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彩英,雷 英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舒张压与脑卒中、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我国十组人群前瞻性研究也表明舒张压每相差5 mmHg(1 mmHg=0.133 kPa)脑卒中发病危险相差46%,冠心病发病危险相差24%。说明控制人群血压水平包括舒张压水平对预防脑卒中、冠心病发病至关重要。临床上,舒张压升高的病人并不少见,尤其是中青年高血压病人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较多见。然而,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对舒张压升高的疗效并不理想,从而导致脉压异常造成病人不适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应用西药降压药治疗,舒张压持续增高不达标的病人加用中药清肝降压胶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年10月—2008年10月门诊就诊的高血压病人,符合中国高血压指南(2005年)诊断标准,坚持西药降压药正规治疗,舒张压持续在中度以上水平不达标者共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38岁~72岁,平均51.8岁。
1.2 方法 其中经两种以上西药降压药联合治疗,舒张压持续增高不达标者15例,在原治疗方案或酌情减药基础上加用清肝降压胶囊1.5 g,每日3次。因季节变化等因素导致血压波动以舒张压升高为主,原治疗方案不能达标者20例,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清肝降压胶囊1.0 g~1.5 g,每日2次或3次。观察周期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病人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心电图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后病人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无异常改变,血压变化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血压变化( ±s)mmHg
表1 治疗前后血压变化( ±s)mmHg
组别 n 收缩压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舒张压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持续升高组 15 153.7±15.4 38.8±10.11) 9.1±5.9 108.9±11.2 88.3±7.61) 22.2±9.1季节波动组 20 141.5±6.47 135.3±9.21) 6.5±5.0 105.7±7.4 84.4±10.11) 15.5±11.7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病例[1],女,53岁,高血压病史7年,血压180/110 mmHg,经常头晕、头重、口干口苦。长期单用或合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福辛普利钠片(蒙诺)、吲达帕胺等降压药,血压维持在130~140/100~110 mmHg,后停用吲达帕胺加用清肝降压胶囊1.5 g,每日3次,1个月后血压降至125/90 mmHg,至今服药 13个月,血压维持在120~135/80~90 mmHg,头晕、头重、口苦口干等症状明显好转。
病例[2],男,72岁,高血压病史20余年,长年服用拜新同、缬沙坦、武都力等降压药,血压控制达标。2008年4月初春季节转换时期,病人出现头晕、耳鸣、目赤、口苦等症,血压 140/105 mmHg。加用清肝降压胶囊1.5 g,每日2次,两周后症状好转,1个月后测血压为 130/70 mmHg。
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理类型,肝肾阴亏,阴不制阳,亢阳上扰是其重要的病理机制。龚一萍[1]研究认为阴虚阳亢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高血压的病理基础。中老年人肾气衰,因乙癸同源,久则肝肾阴液亏虚,阴不制阳终至肝阳亢逆。加之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火盛伤阴,或劳欲过度、损伤肝肾之阴,或热病耗伤肝阴皆可导致肝肾阴液不足肝阳偏盛而浮动于上,出现阴虚阳亢症。
清肝降压胶囊主要成分是清泻肝火的夏枯草和补益肝肾的何首乌。高血压多属于肝肾的阴阳失调。实者多为初期肝火亢盛、痰湿壅盛,病久伤阴多为肝肾阴虚,阴虚阳亢,两者相互影响,则病情迁延不愈,虚实夹杂[2]。夏枯草清肝火、解肝郁,何首乌补益肝肾之阴能起到清热平肝、补益肝肾的作用。用于高血压、偏头痛、眩晕耳鸣、易怒口苦、腰膝酸软等症。药效学研究示清肝降压胶囊降压作用在于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总外周阻力,对心率及心脏泵功能均无影响[3]。这对由于血管张力增高而导致的舒张压升高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有资料表明中医所讲的“肾”能包括有现代医学之高级神经系统、自主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功能。许多中青年病人工作学习紧张,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以及季节更替时气候节气等自然因素影响都容易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血管张力增高,舒张压水平增高。本组观察结果显示,清肝降压胶囊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尤其是对舒张压升高具有良好的疗效。其综合降压疗效机制较为复杂,系多重因素所致。根据中医理论则主要在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4]。
清肝降压胶囊降压效果平稳有效,服用方便、安全,对舒张压升高的良好的降压作用是其特色,为提高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达标率提供了有利的武器。
[1] 龚一萍.肝阳上亢与高血压病关系的探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0,6(2):1-3.
[2] 朱玉梅.清肝降压胶囊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4):61.
[3] 王永生.滋阴潜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阴虚阳亢症机制探讨[J].江苏中医药,2004,25(11):53-54.
[4] 贺立娟,李运伦.高血压病肝阳上亢症中医病机与症候实质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12):1449-1450.