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 谢兵 夏雪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校大型仪器管理机制研究
□天津科技大学 谢兵 夏雪
近年来,国家在高校科研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使高校大型仪器的数量不断增加,随之使得大型仪器管理也逐渐成为高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就目前高校大型仪器管理方面的研究和改革情况,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尝试从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分三个阶段对大型仪器管理机制进行探讨,以期最大限度地延长其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
大型仪器;管理;生命周期;使用价值
近年来,科教兴国战略日益深入人心,教育战略地位不断得到增强,随着政府部门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各高校的教育资源也在不断优化。价值不菲的大型精密仪器不仅是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笔者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对高校大型仪器管理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便使高校大型仪器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同时不断增强高校的科学管理能力。
生命周期理论起源于市场学,主要研究的是产品从产生、成长、成熟、衰退四个不同阶段的市场特征以及应对策略。随着生命周期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该研究进一步向两头延伸,如产品制造之前的设计和产品退出市场之后的回收和处理等,从而完整地构成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理论。[1]然而,和市场学的生命周期理论不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则存在两个不同的阶段,一个是产品未出售前的设计和制造,另一个是产品出售以后的使用、维修、维护和报废处理,由于两个阶段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存在着不同的形态。一种形态是两者密切合作,形成完整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另一种是两者相互之间松散合作或无合作,形成产品的两个阶段的分散管理。[2]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创新型科技成果不断在高校产生,高校对仪器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国家在高校科研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使各高校大型仪器的拥有量不断增加。特别是“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对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大力度的投入,使得高校教学科研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随之大型仪器管理也逐渐成为高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近年来,许多单位和部门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总体上达成了以下几点共识:即大型仪器“专管共用”已成为发展趋势;专业实验队伍需求日益重要;资源实施网络信息化管理。与此同时,各高校和有关部门也开始了一些大型仪器资源管理改革的探索与研究,包括制定了一些大型仪器的建设立项、采购招标、共享管理等相关规范,建立了不同区域、范围,不同级别的大型仪器公用平台和信息网络中心,以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实现科学配置资源,推进资源共享。
目前,虽然高校大型仪器的资源利用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在大型仪器规划、购买、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1)大型仪器规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
购买大型仪器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因此,在是否购买和购买什么方面,很多高校往往从自身的强势学科和重点学科着手,而对其在学校整体仪器资源和学科、科研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缺乏科学论证。有些学校的资金投入过于偏重重点学科,因而造成仪器资源重复浪费或利用率低下,还有些学校虽然形式上按一定的规范形成决策,但在实际的资金分配方案上,还是被具有强势话语权的某一方所主导。在仪器购置论证方面常常缺少细致的实施规则,往往不能充分、全面地对仪器购置的可行性进行调研和分析,论证过程不能起到把关的作用。[3]
(2)大型仪器管理不健全
目前,多数高校对大型仪器的管理多侧重于设备正常服役期管理,主要关心大型仪器是否正常运转、大型仪器的维修管理、大型仪器的利用率是否充分等方面,而缺乏对大型仪器运行过程中的人员、资金等方面的管理。
首先,缺乏与大型仪器配套的实验室人员管理。大型仪器主要由实验室人员使用和维护,他们是大型仪器充分发挥作用的最直接执行者。但是,很多高校往往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培养和在仪器硬件设施上的投入,忽略了实验室队伍建设。实验人员的整体水平跟不上仪器硬件建设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仪器的先进功能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充分发挥。
其次,缺乏对大型仪器的规范化保养和维护、维修计划。大型仪器设备结构复杂、功能众多、价格昂贵,因此,需要专业的保养、维护和维修。目前,很多高校忽视对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总是在出现故障时,请厂商派专业人员到现场维修,不仅影响大型仪器的使用,而且需要支付高昂的维修费用。特别是进口仪器,由于配件需要从国外进口,维修所需的时间较长。
此外,大型仪器管理缺乏定量比较。目前高校对大型仪器的使用,更多的还是强调发挥其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服务收入、功能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作用,缺乏“投入产出比”,致使大型仪器使用效益的真实比较结果难以得到反映,在大型仪器的购买、使用、维护、报废处理等多个环节方面缺乏量化比较指标,不利于科学决策和管理。
(3)大型仪器资源共享程度较低
依据专家学者的研究,高校大型仪器资源共享已经成为趋势,但是在实际运行中,高校大型仪器资源共享还停留在表面上。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大型仪器的所有者不同,由此带来的管理、利益分配等多方面问题尚不能很好地解决,另外,权威管理体系的缺位,使得资源信息化网络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目前基本仍然处于分散管理的状态。
