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广丽,何亚娟,刘秋香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4医院骨科,江苏南京,210002)
创伤骨折患者往往是由突发事件造成的,瞬间的变化使患者失去了正常的功能性活动,对患者身心带来直接冲击,使患者产生一系列不良心理行为[1]。疼痛是创伤骨折患者的常见问题。疼痛影响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2]。目前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本文通过对50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减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2008年6月~11月在本科住院的骨折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楚;②填表合作;③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向。调查100例患者,男72例,女28例,年龄40~55岁,平均(47.7±2.12)岁;四肢单处骨折 88例,多发骨折12例。文化程度:文盲 12例,小学18例,初中 41例,高中以上2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种、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行为干预。常用干预措施:①倾听与交谈。患者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负责,热情接待患者,与患者进行亲切的交谈,通过交谈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家庭背景以及心理状态和需求,收集资料进行入院评估,评估其心理状态、受伤的情况及焦虑的程度。根据每位患者产生焦虑和疼痛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多数骨折患者对疼痛感到恐惧,因此,多和患者讨论疼痛问题,如疼痛产生的原因、特点、规律及他人对疼痛的经验等,可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识。通过交谈使患者了解有关疾病的信息,同时也使患者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减轻心理负担,从沟通中获得被尊重、理解和关怀的满足感,这是战胜疼痛的强大精神力量[3]。术前向患者介绍手术方式、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一些镇痛知识,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增加其对疼痛的耐受力。相信患者的主述,耐心倾听并相信患者对疼痛的述说。有研究发现患者和医护人员对疼痛的认识差异很大,且医护人员判断疼痛的程度较患者自我感觉轻一个等级以上[4]。②转移注意力。帮助患者集中精力从事某项活动,形成疼痛以外的专注力,使痛阈提高。即在患者主诉疼痛时或在疼痛评估后,通过阅读、聊天、听音乐、看电视等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疼痛减轻或消除。研究表明通过听音乐、看电视形成听觉或视觉刺激,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5]。③暗示法。即通过治疗者的说服、保证或其他方法刺激患者的语言信号系统,解除其焦虑不安情绪,以减轻疼痛,在疼痛时也可用自我暗示的方法达到很好的镇痛效果[6]。④合理采用冷、热敷。对骨折早期患者给予冷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水肿和出血,同时通过抑制细胞活动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受伤24h后采用热敷、神灯照射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解除神经末梢的压力,使肌肉韧带松弛,从而缓解疼痛。⑤心理支持。操作娴熟、敏捷,使患者产生安全感,给以极大的心理支持。重点是对患者的焦虑恐惧、疼痛进行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有关创伤骨折相关知识、治疗过程、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和预后效果。对恐惧、焦虑较重的患者,采用镇静止痛药物配合治疗,稳定患者情绪。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7]或文字描述式评分法[8]测量疼痛。将疼痛分为无、轻、中、重、极度疼痛5个等级并以0~4级评分。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于心理干预后疼痛程度进行比较。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经心理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疼痛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n(%)]
创伤骨折患者由于瞬间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使其失去正常的功能性活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患者这一角色的转变,产生极强的心理应激反应,通常表现出紧张、焦虑、抑郁、情绪恶劣、易激动,严重时表现出人格的改变[9],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行为干预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患者骨折后,疼痛几乎伴随着创伤骨折的全过程(创伤、手术损伤和功能锻炼所致疼痛)。疼痛对骨科患者的影响,首先影响患者的心理及精神状态,术后疼痛影响睡眠,加重紧张、焦虑情绪[10]。其次,术后疼痛刺激通过脊髓介质和交感神经反射引起肌肉、血管收缩,致切口呈缺血状态,引起机体代谢异常,影响切口愈合[11]。而临床上发生的疼痛几乎全部与情绪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严重的疼痛或持续状态的疼痛会给机体带来损害,引起不良的心理反应。同时,疼痛又使患者的恐惧焦虑加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疼痛的护理尤为重要,如果患者处在紧张、焦虑、恐惧、无心理准备状态下进行手术,对疼痛会特别敏感。医护人员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都应观察了解患者心理,随时调整患者的心理环境,减轻心理压力,使患者在最佳状态中完成手术。由表1得知,实验组总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说明良好的心理干预可提高疼痛阈。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基础护理,更应做好正确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心理行为干预,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有文献报道[12],护士与患者做5~10 min的必要谈话,可使患者的镇痛效果持续18 h,10 min的笑能使患者在几小时内不再受疼痛困扰[13]。音乐和歌声能提高大部分患者的身体、心理、精神健康,提高认知能力,提高社交能力,缓解精神痛苦[14]。通过心理行为干预,稳定了患者的情绪,提高了患者参与治疗与护理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1]王小玲.外伤性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华夏医学,2001,14(5):743.
[2]张玉芳,殷磊.心理护理的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179.
[3]于瑞平,许圣云.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2061.
[4]佟术艳.疼痛的护理评估[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2):123.
[5]Mimi M Y,Jecobus KF,Jeanne WY.Visual stimulation as pain relief for Hongkong Chinese patients with leg ulcers[J].Cyber Paychology and Behavior,2003,6(3):315.
[6]连庆泉,李军.围手术期疼痛治疗的新理念[J].现代医学实践杂志,2005,17(2):116.
[7]杜克,挖补,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30.
[8]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5.
[9]曹美云,唐守真,黄长娥.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心理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8):628.
[10]蒋伟亚,王迎儿.皮肤伸展术修复肢体外伤性皮肤缺损患者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6):22.
[11]扬彩莲.手术后疼痛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89,24(12):713.
[12]山本郎他.术后疼痛心理学的侧面[J].临床看护,1984,10(5):611.
[13]翟艳丽,王亚丽.笑对控制疼痛的作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8):376.
[14]吴红艳,刘珊.欢笑是最好的治疗[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