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上皮性囊性肿瘤的影像诊断

2010-09-14 06:17孙虹越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性囊胰管囊性

孙虹越

(盘锦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线科,辽宁盘锦 124010)

胰腺上皮性囊性肿瘤病变是一组以囊性改变为特征的不同疾病,其病史、组织起源、临床治疗及预后都不尽相同。因此,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诊断胰腺上皮性囊性病变时,除影像表现外,必须紧密结合临床病史、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进行分析。笔者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9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患者的影像与临床资料,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影像特点,以利于提高今后的诊断率,对其临床治疗及术后的随访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4年1月~2009年9月 17例行CT和MRI检查,并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肿瘤病变患者,女性12例,男性5例;年龄16~70岁,平均45岁。主要症状:1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病史,少数患者有腹胀、发热、恶心、呕吐。体征:多数有上腹压痛。

1.2 检查方法

CT检查采用GE 16排螺旋CT,层厚、层距均为5 mm,螺距1 mm,均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MRI设备为GE 1.5T超导永磁机,腹部表面线圈,横断面T2WI、T1WI,冠状面T2WI平扫。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射流速为2.5~3.0 ml/s,总量90 ml左右,行Gd-DTPA增强扫描、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及ERCP造影。

2 结果

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需综合判断,最重要的是分析囊内及囊壁的特点(如壁的厚薄、有无分隔、壁结节等)、病灶的数目及边界、病史、实验室检查(淀粉酶等)、性别、年龄、部位等。胰腺上皮源性囊性肿瘤少见,约占胰腺肿瘤的10%。恶性肿瘤中只有2%~4%为囊性。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浆液性囊腺瘤(5例),黏液性囊腺瘤(3例,其中1例为癌),实性假乳头状肿瘤(6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3例)。除浆液性囊腺瘤外,其他均属于恶性或潜在恶性肿瘤。其鉴别结果见表1、2。

3 讨论

3.1 浆液性囊腺瘤

浆液性囊腺瘤为最常见的胰腺肿瘤,大多数为良性,不发生恶变,发现病变不必手术,随访即可。多单发,合并Von-Hippel-Lindau综合征时多发,本组5例均为单发。微囊型占绝大多数,为4例(80%~90%),其中周边见直径>2 cm的大囊2例。大囊型1例,无壁结节或其他实性结构。中间可见稀少的间隔囊壁,较薄,看不见。病变无强化,间隔可有轻微强化。

表1 胰腺上皮性囊性肿瘤的鉴别

表2 影像鉴别诊断

3.2 黏液性囊腺瘤

黏液性囊腺瘤可分为3种类型:①良性(黏液性囊腺瘤);②交界性肿瘤;③恶性(黏液囊腺癌)。不同类型可能为病变发展的不同阶段。本组囊腺瘤1例,包膜完整,一般有较明确的壁,此点可与浆液性囊腺瘤相鉴别。分隔宽,分房少,单囊或多囊的壁与纤维间隔有时有条状钙化。病变一般不累及主胰管,与主胰腺管间不相通。囊腺瘤和囊腺癌鉴别较困难,一般年龄越大,恶性程度越高。实性成分越多,越有可能是交界性或恶性肿瘤。如发现合并转移灶,则囊腺癌确诊无疑。本组囊腺癌1例并伴有转移,交界性肿瘤2例,伴钙化2例,均为老年女性。

3.3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本组实性假乳头状肿瘤6例,其中,2例伴有钙化,1例出血,4例为良性,2例恶性。SPTP边界均不清楚,并可见肿瘤包绕血管。均为年轻女性,占胰腺肿瘤的0.17%~2.50%。主要有3种基本成分:实性结构,假乳头状结构,囊变。单发、囊实相间,实性部分位于周边,囊性位于中心。如有出血,其内密度较高,CT值为20~50 Hu。30%的肿瘤钙化多见,以沿肿瘤边缘分布较具有特征性。此病为良性或具有低度恶变倾向,较少转移,预后较好。

3.4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胰腺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肿瘤有2个最重要的特征:胰腺管扩张和分泌黏液,可分为主胰管型、分支型及混合型。65%左右的患者有腹痛,45%的患者体重减轻。这种肿瘤缓慢生长为低度恶性或恶性倾向的肿瘤,本病预后较好,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本组中,①主胰管型1例,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伴不典型增生。影像学表现为主胰管弥漫性扩张,扩张的主胰管内见实性成分的壁结节。②1例分支胰管型为腺瘤,表现为与主胰管相通的囊性病灶,多呈葡萄样外观,其内可见条索形分隔及乳头状突起的壁结节。③2例混合型均为恶性,表现为主胰管及分支胰管呈囊状扩张并伴有分泌黏液的结节影。以混合型IPMT多见,但仍以其中某一型征象为主。

MRCP:可显示扩张的主胰管全貌、迂曲扩张的分支胰管的数目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导管,可于术前显示IPMT的多灶性或肿瘤可沿胰管发展和播散的特性,对术前提醒临床注意手术方案的制订及在术中详细检查以免术后仍有病灶存留起重要作用。

ERCP:本组4例中有3例从内镜下观察到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扩大并有黏液流出这一关键征象。注入对比剂可显示壁结节和黏液栓造成的充盈缺损。

由于CT和MRI可以多方位成像及对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因此,对胰腺囊性上皮源性肿瘤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本组病例讨论,了解相关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了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认识,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周康荣.螺旋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74.

[2]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下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669.

[3]李英,谢敬霞,刘剑羽.胰腺囊性病变CT鉴别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3):214.

[4]Lim JH,Lee G,Oh YL,et al.Radiologic spectrum of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tumor of the pancreas[J].Radiographics,2001,21(2):323.

猜你喜欢
性囊胰管囊性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磁共振成像纹理特征分析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及黏液性囊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超声对210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的诊断价值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miR-20a、Let-7a表达变化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高频宽带超声在学龄前儿童胰腺主胰管显示中的应用
异位巨大囊性包块蒂扭转1例超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