高校大型仪器全生命周期管理就是利用全生命周期原理对高校大型仪器采用全程管理,如同一个生命体一样,从出生前的计划、出生后的培养一直到生命体终结全过程的管理。笔者按照大型仪器的实际状态将其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探讨,即采购前管理、运行期管理、报废管理,其中,运行期管理包含实验室人员管理和大型仪器网络平台管理。
大型仪器采购期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初始环节,在大型仪器购买和资金的投入分配方面,要依靠科学的决策和合理的分析依据。
首先,要考察资金投入方向和应当买哪类大型仪器。高校的发展应当是在均衡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使投入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用。因此,在资金投入方向上应当结合学校实际发展和规划,考察学校现有的学科分布和仪器设备是否已经满足了需求,然后将资金投入到收效最大的学科领域。学科领域确定以后,再选择购买仪器的类型,这时将进入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设计阶段和采购阶段,该阶段的选择和决策将会对大型仪器的后续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此阶段的管理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高校可以在现有标准产品中去选择,也可以依据自身的需求和生产厂家合作,共同设计和生产所需要的非标仪器。目前,在高校大型仪器采购中,更多倾向于标准产品,一方面可以使后期的维护和维修容易,另一方面采购比较容易。但是,和厂家合作设计的产品能够使所采购大型仪器发挥更大的功用,并且在维修和维护方面不增加更多费用。然而,由于设计和生产过程复杂,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此外,在选择大型仪器时,还存在着是选择进口仪器还是国产仪器,或者在众多功能相近,价格不同、品牌不一的产品中选择哪种产品的问题。在售后服务方面,还要考虑自行维护还是厂商维护,定期维护还是故障出现时的维护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多目标规划或者层次分析法将涉及的因素作为变量进行计算,结合德尔斐法等软硬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决策,尤其是要加入大型仪器使用者的看法和建议,避免外行或人为、主观决定的缺陷。
大型仪器采购完成后,将进入运行期管理,也是大型仪器服役期管理。这是衡量大型仪器效益的重要时间段,另外,伴随着运行和老化,在采购前阶段所进行的维修和维护将成为大型仪器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
运行期的管理主要包含实验室人员管理、大型仪器功能利用的规划和科学维修维护策略,此间,要尽量缩短大型仪器的“磨合期”,延长其“稳定期”,及时发现其“衰退期”。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大型仪器的功能和使用时间,同时有利于通过故障记录分析及维修经济性分析,及时做出更换决策,以体现大型仪器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最大价值。
首先,在大型仪器功能的开发利用方面,实验技术人员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科研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在实践教学中,他们又可作为学生的辅导人员。因此,应尽可能多地为实验员创造、安排校内外培训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对直接使用大型仪器的人员,应当让他们从采购前阶段就介入,并积极参与到大型仪器的安装、维护和简单维修当中,熟悉仪器的使用和功能,使其开阔思路,这对科研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会起到带动作用。此外,要加强实验人员队伍的梯度建设,增设实验教师岗位,使实验员有晋升的台阶和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大型仪器的维护、维修管理,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环节,对于大型仪器的运转和状态应有详尽的记录,依据协议由厂商专业人员或实验员进行定期维护,以便增加大型仪器的使用寿命和正常工作时间,做到对所发生的故障及时处理。这些日常管理不仅能够为新一轮的资金分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而且通过运行期的维护、故障及维修纪录,可以辅助维修策略的制定,使仪器的可靠运行期得到最大限度的延长。[4]
此外,大型仪器价值较高,应当在更广泛的范围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大型仪器进入运行期后,高校应当将其纳入共享资源范围,在可靠的、权威的网络信息平台上发布相关信息,使其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挥更大的效用。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和实验员管理制度,保证共享的实现。
当大型仪器故障频发,其维修成本已超出购置费用时,必须对其进行更换。此时,大型仪器进入报废管理阶段。在该阶段的管理中,应建立完善的报废流程,使废弃资产获取最大的残值,至此,仪器生命也正式终结。
如同生命体进入生命终结阶段时,可以采用火化、器官捐赠、进入博物馆等多项不同选择一样。大型仪器在报废期也可以通过评估其可能产生的价值,分别采用卖废品、拆件供教师和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或进入学校、社会的博物馆进行展览等不同方式,使大型仪器的最终价值尽可能最大化。
在报废期,尽管大型仪器的生命周期已经完结,但还应当对其整体价值做出综合评估。利用设备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价值变动记录和可靠性管理纪录,作为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分析依据,对设备整体使用的经济性、可靠性及其管理成本做出科学的分析,辅助新一轮的资金分配决策,从而使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闭环。
综上所述,以大型仪器为核心所开展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科学延长高校大型仪器的使用寿命,提高其使用价值,同时会使高校的资金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发展,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种要求。
[1]吴建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56-267.
[2]迈克尔·格里夫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30-42.
[3]王波,李耳,宋雪梅,等.高校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关于大型仪器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7):171-176.
[4]王备.关于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思考[J].电力信息化,2007(2).
G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