心病事件<1%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风险降低26%,每年预测冠心病事件为1%~3%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风险降低20%,每年预测冠心病事件≥3%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风险降低35%[1]。在权衡受益和风险(阿司匹林引起的出血)以后,美国心脏协会(AHA)对于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作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阿司匹林应考虑用于10年心血管事件危险≥10%的健康男性和女性[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于2006年共同推出了《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5)》[4],指出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疗效确切、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应当在有适应证的人群中尽快、尽早应用。建议在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采用75~150 mg/d小剂量、急性抗血栓治疗中采用150~300 mg/d负荷剂量并与氯毗格雷合用;建议坚持长期应用以期获得最大的药效学和经济学优势。
现已明确,冠心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心肌梗死的危险,对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发展为症状性冠心病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14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41例患者阴性,阿司匹林服用组阴性率34.12%显著高于对照组21.82%(P<0.001),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结果显示,2组间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病变支数无明显差异(P>0.05),右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阿司匹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阿司匹林组前降支病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左主干、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阿司匹林对于冠心病的预防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冠心病发病程度和范围可能起到了一定减轻的作用。但由于本研究例数较少,还需要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1]Patrono C,Coller B,FitzGerald GA,et al.Platelet-active drugs:the relationships among dose,effectiveness and side effects:the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J].Chest,2004,126(3Suppl):234S.
[2]Askie LM,Duley L,Henderson-Smart DJ,et al.Antiplatelet agents for prevention of pre-eclampsia: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J].Lancet,2007,369(9575):1791.
[3]Olshove VF Jr,Preston T,Gomez D,et al.Perfusion techniques toward bloodless pediatric open heart surgery[J].J Extra Corpor Technol,2010,42(2):122.
[4]Ishikawa Y,Ishikawa J,Ishikawa S,et al.Prehypertension and the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Japanese general population:the Jichi Medical School Cohort Study[J].J Hypertens,2010,28(8):1630.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5)[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